登陆注册
5110000000014

第14章 忽然想到

忽然想到想起胡绳

陈四益叉黄永厚图

胡绳先生在世的时候——已经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后期——我曾问他:

“当年你们都是反对钳制舆论的先锋。那时你们确信思想不能查禁,真理不能封杀,它必会赢得群众。所以,尽管政权在国民党手中,报刊也大都在他们手中,你们除去思想与自信,两手空空,但无所畏惧。

为什么现在政权在共产党手中,报刊在共产党手中,反而好像缺乏了当年的自信?

对那些不太乐意听的话,难道不能用说理的方法,而定要用查禁的方法?”

胡绳沉吟片刻,说:“现在不同了,。”

“什么不同?”

“现在掌权了。

“是因为掌了权,所以觉得运用权力禁止比运用思想说服更为简单方便吗?”

他又沉吟片刻,说:“掌权了,就怕乱。”

“那么当初呢?”

“当初乱,是乱了国民党。”

我没有再问下去。胡绳是前辈,又身居高位,同一个交往不深的晚辈,能这样不以为忤,坦率交谈,已是非常难能。

我之所以向胡绳先生提问,是因为想到了鲁迅,他从以往的事实推测将来,说得那样深刻,深刻得令人战栗。而瞿秋门的《鲁迅杂感集序言》与胡绳论述鲁迅思想发展道路的长文,是我昔时读鲁迅的重要参考。

鲁迅关于《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的演讲,是一九二七年在上海暨南大学作的。

按照对鲁迅思想发展的正统论述,这时他已完成了从进化论到阶级论的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他演讲的大意是说,文艺和革命有不安于现状的同一,但文艺与政治是不同的方向,因为文艺不安于现状,而政治则要维持现状。所以,在革命时期,革命家同文艺家可以有不安于现状的同一,大家都要改变现状,但到革命胜利之后,这种同一就变化了。文艺家依旧不满于现状,想催促社会的进化使它渐渐分离,这样社会才能进步。但革命家囚取得了政权而转换了地位,成为政治家。政治家最不喜欢人家反抗他的意见,最不喜欢人家要想,要开口。因为他想维系现状使它统一。于是,“政治家把从前所反对那些人用过的老法子重新采用起来。”仍不免于不满意,要批评这个、批评那个的文艺家,便又非被排轧出去不可,或是干脆割掉他的头。鲁迅当然是从大革命前后的中国现实作出这一分析的,后来的事实不断证明了这一分析的精到。

如果用鲁迅的眼光来看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许多先前不大明白的事情就豁然开朗。

譬如,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丁玲的《三八节有感》、不过是两篇短短的杂文,何以便在延安引起轩然大波?又何以到了一九五七年那场运动之后,还要拿出来“再批判”?以我的愚鲁,当初实在觉得有点小题大做。现在想想,这就是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王实味、丁玲若是在国统区写两篇批评当局的文章,即便更加尖锐,延安是一定拍手叫好的,因为这样的文艺同延安的革命家在不满现状上是同一的,而国民党的政治家则必加封杀,因为他们是要维持现状的。但这两篇短文不幸是在延安写的,批评的是延安的某些风气,已经在延安掌权的政治家就觉得是在捣乱了,于是也用起了老法子。这也就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并不含蓄地宣示的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在新的政治家看来,文艺家在就政治家退出之后,唯一的任务就是歌颂新的政治了。

懂得了这一点,我想,也就不难理解,鲁迅为什么会说革命成功之后,他可能会穿上红马甲去扫马路:而毛泽东在罗稷南问到鲁迅如果活到今天会怎样时,作了那样令人吃惊的回答。

鲁迅所说的文艺家,似乎并不是狭义的文艺家,它应该包括思想家在内。思想家对社会的批判,也如文艺家一样,是基于一种理想,在一定时期是同革命家同一的。待到革命成功之后,如果思想家发现,他看到的现实,同所抱的理想并不相同,又不免发出批评。这样他的命运也就同文艺家一样了。但如果思想家只是赞美现在的好社会,不能提出新的理想以祛除社会的弊端,他也就不成其为思想家了。恰如鲁迅所言,“世间那有满意现状的革命文学?除了吃麻醉药!”世间也不会有满意现状的思想家,因为提不出社会的弊端及其矫正之道,只唱赞美诗的,充其量只是歌星,绝不是思想家!

胡绳先生说,“现在不同了”,“掌权了,就怕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只是以他的谨慎和他的地位,不能不谨言慎行,处处设防,以免授人以柄。对一个交往无多的人,讲到这个份儿上,不能不打住了。

不过,在后来的交往中,我感到,他想得更加深,他想提供给社会的,不是感想,而是成熟的思想,哪怕这思想不免会同政治家的想法相左。

那是世纪之交的前一年,我供职的《隙望》周刊为了出版迎接新世纪的专刊,准备约请学界名家回顾即将过去的世纪,瞻望即将来到的新世纪。胡绳先生自然是首选。他慨然应允了约稿的要求,写成后便打电话叫我去取,文章题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他后来说,文章写得过于晦涩,文字也太短,未能展开,是言未尽意的意思吧。但我当初读后,却感到了胡绳作为思想家的特质。他所思索的是自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国何以会一直走到“文革”那条路上去。失误从何开始,又因何而起。这个问题不解决,改革开放的方向也难于坚持,说不定哪一天已经经历的失误又会卷土重来。

他说的这个问题,就是如标题所示,是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他的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他的文章来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把过去我所感觉到的东西,作了理论上的剖析:企图越过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一跃而进入“光辉的顶点”,结果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破坏。这是民粹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这个问题在当时相当敏感,他的文章自然不能不婉曲而言。这大概就是他说的晦涩吧。但他的意思是谁都读得明白的,不然,也就不会因为他的这篇和以后进一步发挥的文章,被自命为“坚定”的什么什么攻击为“老右”了。

此文在审稿过程中,题目被改成了《坚持三个“有利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题目无论从点题醒目或是论述中心看,显然都不如原题,且无新意,但它使文章的色彩不致扎眼,或可在见刊前省去一些麻烦。好在文章内容并未删节,我也就没再征求胡绳先生的意见。后来知道他对这标题很不满意,但也未向我提及,我想,以他的经历,对办刊人的难处当是了然于心的。

胡绳先生晚年是很想把自己的思考公诸于世的,这是任何一个思想家都有的冲动。他曾戏言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惑而不解垂三十载。七十八十,稍知天命。廿一世纪,略窥门庭。九十无望,呜呼尚飨。”胡绳本名项志逖,不知是用“逖”的本义要志存高远,还是要他立志如祖逖报效中华。他十九岁就写了《新哲学人生观》,青年时代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等着作是几代进步青年的读物。但他晚年回顾一生,却认为自己从四十岁到七十岁的三十年间是“惑而不解”,直到暮年才稍知天命。长期处于政治家的地位,极大限制了甚至消磨了他作为思想家的作用。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所写的几篇文章,是他摆脱了诸多束缚后得出的最具理论价值、也最具个性化的思考。

如果不是要求所有的言论都要统一于一个口径,他那“惑而不解”的三十年,将有多少理论的创造!这一点,是那些以维持现状为第一要务,因而禁止思考,害怕不同思想争鸣的政治家应当深长思之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善于思考的学者,但几千年来罢黜百家、定于一尊的政治传统,阻碍了中国思想学术的发展,许多灿烂的思想,都成了稍纵即逝的火花,以至直到今天,说起古代的思想文明,仍只是津津于儒学一家。

胡绳先生患癌症住院期间,我曾去病房见过他一回。他还在为中国走过的路和要走的路思索,但已有时日无多之叹。我请他为我写几个字,他铺开宣纸,写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这既是他的心境,也是对后辈的期望。后来读到他写给吴江先生的信,抄录了访李清照故居时为这位女诗人写的一首诗:“瘦比黄花语最清,非徒婉约树词旌。路长嗟暮呼风起,道出从来壮士情。”并说李清照《渔家傲》后半阕“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笺注者以为是从《离骚》中化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而他又把李清照的词语缩减为一句(路长嗟暮呼风起)。屈原的这两句诗,鲁迅曾用之于《彷徨》的题词,现在又在胡绳先生的信中读到,真是“道出从来壮士情”——精神界之壮士。

因为想起了胡绳先生,重又想到了我对他的提问和鲁迅那篇深刻的演讲。中国几千年来对于思想,除了几个短暂的时期,大体都是要求一律,要求统一,而对于不一致的思想都视为异端,不是烧掉,就是禁止,结果不知扼杀了多少有益的思想。中国今后要求发展,需要多一些思考者,多一些思想家,哪怕只是一得之见,也不要随便弃置。应当鼓励的是探索而不是学舌。政治家如果不把自己当作思想界的无上权威,而只是善于从整个社会的思想创造中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们可能会少走许多弯路。

中国人把自己命运的决定权寄托于某一个圣明天子的岁月太长久了,整个民族也因此付出了太大的代价。我们民族的文化自有其不可磨灭的光辉,但也有许多需要自省的地方。自省,才是进步的动力。

同类推荐
  •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本书撷取的主要是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呼吸》栏目的部分精彩篇章,《新闻深呼吸》由浙江经视评论员舒中胜就社会热点话题发表独特看法。
  •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本书从分析新时代知识经济的轮廓特征入手,重点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策等。
  •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这一技能核心,着重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掌控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营造妙趣课堂,如何创新新型的课堂,如何塑造有序的课堂,如何锻造和谐课堂以及如何缔造成功课堂等掌控课堂的有效方法。
  • 王家岭的诉说

    王家岭的诉说

    “这是一起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实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赵瑜率队,五作家察访祸灾真相;矿工诉说,众难友揭秘国字煤田。深度解答网民疑团,王家岭上生死实录;严格拷问矿主良知,黄河赤子气贯全书。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热门推荐
  • 娇炎

    娇炎

    钱研本是年轻貌美的犯罪心理侧写专家,一次缉捕变态连环杀手行动中不幸命陨,“所幸”穿越到古代。苏醒后的她身穿绫罗绸缎,躺在古香古色的雕花梁床上娇喘低吟……还以为是宠柳娇花的金丝雀,哪知是一枚染上柯南体质的弱女子!不要紧,操起本行,犯罪侧写,捉拿真凶!难得老天开眼,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赐了一位冷淡又温柔的美娇郎相伴相依~~可惜杀机汹涌,两人活下去更加不易……
  • 剑神天道

    剑神天道

    一个不一样的少年,在追寻天道过程中,发生不一样的事。
  • 异世怪胎

    异世怪胎

    这样的大风,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早已经习以为常,人类的适应能力在动物界里面是最为高涨的,他们不会去花上几万甚至几百万的时间去适应环境。这也就是作为人类的优势吧。人们躲在自己的屋子里面,点着暖气,有说有笑的,丝毫没有理会外面一墙之隔的寒流和大风。人类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弱小的受大自然左右的小动物,人类可以在大自然面前独挡一面了。
  • 修仙之陌上花开

    修仙之陌上花开

    这一世,谁许我浪迹天涯,笑过打马,不离不弃青丝白发。这一世,谁许我花前月下,共赏烟花,琴瑟和鸣凤求鸳答。这一世,谁许我一世牵挂,相思难罢,地老天荒此情不拔。这一世,谁许我三千墨画,绘我风华,容颜可拟闭月羞花。
  • EXO天堂恋人

    EXO天堂恋人

    本小说很虐,非常虐,所以说不喜欢的话可以不看。剧情内容:顾安然(女主角)和边伯贤相恋两年,但边伯贤却以父母给予的压力被迫和安然分手,经过惨烈的安慰,安然向伯贤提出当四个月恋人的事,可是旅游途中忽然发现自己患有病(好吧名字我还没想)如果手术的话就会忘掉最重要的人,不然只有一年的寿命,在安然准备离开的时候,边伯贤的父母同意了伯贤与安然相恋,可是为时已晚,安然离开,可是安然的死讯却传进了伯贤的耳朵里。四年过后在美国发展的朴灿烈忽然要结婚,而妻子就是死去四年的顾安然,婚礼那天,伯贤出来抢婚,可安然最终嫁给了朴灿烈,一次次错过,伯贤终于受不了而跳海自杀,故事就会这样结束吗……
  • 易烊千玺唯我所属

    易烊千玺唯我所属

    细雨朦胧,少女身份解开,独自伤痛,一个男子偶然看到,家庭破碎,开学第一天,好友!?明星校草偶像,天哪,尴尬场面,爆笑故事,被误会,会如何?
  • 异界灵境

    异界灵境

    体内藏了只神级灵兽,怀内抱了个绝美妹子,周围跟了两强势兄弟……*更多情况尽在本书,新人求照顾!*
  • 极品少爷之英雄救世

    极品少爷之英雄救世

    你是要当一辈子宅男,躲在人后不见天日,还是要当英雄,哪怕只有几分钟灿若星辰,你需要的仅仅只是勇气和来自心底的不甘呐喊,只为惊醒自己拔剑而起!新人新书,且看一位极品少爷的英雄之路。
  • 盛夏的剩下:毕业季

    盛夏的剩下:毕业季

    一群正值叛逆期的校园学生,故事曲折。从好朋友到情敌,从陌生的同学到青涩的爱恋。爱到深处去不敢表白。好朋友在暗谋生算,心爱的人又轻信她人。好朋友反目,心爱的人又离我而去……
  • 妃寻常王奈何

    妃寻常王奈何

    第一次,她不堪巨大冲击,跑上街头,不料险些撞上他的快马,他眼疾手快抱起她,搂她入怀。第二次,她记不起自己是谁,拼命地想,拼命地想,他刚刚走近,她头一歪,晕在他怀中。第三次,她被人劫掠,他明知是陷阱,执意赴,结果人是救回来了,他却负伤了。她说:怎么每次好巧不巧地都是你?他回答:因为命中注定你就是我的王妃!我又能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