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9400000002

第2章

(1)

一匹白马风驰电掣般向太行山射来。马背上的小将仍挥鞭催马,人与马箭一般射进了清凉浩邈的太行山。

一棵棵青松在石缝间横兀斜出,一块块巨石似青牙怪兽、似狼嘴凸出。到处都是鬼斧神工般的片壁,越往上走,山道越窄陡,绝壁悬崖,空山幽谷,稍不留神就会摔下万丈悬崖。白马呼吸急促起来,昂首嘶鸣,停蹄不前。

小将手搭凉棚极目远眺,片片云雾缭绕着山腰,看不到峰顶。他焦躁起来,挥鞭又抽战马,督促继续前行,白马不顾主人的呵斥与抽打,“咴咴”叫着,极力回转马首,就是不肯前行。

小将叹了一口气,解开缰绳,任马儿自行而去。他自己则紧紧行装,用手中的熟铜棍扫开丛棘,弃马上山。

何事如此紧急,小将连心爱的战马都放弃了,居然要连夜攀越太行山?

那太行山腹中的老马岭上,有人举起义旗拉起了队伍,为首者乃是后周的大将——高老鹞。

高老鹞粗眉大眼,鼻直口方,脾气暴躁,他见后周皇帝胸无大志,不思进取,便率长子高怀德、女儿高怀英、次子高怀亮脱离军队占山为王,在老马岭上啸聚了八千子弟兵,雄视中原。

郭威多次起兵攻打老马岭,必要除去高老鹞方肯善罢甘休。

为啥呢?郭威小名叫雀儿,他忌讳老鹞,老鹞乃飞禽大王呀,小小的山雀儿是老鹞的口中之食。所以郭威视高老鹞为眼中钉、肉中刺,必要除去方吃得下饭睡得着觉。

郭威原是后汉皇帝刘知远的部将,入主中原后,他兵权在握,刘知远死后,他先杀了刘知远的儿子——那个继承皇位没几天的小皇帝。接着又杀了刘知远的侄子——唯一一个能继承皇位的亲王。刘家无后了,郭威便改国号为周,自己登了龙位。

刘知远父子死了,可刘知远的亲兄弟刘崇还活着。盘踞在太原的刘崇自然不会顺了郭威,他在太原也登基称帝了。刘崇打着皇室正宗的名义,重新举出后汉的国号,招兵买马,时刻准备杀下太行山,以报血海深仇。

如今高老鹞又反了,一旦刘高之间联起手来,那对尚未坐稳龙椅的郭威来说,后果将不堪设想。

郭威不惜一切代价,他要先拿下高老鹞的项上人头,决不能让刘高二人联起手来。

老马岭山高路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郭威多次起兵征剿,均不能越关半步。大军一到老马岭脚下,山上就扔滚木礌石,队伍被砸得溃不成军,不要说去征剿了,连对手的影子也摸不着。

郭威本人也被滚木砸中了后背,口吐鲜血,卧病在床。

病榻上的郭威发出一道圣旨:无论是谁,只要取了高老鹞的项上人头,就能做他的东床快婿。

郭威膝下无子,身边只有一个宝贝女儿,年方十八,长得貌美如花,人称牡丹公主。

皇帝有此圣旨,军中大有人跃跃欲试,可统兵的大将,一个个都在太行山下遭到惨败,非死即伤。一时间大家谈虎色变,无人敢再带兵前去讨伐了。

将军们没人敢去攻关了,却有一个士卒站出来请命前去,说他只身前往,就可以在八千悍匪中取了高老鹞的首级。

此人是谁?竟敢如此口出狂言?

此人名叫赵匡胤,祖籍河北涿州,出生在洛阳夹马营,是禁军中最普通最低级的一个士兵。

一个上将军摇着花白的头不满地说,真不像话,一个小小的士卒,年岁不过二十,竟敢出如此狂言。羞杀老夫也,要不是皇帝有榜,我就把他给宰了。

其实赵匡胤也不是寻常人家,他是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禁军飞捷指挥使赵弘殷的长子。他一米八的大个子,长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道剑眉、一双虎眼。他笑起来像笑面虎,慈眉善目;狠起来像东北虎,如金刚再生。

赵匡胤自幼饱读兵书,还习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排兵布阵,样样在行,特别是手中的一条熟铜棍,神出鬼没,指东打西,那叫粘上者即死,碰到者即亡!

既然赵匡胤的父亲是四朝老将,他为何不留在父亲身边为将,只是做一名最低级的士兵呢?

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扯远了的话题先压下。先说赵匡胤立下了生死状,他要单人匹马独闯太行山,去取高老鹞的项上人头!

(2)

赵匡胤单人匹马出了军营,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到处飞传,军中仨俩成群,说什么话的都有,有人说赵匡胤是想美人想疯了,就他一个普通的军校,癞蛤蟆也想吃上天鹅肉?他这一去呀,不但取不来高老鹞的人头,恐怕连自己的项上人头也没了。

军中有熟识高老鹞的人,说高老鹞武艺高强,两个儿子高怀德和高怀亮也都如狼似虎。单这哥俩,有一个让赵匡胤碰上,也是吃不了兜着走,明摆着有去无回呀。

街头巷尾的老百姓也在议论,看不出来,挺精明的一个小伙子怎么会色迷心窍了,可惜了啊。

一个军官说:“我看事情不这么简单,赵匡胤这小子早怀帝王之心,他要是当上了皇帝的女婿,江山迟早要改姓了赵。”也有军官不以为然:“咱们柴荣大将军虽然不是嫡出,现在就掌握着军权嘛,这江山早晚是要姓了柴的。”

现在有人道出赵匡胤为什么不在自己父亲帐下听令了!

老将军赵弘殷满脑子忠君思想,穿黑衣保黑主,不管金殿上坐的是明君还是昏君,谁坐江山他就保谁,忠君的名声是喇叭口朝外──四海远扬。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无论是谁坐了朝廷,他们换了皇后换了元帅甚至换了厨房里的御厨,都不换老将军赵弘殷。为啥呢,因为他听话、忠诚!

赵匡胤什么都听父亲的,父亲叫读兵书就读兵书,父亲叫习武艺就习武艺,就是不肯接受父亲那一套不辨是非的忠君思想。

赵匡胤认为:这些拥兵自重自立为王的将军们,没一个有远见的开国皇帝。他们自立为帝,不问江山破碎,只图自己享乐。

赵匡胤对父亲的教诲,一直是阳奉阴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老将军赵弘殷知道儿子不是安分守己的人,看出了赵匡胤的“狼子野心”,生怕赵匡胤毁了他赵家的一世忠名,三番五次地逼着赵匡胤跪倒在地,他要在赵匡胤的背上刺下“忠于朝廷”

四个大字。

赵匡胤是抵死不从。

老将军与夫人一合计,一计不成又生一法,匆匆地给赵匡胤说了一房媳妇,想用家庭和女人来拴住赵匡胤的心。哪知道赵匡胤在洞房之夜竟然撇下新婚的妻子,连新媳妇的盖头都没掀,骑着父亲的白马一溜烟地跑了,一直跑到军中,做了禁军中最普通的一名士卒。

现在可以想象赵匡胤为什么要闯太行山了。

赵匡胤年少时期就胸怀大志。他目睹了诸侯称帝自立为王后,不是图谋国政,而是苛捐杂税鱼肉人民,他们只知道大修宫舍广纳美女,在春花秋月雕栏玉砌中软化了骨头。时中华大地山河破碎战火频频,老百姓流离失所企盼国家统一。赵匡胤立志要扬鞭四海寰宇天下,他设想有朝一日掌握了兵权,就去干一番轰轰烈烈统一中华的大事业,现在有此千载难逢的机会,难怪他有超人的胆略要独闯太行山了。

赵匡胤心里盘算,先赢得后周皇帝的信任,得到禁军的统帅权!

真是人有多大胆,心地有多宽呵!

(3)

赵匡胤没经孟津进沁水直奔老马岭。在中原长大的赵匡胤绕到博爱县后,从月山开始攀登无人把守的太行山南端。

说赵匡胤年轻气盛,逞一时之能,是冤枉他的。如果他像其他的将军们一样去强攻老马岭,一百个赵匡胤也葬身在滚木礌石之下了。赵匡胤不是赳赳武夫,他避开了高老鹞重兵把守的高平关,绕道正北,从荒无人迹的地方攀登太行山,然后从背后直达老马岭。

小伙子还是挺有计谋的。

赵匡胤提起体内神力,翻过一道道岭,爬上一道道坡,当太阳像个圆圆的大烧饼一样冒出来的时候,他已不知不觉中爬上了太行山顶。

赵匡胤的视野豁然开朗,精神大振。不远处已有人户冒出袅袅炊烟了。

赵匡胤环顾山势:三面绝壁,一面缓坡,整个山体如鬼斧神刀劈过!从万丈悬崖向下看:群山宛如盆景一般,在脚底下蜿蜒起伏,薄云如丝带缠绕在山间,整个平原都隐没在了云雾之中。他飞脚踢起一颗石子,石子飘向那深不可测的山谷,老半天竟没一丝回响。

好险、好大、好高的山!

如果高老鹞在这里也布上一哨人马,他赵匡胤就是死上几百次,也难翻上如此挺拔险峻的大山。

赵匡胤叉着腰环视四周,他的目光定格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那上面刻有斗大的三个字──廉颇岭!

这三个大字写得太飘逸了,赵匡胤走近一看,“呀!”这独具一格圆淳瘦劲的秦篆,竟然是先秦名将白起的手迹。

(4)

赵匡胤出身将门世家,其父赵弘殷酷爱兵书,家里藏有两套秘不示人的兵书。一套是赵国老将廉颇的《守战精要》,书里有详尽的守城略地的精髓要领;另一套是白起亲手写的《进攻谋略》,其中独特的见解,深得赵匡胤喜爱。

相比之下,赵匡胤更欣赏白起的攻城谋略,佩服白起的战法。对白起“最好的防御不是消极地防御,而是积极地进攻”

的思想,拍案叫绝。

赵匡胤不看重其他兵法,包括着名的《孙子兵法》,他认为这些流传广泛的兵法已经没有了出其不意的价值,谁都能读到,谁也就能学到!

赵匡胤废寝忘食地研究了白起兵法上的一招一式,使各种战法更有所长,更具有实战性。

赵弘殷老将军搜集到的白起兵法,那是尚没有流传于世的孤本啊。赵匡胤读完以后,认为谁掌握了白起的兵书,谁就可以纵横天下了,他把兵法熟记以后,一把火给烧了。

为官者看中的是印,为商者看中的是利,为将者看中的是可以一举成名的军事着述,这样珍贵的东西,赵匡胤不打算与他人共享。

可惜那珍贵的孤本啊,就这样失传了,没了。

赵匡胤对秦国后期修筑长城御敌很不以为然。他认为放弃了白起主动进攻思想,说明秦朝安于享乐不思进取了,是退化了。

费那么大的劲去修筑长城防御,哪如跨出长城去,消灭了对手一了百了!

白起的确为秦国的统一立下过汗马功劳。别的不说,就在这前面的高平县,在那个古代称长平的地方,白起曾经在那里一举击败了赵韩联军。

让赵匡胤感觉白起稍有缺憾的,也只有这一点,为什么不把投降了的赵军收编成自己的军队呢,岂不比杀了强!

那白起生前杀人如麻,积怨太多。导致白起留下的东西不能流传,谁见谁毁。

赵匡胤此时此地看到白起的笔墨,心中无比激动,他用手指抚着碑刻,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上面的每一个字。

白起在这块碑上刻的不是自己的功劳,也不是什么兵法、战略,而是极力赞扬了他的敌对将军──廉颇。白起在碑文上说,他是能够刺透任何盾的矛,廉颇是能够挡住任何矛的盾。

老将廉颇在这里,抵挡了虎狼之师整三年呐。这三年里,强悍的秦军一边伐树开道一边进攻,从山下到山上硬开辟出了一条通道,可他们还是没能攻上太行山。

八百里太行太险峻了,一夫当关,万夫难过!

后来秦国改用离间计,使赵国罢免了廉颇,秦国统一的步伐才有了新进展。

赵匡胤看完了碑文,心想有朝一日自己做了皇帝,一定叫禁军的将领学廉颇,做那万矛刺不透的盾;前方打仗的将军就专门学白起,做那万盾挡不住的矛!

赵匡胤又往两边看,那碑的两侧是一副对联,上首写的是──得中原者得天下!

这不稀奇,普通人都知晓这一句。

下联写的是──得上党者得中原!

赵匡胤“哇呀”一声大叫!以前他只知道“得中原者得天下”,如今还有后一句!

赵匡胤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历代统治者取得了中原就得到了天下,这只是结果,而“夺上党者得中原”才是原因。二者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结果当然重要,但要想得到结果,必须先得到原因。

这打江山的诀窍,原因在这里呀。

赵匡胤大步走到山崖边,是啊,假如从这里出兵,不要说是出奇兵,就是一窝蜂地杀将下去,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哪里有险可挡!

赵匡胤回过身来,举起了熟铜棍,三下两下把石碑砸了个粉碎。末了,将成了碎块的石碑全部推下了深渊,这才罢休。

赵匡胤非常霸道,凡是他认为好的东西,都要独吞,决不让第二个人分享!也正是这种霸道,造就了赵匡胤一条熟铜棍打下了大宋的江山,恢复了中华一统的大局。不独霸不行啊,攻下个洛阳可以当皇帝,打下个开封也当皇帝,还叫大中国吗!

那,有赵匡胤不独吞不独霸的吗?

有!赵匡胤打小不贪钱财,他和光屁股的小伙伴们逛街去吃馆子,都是赵匡胤结账付银子。就是成人以后,伙伴们爹娘老子的身后事,也都是赵匡胤广撒银子给操办的。

历史学家曾经研究过,上下五千年,功成名就坐江山的,没一个是商人。

商人治理国家不是更懂经济学吗?

历史学家说,商人看重的,只是个“利”字。要想成为领袖人物,必须反其道而行,不能捞银子。你拿了农民的银子,农民就会聚众造反来反对你,你给他们银子或让他们赚到了银子,他们才会拥护你。

《水浒传》里的宋江,原本没什么大本事。一个小小的书吏而已,就是因为掌握了人们的爱财心理,专好施舍些银两,靠小恩小惠博了个“及时雨”。一到水泊梁山,立马就当了“哥哥”。

那林冲比宋江到梁山要早许多日子,纵使有十八般武艺,还不是做了个林贤弟!

赵匡胤看透了金钱能覆舟也能载舟的道理,于是广施银子结交好汉,在他的身边结拜了许多的小弟兄,像石守信、王审琦这帮人,不仅是赵匡胤光屁股长大的玩伴,还是花着赵匡胤的银子长大的朋友,他们只唯赵匡胤的马首是瞻,赵匡胤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赵匡胤指到哪里,他们就杀到哪里!

(5)

赵匡胤在泽州县境打了个尖,吃饱喝足了,到集市溜达,想买上一匹马。可转了半天,只见骡子和驴,没得马卖,人说前面的米山集上方有马卖,只好暂时买了一匹骡子,到米山再说。

骡子比不得马,一路上走来消消停停,还不时自作主张地停下来啃上几口路边的树皮,再不就站住撒泡长尿。懒驴上磨屎尿多,骡子上路麻烦多。

赵匡胤着急也没办法,几十里的官道,愣是第二天才到了米山。一路上连吆喝带骂骡子,口也渴了,肚也饥了。赵匡胤整了整衣冠,走进了一家挂着“春来”牌匾的客栈。

客栈打扫得很干净,屋里院外一尘不染。赵匡胤刚一落座,早有一碗面汤端了上来。他端起面汤一饮而尽,不解饥呀,咂巴咂巴嘴:“店家,有什么好吃的?”

店主人是一个面相老实的中年人,脖子上挂着一块垂到膝盖下的白围裙,肩膀上搭着一块洗得起了皱的白布,哈着腰如数家珍:“回客官的话,小店有饸饹、扯面、擀面、削面、饽子……”

赵匡胤说:“你先等等,你刚才说让我吃什么……脖子?”

赵匡胤是个红脸大汉,一说话脸红四方,听到什么不对的话,眉毛先拧起来,眼珠子鼓得就像要跳出来。他高兴的时候像尊弥勒佛,慈眉善目的,要是不高兴了,那发作起来,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这么说吧,和凶神恶煞差不多。

店主人和赵匡胤的目光一接触,吓得浑身一哆嗦。我的妈呀,这是个什么人物,穿着打扮倒斯文,怎么面目生得如此凶恶,而且手里还提着一条比人还长出半截的大铜棍。店家心说,我还是小心着伺候了,不可把他惹翻了。取下肩膀上的毛巾擦擦脑袋上的汗,“客官,问我有什么好吃的吗?咱这小店虽铺子不大,好吃的东西还是有的,包你吃得舒畅,要不,你就先来一碗饽子?”

同类推荐
  • 国士风起

    国士风起

    《国士风起》,又一个光辉灿烂的大时代。我相信在那个年代,有太多的故事去写,太多被历史遗忘和不被记载的人物,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或许就是一段传奇。我只能慢慢的摸索着去书写那段可歌可泣的国仇家恨。
  • 江山温柔

    江山温柔

    何为忠?领千军,跨万里,救黎民,却为心中的坚持放弃荣誉;何为孝?勇救父,忘生死,弃权势,却只换回父亲宁死永不悔;现代人袁沐风穿越到大周王朝,领鬼面,御阎罗,守护万民安康,却因理念不同而黯然。忠孝难两全,何不暂且放下,他弃功业,放权势,游万里江山,赏百媚千娇;只待时候到了,再次提刀追寻心中的坚定,重拾这大好河山。
  • 我的明末

    我的明末

    第一次写,随便写写.大概情节正在整理..过几天开始
  • 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二十四史不仅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且还全面地反映历史,所谓“全面”,是指二十四史涵盖了上起五帝、下迄清初的全部历史。而对于每一个朝代,尽可能把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重要事件都容纳其中。在反映各个朝代的历史时,基本上坚持了客观、中正、真实的原则。本书选取二十四史中的重要精彩篇章,对其进行了解读。
  • 朝唐晚唐

    朝唐晚唐

    桑麻无恙,鸡犬不惊,三人成虎,笑谈唐事:什么十六宅,什么百丈山,什么白马驿;什么牛李党争,什么甘露之变,什么大中之治;什么吐蕃,什么回鹘,什么安南,什么渤海;最出奇惊人的是权阉立君王,骄兵驱将帅,平民乱龙庭,竖子食人命;更有侠者劫富济贫,幻者兴妖作怪,术者呼风唤雨,断者谋生算死,虫者翻天覆地。痴傻光王的瘫痪长子痊愈了,由此演绎出一道道天花乱坠,奇幻诡谲的晚唐荣光。是光,总会照耀天地,朝夕之间,是挽救,还是挽祷?
热门推荐
  • 某年某月某日某事某人

    某年某月某日某事某人

    我很脆弱,而且极端,有时会把刀子放在手腕,有时会站在窗边。但我却痛恨自己,牵挂的太多,不舍的太多,害怕疼痛,连摆脱人生,奔向极乐的勇气都没有。我感觉自己好似也被一种名字叫做抑郁的猛兽盯上,我恐惧着,想要摆脱。我会开始后悔以前自己做过的事,不断地想是否是我错误的决定才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会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或许不会如此活着。想要抛弃这一世,转世过别样的生活可时光倒流只是传说,度过的时光依旧赤裸裸的留在心里。想要抛弃,却又害怕别样的生活是否和我一样的痛苦。闭眼,往事浮现眼前。
  • 王妃进行曲

    王妃进行曲

    杨雪本想救自己的闺密,没想到自己把自己甩出了楼顶,与此同时也悲催的刚好跨入了千年不遇的黑洞中,穿越到了历史上不存在的雲楼古国,而恰好的成为了雲楼古国雄鹰战神的妻子,称呼好听点就是王妃。巧不巧的她这王妃是每个人都想整死的目标。但她不认命,帅哥没玩下,武则天没当过一次,要她死?那看得谁玩儿谁了。
  • 小三滚出:傲娇老公请接招

    小三滚出:傲娇老公请接招

    不料某人悠悠道:“老婆,我就喜欢你吃醋的样子,可爱死了。”
  • 圣星紫君

    圣星紫君

    “在地球之上,我是SS级的顶级特工!”“重生到风楚大陆,我依旧是最强的斗气者!”“修炼升级,结交小弟,抱得美人归!”“不顺从自己的人,将他踩在脚下。自己要保护的人,将她纳入怀中!”“做事喜欢按照原则来,不过,是我自己的原则!”PS:青气使者;红气将者;银气宗者;蓝气尊者;紫气君者。据说这个世界上,还有至高的存在:圣星紫君。
  • 云剑传烽录

    云剑传烽录

    沿袭金庸文风,演绎全新故事。纯传统武侠,无穿越剧情。主角沈衣是岳飞的外孙,机缘巧合,分别学得神龙侠丐谢公武、琴魔云不疑、云天剑派、青冥秘要等盖世武学,结识了张明若、完颜雪衣等红颜知己……
  • 世纪之本性

    世纪之本性

    无情无欲的冷血统治吗?当本性最真的善良解开,孤独的自由,不被理解的宽容只为更好的未来。请接收来自未来的祝福(づ●~●)づ
  • 霸道总裁的甜妻宝贝

    霸道总裁的甜妻宝贝

    傲娇是她的一面,也是她对自己的保护;调皮,亦是她的一面。十岁那年因为一场车祸而丧失记忆,再次相见已经是八年之后,她,墨殇家族少主;他,s国墨月集团总裁,两个人再次相见,却注定了一生的纠缠。
  • 骨刀

    骨刀

    偶得一块神秘血骨,废体少年的世界开始变了!内蕴古经,演变武学!肉身蜕变,变废为宝!从此,一名少年从苍茫山脉中走出...天才横空,独我耀九州!
  • 当灰姑娘遇到拽校草时

    当灰姑娘遇到拽校草时

    “我喜欢你,小舒。”一句淡淡的话语轻轻飘在小舒的耳边。“对……不起,我们……我们不合适。”小舒含着泪水慢悠悠的说完。彻底伤了冷少的心?,他急了。“为什么不合适,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为什么?”一滴滴泪水滑过白洁面孔。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