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4600000005

第5章 从“仁宣之治”到孝宗中兴(1)

(一)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是明成祖的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在位仅十个月。

朱高炽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他为人稳重,爱好读书,深得祖父明太祖的喜爱。

朱高炽长得过于肥胖,行动不便,总要由两个内侍搀扶着才能行动,走起路来跌跌撞撞。为此,一生嗜武的明成祖不喜欢这个儿子。明成祖起兵争夺帝位时,让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众成功地阻挡了明惠帝大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才使明成祖另眼相看。在此期间,明惠帝曾写信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他归顺朝廷。朱高炽接信之后连看都没看,就原封不动地派人送到明成祖面前,使明惠帝的反间计彻底失败了。

由于朱高炽身体肥胖,不便随军作战,二弟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朱高煦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曾多次救过明成祖,明成祖曾许愿说:“你大哥多病,将来帝位必将是你的了。”听了这话,朱高煦热血沸腾,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整个“靖难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明成祖登上帝位后,在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仁厚儒雅,深得文臣拥戴,而且他是明太祖亲自为明成祖选择的继承人。更重要的一点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聪明过人,深得明成祖的喜爱,人称“好圣孙”。于是,明成祖终于下了决心,于永乐二年(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煦落选后并未屈服,迟迟不肯到封地去,留在京城准备伺机而动,私养了许多武士图谋不轨。后来,大臣杨士奇和徐皇后出面说服明成祖,削夺了朱高煦的部分护卫,强令他到乐安(山东省惠民县)就藩。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在北征返京途中病逝于榆木川,随从宦官不知所措,与大臣杨荣密商如何处置。杨荣指挥若定,认为离京尚远,为防止军心涣散,为了避免二皇子朱高煦、三皇子朱高燧趁机作乱,应暂秘不发丧。于是,他们用锡铸棺将明成祖尸体收殓起来放在车中,每到一地和平时一样进膳,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军中浑然不觉。杨荣先回北京向太子报告情况,决定了处理方法。结果,朱高炽顺利地即位了。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国家政局未发生丝毫骚动,也未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明仁宗继位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明仁宗赦免了明惠帝旧臣和永乐年间因连坐流放到边疆的官员家属,允许他们返回原籍。

明仁宗平反冤狱,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孺一案,永乐朝解缙一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

这样,便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

明仁宗选用贤臣,任命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辅政,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百姓得到了实惠。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明仁宗因肥胖症猝死于钦安殿。

明仁宗在位虽不到一年,但实际在位时间并不短。明成祖在位期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北征,朝中一切政务均由他掌管,由他监国,等同皇帝。因此说,他为明朝作的贡献是不小的。

(二)明宣宗

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是明仁宗的长子,29岁继位,史称明宣宗,年号宣德。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初九日,朱瞻基出生在北京。朱棣夺得天下后在南京登基,朱瞻基随祖母离开北京也来到南京。祖父明成祖和祖母徐氏非常钟爱他,对他寄予很大希望。

朱瞻基自幼聪明,喜好读书,过目不忘。永乐五年(1407年)四月,他出阁读书,明成祖特命姚广孝做他的老师。朱瞻基学习刻苦,留意古今兴衰和历朝治乱,从中领会治国的道理。

明成祖用言传身教来影响这个招人喜爱的孙子,为他以后君临天下做准备。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巡幸北京,令朱瞻基同行。途中,明成祖特意带朱瞻基到田间观察农作物、农具和耕种的过程,到农民家里看他们的衣食住行,让朱瞻基知道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治理国家必须体恤农民。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亲征蒙古,让尚书夏原吉辅佐朱瞻基留守北京,学习处理日常政务。当时,北京是国家的陪都,地位十分重要。夏原吉每天早上辅佐朱瞻基处理政事,从容不迫,井井有条,让朱瞻基积累了许多处理政务的经验。夏原吉还陪朱瞻基深入乡村,体察百姓疾苦。此后,朱瞻基多次在夏原吉的侍从下往返于两京之间,经常谈论治国方略,获益匪浅。

永乐十二年(1414年),为了让朱瞻基接受战场的历练,明成祖命他随军亲征蒙古。朱瞻基经常随明成祖检阅军队,学习战法。

在祖父的精心培育下,朱瞻基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为将来治理国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一直没有放弃争夺帝位的念头,时刻威胁着国家的安定。朱高煦在被父亲安排到乐安之后,并没有改过自新,而是准备随时发难。当明仁宗突然病逝时,朱瞻基正在南京,得知消息后日夜兼程赶往北京。朱高煦在他必经之路上埋伏人马准备截杀他,而他行动极为神速,赶到北京登基为帝,阴谋才没有得逞。

朱瞻基继位后,加强了对两位皇叔的防范。但表面上重加赏赐,仍以礼相待。朱高煦认为少主新立软弱可欺,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仿照父亲起兵争夺帝位,派人到北京秘密联络英国公张辅作内应,结果为朝廷所知。明宣宗没有派兵征讨,而是修书一封劝他罢兵,他执意不听。

面对如何平定朱高煦的叛乱,群臣意见不一。有些大臣主张命将出讨,而杨荣、夏原吉等大臣则力主以明惠帝为前车之鉴,要明宣宗御驾亲征。明宣宗采纳了杨荣、夏原吉的建议,皇帝亲征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民心也迅速安定下来,动荡的局势有所缓和。

朱高煦闻讯,只得投降。大臣请求将其就地正法,明宣宗顾及亲情,没有同意,而是将朱高煦押回北京,废为庶人,在西安门内辟出囚室,械系朱高煦。

明宣宗回师途经献县时,大学士陈山劝明宣宗移师彰德(赵王朱高燧封地),袭执赵王朱高燧,大臣多表同意。朱高燧早存夺位之心,始终是朝廷之患。明宣宗颇有移军彰德之意,因杨士奇等人苦苦劝谏,最终班师回京了。

回到北京后,朝臣交章上奏,请求将赵王的护卫削去,将他拘留北京。明宣宗没有同意,念及就这一个叔父了,应该想个保全的办法,于是他将群臣的奏章派人送给赵王看。赵王看到奏章,十分惊恐,立即上表谢恩,并自请削去护卫,得以寿终正寝。

其实,赵王这次没有起兵,并不是因为他已改过自新。他对汉王的叛乱极为赞成,并且积极招待汉王派来的联络使者。赵王府左长史胡永兴力劝赵王不可造次,赵王根本不予理睬。胡永兴情急之下,派人在路上截杀了汉王的使者,烧掉了来往的信件,将赵王参与叛乱的证据销毁了。这样,赵王才逃过一劫。

汉王朱高煦本来是可以留住性命的。三年后,明宣宗带着内侍前去探望朱高煦,不想朱高煦对自己遭到禁锢耿耿于怀,竟用脚将明宣宗勾倒。明宣宗惊魂未定,盛怒之下命人将朱高煦罩在一个300斤重的铜缸下,四周燃起炭火,将其活活烤死。最后,铜缸烧化了,朱高煦尸骨无存。

汉王和赵王的威胁解除后,社会安定,为明朝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明成祖曾经发兵八十万征讨交趾,将其并为明朝的一个省,在那设置官吏加以统治。但交趾不肯臣服,起兵反对明朝的战争时有发生。明朝连年用兵交趾,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渐感难以承受了。宣德六年(1431年),明宣宗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安南再次独立,脱离了明朝的直接统治,但仍然是明朝的属国。直到明朝末年,明朝和安南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放弃安南之举免除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也为明朝节省了大量的开支。

明宣宗实行安民、爱民的仁政,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他下令招人垦荒,发展农业生产。

明宣宗是位仁君,十分爱护百姓,认真为百姓选拔好官。当时,苏州府是他的一块心病。苏州府每年上交税粮281万石,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可是苏州官吏贪污成风,百姓端着金饭碗却要挨饿,不少人被逼得背井离乡,流落他乡。从明成祖以来,朝廷多次选拔官吏去治理,均未收到成效。

明宣宗反复考虑后,降旨让百官保举京官中廉洁公正而又精明强干的人去做苏州知府。经百官推荐,明宣宗选中了况钟。况钟是江西靖安人,曾在县里当过九年书吏,因办事认真、考核成绩优秀被推举进京担任礼部小吏。明宣宗任命况钟担任苏州知府,特地颁给况钟一道玺书,允许他先斩后奏,有权独自处理事情。

况钟上任后,先是装糊涂,胥吏抱着案卷请示他时,他只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胥吏见他这样,无不窃喜。一个月后,况钟经过充分调查,摸清了情况。这时,他让人在知府大堂摆上香案,把府中的官吏、城乡的里长以及府学的学生都叫来,然后取出皇帝的玺书高声朗诵,当念到“官吏有犯法者可直接处置”一句时,那些平时为非作歹的胥吏吓得浑身乱抖。

况钟读完玺书,把里长叫到跟前,要他们在善、恶两个簿子上填写胥吏的名字,然后优待并宴请善者,从严惩治恶者,将那几个极其贪婪的胥吏当堂摔死在阶下,并将尸体摆在闹市上示众。此后,所有胥吏再也不敢贪赃枉法,百姓纷纷回乡务农,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况钟整顿官纪的事一下子传遍了苏州一府七县,百姓都夸他是皇帝派来的救星。况钟在苏州九年任满后,按惯例要进京接受吏部考核,重新安排。但苏州百姓一再挽留,不放他走。明宣宗体恤民心,让况钟仍为苏州知府,但给他加官晋级,让他食二品俸禄。

苏州百姓把明宣宗和况钟的像挂在祠堂里,由衷地礼拜。

由于明宣宗任贤惩恶,地方官无不勤政爱民,全国大治。

仁宣两朝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史称“仁宣之治”。清代历史学家谷应泰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人们都说这样的评论是有道理的。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病逝。

(三)明英宗和明代宗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9岁继位,年号正统。

明英宗继位时年纪尚幼,军政大事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和内阁“三杨”手中。太皇太后张氏是明仁宗的皇后,明宣宗的母亲,明英宗的祖母,很有才智,一心关怀幼帝,国家大事多禀她裁决,处理十分得当。“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贤相。他们历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有着丰富的治国经验。

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张氏去世,接着三杨也先后退休,明英宗幼时的贴身太监王振掌握了朝中大权。

元朝灭亡后,蒙古虽然无力与明朝争天下了,但他们雄踞北方,时刻都是明朝的严重威胁。

明英宗时,蒙古在瓦剌部首领也先的领导下渐渐强大起来,蒙古的势力范围西起今日的新疆、甘肃、青海,东到辽东,疆域辽阔。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二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派使者到北京进贡,要求与明朝皇帝通婚,娶公主为妻。明朝翻译官马云、马青和指挥吴良私自答应了他,于是也先特地前来贡马作为聘礼。明廷大臣问道:“皇上并未许婚,为何送聘礼?”也先一听,又羞又恼,悻悻而去。

这年七月,也先率军攻打山西重镇大同。边报传来,太监王振劝明英宗说:“也先要求通婚,无礼已极,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是不会老实的,请陛下御驾亲征吧。”明英宗对王振言听计从,立即答应了。

原来,王振是明英宗的贴身太监,粗通文墨。入宫后,他曾教幼年的明英宗识字,因此明英宗怕他。他很有心机,常出宫买些儿童玩具给幼年的明英宗玩,因此明英宗从小就特别喜欢他。明英宗亲政后,王振不仅掌管后宫,在前朝也是说一不二。他恃宠专权,朝廷内外无人不怕他。

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后,任命王振为全军统帅。粮草还未准备充足,五十万大军就仓促出发了。一路上正逢天降大雨,道路泥泞,行军缓慢,士兵饿死无数,遍地都是尸体。

也先闻报,心中大喜,认为这正是捉拿明英宗、平定中原的大好时机。他命令将士佯败,要将明军引入重围。王振以为瓦剌军惧怕明军,正在逃跑,便下令追击瓦剌军。也先见明军中计,下令道:“兵分两路,从两侧包抄明军!”结果,明军前军遭到瓦剌军伏击,全军覆没。明英宗见败局已定,急忙下令道:“速速班师回京!”

明军撤到土木堡时,已近黄昏时刻,大臣纷纷建议说:“请陛下令大军再前行二十里,进怀来城等待援军吧。”王振驳斥道:“糊涂!尚有千辆辎重未到,岂能抛弃?必须在土木堡等待!”明英宗在王振面前是个不敢拿主意的人,连忙点了几下头。其实,那些车里装的大多是王振一路上收取的礼物。

也先深怕明军进驻怀来据城固守,急忙下令军中道:“马不停蹄,给我猛追!”在明军抵达土木堡的第二天,也先就追了上来,将土木堡层层包围。

明英宗几次突围不成,被也先生擒。明军见天子做了俘虏,顿时溃不成军,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消息传到北京,太后和皇后急得大哭不止,忙从内库拿出大量金银珍宝、绫罗绸缎,偷偷派太监带上去寻找瓦剌军,想把明英宗赎回来,结果只是徒劳一场。

从土木堡逃回来的伤兵陆续在北京城里出现,有断手的,有缺腿的。官民见了,人心惶惶。京城里留下的兵马不多,瓦剌军来了怎么抵挡呢?这是大家最担心的事。

为了安定人心,皇太后宣布由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代理皇帝的职权,并召集大臣商量御敌之策。

朱祁钰是明宣宗的次子,自幼受过很好的教育。朱祁钰的生母原是汉王朱高煦府邸的一位侍女。朱高煦谋反兵败后,汉王宫的女眷全部充入后宫为奴。御驾亲征的明宣宗在返京途中邂逅了吴氏,被吴氏的美貌与聪明打动,一见钟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罪人的下人吴氏不能被封为嫔妃,于是明宣宗将她安排在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并时常临幸。一年后,吴氏为明宣宗生下了次子,取名朱祁钰。吴氏因此被封为贤妃,但继续住在宫外。

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病重,派人将朱祁钰母子召进宫中,并托付给自己的母亲张太后和孙皇后,让她们善待朱祁钰母子,婆媳二人都答应了。两年后,明宣宗病逝,孙皇后没有食言,不久就封朱祁钰为郕王,并为他修建王府,供他们母子二人居住。

明英宗被俘时,郕王已经二十出头了。大臣们七嘴八舌,不知怎么办才好,只见大臣徐有贞说:“瓦剌兵强马壮,我们抵挡不住,不如迁都到南方去,暂时避一下再说。”兵部侍郎于谦严肃地向皇太后和郕王说:“主张逃跑的应该斩首。京城是国家根本,如果朝廷一撤,人心一散,大局就不可收拾了。我们要记取北宋亡国的教训啊!”于谦的主张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太后决定叫于谦指挥军民守城。

同类推荐
  • 大明宫阙

    大明宫阙

    大明正统年间,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带领着匆匆召集的二十万大军出击瓦剌也先,但却不料被也先三万铁骑冲破大营,二十万明军溃逃,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其弟朱祁钰被扶皇位,朱祁镇虽被放回但被其弟幽居于南宫奉为太上皇,锁灌铅,墙洞递食。八年后,代宗朱祁钰病重,其子也夭折,兵部尚书于谦领大臣欲上疏奉朱祁镇之子沂王为太子,不料竟在前一晚,武将徐有贞联合宦官曹吉祥兵变,撞开南宫拥护朱祁镇重登帝位。至此朱祁钰暴毙,于谦等忠臣被杀,史称夺门之变。上天有好生之德,史料无记,朱祁钰宠妃竟带遗腹子出逃,诞下一子,于朱家,于大明国这终算是福还是祸······
  • 白马上的三国之陈到传

    白马上的三国之陈到传

    一个聪慧少年生逢汉末,亲眼见到,壮志被现实淹没,初心被黑暗打磨。残酷的乱世中,道义太过脆弱,真爱太过奢侈。若是不甘在湮灭中寂静死去,便在涅槃后青史留名。只可惜史册太短,容不下那么多英雄,民间传说中胜过赵云的陈到,在记载中却无赫赫功名,《三国演义》之后,这名神秘名将终被时光的尘埃掩过。而今,浓雾既散,透过这名忠克勇将的视角,我们逐渐看清了这汗青中模糊的白马旧影,竟然亦是残酷乱世的一个缩影……名将,也是凡人,他们会快乐,会流泪,会兴奋,会痛苦,会不凡地建不世伟业,会平凡的在历史的微光中归于寂寥……生死相随义所至,白马依稀将军影!
  • 穿越奇秦

    穿越奇秦

    秦缵在公司开会时YY被老总一书拍晕,穿越到了一个平行空间。齐楚燕韩赵魏秦!吾乃秦国国君!这下秦缵大发了,后宫有山菜,猛将有吕布!纵横天下,一统六国,出任千古一帝,迎娶。。。很多很多。。。。
  • 公子凶猛

    公子凶猛

    这个年代将因他的到来而不一样。他的对手说:真心不希望和家伙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他的朋友:有他的世界真的很美好。他自己说:我很凶猛的你们小心了···
  • 噩梦三国传

    噩梦三国传

    商业巨子刘远通关一款三国游戏时,解锁了噩梦级难度,进而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一个乞丐。然而,噩梦是开始,却不一定是终结。看刘远如何扭转乾坤,一步步完成从乞丐到皇帝的最完美飞跃!在这里,英雄豪杰辈出,才女美人常现。有激烈的战争场面,有动人的爱情故事。您还等什么?一起进入不一样的三国世界吧!新建Q群569567994
热门推荐
  • 如果爱,有来生之一无言的承诺

    如果爱,有来生之一无言的承诺

    你在的时候,可以百般纵容,任我在你的天空自由来去,可是现在你走了,当我闭上眼睛,才发现我对你的思念有多么强烈,你怎么忍心丢下我,一个人去天堂呢?你知道吗?你对全世界来说,只是人一个,但对我来说,却整个世界啊!为什么当初要我好好的活着,你可知道我活的很累!父母的离异,各组家庭,只有我是多余的。当别人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我只能低着头,任风吹干脸上早已凝结的泪;但我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是不幸的。因为,我有你陪着我,可如今连你也离开我了,你要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 侠岚之源于上古

    侠岚之源于上古

    无极之渊封印穹奇失败后,辗迟他们回到了九宫岭,在这之后,一位拥有两种元炁的少女突然来到九宫岭当侠岚,上古侠岚不断的现身,辗迟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而这一切都源于万年前的上古。
  • 零纪游戏

    零纪游戏

    我叫冬苜雪,高中三年级学生,年级学生会会长,回回考年级第一,家里是亿万富翁,就像是外人所言的天骄之子。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是一个奇怪的人,我知道该对谁笑,该对谁哭,对人说人话,对兽说兽语,对鬼说鬼画符,我就是一个“机器人”。直到那一场车祸,让我见到了十年前贫民窟的孤儿同伴,我才发现这是一场阴谋,从十年前开始的游戏……
  • 斩天见日明

    斩天见日明

    剑开两刃,死中求生。挥剑决浮云,斩天见日明。这世上有无情剑,亦有有情剑。有活人剑,亦有死人剑。但剑究竟是什么,还需要人亲身体会才能知道。所以我来到这世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剑与剑客,只是为了搞明白我为何拔剑。
  • 月老师徒大恋曲:师父太撩人

    月老师徒大恋曲:师父太撩人

    “咦,天底下的好事,是不是全揽自己身上了?何处不招桃花呢?作为一个从小女扮男装的自己,要容貌,自己也是有滴!”家有冰山师父,自己还有七星神脉,里面竟然有个帅天尊。是不是……【嘻嘻中……】人间还有个帅帅皇帝也叨念她不说,魔界的魔君也时不时会过来…“骚扰她”!什么嘛!千万不要觉得女主太幸运了,看完这本书一切真相大白了!“师父,为什么不给自己牵一次红线呢?”某女问这个幼稚的问题,满眼期待……【古风仙侠欢笑联盟上线】大家请收藏,评论!耐你们的!
  • 一个来自唐朝的保镖

    一个来自唐朝的保镖

    赵逸是一个唐朝的帅哥,在一次练功的时候意外走火入魔,居然穿越来到现代。进入现代化的大都市,他居然很快的融入了进来,意外救助了一个富豪,得到富豪的器重让他贴身保护自己的女儿。当赵逸看到需要保护的大小姐的时候,他震惊了,因为需要保护的大小姐真的是倾国倾城,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去描述她一点不为过。在一身非凡的武功与相貌之下,开始了他的泡妞生活……
  • 对时间有所警觉(散文诗集)

    对时间有所警觉(散文诗集)

    接近天空:星辰的道路宽敞如梦。对于我们,英雄与箭簇,不只埋藏于深厚的尘土!
  • 弑神暗夜

    弑神暗夜

    你想成为王,而我想成为神·····
  • 复仇君主

    复仇君主

    吾欲战苍穹,吾誓踏九歌!待我荣归,杀尽仇敌,扫遍诸天神佛!苍穹世界,我为王。
  • 孤命如星

    孤命如星

    你有试过一个人背驰整个世界,一个人背道而行的感受吗?影絔懂得那种无人相聚的感受,还好,世界这么大,命因自己而变,她最终还是找到了她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