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4600000002

第2章 略谈明朝(1)

明朝(1368—1644年)是元朝灭亡后由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在元朝处于奴隶地位的汉人在明朝得到了解放,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年号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史称明太祖。八月,朱元璋大将徐达率军进入大都(今北京市),宣告了元朝的灭亡。

明太祖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废去中书省和丞相,分政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直属皇帝管辖。六部制成为明清两代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

为了选拔官吏,明朝扩大了科举规模,明确规定以程朱理学的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以八股文为考试形式的科举制度。朱元璋制定了《大明律》,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死后其孙子朱允炆继位,史称明惠帝。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燕王打败了明惠帝,夺取了明朝政权,即位称帝,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为了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于永乐八年(1410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五次亲征,先后打败鞑靼、瓦剌两部蒙古骑兵,并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明成祖之后,继位者依次为明仁宗、明宣宗和明英宗。在此期间,明朝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国库充实,百姓安定。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进军南犯。明英宗与宦官王振领兵五十万出击,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所败,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瓦剌军兵临北京城下,这次事件史称“土木之变”。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北京留守的兵部侍郎于谦为了安定国家,果断地拥立明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史称明代宗。于谦组织全城军民登城御敌,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打败了瓦剌军,使其不得不放回明英宗,并与明朝议和。明英宗回京后,于1457年趁明代宗病重之机,在亲信大臣和宦官的帮助下夺回政权,再次登基,改年号为天顺。明英宗复位之后,立即捕杀于谦,助其夺权的大臣和宦官一一受爵加官。

继明英宗之后的明宪宗和明孝宗两朝,明朝稳步发展,尤其明孝宗一朝,史称中兴。

明孝宗死后,明武宗继位,武宗荒唐昏聩,沉湎酒色,视帝位如儿戏,艳游无度,最后落水惊病而死。

明武宗死后无子,明宪宗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继位。他是明武宗的堂兄弟,史称明世宗。明世宗继位后不理朝政,整日在皇宫修道,妄图长生不老,置国家于不顾。在位四十五年,贻害无穷。

其子明穆宗继位后,痛加改革,可惜在位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六年,犹如昙花一现。他让贤臣张居正辅佐年方十岁的幼主明神宗继续改革,明朝进入了自明英宗以来最繁荣的阶段。

张居正死后,明神宗开始堕落,成了一名好色好财的昏君。国家经济凋敝,政治混乱,武备松弛。萨尔浒一战,明朝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从此,明朝开始一步步走向灭亡。

明神宗死后,其子明光宗在位仅一个月,虽厉行改革,但仅如电光石火,一闪而灭。

明熹宗继位后,整日只知做木匠活,对国家政事不闻不问。宦官魏忠贤乘机专权,陷害忠良、卖官鬻爵、广植党羽,国家陷于昏天黑地之中。

明熹宗死后,继任者崇祯皇帝虽宵衣旰食,励精图治,但他猜疑心太重,凌迟袁崇焕,自毁长城,再也无人挡得住女真铁骑的凌厉攻势;又重用宦官,任为监军,使其挟皇帝之威,凌驾于督抚之上,在前线瞎指挥,对义军的剿抚多次功败垂成。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了。

因为明朝在统治上相对稳定,所以在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到明朝中期,不论是在生产工具上,还是在产量上,农业的发展都已远远超过前代。农业的发展使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明朝的瓷器、宣德炉等手工业产品精美无比,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另外,明朝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比较发达,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徐霞客游记》等著作成为今日我们研究和借鉴古代技术的珍贵资料。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即出于明朝。

总之,明朝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2这个明初三帝的文治武功

(一)明太祖

明太祖是明朝第一位皇帝,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生于安徽盱眙县太平乡二郎庙附近,即今安徽嘉山县明东乡赵府村(据淮安市委宣传部2006年7月10日《朱元璋出生考》)。

朱元璋的父母没有地,靠租种别人的地为生。朱元璋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朱元璋小时候曾读过几个月私塾,后因无钱交学费,退学给人家放牛去了。

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哥的儿子相继去世,大嫂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了。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二哥只好外出逃荒。朱元璋因年纪小,便到村子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大灾之年,寺中也没有余粮,朱元璋在皇觉寺只住了几十天,便被打发云游四方化缘去了。直到至正八年(1348年),朱元璋才又回到皇觉寺。

经过三年多的云游生活,朱元璋视野大为开阔,人生阅历大为丰富,已经了解了社会。

元朝统治者歧视汉人,汉人形同奴隶,生活十分艰辛。元朝末年,官逼民反,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起义。起义者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领导者是韩山童和刘福通。

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皇觉寺被毁,朱元璋无处安身,便到濠州城下投奔了红巾军郭子兴部,成了郭子兴的亲兵。因他作战勇敢,胆大心细,在红巾军中很快崭露头角,被提升为九夫长。郭子兴很赏识他,将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掌握了这支队伍。短短三年间,朱元璋就从普通一兵变成拥兵十万的大将,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统帅,加入了群雄逐鹿的行列。

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迎接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在安徽亳州建立龙凤政权,尊韩林儿为小明王,与元朝对立,被汉族百姓视为正统。朱元璋接受他的册封,担任了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朱元璋没读过多少书,但他虚心好学,喜欢儒士。他先后网罗了冯胜、陶安、刘基、朱升等一大批儒士,给他们很高的待遇,经常和他们一起谈古论今,分析形势,请他们出谋划策。在儒士的帮助下,朱元璋决定争夺江山,建立帝业。

定远有个文人叫李善长,是个很有抱负的人,也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知道他有学问,就让他在身边当了一名谋士。有一天,朱元璋问李善长说:“现在全国到处都在打仗,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李善长回答说:“秦朝末年,天下也曾这样大乱过。汉高祖虽然是一介平民,但他气量大,能够重用人才,又不乱杀人,因此只花了几年时间就统一了天下。现在元朝政治这样混乱,天下土崩瓦解,将军何不向汉高祖学习统一天下呢?”

朱元璋听了这话,心中大喜,从此便一心一意学习汉高祖。

朱元璋听从谋士的意见,攻下集庆(今南京),改集庆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

刘福通牺牲后,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义上还接受小明王的领导。后来,朱元璋想做皇帝了,觉得留着小明王对他称帝是个障碍,便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派人去接小明王,请他迁都应天府。途中,趁小明王在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渡江时,派人偷偷将船凿沉,溺死了小明王。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命令大将率军北伐,山东、河南随即攻下。

在轰轰烈烈的北伐中,朱元璋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在应天府称帝,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

这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丢下大都,逃往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东北),元王朝被推翻了。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击败割据东北的纳哈出,逐步统一了东北。

至此,朱元璋终于削平群雄,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朱元璋勤奋好学,在打仗的间隙也不忘读书。称帝后,他特意命人在奉天门建文渊阁,收藏经史子集,设置若干名大学士,自己经常抽空去那里读经史,终日不倦。他特别喜欢读史书,尤其留意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时常引以为戒。

通过读书学习,朱元璋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决定改革政体。明代以前,历朝大体上沿用秦始皇所创立的君主之下设宰相辅政的政治体制。朱元璋对此很不满意,认为君权下移,宰相手里的权太重。于是,他亲自设计、制定了几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以往政治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全国分为浙江、江西、福建、北京、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个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又增设云南布政使司。

朱元璋更为关心的是中央机构的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年),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皇帝汇报。同时,将掌管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改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分领所属都司卫所部队,但无权调兵。

朱元璋进行上述变革和调整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君权,分化、弱化大臣之权。朱元璋罢丞相一职是对一千多年中央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不设丞相,六部直接将全国政务奏请皇帝裁决,实际上是皇帝兼行相权。这样,皇帝不得不处理更多的政务,据说朱元璋每天要看二百多份奏章,处理四百多件政事,相当辛苦。由此,专制主义皇权到了朱元璋手中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他也成为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之一。清朝肯定了他设计的政体,维持不变。

明朝是朱元璋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改善了汉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今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朱元璋重视读书人,而大文豪施耐庵却几乎死在他的手里。多亏施耐庵的同年刘基(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称“同年”)鼎力相救,施耐庵才得以寿终正寝,留下了辉煌巨著《水浒传》,从而为明朝增添了万丈光辉。

施耐庵原名施彦瑞,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唐末,施之常的后人在苏州安了家。施耐庵祖籍苏州,后移居兴化县白驹镇。白驹镇一带河沟纵横,港汊交错,施耐庵的父亲施元德以操舟为业,母亲卞氏操持家务。施耐庵家里贫穷,无钱上学读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堂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等许多书,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为文,倚马可待。有一天,邻居老人病故,请在浒墅关教私塾的季秀才来写祭文。等了好久,季秀才未能及时赶到,别人就提议让施耐庵试试。施耐庵挥笔立就,随后赶来的季秀才看了这篇祭文后,赞不绝口,主动提出带施耐庵到浒墅关去读书,并且不收学费。后来,季秀才还把女儿许配给了施耐庵。

施耐庵事亲至孝,为人仗义。他不但学问好,还学过拳脚,武艺高强,疾恶如仇,爱打抱不平。施耐庵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很快成了一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19岁时,施耐庵初涉科场,一举考取秀才;30岁那年又考中了举人。

施耐庵的好友刘本善担任国子监司业,素知施耐庵道德文章足以为人师表,便举荐施耐庵去山东郓城县担任训导,做了一名分管教育的小官。在郓城期间,施耐庵倡导教育,廉洁奉公,同情百姓,指导农桑,深受百姓尊敬。施耐庵一身正气,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渐渐引起上司和地方实力派的不满,每每受到刁难。有一天,阳谷县绅士吴林要安插他的亲戚,被施耐庵断然拒绝了。吴林怀恨在心,竟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施耐庵。施耐庵见官场黑暗,举步维艰,于是愤然辞官。

施耐庵听说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疾恶如仇,不禁产生了共鸣。于是,在辞官之后,施耐庵特地寻访好汉遗迹,游览了鲁中名胜。他到黄堆集(黄泥岗)考察智取生辰纲的遗址,在水堡村访问宋江后人,到景阳岗凭吊武松,在石碣村拜谒三贤洞。他到狮子楼听过讲好汉故事的评书,还到过金沙滩、断金亭、黑风口和梁山道。施耐庵觉得梁山好汉是自己的知心好友,应把他们写出来传之千古。郓城期间的这经历为他后来写《水浒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至顺二年(1331年),施耐庵36岁。他长途跋涉北上大都,与刘基(即民间讲古中鼎鼎大名的刘伯温)考中同榜进士,被派到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担任县尹。施耐庵在钱塘任上鼓励农桑,轻赋薄税,秉公执法,抑制豪强。施耐庵一心要做一名为百姓谋福的父母官,不料却受到上司达鲁花赤的干预。他觉得当官不能为民做主,不如回家著书去,于是便愤然辞官,挂冠回乡了。

施耐庵到家后,建了三间茅屋,教书种田,开始撰写《水浒传》。这时,山西太原大盐商罗大户到白驹镇洽谈生意,听说施耐庵博学多才,通晓古今,便叫儿子罗贯中拜施耐庵为师。罗贯中智慧超群,是施耐庵门生中的佼佼者,常利用课余时间协助施耐庵写《水浒传》。

元朝末年,在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各地农民、盐民纷纷起义。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张士诚在白驹镇近邻的草堰镇率领百姓起义。张士诚是白驹镇张家墩人,以撑船、拉纤、贩私盐为生。因不堪管理盐务的分司、运司和盐场官吏的欺凌,与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以及李伯升等18人杀了官兵,劫了富豪,起兵造反了。卞仓的武举卞元亨杀死盐城巡捕后,为逃避官府缉拿,也投奔了张士诚。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深知施耐庵有经天纬地之才,就极力向张士诚推荐他。张士诚便随卞元亨亲自登门邀请施耐庵出山,共图大业。

施耐庵本想潜心著述,不问世事。但他本是疾恶如仇的人,目睹元朝官吏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心中万分痛恨。如今见张、卞二人前来竭诚相邀,便慨然应允,携带罗贯中一起参加了起义队伍。在起义队伍中,施耐庵和卞元亨是张士诚的文武二辅。施耐庵身为军师,足智多谋。义旗初举,枪械奇缺。在攻打丁溪时,施耐庵教张士诚购买了两千多条大而整齐的白鳞鱼,穿在竹竿上,在月光下就像雪亮的大刀一样,把丁溪镇大地主刘子仁吓得仓皇逃走。从此,起义队伍所向披靡,战泰州、下高邮,后来在苏州建立了吴国。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3)

    中华上下五千年(3)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故有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 十月生辰石

    十月生辰石

    生辰石,秦年初现,始皇得之。据传始皇将之铸成钥匙八具,命名十月。然大成之日,八把钥匙诡异消失,下落不明。嬴政遂派方士徐福出海找寻,其后徐福亦不知所踪,而后不了了之。沧海桑田,逾两千余年,钥匙重现人间。消息出,天下人趋之若鹜……
  • 泱泱大隋

    泱泱大隋

    开皇末年,隋朝尚未显现衰败之象,太子杨勇生性好色,喜爱奢侈,饱受猜忌,晋王杨广坐镇扬州,作风简朴,励精图治。双龙夺嫡,二子相争。风云变幻之际,二十一世纪大学生范遥来到了这个世界。十数年后百姓揭竿而起近在眼前。是闲云野鹤避世独居?还是遵循历史跟随李家?抑或协助大隋扭转乾坤?或者……成为一方诸侯,问鼎中原?
  • 萧王

    萧王

    "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人生若得如此,夫复何求!两汉之间,新朝末年,刘秀,王莽,绿林军.赤眉军,铜马军,王昌,公孙述,隗嚣,刘永,张步等等,各派势力此起彼伏,大家为的都是一争天下.且看谁能真正傲视群雄.
  • 霍仁传

    霍仁传

    他自幼习武,十八岁封爵,二十三岁封侯,封号平山,三十岁成为公爵,封号镇国,一生战无不胜。救少帝,破大关,平内乱,封平山,伐匈奴,除外敌,成镇国,声名赫赫。他曾经许下过“不破大关,无以为家”的豪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是他一生的信念。血染江山,不敌她眉间的朱砂,与她白头偕老,归隐山林
热门推荐
  • 做事细节全书

    做事细节全书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事,必成于易。做事大而化之,不注重细节的人,无论做哪一种事业都没有功效可言。而小心谨慎,关注做事的每一个细节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的成就。
  • 校草大人VS总裁大人

    校草大人VS总裁大人

    她,18岁,在一次转学认识了校草,在拍卖校草的时候却把自己卖了,此后,他们以假男女朋友的身份在一起,而在一天,她在等校草的时候,遇见了另一个男的,心为他跳动。又在酒吧与朋友们一起玩时再一次见到了那个他,又因为一个游戏,要向他告白,没办法只好上啦,却不想竟然答应了,然而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了?后来他消失了一年,去干什么了?回来后他们是否还会在一起?普普通通的她,真实身份是什么?她和校草又是什么关系?
  • 诛天路

    诛天路

    身为修真界千古一帝的陈青惨遭至亲背叛,联合四方神圣一起将他绞杀而死,千年后,千古一帝的精魂落入俗世,风雨欲来,注定掀起一方腥风血雨!这一世,他誓要重铸昔日辉煌,步步成仙,只为杀上仙界,重登巅峰。
  • 一步生死

    一步生死

    男主人公安小洋安小洋在外出旅游期间,偶然闯入了一个大阵,结果就在自己濒临死亡之际,一人破空而出,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奇遇……
  • 我的腹黑老公

    我的腹黑老公

    落尘星:这是哪里啊?!冷夜惜:她?……落尘星:我的初吻居然被这个我不认识的人夺走了!冷夜惜:为什么她身上有一股柠檬的味道,这小妞还是素颜却比世间所有人都美。落尘星:冷夜惜我们分手吧!冷夜惜:落尘星我不允许你离开我,你全身上下都是我的。落尘星:(心想)没想到我们在一次见面居然是以这样的方式。冷夜惜:我爱你到永远。………………
  • 我的大姐大

    我的大姐大

    小时候被父母遗弃在了一个发廊门口,也因此我就有了一群不知名的妈妈……
  • 历代名相智慧今用

    历代名相智慧今用

    一百余年来的才人俊杰,为什么对曾国藩推崇备至? 笔者带着这个疑问,遍读曾氏著作,并参阅相关历史,方略得其味,不禁为曾国藩的才识智慧惊叹不已:其人精通儒家进取之道,又深悟道家无为之理,一身兼两家之长,而举一反三,自成一格,堪称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者。
  • 月不离夜

    月不离夜

    十年前,他一眼便爱上了她,却被误会成害她家破人亡者。十年前,她一眼便恨上了她,无视他眼中的悲呦,转身离去的决绝。十年后,圣谷学院里,诡异又凄美的《第十三双眼睛》;梦境出现的看不清的古装少年和他口中的安乐公主究竟是谁?身旁校草的纠缠不清···故事的迷雾一层层掀开,却好像渐渐偏离了中心。请安静地听完这个故事吧。嘘···请噤声。
  • 我和师傅是面瘫

    我和师傅是面瘫

    简介:严肃版一个没有过去的女人,一个不停化解怨气的使命。“怨气如酒,只有喝下去的人方知其烈。”——霍勤勤一个谜一样的男人,潜伏在她的身边。诱发着各种危险。“我生来无情无欲,所做的一切只为了家族的使命。但是遇上你,什么都变得不同了。”——宁远修真相版霍勤勤:一切严肃的剧情都是为了我找男人而服务的。宁远修:没错,我就是那个男人。小剧情:关于我和我的面瘫师傅
  • 推开门后我十八岁

    推开门后我十八岁

    作为一个接受了无数网络小说洗礼的青年,孟礼觉得自己还是有可能穿越时间的,只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直到那一天,孟礼推开们准备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