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4300000003

第3章 道家代表人物

(一)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604年—约公元前531年),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老子到底是谁,历来说法不一。一说姓李名耳,字聃,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曾子问》有所记载。《庄子》也称其为老聃,书中的内篇《德充符》、外篇《天地》、《天运》、《田子方》、《知北游》等都视老子为前辈。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见之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解释,“于周则老子”,“于楚老莱子”,可见老子和老莱子是两人。至于太史儋,司马迁说:自老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有周太史儋见秦献公云云。有学者以此认为老子就是太史儋,战国时人。

也有人认为可能“老”是老子的姓或氏,其名为聃,故称老聃。他们提出,先秦旧籍如《庄子》、《墨子》等,对孔、墨等人皆举其姓,称“孔子”、“墨子”,独老子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古有老姓而无李姓,《战国策》中始有李悝、李牧,李姓起源较晚;再者,《庄子·天下》曾综述关于老聃的学说,《吕氏春秋·不二》也称“老聃贵柔”,名字与思想一致,故老聃就是老子。但是《老子》书中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传说中孔子问礼于老聃有矛盾,因而《老子》书是否为老聃所作也有疑问。

据《史记》记载,老子庙堂阶前有一尊“三缄其口”的金人,孔子问其背后的铭文“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何意?老子回答:“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斋已。”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最后不知所终。

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既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又是自然客观规律,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还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以达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境界。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还认为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即“反者道之动”,转化的途径是“守静”。

孔子认为老子是神圣:“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二)杨朱

1.生平

杨朱,字子居,又称阳子居或阳生,魏国(今河南开封)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生平已不可考,大概生活在墨子(约公元前479年—约公元前381年)与孟子(约公元前371年—约公元前289年)之间,行踪多在鲁、宋、梁一带。在当时各家的著述如《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中,其名多次出现,可见其人其说在当时相当著名。杨朱自比尧舜,自称是“得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的贤人,“治天下如运诸掌然”。韩非评价杨朱与墨翟一样有治世之才。

杨朱曾和老子会面,所以曾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后来有感于动乱的环境,困恼于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于是扬弃老子学说中的部分内容,朝着“养生”、“存性”的方向不断深化,发展成以“为我”为中心的思想体系。杨朱之学闻名当时,《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春秋之世,杨朱之学与墨学齐驱,并属显学。惜其作品早已散佚不存,其说散见于《孟子》、《列子》及《淮南子》中。

2.思想

(1)“为我”学说

杨朱以“我”作为自然的中心,认为人的生命,往往由于外界的蒙蔽、组织所拘束,因而无法明察到生命的真相,使个人失去主体性。他希望建立人人为自己而又不侵犯别人的社会,主张探求内在自我安身立命的境界,以摆脱社会的束缚。他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意思是说,社会是由各个“我”所组成,如果人我不相损、不相侵、不相给,那么天下便无窃位夺权之人,便无化公为私之辈,这样社会就能太平,人才能“全生(性)保真”。这种主张与儒家、法家都不同,与墨家的“兼爱”当然更是针锋相对。

既然反对社会的束缚,杨朱在政治上也就反对强权独占的霸道,主张天下为公,要“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那么,治理这个社会的人要“贤”,要有谦虚的美德,“行贤而去自贤之心”,即行为贤德而不自以为贤德。

(2)“重生”、“贵生”、“全生”的主张

在生命态度上,杨朱认为,人生短促,有生便有死,生有贤愚、贫贱之异,而所同者为死,尧舜与桀纣没有什么不同。因此,“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在生时必须享尽人生之乐,充分放纵人欲。

杨朱认为,人生在世,要“轻物重生”,从而“乐生”,以“存我为贵”。其中,轻物,即轻视外在的功名利禄;重生,即全性保真,保持自然赋予人本身的真性。生命是“所为”者,是主体;“物”或“利”是“所以为”者,是服务于“生”的,因而“物”不应有损于“生”。所以,要“自纵一时,勿失当年之乐;纵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纵心而游,不逆万物所好;勿矜一时之毁誉,不要死后之余荣”。杨朱固然以“全生”为人生目的,对人的物质欲望作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全生之道”又不能聚物而累形,为“寿”、“名”、“位”、“货”所累,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娇色”就够了。人不要贪得无厌,更不要因外物而伤生。“重生”、“贵生”的思想,除了重视个人生命之外,还包括重视个人独立性的思想,即反对屈从外在的权威,只想明哲自保、颐养天年。杨朱充分肯定了个人情欲的自然合理性,但不是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而是在“轻物重生”的范围内。这一轻视富贵利禄的思想在当时不乏赞誉之词,当时的“世主”曾“贵其智而高其行”。

(三)列子

1.生平及著作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战国前期思想家,开道家列子学派。列子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他隐居郑国四十年,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淡泊名利,贵虚尚玄,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即《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经永嘉之乱以后,只留存《杨朱》、《说符》两篇。今传本《列子》八篇由东晋张湛的先人重新搜集残篇编成,其中章节有重复之处,而且混入一些魏晋人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如《天瑞》篇讲天地万物形成的一章,文字全与《易纬·干凿度》相同;《周穆王》篇所载周穆王西游的经历,文字全与西晋汲冢出土的《穆天子传》相同。但是,今传本《列子》并非出后人伪作,如《杨朱》篇为杨朱主要学说一样。杨朱讲到“田氏之相齐也”,“民皆归之,因有齐国,子孙享之至今不绝”,足见确是战国时作品。《列子》有大量寓言、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2.思想

西汉刘向认为,列子之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 张湛认为《列子》之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着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

“贵虚”是列子的中心思想。《天瑞》篇解释“贵虚”就是“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即要自己修养到忘记自身的形骸,好像已经驾空乘风而行,列子把这样的境界叫做“履虚乘风”。列子认为,虚静符合自然的本性,可以心意凝聚专一,达到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与状态。这为庄子的“坐忘”、“心斋”学说开了先河。

列子认为,道是生化万物的,但它自己却不生不化。在产生天地万物之前,宇宙已经经历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易”相当于老子所说的“道”,“太初”相当于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中的“一”,“太始”为形之始,“太素”为质之始,此时“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这种宇宙生成论,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四)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另一说河南商丘)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周身世如迷,据说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庄子》记载,庄子住在贫民区,生活穷苦,靠打草鞋过活。他把自己比作落在荆棘丛中的猿猴,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史记》记载,庄子曾做过宋国漆园吏,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函去!无污我。……我欲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他认为“道”是“虚无”的实体,生成天地与万物。《庄子》载:“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又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要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庄子认为,大道的真髓、精华可用以修身,其余都可用以治理国家,其糟粕可用以教化天下,即“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在政治上,庄子继承了老子《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髓,主张无为而治。为此,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得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庄子看透了世俗不古的人心,崇尚自然,倡导“无为”,敝屣富贵,淡泊名利。庄子追求清静无为,返璞归真,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追求遗世独立,超然物外,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从而达到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境界。

庄子的一生,正如他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作为富有诗人气质的哲学家,庄子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为人类思想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庄子被神化而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被封为“南华真人”,宋徽宗时被封为“微妙元通真君”。

同类推荐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西汉初期,统治者所采取的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推进了先秦诸子思想的再度活跃。吸取百家之长并各有所宗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特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正是这一时代的主题。《淮南子》就是在这一思想背景下产生的。《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宗,融合各家之长,对当时的社会和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试图形成融贯各科知识为一体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博大宽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淮南子》不仅是汉代思想史上也是道家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淮南子》的作者在当时已意识到道家自身理论的...
  •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激活我们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将其由历史的包袱变成现代化的动力,并使中华民族普遍地确立起主体性。作者从事的民航工作属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在运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本书分为“读懂”马克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社会与人的发展理论研究两篇,内容包括:所谓“五种”“社会形态”说有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论述;马克思原著中新唯物主义史观内涵与“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义等。
  • 大学全鉴

    大学全鉴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本书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热门推荐
  • 校花的最强武少

    校花的最强武少

    修真强者冷易,重生在一个废材少爷身上,他不甘当弱者于是努力重修,从此废材变天才。富二代…太子…杀手?哼,在冷易面前,根本就是个渣。冷易的名言:校花都是我的,敢碰,那等于死!武少群:557665472
  • 系统之随欲逍遥

    系统之随欲逍遥

    没什么好说的了,本人第一本作品极易TJ,希望各位读者和大大能多给鼓励
  • 罗素说:幸福人生

    罗素说:幸福人生

    《罗素论幸福人生》讲述罗素以哲学家名世,但真正纯哲学的著述,尚不及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他之获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因为他的哲学与文学,而是因为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贡献。这本书就是这种贡献的一部分。自由与幸福,是罗素认定的人类两大基本生存价值,他以为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为人类找到到自由之路与到幸福之路。
  • 当年桦木未曾老去

    当年桦木未曾老去

    腹黑毒舌执着高冷的大明星,遇见同样性格却不同样命运的傲娇受校草,擦出怎样的火花?默默守护地经纪人又怎样面对?究竟谁先告白?甜蜜校园爱情故事由他们主演。
  • 随身空间之宝玉不种田

    随身空间之宝玉不种田

    本文种田文+空间+玄幻+猖狂+慢热,简介无能,不是专业写手,请不喜欢的多多包涵绕路而行。作者只是觉得,用最平凡的语言讲述一个稍微不平凡的故事。现代:她是孤儿拥有金手指,因阴谋丧命穿越。古代:她是架空王朝农户家痴女。当她在异世享受片刻亲情,却亲眼看见宠爱自己的亲人:欺辱而死、重伤、被卖、于是她愤怒中冲破灵魂的禁锢“醒来”。抉择:当空间升级后及时开启时,打亲奶、骂族长、离族救姐,带着几个十几岁的龙凤胎哥哥姐姐们,开展了她在异世不一样的生活。性情:唐宝玉依仗着空间保持着她现代的个性,不畏皇权、不惧权势,洒脱的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空间:器灵精灵;现代海滨别墅;呆萌白虎一枚。
  • 我的星灵女友

    我的星灵女友

    渣男遇上守护自己的星灵,从此生活变得不可思议。一个花心,一个不能动情。为了找寻星灵王,俩人一起穿越各个时空……等你哪晚想我的时候,记得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也许哪天我够资格爱你的时候,会作为一颗星星陪伴你左右。——星灵王
  • 我爱吴亦凡

    我爱吴亦凡

    他是得到千万女性爱恋的明星校草,她是迷糊可爱的呆萌少女。她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平静生活,在校园爱恨情仇的羁绊下,她离开了他。成人礼晚会的舞池上,她强势归来……一场华丽的剧目即将拉开帷幕。
  • 特种兵之猎豹

    特种兵之猎豹

    在学校人家泡妞他被妞泡,新兵连揍班长,特战队中成为真正的兵王。一张通缉令,改变他的一生,一句忠于祖国,让他成为优秀侦察兵,一个信仰,让他成为特种部队中的猎豹,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勇敢顽强不怕牺牲,任何不法分子进我中国领地,杀杀杀~...
  •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废柴逆天:草包三小姐

    废柴逆天:草包三小姐

    她,21世纪的顶级杀手、天才医师;她控制着人的生死存亡,她若想让你活,那你便死不了;若想让你死,你便不会多活一秒。可她却遭人背叛,穿越成为叶家最无用的废柴三小姐。而他,是帝国的绝世天才,冷酷无情,霸道邪魅,腹黑狡诈,天赋异禀,实力深不可测,容貌更是宛若九天之上的神邸。世人皆知她是草包废柴,无法修炼,任意欺辱。只有他不欺反帮,还爱上了她。当世人说他愚昧,看上一个废物时;而她却不再是草包废柴,摇身一变,成了绝世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