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2500000003

第3章 胸怀大志拜师求学

孟子在15岁以前,深受母亲的教诲,学业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十五志于学”,开始了他拜师求学的生涯。那么像孟子这样一位旷世大儒,他的老师究竟为谁呢?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但都不得而知。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孟子师承于子思。《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子思为何人?《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原来,子思不是别人,是孔子之孙,是战国时著名的大儒。

我们姑且也做一次推算,做一道十分简单的算术题,一算便知了。众所周知,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孔子的儿子伯鱼比孔子早死三年,即公元前482年。假如子思为遗腹子,他的出生年也不会晚于其父伯鱼死亡的时间即公元前482年。由伯鱼去世的年限下推六十二年,即为子思在世之年,最晚也要到公元前420年。而这一年,离孟子出生尚有五十多年。子思如何会成为孟子的老师呢?

所以,司马迁说的应该是对的。“子思之门人”,的确不是子思本人,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所淑诸人也。”孟子本人如是说,他没有直接成为孔子的学生,他是私下里向人学习的。但是,无论孟子师从何人,我们都不难想象,他们都会被孟子的求学热诚所打动。关于孟子拜师的事迹中,有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山东曲阜城内,一位年轻的乞丐正缓步行走在街道上。他身材高大,眉清目秀,身上衣服虽破,但显得异常整洁。虽说是一副乞丐打扮,但仍然气宇轩昂。

只见他在街头拦住一人问道:“这曲阜城里,是不是有个驼背的老人。他的脊背像小丘似的隆起,眼睛只能看到地面?”但问了很多人之后,也没有找到这个老人。

年轻的乞丐显得很失望,依旧沿街乞讨,东门进、西门出地晃悠了许久。直到半个曲阜城都问遍了,还是没找到那个老人。

这个乞丐就是孟轲。这时候他还是个少年,对儒学非常感兴趣,准备找个师父学习。当时,孔子死后,继承儒家学说的是他的弟子曾子。只可惜孟轲到曲阜的时候,曾子和他的弟子子思早已作古,连子思的儿子子业都已经死了。孟轲只好寄希望于拜子思的门人为师。

主意已定,孟轲便开始与一批自称是子思门人的青年交往,彼此切磋学问,研习儒道。但这些“子思的门人”并没有体会到儒学的精义,就连学问和孟轲相比也只是伯仲之间。孟轲觉得非常苦闷,他是来拜师学艺的,可不是过来交朋友切磋学问的。

有人看到孟轲闷闷不乐的样子,便问他:“你有什么烦恼的事情?”孟轲说:“我本来想拜子思先生的弟子当老师学习儒学。可到现在,真正有本事的人没有出现啊。”

听完孟轲的话,那人拊掌笑道:“原来是要拜师啊,我倒是知道一个人,他肯定符合你的要求。只是不知道他是否还活在这个世上。”原来,当年子思门下有一位学生,名字叫司徒牛。他过目成诵,闻一知十,最能领会老师的意思。

这个司徒牛不仅聪明,品德还十分高洁。当时人们都说,他会是下一个圣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摧残了他的身体。原本英俊的青年变得佝偻。为了不被人嘲笑,病好后他就消失了。

“他消失也有些年头了,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还活在世上。不过前阵子,有人好像在城外见过他,你可以试着找找。”听完这番话后,孟轲大喜。为了寻访司徒牛,他特地打扮成一个乞丐,走遍大街小巷。就这样足足找了一个月,也没看到那个驼背老人的影子。

朋友对孟轲说:“你还是别找了吧,也许司徒牛早就死了。”可孟轲的倔劲上来了,他说:“前些时候还有人见过司徒先生,说明他肯定还在曲阜。像他那样高洁的人,即便因病隐退,也不会离自己的老师太远。”既然城里找不到,那我就去城外找。孟轲的性子一贯如此,下定了决心就不再回头。他四处寻找,足迹遍布城内城外。

这天,正是盛夏,天气酷热难耐。孟轲从一个村子寻访出来,被太阳晒得一身是汗。正好路边有个柳树林,林深树密,枝叶繁茂。偶尔有几丝风吹过,带来一点凉意。孟轲走得累了,看到这片树林很是高兴。于是就找了片干净的草地坐下,靠在树干上闭眼休息。整个树林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几声蝉鸣,也不觉得吵闹。正在孟轲休息的时候,突然一阵小曲儿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一位驼背老人一手持竹竿,一手提口袋,边走边用竹竿去黏在枝头鸣叫的蝉儿。他的动作非常娴熟,竹竿到处,蝉无一能逃,就像在地上拾垃圾一样容易。孟轲眼前一亮,想到了孔子。当年孔子也遇见过一个这样捕蝉的老人。孔子还问过那个老人为什么能捕得如此轻易?之后还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只要专心,就能有所成就。

而现在,同样是驼背老人,做着圣人夸奖过的事情。那么这个人会不会是司徒牛呢?孟轲心里有点狐疑。这时,驼背老人也发现了孟轲,他微笑着打量着眼前这个青年。“小伙子,大热天的出来干什么呢?”老人的声音不疾不徐,显得非常温和。说话间,他的手也没停,仍然继续黏着蝉。孟轲恭敬地行了一个礼,说道:“我是出来寻找师傅的,请问老先生知道一位叫司徒牛的人吗?”说话间,他密切注意着驼背老人的表情,果然,听到司徒牛三个字,老人眼里闪过一丝莫名的情绪。“司徒牛啊……我可不认得这个人。”说着,老人抬腿就要离开。见到这个情形,孟轲迈步向前,行了个大礼,真诚地说道:“老先生,弟子孟轲有礼了。”说着,便跪在了地上。

那个老人确实是司徒牛,自从驼背以后,便隐居在乡里。平日里读书,闲时效仿孔子书里的驼背老人捕蝉,几十年来也练就了一身好手艺。这次孟轲四处寻访一个驼背老人的消息也传到他的耳朵里,只是他不清楚,这个孟轲到底是一时心血来潮呢,还是真的想学儒学。所以他并没有出现,只是冷眼旁观孟轲的行为。直到孟轲找了一个多月还没灰心,从城里找到城外,仍然毫无放弃之意时,司徒牛才相信,他真的有拜师之心。如今见孟轲恭敬地拜倒在面前,司徒牛赶忙伸手扶起他,说道:“也罢,我就是司徒牛,看在你这番诚心的分上,就收了你这徒弟吧。”听到这番话,孟轲非常高兴,但还是遵照礼数,再拜而起,然后从篮子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从师之礼,一只活着的大雁,然后脱去褴褛的外衣,双手托着贽敬重新跪在司徒先生膝下,行拜师入门之礼。

曲阜城外有片深深的山坳,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间,有几间茅草屋,司徒牛便隐居在这里。他不仅种了点瓜果蔬菜,还养了一些鸡鸭鹅。田园生活虽然清贫,但也恬淡自在。孟轲便在草屋里住了下来,专心读书。在授学之前,司徒牛严肃地对他说:“你拜我为师的消息,不得外泄。如果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那么你就不是我的徒弟了。”虽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孟轲还是点头答应了这个条件。司徒牛教导孟轲,和学宫里的老师不一样。他并不是一味地灌输自己的想法,而是定期开列一些书目,让孟轲去城里借来阅读,然后他再稍加点拨。孟轲有读不懂、领会不到位的地方,师生便一起探讨研究。

这种教学方法,让孟轲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儒家学说的精妙之处。他在草棚茅舍整整攻读了三年。这一千多天,孟轲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他总是手拿着一卷书,读累了就伏案而眠。夏日酷热,他顾不得摇扇驱蚊蝇;冬季严寒,他顾不得生火取暖。常言道,“好过三伏,难熬数九”。每当数九寒天,孟轲冻得十指皲裂,血迹殷殷,常把书简染得斑斑点点,要是不用清水擦拭还真无法归还……

在这三年里,孟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一天,司徒牛对孟轲说:“你到我这里学习,已有三年了。这些日子里,我看到你读书勤奋刻苦的样子,觉得非常欣慰。如今你该读的书已经读完了,我能教给你的也教完了。如果再留在这个茅草屋里,对你来说也没什么意义了。”司徒牛拍着孟轲的肩膀,像朋友一样,絮絮地说着:“读书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你不能终身读书,该出去一展雄才了。”

听着司徒牛的教诲,望着他清瘦的脸和慈爱的目光,孟轲的眼里含着热泪,不由低头拜道:“老师,这三年来多亏了您的教导。如果没有您,也没有我孟轲的今天。我回到故乡后,一定效法孔圣人,兴学宫、办教育。力求推广儒学之道,将圣人和老师的教诲传遍全国。”说完,孟轲对司徒牛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

拜别司徒牛后,孟轲回到城里。他果然开始履行自己的想法,准备兴办学堂。一年多之后,学堂终于落成,命名为“子思书院”。与此同时,孟轲宣布,学堂将面向天下招生,招收的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来者不拒,人人皆有受教育的机会。但不招未受启蒙教育的孩童,而是招收具有一定基础的青年。

孟轲一边在子思书院传授学业,一边在社会上答疑解惑,与人们交流,而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受到人们的欢迎。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孟子年轻时期对儒家学说的孜孜以求,以继承和发扬儒学作为对其老师的最好回报。

同类推荐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老子正解

    老子正解

    本书共81章,对《老子》进行了研究,每章都包括“经文校正”、“词义注释”、“白话译文”及“原意解说”四部分。
  •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本书对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研究进行反思和重构,追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理论资源,系统阐释柏拉图、康德、尼采、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的影响;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反思,并论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问题;对诗学研究的反思主要是从诗学生产的角度出发,论及新时期以来影响深远的10本文学理论教材,对文学理论生产的知识空间、问题意识和现实语境进行反思,从而达成重建本文诗学的目标;最后以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落脚点,阐释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可是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这两种抽象规定,把它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与它作为寄出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获得了现代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热门推荐
  • 极品狂妃:此夭很能祸国

    极品狂妃:此夭很能祸国

    “上神,陶夭夭那个要睡了您的计划被人识破了,众神之神罚她去九州大陆深造去了。”“嗯。”某上神头也不抬,一脸淡定。“上神,九州大陆前有雾障,会让人失去记忆的。”“你陪她去吧。”某上神看了一眼被陶夭夭称做小可爱的童子。“可是,上神,您真的不去么?离染上仙也去了哦。”小可爱笑得放肆。“卧槽,你他妈不早说。”叶潇然上神化作闪电速奔赴九州大陆,不料众神之神挡在了路前……丢入尘世,忘掉一切,陶夭夭,我们重来一场好不好。一场不够,我便纠缠你生生世世,世世生生,直到你的灵魂刻上我的痕迹,你变作一棵草我也能一眼认出你。
  • 神灵王座

    神灵王座

    在这片世界里。兄弟,是最好的武器;信任,是通行的货币;诡计,是唯一的胜利。我,叶永劫,藐视一切的价值,不给警告,不虚张声势,不留余地。我就是神灵帝国唯一的主宰。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人类圣约

    人类圣约

    旧人类终于迈入新人类的殿堂。所谓新人类,就是体内移植纳米科技,改造人体基因,实体化的技术。一个没有姓名,只有编号的少年终于成为了自由人。他被上级派遣从外面执行任务,去了神秘学院调取数据,然而却接触了一个又一个的阴谋,没想到阴谋的背后竟然和自己有关...
  • 弱水三千gl

    弱水三千gl

    一个丞相之子(女)与亲王府的小郡主的悲欢离合
  •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品战神

    超品战神

    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自卑少年,,身负异血,好像早已被选定了一样,因为一次机遇成为超级兵,在变强的道路上走了很远很远,为了亲人,为了爱人,无数次的死里逃生,美女为他倾倒,权势为他掌控,在不断地磨练和拼搏下让他成为真正的强者!一场计划已久的惊天阴谋,黑衣人作为是最大的黑暗势力,已经蠢蠢欲动!一郝该怎样面对这庞大的黑暗势力呢?
  • 浮城仙路

    浮城仙路

    从出生就被遗弃,从懂事就戴着面具,饱受着外人的议论,不喜欢与别人相处,是孤单,是寂寞。爷爷的死,让苏式兄妹相依为命,为给爷爷报仇,努力让自己变强,是敌人是亲人,是报仇雪恨还是亲情相见,怎么才是事情的真相,浮城仙路带你走上复仇修仙之路。
  • 花近高楼

    花近高楼

    穿越到这个父亲不疼,妹妹不爱,祖母不待见的地方就算了,居然连个心仪的对象也找不到!好不容易和母亲哥哥一起收复失地,重振旗鼓,终于也找到一个自己还看得过去的男人,谁知那个男人居然嫌弃自己!嫌弃就嫌弃,更可恶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把自己撵出了家门!知道错了,求我回去呢?门都没有!好吧,看在你对我这么用心的份儿上,我只好认了,记住啊,只能对我好,要相信我,不然……嘿嘿,有你好看的!
  • 鉴玄录

    鉴玄录

    有人说上古建木乃是先神平步青云的天梯。有人说上古建木乃是万民供养祀奉的神树。也有人说建木其实森罗万象,他是三界六道,能渡养众生。然而即便被尊为神木,同样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秘……只不过住在神木上的小家伙们不必理会这些,正如此刻夜月石桥上的两位年轻人正各自为着前程做着打算。一个说,我要修身养性,遁隐山林。一个说,我要高官厚禄,平步青云。一个以手指着湖面,道,万千繁华不过昙花一现,何必追逐水中明月。一个一把将其搂住,笑意冉冉道,人生在世匆匆如流水,不笑不哭不闹何必来走一遭?是啊,何必来走一遭?所以、你攀你的锦绣河山,我梦我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