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2100000003

第3章 大雁塔与小雁塔的历史渊源(1)

大、小雁塔这对姊妹花,历经千年风霜,今天已经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从它们诞生之日起,似乎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雁塔”名字的由来

我国建造佛塔初期都是塔随寺名。至今很多塔仍以寺名相称。如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北京房山的云居寺塔和陕西扶风的法门寺塔等等,都是以寺名为塔命名,一直沿用至今,大雁塔当初就称慈恩寺塔,小雁塔称为荐福寺塔。

随着时间的推移,塔的取名与称呼有了新的变化,增加了特定的含义。主要是向两方面转化,一是为识别、记忆与称呼上的方便,塔名逐渐世俗化、简便化;二是为宣传佛教教义,采经用典,以作塔名。

佛教对雁十分尊崇,经书中关于雁的记载很多。僧人在讲堂列队,称雁行;恭敬肃立,叫雁立。称佛堂为雁堂或雁宇。《报恩经四》中,有五百雁为五百罗汉的故事;《譬喻经六》和《经律异相四十八》记有“雁不食出笼”的故事;《贤愚经十三》和《经律异相》中有“五百雁闻佛法升天品”一节。《法句譬喻经》第二十五有雁王的故事。“雁塔”即来源于一则著名的佛经故事。

在因陀罗势罗窭诃山(音译帝释山)东峰的一个寺院前有座塔,名为雁塔。以往这座寺院信奉小乘(佛教教派),小乘是原始的教派,所以开三净食(即吃三种肉),一直没有改变。一天,有位和尚在院里行走,忽然看到一群大雁飞经这里,就开玩笑地说:“今天众位和尚没肉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只见领头的大雁从雁群中飞出,一头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面对此情此景,和尚万分悲戚,赶忙遍告寺内众僧,闻者都说:“这是如来佛在想方设法、相机诱导教化我们。这只雁警诫教导的恩德,应该永远记取,传之千古。”于是葬雁建塔。这就是这座塔取名雁塔的故事。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叙述这个故事时,字里行间褒贬十分明确:褒大乘,“大乘者正理也”;贬小乘,“小乘渐教也”。玄奘自印度归国后,在慈恩寺建塔,取名自然也是循经依典,为宣扬大乘佛教而呼为雁塔。

但是,在佛教教义里,雁塔是对佛塔的一种泛称,实例和诗章都屡见不鲜。在山西的大同市有座塔,称作雁塔。唐代诗人沈佺期,在《游少林寺》诗中写道:“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这里的雁塔,显然是对少林寺佛塔的泛称,这是将佛塔称作雁塔的最早作品。还有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诗中写道:“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这也是称佛塔为雁塔的例证。

从史籍的记载和文人的诗作来看,“雁塔”最初也不是大雁塔与小雁塔的专称,以大雁塔为例,“慈恩寺塔”“兹恩塔”与“兹恩寺浮屠”是使用最多,也最为正式和规范的专有名称。其他称谓还有“宝塔”“香塔”“瑞塔”“仙塔”“华塔”等,即便在杨廉的《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诗中有“慈云浮雁塔,定水映龙宫”,孙佺的《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诗中有“一忻陪雁塔,还似得天身”,“雁塔”也和“宝塔”“华塔”一样是一种泛称,而非固定的称呼。

那么,“慈恩寺塔”又是怎样变为“雁塔”,甚而“大雁塔”的呢?这要从唐代的雁塔题名活动说起。从唐中宗神龙年间(705—707年)开始,凡新科进士及第后,必到慈恩塔下举行轰动京城、吸引天下学子的题名活动(先题在塔内壁,内壁题满又题在塔旁小屋中),久而久之,成为定制,曰“雁塔题名”。于是,“雁塔”的知名度也就愈来愈高,也逐渐成为慈恩寺塔的固定称呼。另外,经过唐末毁佛、五代战乱的冲击,长安城内百余座佛塔已所剩无几,有幸保存下来的高大雄伟的慈恩寺塔,自然也就成为佛教代表性的建筑物,名之雁塔,也势在必然。

明清时期,西安又兴起了雁塔题名热,陕西会试中举者,仿照唐代进士雁塔题名的做法,文进士题在大雁塔,武进士题在小雁塔,雁塔成为慈恩寺塔、荐福寺塔的专称,因为小雁塔较大雁塔形制小,建成年代略短,又冠以大小,形成延续至今的大雁塔、小雁塔的固定称呼。

(二)两座寺庙:慈恩寺与荐福寺

塔自传入中国以后,经汉、晋、南北朝,直至隋和唐初,基本上都是以塔为寺;或是以塔为中心,四周环绕附属建筑。从唐初开始,随着人们对佛教信仰程度的加深,逐渐把皇家的宫殿建筑搬到佛寺中,出现了塔、殿并存的寺院。殿堂中开始出现了佛事壁画和佛像,但是塔仍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建筑,是主要祭祀对象,殿堂只是寺院的附属建筑。到了唐代以后,塔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作为念经拜佛的殿堂,开始升级,先是塔在殿前,而后是塔、殿并列,呈左右相对的形式。再往后就是塔建于殿旁、殿后,或另建塔院,殿堂渐渐地成了寺院的主要建筑,殿堂内的佛像成了人们主要的祭祀对象。

在唐代,整体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长安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个开放型的国际大都市,因而与其他地方相比较,长安的佛寺更具有多重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品格,而不仅仅是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像慈恩寺和荐福寺这样的皇家大寺,地域广,院落众多,建造规格高,寺院经济繁荣发达,它的服务对象自然而然面向整个社会。例如,在唐代作为著名的官寺,慈恩寺和荐福寺内首先要经常“为国祈福”,成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一个职能场所,同时寺内还设置有翻经院,又具备了国家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其次,外国的学者、僧人到访长安,也常常住在寺里,这里又变成了鸿胪寺宾客接待的处所和中外文化直接交流的地方;除此之外,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当时长安城的人都知道大慈恩寺和大荐福寺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牡丹花很有名,可考于诸多唐诗和唐人著作;另一个就是“戏场”也很热闹,根据钱易《南部新书》中的记载:“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荐福。”因此宗教活动、文化活动、娱乐活动和外事活动,两大寺庙都兼而有之。对于各个阶层的人来说,来到寺庙,既可以求神拜佛,也可以开阔视野,亦可以消闲观赏。因此慈恩寺和荐福寺不仅是长安城内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也是当时最引人入胜的文化游乐场所。

大、小雁塔的起源便与慈恩寺和荐福寺密切相关。

慈恩寺位于西安市雁塔路南端。这里原是隋代的无陋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皇太子李治为追念母亲文德皇后的养育之恩,扩建了无陋寺,并改名为慈恩寺。这里地处长安城南风景秀丽的晋昌坊,南望南山,北对大明宫含元殿,东南与烟水明媚的曲江相望,西南和景色旖旎的杏园毗邻,清澈的黄渠从寺前潺潺流过。正合太子“挟带林泉,务尽形胜”之意。大慈恩寺建筑规模宏大,占据晋昌坊半坊之地,面积近四百亩,有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都是用栟榈、櫲樟等木料修建而成,上边装饰着珠玉金翠和五颜六色的彩绘。寺内殿宇厅廊的墙壁上,多有吴道子、阎立本、王维、尉迟乙僧等名家的壁画。环境优美、花木繁茂,游人络绎不绝。

慈恩寺在佛教历史上的地位尊崇,寺院落成后,西行求法归来的玄奘法师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十一年,其大弟子窥基在此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

比起大名鼎鼎的慈恩寺,荐福寺的星光就黯淡了不少,这似乎也注定了后世大、小雁塔在世人心中的不同地位。

荐福寺创建于唐文明元年(684年),位于朱雀大街东侧的开化坊内(今朱雀大街以东的友谊西路北侧一带),与皇城仅两坊之隔。仪凤年间,这里曾经是英王李显的王宅。后唐高宗死,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后来,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其旧宅也被用来修建了荐福寺。

荐福寺初名献福寺,是唐高宗逝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立的寺院。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称荐福寺,并由武则天御书荐福寺匾额。中宗复帝位后,重建荐福寺,扩大建筑规模,广植花草树木,使其“崇侈益甚”。

唐中宗以后,直到文宗时代结束,荐福寺在各位皇帝弘扬佛教的旗帜荫护下,仍然规模宏大,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到了唐武宗会昌年间灭佛之时,荐福寺虽然幸免于难,但仍被敕令只能留僧人二十人维持香火,这便成为唐代荐福寺走向衰败的开端。

同类推荐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那些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石砖瓦砾、珠宝器物……是记载先人讯息的密码。它们静静地、默默地守候着远古的秘密,等待着后人去发现,去破译。看人类祖先是如何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
  •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地域文化常识

    地域文化常识

    本书介绍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常识,着重从历史叙述、种族血统、学术传承、方言、地方名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到不同地域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热门推荐
  • 千古英雄纪事之梧桐传

    千古英雄纪事之梧桐传

    对于萧锦然来说,十三岁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在此之前,他是默默无闻的萧家二公子;在此之后,他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大胤朝第一恶人。亲生父亲洋洋洒洒的《致天下万民书》一出,他更是成为了连家都没有的孤儿。可是也正是在同一时刻,他结识到了一生的挚友楚于飞和林之念,以及永远不能真正叫一声“老师”的天子帝师穆含光。人生,从此再不受困于尺寸庭院,取而代之的是金戈铁马,大漠孤烟。千古英雄不偶生。越是绝境,越能诞生出豪气冲九霄的好汉来。这是一个关于少年逐渐成长的故事,同样也是笔者作为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偶尔晃神时发的迷梦。请跟随我一起走入这个风雨飘摇的热血年代。
  • 修道通天

    修道通天

    秦国时代,嬴政驾崩后,少年刘东前往通天道观,进入通天大陆,一个凡人的修仙传奇在这便展开了。后意外得到小灵界,并拜小灵界中的魔王腾六与战神日照为师,传给刘东仙魔录,仙魔录改变了刘东,但是后来机缘巧合下,得到两个逆天灵体,便开始叱咤风云。
  • 舰载航空兵百年:舰船及舰载机发展史

    舰载航空兵百年:舰船及舰载机发展史

    《舰载航空兵百年——舰船及舰载机发展史》作者曾作为飞行员于英国皇家海军服役33年,既驾驶过固定翼飞机,也驾驶过直升机,阅历极其丰富。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舰载航空兵的起源和发展、起飞平台、弹射器和点火装置,以及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并介绍了历史上相关国家的航母性能和舰载机的设计改革和技术创新。本书内容全面、翔实,观点新颖,为我国海军中、高级指挥员更好地熟悉和了解舰载航空兵开启了一扇窗口。同时,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供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和学习。
  • 圣之夜

    圣之夜

    穿越到异世界获得超越王的力量!不一样的淡定异世界之旅!
  • 御天之界

    御天之界

    八年前的一场大战,使得他经脉堵塞成为“废人”。八年后他因祸得福,经脉疏通,却不料误修鬼士功法,踏入修士修炼一途。但他不屈服于命运,以人人唾弃的鬼士身份踏上修炼之路。
  • 伪废柴修仙记

    伪废柴修仙记

    她这一生有两个师父。第一个师父为了漫漫仙途,夺她修为与肉身,然后,被她杀了;第二个师父,也为了漫漫仙途,给了她最沉重的两剑,一剑在她心口,一剑在那半缕元神之上,那就,也杀了吧。都说漫漫仙途,弃情忘爱才能可得上天途那么,就让他成为她手中之剑,爱恨莫提,一切不过为了这漫长天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王宠妃

    邪王宠妃

    大婚之日,她痛失清白,成了人尽可夫的荡妇。是谁?究竟是何人要如此迫害与她?她千不愿的含恨接受了这事实,成为了靖王的小妾。说是小妾,却过着连贱婢都不如的生活。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肆意的揉虐着她的身体;将她腹中的孩子打掉,给他心爱的女人做药引。“可夫人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了。”“本王一日不承认,她肚子里的就是野种。”人,痛到极致,便会笑。“夜未瑾,我咒你永失所爱。”
  • 轮回之双生子

    轮回之双生子

    黑夜,死亡渐渐逼近,一声嘶声裂肺的惨叫划破了夜晚的天空,少女的离奇死亡让怪事接连不断地发生,是谁在主宰这一切?
  • 或许我们只是路人

    或许我们只是路人

    逗比女主与完美男神!或许我们的故事很幸福,或许我们的故事很悲伤,或许,我们根本不该相识。
  • 一饮吞日月

    一饮吞日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众生皆苦及时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