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1700000005

第5章 本末并重以富民

(一)重农抑商的国家

面对逐渐强大起来的国家,齐桓公又向管仲提出了新的问题:“士兵训练好了,财力不足,又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要开发山林,开发盐业、铁业,发展渔业,以此增加财源。发展商业,取天下物产,互相交易,从中收税。这样财力自然就增多了,军队的开支不就可以解决了吗?”

我国传统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周王朝是以农业起家的部落,因此,我国自古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但是,管仲作为有远见的思想家,他看到了要想使国家强大,不仅要积极改革农业,而且也不应该抑制商业的发展。他认为要达到富民以求治的目的,片面地单纯发展农业生产当然是很有限的。后来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就说过:“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管仲不愧为有卓见、有胆识的改革家,他早就看到了这点,在经济改革当中,实行“本末并重”的方针。所谓“本”是指农业,从来尊为根本;“末”是指工商业,从来都被轻视。而管仲独具慧眼,看到发展工商业是强国富民最有利的途径。齐桓公曾和他讨论这个问题,说:“吾欲征税于房屋,如何?”管仲说:“那会阻碍百姓建房的积极性。”桓公说:“吾欲征税于树木,如何?”管仲说:“那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木材资源。”桓公又说:“吾欲征税于六畜,如何?”管仲说:“将影响六畜的繁殖,不利于农副业发展。”桓公再问:“吾欲征人头税,何如?”管仲回答:“会影响人口生育。”最后,桓公见一个个办法都被否定了,便说:“那么我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国家富强呢?”管仲说:“唯官山海为可耳!”只有国家经营、开发自然资源才是可行的办法。既可以增加国家收入,又可以满足人民生活的实际需要,不会像征税那样导致人民的不满。齐国地据沂山、鲁山,濒临渤海,林木、矿藏和渔盐资源丰富,如果国家统一经营这些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利用,确是极有利的生财之道。对此,管仲以一个理财家独有的精明头脑,算了一笔笔细账。以盐为例,一个成年男子每月食盐五升少半(古齐升一升容量合今197.6毫升,可盛盐0.173市斤),成年女子三升少半,儿童二升少半,每百升盐值钱一釜(百钱)。如果每升盐价加半合,一釜就可得五十合,如果一升加一合,一釜就是一百,一钟(当时齐国计量单位,合六斛四斗)就是二千,十钟就是两万。推算起来,一个大国,百钟可以收入二千万钱,国家不必征收人丁户口税,就可以得到加倍的收入。再以铁为例,女人要用针、用刀,农民要用锄头、铁锨,木匠要用斧、锯、凿、锥,每天都离不开铁器,如果十根针加一分,三十根针就相当于一个女人的税额;一把刀加六分,五把刀就相当于一个人的税额。这样做,人人都会自愿交纳,不像征税那样会引起人民的反对,这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办法。所以,管仲提出“竱(音转,相等之意)本肇末”的主张,就是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商业,本末要同等看重。

(二)发展商业的措施

为实现这一主张,他实行如下具体办法:

1.国家统一经营并管理主要经济事业,大兴山林、渔、盐之利。管仲设盐铁官,由国家专管盐铁的生产与经销。他鼓励民间煮盐,每年十月,国家开始征收,然后销向国内外,仅出口一项一年获利达黄金一万一千余斤。铁的开采则采取官商合作形式,按开采量提取利率,商民得七成,国家得三成。这样商民有积极性,生产自然发展,国家又能获利,官商两便。同时将森林和水产业收归国家经营,一方面增加了国家收入,另一方面也不使少数商人获得巨利,也安定了民心,有利于农民安心务农。

2.大力发展商业,繁荣国内外贸易。管仲认为“无市则民乏”,发展商品经济才能使人民富裕。所以他鼓励经商,放手让百姓将各种农副产品“鬻(音育,卖的意思)之四方”、还实行渔盐出口不征税的政策来刺激商业的发展。为了使商业繁荣而又不乱,管仲实行了国家统一管理的办法,规定货币由国家铸造发行,物价由国家统一制定,使物价随货币的多少而上下,保持市场稳定和繁荣。

管仲认为边关是引进外国货物的重要门户,因此特别重视边关的管理。为了防止官吏滥征关税,他曾严肃、郑重地通告各处关卡:空车往来的不要索取关税,徒步背负商品到市场上进行买卖的小商贩不要征税,使远方的商旅来我们国家做生意。

为了吸引各国的商人到齐国经商,管仲除了采取低关税政策外,还在生活给养上给外商以优惠。据《管子》一书记载,齐桓公曾问管仲怎样才能召来外商,管仲建议说:“请您下令为诸侯国来的商人修建客舍。对来一乘车的外商免费供给伙食,对来三乘车的外商再加供给马的饲料,对来五乘车的外商除了享有上述优待外,还派给服侍人员。”当时齐国每三十里设置一个驿站,驿站中储有食物,以招待各诸侯国来的使节和商人。为了吸引外商,管仲真是不择手段。据说他甚至设置女闾(妓院)二百,以安行商。由于齐国采取了以上种种优惠政策以招徕商人,所以各国的商人纷纷到齐国经商。《管子》称当时“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3.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工商收益不平衡的矛盾。工商业特别是商业的发展远比农业获利大,这就出现了收益不平衡的矛盾,影响农业的稳定发展。齐桓公和管仲商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桓公想压低、限制富商大贾(音古,即商人)的收益而让利于农民,问管仲有什么办法。管仲说:“请重粟之价釜三百。”就是提高粮食价格,每釜(当时齐国的计量单位)三百钱。他说这样一来,粮食值钱了,农民积极性就大了起来,耕地面积就会扩大。这一政策使农民的收入增加,解决了务农与经营工商业之间经济地位不平等的问题,在保证工商业发展的同时不致给农业造成不良影响。

管仲还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故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汉书·食货志》下)这种“准平”制,不但是一种平衡粮价的政策,并且,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这种经济政策,亦为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

4.发展“国际”贸易,收天下之财。国内农工商各业都得到发展,管仲并不满足,他还通过对外贸易来收聚天下财富,用经济手段控制别国。齐国资源丰富,尤其出产的盐铁是别国没有的。他组织生产大量的盐,囤积起来,等到盐价上涨的时候,卖到梁国、赵国、宋国、卫国去,赚得大量黄金。他见滕国、鲁国的粮食便宜,每釜才价值百钱,便抬高齐国的粮价,每釜千钱,于是滕国、鲁国的粮食便大量流入齐国。然后,在别国缺粮时,再以高价将收购的粮食卖出,又赚回更多的黄金。

他不但通过通商贸易获取财富,还通过通商贸易控制和降服邻国。莱国和莒国生产木材,桓公问管仲有什么办法对付他们,管仲说:“你派人铸金币,高价收买他们的木材”。莱国国君听说了,非常高兴,对左右说:“金币是人人都看重的,木材是我国独有的特产,用我国的特产全部换取齐国的金币,就可以吞并齐国了。”于是把农田都改种树木。而管仲则派人专门负责管理农事。两年之后,齐国不再收买莱、莒的木材,莱、莒的米价涨到三百七十钱,而齐国米价仅十钱。于是,莱、莒的百姓纷纷降服齐国。二十八个月之后,莱国和莒国就被齐国吞并了。

5.强调社会分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使农工商各业都能稳定发展,管仲把社会成员按职业划分成士、农、工、商四类,并规定住在各自的居住区,“勿使杂处”,要求给不同的职业创造方便条件。同时,规定“工之子恒为工”,“农之子恒为农”,从小就在专业化环境里进行专业学习,既有利于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早出人才,又可以避免见异思迁,保持专业思想的稳定。这对于各项事业的进步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管仲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经济改革收到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效果,齐国一跃而成为春秋时的经济大国。

同类推荐
  • 文武全才明君:刘秀

    文武全才明君:刘秀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赤帝下凡、韬光养晦待勃发、出巡河北蛟龙入海、羽翼渐渐丰满、横扫千军如卷席、君临天下等。
  •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商纣王帝辛传(中国古代帝王传记丛书)

    商纣王帝辛传(中国古代帝王传记丛书)

    帝辛,后世称商纣王(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国之君,被看做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帝辛其实也有过人之处,在本书中作者较全面、客观地记叙了他的一生,值得一读。
  •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本书分上、下两篇介绍了京剧界一度硕果仅存的女武生俞鉴的人生历程。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子亦星途

    子亦星途

    两个星球的即将不复存在,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相遇,他们的结合,他们共同的目的地ZS星球,终究他们发现了ZS星的秘密,终究他们发现了宇宙的一切奥秘!!!终究的最后王者!!!他和她的宿命!!!
  • 秘书要当总裁妻

    秘书要当总裁妻

    她很喜欢就这样隔着玻璃偷看他,凌风,凌氏企业的总经理,她的上司。得知他反感亮丽OL,她抛弃了青春装扮,换成三十姑婆形象面试,又过关斩将如愿成为他的老土秘书下属。然而四年来的暗恋却换来他的一场结婚通告。可怜这个妙龄少女的苦心无人欣赏!她忽然就觉醒了,心伤透满地后,她毅然转变形象。
  • 东汉之寒门

    东汉之寒门

    南宫寒穿越到西汉末年,阴差阳错下成为一个卫戍边疆的小卒,非凡的箭技让他渐渐声名鹊起……而星象的预言,真的会应验在他身上吗?这里有致力改革的王莽,一心复汉的刘秀,还有绿林始祖王匡,如今多了南宫寒,历史会改变吗?这里有端庄秀丽的阴丽华,废后善终的郭圣通,智勇坚毅的刘伯姬,她们的命运是否又会不同?云台二十八将,各路割据势力,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却也是个群魔乱舞的年代。“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是魔门所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报复?”“什么,王匡就是魔门门主?”……“你们都是寒门子弟,而从今天起,你们将是我的寒门弟子。”乱世中披荆斩棘,只为生存。
  • 明日又天涯

    明日又天涯

    相见,何恨晚,立誓盟约,奈何桥畔,有谁料得,劳燕终须离散。人生如梦恨如雪,都化作水流烟淡。而今斯人安在?明月青山空唤。
  • 不想醒的梦

    不想醒的梦

    青春,生命里最美好的东西,初恋,青春里最美好的东西,小说,纪念青春和初恋最美好的东西。
  • 公子策

    公子策

    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谢谢!豪杰与枭雄并举,烈火与血泪中的纸醉金迷;忠义与背弃共存,名利与权利中的不择手段;将军与匹夫同歌,谎言与信诺中的侠骨柔情!他们是命运宠儿,也是命运弃儿;他们是举国希望,亦成国之奴隶;他们——成王!败寇!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公子!“九子争锋,寂灭无声;逝水曲寡,悲歌不存。”公子之争,不载于史,不录入册,只录入小说家言中——(这是一个系列,一卷一个故事,各自成篇。第一卷《幽幽韩子》已完结,第二卷《铮铮赵骑》进行中……)
  • 次元之霜寒骤降

    次元之霜寒骤降

    穿越的世界是动漫也就算了,为啥从第一个世界就开始崩坏?不是说好只有一个轮回者吗?为啥连二次元人物也可以乱入!············《学园默示录》攻略中。
  • 妖娆胖妃择夫记

    妖娆胖妃择夫记

    大皇子居然敢联同他国谋朝篡位害她刚认的干老爹?这怎么行?某女二话不说,直接派人去收集有关他犯罪的一切证据,交到了自己好友六皇子连恒的手中。神马?右相又来插一脚?他喵的,老娘不发威,你当老娘是病猫么?既然你那么喜欢同别人谋划,那老娘就设计让你自己说出实情,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啊!不过,我说皇帝老爹,你这皇帝当得好好的,干嘛突然禅位?你一走,我的靠山怎么办?什么什么?你的儿子?三皇子?不是已经死了吗?你怎么好意思让你乖女儿我去嫁给一个死人?正月初八,连城第一富商之女与三王爷的大婚之日,沈媛忐忑的坐在喜床之上,紧张的看着眼前的喜帕。而那一夜,也有人宿醉未眠。
  • 无法想象爱上你

    无法想象爱上你

    宁静的小乡村,比邻而居的两座小矮房立在斜阳下彼此相依,却依旧显得寂寥,或许是夕阳让房屋显得孤寂,或许是老旧让房屋显得萧索,但是家的味道依旧浓烈。放眼望去,整个村落几乎都是这个样子的房子,在这样的地方,清贫似乎是人民生活的写照,与其说穷不如说是不宽裕,但至少生活过得去,未必吃得好,但一定能吃饱。不过也因此,大人汲汲营营的就是谋生,对于孩子,在课业上自然少了一分苛求,完成义务教育,如果没有兴趣读书,那就工作吧!
  • 你骗人这根本不是网游

    你骗人这根本不是网游

    真实?虚幻?为什么高级别AI会明白自己是游戏角色,这不科学啊老师!那是西方玄幻?还是东方仙侠?什么?未来?你是说,这是一款……来自未来主题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