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0000000008

第8章 文心解疑(7)

七、从《镜花缘》谈转世、谪世小说

在开始行文之前,我们不妨先解释一番,什么是”转世”,什么是”谪世”。

“转世”建基于佛教的三世观,也就是前世、今世和来世。依佛家的学说,前世为因,后世为果;人死以后,灵魂会依照因果报应而转世投胎。在唐代以前,转世故事多半拥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直到后来宗教色彩才逐渐淡化,演变成一种小说结构。《三国志平话》正是一例。

“谪世”是指居住在上界的仙人,或因触犯戒规(一般情况下是”思凡”,也就是动了凡心,如民间传说中的织女星下凡,《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调戏嫦娥被贬下界),或因天帝下令,或因本人自愿,终被谪降至人世。这种叙事类型成为中国道教文学一大特色。但是不管哪种情况,谪仙的人生经历都是被规定好的:经过一段尘世生活之后,最后还要重新回归上界。

当然,谪世与转世是不同的。谪世的仙人下凡后仍保留其法力,当完成某一事项后便重回上界;而转世的仙人会化为人身于人间历练,以”人”的姿态活在红尘之中,他们会忘记自己仙人的身分与记忆,个人的法力也会全部消失,当他完成红尘历练后会被重新召回上界,回复其本来面貌。这就是转世与谪世的不同之处。

此外,谪世小说中的谪世者肯定是上界的仙人,而转世者则不一定,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仙。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小说就是以”谪世”为架构的。如收录在《太平广记》卷十二《神仙传·壶公》一篇,写壶公传授费长房仙道;《搜神记·董永》一篇,叙写天上的织女下嫁给董永为妻,帮他织完了一百匹细绢;《搜神记·白水素女》一篇,写天女托身在田螺内,下凡到了一位农人家,每天帮他洗衣做饭,后来被农人发现而离去,等等。

到了唐代,”谪世”小说更是多见,与以前相比,情节更为丰满,描写也更为委婉动人,显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与文体的自觉。

到了清代,则有《镜花缘》、《红楼梦》等继续延续这一主题。作为谪世小说的一个典型代表,《镜花缘》描写了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故事:有一年残冬,武则天饮酒赏雪,乘醉下诏,命令百花齐放。这时因为百花仙子到麻姑洞府下棋没有回来,众花无法请示,只得开放。天帝因为百花仙子没有上奏自己知道这件事情,以致时序颠倒,所以极为震怒,于是下旨将百花仙子及九十九位花仙一起贬入凡尘。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取名小山,后改名为闺臣。

唐敖随着自己的妻舅林之洋到海外漫游,一路上见识了许多奇风异俗、奇人异事,后来他们的船遇到风暴,无意中来到小蓬莱,唐敖一个人独自上山不归。

唐小山知道父亲失踪的消息后,决心出海寻访父亲。这个时候,武则天下诏开科考试才女,林之洋就劝她在家备考,可是小山执意不从。小山在途中,经历了很多风险,终于到达了小蓬莱。寻找了很多天之后,也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唐敖,但是却从一位樵夫那里得到了唐敖的亲笔信,唐敖让小山改名闺臣,考中才女之后再父女相聚。闺臣应命回国赴考,考中了第十一名才女,其它谪世的姐妹们也都分别高中。在连日欢宴之后,唐闺臣再去小蓬莱寻父,入山登仙。

从以上论述可见,这是典型以谪世为架构的小说:唐闺臣因获罪而被贬谪,托生于人世,经过了一段红尘历练之后,又重新回到仙界。而作者也以奇特夸张的手法描写这段生命历程,整部小说充满了奇异浪漫的情调。

其实,转世、谪世小说在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到清代的漫长历史之后,已经成为了定式,作者很容易拘泥于旧制,使作品的内容形式变得公式化,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但《镜花缘》在处理情节方面却很不俗。

其一,百花仙子在潜意识里希望去红尘中走一遭。

百花仙子是一位神,所以她应该恪守本分,司职天宫,掌管百花;但是从她的言谈中,足以看出她对红尘的羡慕。在王母的寿宴上,嫦娥提出百花齐放,百花仙子驳道:”小仙所司各花,开放各有一定时序,非比歌舞,随时皆可发令……况上帝于花,号令极严,稽查最密……是以小仙奉令惟谨,不敢参差,亦不敢延缓。”百花仙子义正辞严,认为花开必须合于四时,不能扰乱。可是,在百花仙子的潜意识里却并不是这样想,主要证据就是:群花开放之后,作为好朋友,麻姑劝百花仙子去找上帝自首,以求赦免。百花仙子却说自己当年曾有誓约,如有违约,即坠落红尘,现在违背此誓约,甘愿受惩;言外之意无非就是想乘机到下界一游。而在此之前,她也曾在与麻姑下棋时说要下凡访师,麻姑也说她动了凡尘之心,等等。

其二,作者一面建立转世、谪世的神话系统,一面对之冷嘲热讽。

百花仙子为了满足到红尘走一遭的愿望而走出天界,结果她在尘世的一切作为,又都成为重回天界的努力,在红尘中的个人遭际只是她的人生过程,而不是她的终极目标,从而令整个故事充满反讽的意味。

其三,作为百花仙子谪世的帮凶,嫦娥、风姨有很深的象征意义。

在传统小说中,”花”常常用来描写美丽的女子。风姨为风,嫦娥为月,她们两个仙人迫害百花仙子,正代表了风月对美女、才女的摧残。另外,书名取”镜花水月”,百名花仙在蓬莱的居处称为”薄命岩”、”红颜洞”,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百花仙子在谪世、历劫之后重新回归天界,也完全可以视之为女性对这些负面环境的顽强抗争。

如果认真阅读,我们还会发现,《镜花缘》不仅主题倾向与道教的”修仙证真”密切相关,与此相对应的是,小说的情节结构也打上了道教思想的深深烙印。

首先,从小说的全文结构来看,道教的谪仙回归模式造就了其回环式的小说结构。虽然《镜花缘》的故事情节纷繁复杂,但是综观全书,我们至少可以理清一主一次两大故事线索,而这两大线索都与道教的谪仙回归模式息息相关。从小说的主要线索来看,《镜花缘》以百花仙子及群芳被贬谪开端,正如小说在第一回的开端所写:”所叙虽近琐细,而曲终之奏,要归于正,淫词秽语,概所不录。其中奇奇幻幻,悉由群芳被谪以发其端。”

然后以百花仙子唐闺臣为主要人物,叙述群芳降谪红尘之后所历种种,最后以百花仙子唐闺臣入道小蓬莱、回归仙籍为终。简而言之,全书以”仙∣∣凡∣∣仙”的回环式结构,组织小说的主要情节,而这种回环式结构,无疑源自道教的谪仙回归模式。道教一贯认为:道化生为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如果通过修炼达到最终的”归根返元”,那么就实现了成仙得道的终极目标。因而”道(仙)∣∣万物(凡)∣∣道(仙)”的回环,成为道教一以贯之的思维模式,道教仙话中的谪仙回归模式正是这一思维模式的反映。在小说中,这种归根返源式的回归意识随处可见。在小说的第四十回,唐敖到达小蓬莱,决定就此出家求仙,于是他留下一首七绝道:

逐浪随波几度秋,此身幸未付东流。

今朝才到源头处,岂肯操舟复出游?

在小说第四十四回与五十一回中,百草仙姑与百谷仙姑先后渡化百花仙子唐闺臣,前者以”返本岛”、”还原洞”警醒,后者则以”聚首山”、”回首洞”点化。

不但小说主线运用了谪仙回归的回环模式,其副线亦与谪仙回归的主题密切相关,即:唐敖、骆宾王、徐敬业及其后代勤王党与武后的斗争。这一条副线同样来源于道教的谪仙回归模式。原来武后也并不是凡人,而是心月狐下凡。在全书的开始,小说写到由于唐太祖、唐太宗在夺取隋朝江山时杀戮过重,因而与隋朝杨氏结下前世冤仇,天帝想要化解这一李、杨宿仇,于是就想让一位天魔下界扰乱唐室。这时正好心月狐因为思凡触犯天规,被贬下凡,于是就敕令她投胎为唐家天子,错乱阴阳,化解冤仇。接下来,武后与勤王党的每一次斗争都和心月狐的星象气运相对应。如第一次骆、徐起兵勤王,即以失败告终,原因是由于心月狐气数正旺;第二次陇右节度使史逸起兵勤王失败,是因为虽然心月狐的光芒日渐消散,却又忽然间发出一道奇光。最后一次,骆承志、宋素、唐小峰等聚集小瀛州的勤王军,终于使武后退位、中宗复辟,这时心月狐的星象已经光芒退尽了。虽然小说的这一条副线只以中宗复辟、武后退位终结,并没有明确写到心月狐的返归天庭,然而透过这三次勤王过程里心月狐星象气运的消长,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勤王党与武后的斗争这一副线,其实也就是星官心月狐思凡获谴∣∣人间为王∣∣回归天庭的故事过程。

正如惯常的谪仙模式所揭示的,原本就名在仙籍或是本有仙缘的谪仙们,最后的归宿必然是返归仙界,因而这就决定了以谪仙回归为主题的小说,必然采用这种”仙∣∣凡∣∣仙”的回环叙述模式。在明清的小说中,这种回环式的叙事模式是极为常见的,除了《镜花缘》以外,还有如《水浒传》、《红楼梦》、《雪月梅传》等等,无不采用这种模式展开故事情节。而这一叙事模式的普遍采用,无疑得益于道教的回环式思维。

其次,小说不但在全书的主、次线索上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而且在具体情节的安排上也与道教不无关系。在《镜花缘》中,由小说的修道主题所呈现出的仙界奇幻神通,成为作者安排情节的重要手段,小说情节的巧合、伏笔、悬念等,大都和仙界的神通有关。如在小说的第六十三回,缁瑶钗由于在途中失落赴试文书,将被取消部试资格,而刚巧亭亭之母缁氏已废弃不用的赴试文书就被唐闺臣等带在身边。由于当时缁氏是隐瞒年龄应试的,所以在上报时捏造了一个假名,巧合的是,缁氏当年捏造的假名竟然就是”缁瑶钗”,于是这个与缁瑶钗丢失的赴试文书几乎一模一样的替代品,终于使其参加了部试,并最终高中。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缁瑶钗前生也是花仙,按照神意,她在凡间是注定要在才女应试中高中的。

同类推荐
  • 苍茫青藏

    苍茫青藏

    西部军旅风情纪实文丛,本书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建设青藏的军人的生活,包括《生命亲禁区的保护神》、《一对军人夫妻和他们的儿子》、《情系天边那条线》等。
  • 写字楼妖物志

    写字楼妖物志

    网络时代的《聊斋志异》,都市时尚版《百鬼夜行》。《写字楼妖物志》虚构了一个与上班族密切相关的、又全然独立、妙趣横生的世界,堪称网络时代的《聊斋志异》、都市时尚版的《百鬼夜行》。楼魅、嗜甘、啮铁、拔魁、留影……这些奇奇怪怪的妖物们在写字楼里活动,现代都市的一切,交通、房价、人际关系,也都会影响到它们。这些妖物,有凶残,有贪婪,有温情,也有欲望。像人类一样,它们必须适应环境不断进化,才能生存下去。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2)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是作者高维生的一本散文集,写作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声音和对世界的看法。当白纸上留下真实的、激情的文字,它是留给未来的,而不是过眼云烟,过去后就永远地消失了。《把心灵抓在手掌上》中多的是一些“想法”,对当下和历史的呈现和推理。历史是人创造的,没有了人,历史就不存在了。转身向时空的深处望去,疏散泛黄的浓雾,从一个人的心灵事件,作出判断。作者用木质的情感、朴素的语言,消除一切华丽的修饰,真诚地表达情感的世界。
  • 天使有泪

    天使有泪

    如果说写诗歌,是小桥流水式的低吟浅唱;写散文,是晓风残月式的情景描绘;写小说,是大干世界的舞台彩排;那么,写报告文学,则是严肃而深刻的社会写实。因此,写报告文学,不仅需要同样优美的文笔,而且更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对时事政策的准确把握和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部作品还留有生活的体温。它来自于正在行进中的生活,它的疼痛是那么真切、深挚,它的思考令人信服、值人深思。
热门推荐
  • 炼妖领域

    炼妖领域

    “嘟…恭喜宿主9级妖兽折翼魔龙炼制成功,消耗五亿点生命值,宿主剩余生命值33点,特奖励宿主屠神兵一件。”倒塌的山腰间,凌萧嘴角咳着血,看着对面露出猥琐笑容……“你必死!”凌萧嘴角吐出三字。
  • 元稹集

    元稹集

    元稹在其《叙诗寄乐天书》中,将他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律讽、艳诗等十体。其所重者在古讽、乐讽。实际上其主要成就在乐府诗、艳体诗。故本集所选亦侧重艳体诗、乐府诗。对于元稹文,选了《乐府古题序》、《白氏长庆集序》。传奇则选了《莺莺传》。为解评、阅读方便起见,“新题乐府序”随诗编排,《莺莺传》作为“传奇”排在诗文后,“两序”作为“文”排在“传奇”之前。
  • 末世保护伞

    末世保护伞

    丧尸如潮水般淹没了整个地球,本想孤身一人行走于世,却没想到,被认定会拖后腿的四人,却与她站在一起,用手中的武器开了条血路。末世的人心腐坏,让他们几次濒临绝境,坚强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相互扶持的人们总能化险为夷。本文无空间,无异能。求收藏求收藏,文文会越来越肥哒,为方便您下次阅读请收藏吧,么么哒
  • 每天一堂口才课

    每天一堂口才课

    《每天一堂口才课》是专门探讨交谈技巧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成功的人际交往需要具备哪些修养和素质;怎样通过寒暄迅速拉近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怎样寻找话题化解交谈窘境;怎样高效地倾听别人说话;怎样通过赞美赢得别人的好感;怎样把安慰的话说到别人心坎里;怎样把别人说得心服口服;怎样不伤感情地拒绝别人;怎样批评别人才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怎样跟别人道歉才能挽回濒临破碎的友谊;在交谈过程中应该避讳什么。
  • 重令

    重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之最强武者

    都市之最强武者

    新书《寒门逆袭》已经在创世上传,请各位读者继续支持八岁那年,杨皓拜猥琐的叶老头为师,学武术,做任务,在国外积攒下大量人脉。二十三岁时,他只身回到华夏,斗恶霸,救红颜,乱江湖,终成一代最强武者!
  • 黑暗仙人

    黑暗仙人

    以吾为中,天地为圆。人无义,天地无情,仙人无根,吾独无六亲!(正义人士请绕道!)
  • 沙特姆姆奇遇记

    沙特姆姆奇遇记

    一位少年,为了帮助他从前的自己复活,逃过了自己命中注定的三刧,并帮助寻找潘多拉宝盒的碎片,碎片分为十二生肖的图案,从此他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
  • 至深罪过

    至深罪过

    她生性凉薄,可她却将那凉薄掩饰的丝毫不露,是梦还是孽,她注定要孤独一生,还是等着老天眷顾,她活的身不由己,是生死的边缘,强势的不愿意服输,可是她终究不是神,她被男人围绕着,却不曾正眼看过谁。她的过去和曾经是谜,她不愿覆辙。她遇敌杀敌,遇鬼杀鬼,黑道的女王将一直都是神话!因为不甘,因为骗局,因为一次又一次的现实,她开始复仇,开始报复,却丧命于疯狂的漩涡之中。再一次重获新生,却又卷入仇恨。她死于仇,生于仇。她便是那漫漫黄泉路上的曼珠沙华,传说中的引魂之花,冥界唯一的花。触目惊心的赤红,如火、如血。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生生相错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当彼岸花都流泪时,悲伤定已泛滥成海
  • 帝之谣前传

    帝之谣前传

    宇宙浩瀚无际,且无时无刻不在衍生,那么宇宙的尽头在哪里呢?又是从哪里诞生的呢?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宇宙的衍生呢?传闻有人在探索着这些秘密,别人称呼他们大帝,他们自己常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想有一天要是我也能够闻得此道,那也就虽死无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