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顺应主流——听交响乐的公司不需要摇滚小青年
每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当中,而这个变化一定会有方向,在朝着某一方向发展时,就形成“主流”,想把握这件事物的变化并从中看到成功的机会,就必须要摸清楚它的主流,顺流而下,方能“依势”“借势”。既然想找到好工作,想成功,想发展,那就必须先摸清社会的主流,社会的主流是什么?
现在的大学生很少谈论政治,最多也只是将最近阿扁的种种行径当作茶前饭后的谈资而已,岛内的政治很民主,但也很娱乐化,很特殊。当年民进党和国民党竞争时,一个主张将政治还给人民,一个似乎在努力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者地位,结果民进党成功了。
当马英九的当选和陈水扁的受贿案形成鲜明对比时,回想起当年陈水扁从轮椅上抱下他老婆那副痴情重义的样子,再看看他现在的行径,是我们当初选错人了吗?不,绝对不是!当初不是我们选择了他,是社会主流选择了他,今天也不是我们抛弃了他,而是他不符合社会主流了。
为什么可以下这个结论?其实笔者对政治完全没有比评论家了解得更多,但我了解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年民进党和国民党的竞争广告同出于一家广告公司,结果却是民进党赢得很轻松。千万不要怀疑这家广告公司偏心,他们的专业性极强,都是绝对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办事的。要知道,竞选广告的影响是很广泛的,和普通商品一样,只要是广告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说服受众,这里面最好的手段是什么?是已经存在于每个人脑海中的概念!
当自己的概念是:“是的,我们需要更民主”时,随便找个什么人过来竞选,只要他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跟你强调这一点,那么必然能说服你,因为自己本身就是这样想的。这时看起来民进党是那么地诚实,那么地值得人信赖。而当人们脑海中的概念变成“我要涨工资,我要找工作,我要安定”时,现在顺应民情的国民党翻身了。
政治家要想实现政治理想,必须要顺应社会主流,不管他以后怎么做,至少他竞选时是这么向人民承诺的。从说服别人的角度来说,他们并不个政治家,他们其实和推销员无异——需要推销自己的政治见解,推销自己的政党。而最好的说服方法就是“让别人自己说服自己”,而且不需要做到最好,只要做到不比竞争对手差就可以了。
这时候,再来看看“机会是给做好准备的人”这句话,便可以理解得很透彻:如果说有一件事物的主流正朝着“能给你机会”的方向发展,那么当机会到自己面前的时候,当它赤裸裸地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要怎么说服给自己机会的这个人、这个机构、这个市场,让他们把机会给你?自己所要做的准备是什么?答案已经很明了:用符合对方主流的理由去说服对方。
比如一个玩摇滚的人,他想去明基工作。那好,先问一下自己已经充分了解明基吗?知道明基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吗?当明基的面试函放在面前时,已经具备了充分说服明基录用你的理由了吗?
这样想来好像很难耶,因为待遇高、名气大、有前途的大公司就那么几百家,而每年打破头往里面挤的大学生何止成百上千,能挤进去并且最后有成就的就那么几个。而且这位玩摇滚的人还有一大致命的失误?因为虽然请五月天代言,但明基听的是交响乐,玩的是核心竞争力和基业长青,交响乐队可不是特立独行的摇滚小子可以轻易驾驭的。
也许这位摇滚小子会说:“它不要我,我还不想去呢,我不喜欢太复杂的东西,就喜欢呆小地方。”但你有没有反思过这样的想法会让你错失一次又一次机会,因为一旦排斥了主流,不管到哪里,都很难看见机会,就算机会来临了也不具备把握机会的能力。
“求职不成我不能自己去创业么?”拜托,你连一家公司的主流都不能符合,那又怎样确保自己做的生意很符合市场需求,能让市场接受?可以尝试带着“是否符合当时主流”这个问题看待一下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相信事实会让你更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
不过话又说回来,关于待遇好的大公司,就算不去挤,也总有人能挤进去,你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也总有人符合。为什么就不能做那个可以“把握主流”的人?为什么不具备说服别人雇佣自己的能力?这太简单了,只要先成为看起来像他们雇员的人就可以了,当自己去应聘时他知道你还不是他的雇员,但他绝对找不到理由拒绝一个与他对雇员的要求非常吻合的人。
这世上不但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且还有很多很多,而我们只要做到在它快掉下来的时候能及时看到它就行了,然后分析它会往哪里掉,大概要用什么东西接住它。机会常常有,就看自己有没有足够的理由去发现机会,并说服别人把机会交给你。而大部分的机会都存在于主流中,是很多条件、很多要求、很多发展综合而成,能否把握机会,就看有没有让自己更像“符合主流要求”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