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综合能力——书到用时放恨少
书本上学到的能力能有限,一是因为自己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看书,二是因为在实际运用中,总会遇到之前没有学到的内容,或者是曾学到过却不曾实际操作过的内容,是以新人在工作中才会时常被前辈欺压,被教训:“一个大学生连这点基本的常识都没掌握,不知道平时是怎么读的书。”
为此不少职场新鲜人很是恼火,学校里就没有教这些嘛……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学校没有教,而是自己缺乏将知识转换为实际工作的能力而已;有的时候,也许的确是常识,只是自己在校园之中埋头苦读没有接触到而已。
为什么我们的世界科技越来越发达?行业、部门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个人职位上涉及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其实就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表现,可随之而来的要求就是需要综合而全面的能力,单一化的知识结构必然会被淘汰,在被要求成为“拥有综合能力的人才”之后,不得不了解很多东西。国小国中时代,就那么十几门课程,而大学里每学期的课程都多达十几门,但这还不够,还会被告诫,学校教的只是皮毛,真正要学的到工作中才能知道,当学校开始不顾就业率拼命扩招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大学是个庞大的盈利机构,是需要营业额的!可是我们一面把一些教育中长久积累下来的病垢视为岛内教育的悲哀,一面又无法阻挡现实的要求,拼命开始扩充自己的综合能力。
时间一长,难免会生出无底洞般的感觉:“我要学到什么时候才算完,才算有足够的能力应付那些时不时就会跑出来的问题?!”
有这种想法正是因为误会了“综合能力”,它所指的不仅仅是需要掌握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掌握“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有限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不需要忙忙碌碌学了这个又学那个,如果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学再多也是没用的。
如何提高综合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基础知识免不了是一定要学好的。一个人是很难有那么多精力把每门学科都学好的,那么就先学好各科知识的基本点吧,这也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是更能精准抓住事情要点的必要修炼。万丈高楼平地起,最重要的就是基础,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不如此。“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就算是基础的拔刀、出刀基础动作,练到极致也能成为一代高手。
将各类学科融会贯通才是王道。万事万物之间都是互相关联的,我们解决任何实际问题都不要把它们与周围事物分割开来。为什么职场上的新人遇到的专业问题明明都能在以前的课本里找到答案,但却往往让他们手足无措?因为不注重训练寻找事物间关联性的能力,孤立的看问题,搜寻不到相关联的解决方法,那么一定会感到茫然的。就像那书呆子照着拳谱“学成”后找人挑战,被打得满地找牙却埋怨对方不按拳谱出招。
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就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采用的一些方法。在锻炼综合能力时,一方面要多学,另一方面更要多想,认真研究教科书、专业书,它们的作者在运用知识时采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什么。就比如卖书吧,曾很流行的韩式汉方美容养颜的方法,很多人买回了一本教人如何煲韩式靓汤,但略读之后就大呼上当,基本于我们的传统煲汤法大同小异,想想也是,汉方就那么几十种适合煲汤的方法,掌握之后,再融入本国的一些特色,比如说:“这是大长今流传下来的秘方哦!”就能迅速成为畅销书。这就是出版方掌握了自己客户——读者的思维方式。
最后一点,无论学到了什么,还是没有来得及学什么,都要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收集近在身边的知识点。很多知识毕竟是抽象的,很多知识点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但是如果从一开始就能明白这些知识点对实际生活的意义,并且将细小的知识收集起来,便能聚少成多,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手拈来。比如我们从小就看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完全不记得书里说到过哪些“为什么”,但是如果一个一个地慢慢问,相信大多数人还是能回答上来的,这些知识点,有些是在书里学到后一直在运用,有些是在后来的学习中逐渐掌握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联系实际并且能收集知识点的过程。
不要担心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掌握了综合能力,便能利用这些有限的知识解决问题,当然并这不代表从此后就可以不学习专业课程了,毕竟掌握基础知识是拥有综合能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