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局长说:“现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省里急需一批木料,任务已下达到各县,给我们县下达了八百立方米杉木的任务。要求半个月内在清江进入长江口处交货。”
我父亲一惊:“八百立方米?”
汪局长说:“是啊,八百立方米,任务艰巨啊!”
杨站长说:“任务艰巨,困难不小呀!我们水运队只有六十名工人,三个人放一块排,一块排只能扎二十个方。全是杉木,最多也只能扎三十个方。六十人全出动,也只能放二十块排,满打满算也只能扎六百个方。从汉洋关出发到长江口,一般情况下,要三四天才放得到,扎排还要四五天。这样算来,从扎排到放入长江口得上十天哪!”杨站长停了停又说:“还有二百方的任务完不了怎么办?困难真不小呀!”
汪局长说:“困难是不小!但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想办法完成任务!任务是死的,八百立方米,一个方都不能少!任务必须完成,没有条件可讲!就是一根一根用肩膀扛,也要扛到长江口,祖国建设急需这批木材,人家可是在等米下锅呀!”
汪局长说完,把目光投向杨站长。
杨站长又把目光转向父亲:“老曾,你说说看,这任务能完成吗?怎么完成?你讲讲你的看法和想法吧!”
我父亲沉思了好一会,说:“困难真的是不小啊!但国家急需这批木材,我们不能误了国家的大事啊!我们只能想方设法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我想了想,觉得完成这个任务还是有一些有利条件:近几天不是下了几场不小的雨吗?河里涨了水,水流量大了,我们可以把排扎大些,每块排扎四十个方,扎二十块排,也就有八百个立方了。”
杨站长说:“一块排多扎了上十个方,放排的速度就会变慢哪!”
汪局长也说:“这是个问题呀。”
父亲说:“今天是初十,扎排抓紧点,排扎起,正好是十四、五了,我们每天可以趁月亮连夜放。”
汪局长一听,眉头顿时舒展开来,拍着父亲的肩膀笑道:“老曾的想法很好,就按老曾说的办!我们天天在说要敢想敢干,这就叫敢想敢干!也切合实际。杨站长,你马上召集全体工人,我们来开个临战动员会,誓师会,把大家的劲鼓动起来,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发挥敢打敢拼的作风,掀起你追我赶,奋勇争光,人人当先锋,个个争模范的热潮,用实际行动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誓师大会后,全体工人就不让回家了,吃在河边工地上,住在河岸的工棚内,天不亮出工,天黑了收工,每每天天两头黑。不歇茶,不午休,全体工人都鼓足了劲,扛木材的号子喊得震天响。扎排的工人整天泡在水里,脸上却大汗淋漓。汪局长、杨站长也都身先士卒,投入了这场战斗。不到五天,三十块大排就扎好了,在汉洋河连绵数里,煞是壮观。
排扎好了,汪局长同杨站长商量,决定放半天假,让大家回家看看。晚上全部归队在水运队住宿,要求工人变军人,行动军事化,战斗化。
我父亲也准备回家看看,把家里安排一下,没想到汪局长叫住了他:“老曾,我同杨站长商量了,这次你就不参加放排的战斗,你就留下吧。”
“什么?我留下?”父亲一下怔住了。他没想到领导会这么安排,很不理解,问:“为什么?”
汪局长解释说:“你的堂客快要生了,你怎么能不在她身边呢?”
杨站长也说:“老曾,汪局长很关心你,你就留下吧?”
我父亲斩钉截铁地说:“那不行!水运队我是一队之长,这是一场战斗,是一次决战,我可以当逃兵吗?我不能临阵当逃兵哪!”
汪局长劝说:“老曾哪,生伢子是人生大事,作为丈夫,一家之主你不应该离开你堂客,你应该守在她身边!”
父亲说:“这道理我懂,但我更知道,家事再大也比国家的事小!我不能顾小家而忘了大家呀!再说,我已经仔细算过了,我们按现在的河水流量,只要四五天就能放入长江口。我把排一放到长江口,就可以连夜往家里赶,误不了照护堂客生伢子的。你们就放心吧!我心中有数。我堂客也会等到我回到家才生的呀!汪局长、杨站长,我不会讲大道理,反正这次战斗我一定要参加!”
汪局长、杨站长拗不过我父亲,只好同意我父亲的请求,说:“好吧!那你就打头阵,放第一块排,当第一块排上的驾长!排一放入长江口,你就上岸往回赶,一定要赶在你堂客生产之前回到家!”
父亲点头答应:“是!”
那时候,工人们的组织纪律性极强。傍晚时分,工人们都陆陆续续回到了水运队。
半夜,天气陡变,雷电交加,风雨大作,水运队工人们一齐奔向河边,把扎好待放的排用缆绳紧紧拴在岸上大树上,才回水运队睡觉。
第二天天刚亮工人们一齐奔向河边,见河里涨了大水,大家都很兴奋,都说:“老天爷也帮了我们的忙哪!这么大的水,只要两天就可以放到长江口哪!”
吃过早饭,工人们都上了各自负责的木排上。汪局长手里举一面红旗上到第一块排上,对父亲说:“老曾哪,你是第一块排的驾长,也是这只大军的旗手,希望你带着这一只队伍,劈波斩浪,奋勇前进,圆满完成这一艰巨而又神圣的运输任务!”说完,把红旗交给我父亲。
父亲庄严地接过红旗,坚定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杨站长对我父亲说:“你下令开排吧!”
父亲高高举起红旗,用力一挥,高声喊道:“开排啰!”
工人们一起高呼:“开排啰!”
父亲把红旗插在排头上,解开拴排的缆绳,篙竿一撑,排就离了岸,冲进河中间的波涛浪谷之中。后面的排紧跟在父亲排的后面,二十块排一齐出发,连续两三里,就像一条条巨龙,乘风破浪,奔腾向前,大家一齐喊出了放排号子:
工人兄弟一齐上哎,齐心合力把排放呀,竹竿一撑山退后哟,木桨一摇往前闯哪,乘风破浪下清江!
这一趟排很顺利,两天两夜就进入了长江口,排一靠岸,杨站长就对我父亲说:“木材交接我来负责,你上岸休息一会儿后,马上往家里赶吧!这一百好几十里路,要一两天哪!”
我父亲说:“我不休息了,马上动身走。这时候才中午过一点,今日还有半天时间,我接着走一通夜,明早八九点钟就到家了。这里就辛苦您啦!”
杨站长把手一挥,说:“这本来就是我的事,你快走吧!”
父亲飞身上岸,一步未停地往家赶路了。
父亲归心似箭,他不是走,而是跑,是一路小跑。好在这天是农历十六日,天放晴了,云雾散了,太阳出来了。俗话说,十五十六,你落我出,太阳落土了,月亮也就升上天了。父亲趁着月光,急匆匆地往回赶,那可真叫做马不停蹄,健步如飞了呀!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父亲走得急,脸上冒着汗,他脱下了棉袄,不断地用棉袄衣袖揩着头上、脸上的汗水。衣袖早已拧得出汗水来了。一路往前走,时时见到野兽过道,狼嚎虎啸,但父亲不怕,这种事情他经过太多太多了,如同家常便饭,见惯不惊。
父亲到家时,我正在大门口,不断地朝父亲回来的路上张望。我们都盼望父亲回来。天一亮,我就在大门口徘徊,朝父亲回家路上的方向翘首张望。
父亲走过来了,我老远就看见了父亲。我放开嗓门大声呼喊:“爹——”“哎!”父亲边答应边跑。跑上道场,父亲急切地问我:“你妈呢?你妈还好吗?”
我赶紧回答:“妈肚子疼。”
“肚子疼?什么时候起的?”
“昨天晚上。”
“现在还在疼?”
“越疼越厉害!我两个婆婆都守在床前,不让我进房屋里去!”
父亲听罢,急忙把肩上的竹竿、缆绳等放排的家什往地下一扔,几大步跨进家门,冲进母亲的房屋里,冲到母亲的床前,问:“月芬,你怎么啦?”
我婆婆抢先说:“月芬快生了,昨晚半夜就发作了,到现在还没生下来,真急人啦!”
父亲问:“怎么没接检生婆婆来呀?”
婆婆说:“深更半夜,我们一双小脚,奎生又这么小,哪个去接呀?”
母亲上气不接下气,气息微微地对父亲说:“不怪妈她们,这是我的命!菩萨老爷不卫向我们,偏在你不在家时让我生!明俊,我真背不住了,你跟我拿根绳子来!”
父亲一时没转过弯来,“拿绳子?拿绳子做什么?”
母亲艰难地一字一顿说:“这一阵赶一阵地疼,像刀子割呀!我宁愿死啊!”
父亲急忙劝慰母亲:“月芬,你千万不要这么想,千万要坚持住!你忍着点,我这就去接检生婆婆啊!我马上就去,很快就回来。我一定会把检生婆婆接来的!”
“明俊哪,我怕是过不了这一关哪!”
“月芬,坚强点,坚持住,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啊!”
母亲非常痛苦地点了点头,闭上眼睛不言不语。她已经没有气力说话了。脸上已没有一点儿血色,脸煞白的像一张白纸,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父亲飞跑着去接检生婆婆了。
没过多久,父亲就把检生婆婆接来了。
检生婆婆进门,没落座,没喝茶,径直走进母亲房屋中。
检生婆婆仔细检查了母亲的身子后说:“你们都放心吧!不要紧,主要是胎儿过大,稍微有点不正,加之产妇太紧张。我来把胎儿弄正,只要产妇放松点,再一用力,马上就要生出来了。”
听了检生婆婆的话,母亲的心平静了许多,轻松了许多,大家悬着的一颗心也平和下来了。在检生婆婆的帮助下,孩子很顺当地出生了。
母亲终于走出了鬼门关。
我妹妹终于来到了人世间。
妹妹出世,全家都沉浸在喜悦和欢乐之中。
母亲产后第三天,气色好多了,喜孜孜地看着女儿,洋溢着幸福,甜蜜和欢乐的笑颜。
父亲见母亲精神好起来了,就对母亲说:“月芬,生了姑娘,如了你的意哪!”
母亲反问:“我如意,你不如意?”
父亲说:“看你说的,当初我就说过生女儿好。”
母亲说:“你不是口是心非吧?”
父亲说:“我是真心实意!怎么?你不相信我说的是真话!”
母亲说:“相信!相信!不相信你的话,相信谁的话!”
父亲说:“你给女儿起个名吧?”
母亲说:“我给女儿起名?我怎么起到好名字呀?等奎生回来起吧!他读的书多,脑壳里装的字多,他会起个好名的。”
父亲说:“你起!你起得好!自己生的伢儿自己起个名,更有意义,你先起一个再征求奎生的意见,那不更好吗?”
“好吧,我来起啰。让我先想想。”母亲闭着眼深思。突然一只燕子飞进堂屋里,在堂屋上下左右盘旋,叽叽喳喳,像是来贺喜的。母亲见了,脱口说出:“燕子!”
父亲也脱口而出:“燕子?”
母亲一笑,说:“对!就叫燕子!小名叫燕子,学名就叫曾春燕吧!”
父亲说:“燕子?春燕?春天飞来的燕子啊!这名字好!好听,好记,意思也蛮好!就这么定了,就叫春燕吧!但不能叫曾春燕,而应该叫田春燕!”
母亲说:“应该叫曾春燕。我们这里自古以来孩子都是跟着父亲姓。除非父亲是上门的,你又不是上的我家的门!我看,还是按老规矩姓曾吧!”
父亲说:“现在都解放了,还信老规矩干什么呢?这些老规矩也该改改了哪!再说,我也一直是住在你家,这孩子也是在你家怀上的,就把我当作上门的。长子立嗣,次子回宗。所以,女儿应该姓田,就这么定了啦,叫田春燕。你看我们的孩子有姓曾的,有姓田的,有龙有凤,龙凤呈祥,该多好啊!等我们再有了孩子,就姓曾!十个,二十个,都跟我姓,我都要!”
母亲娇嗔道:“你才想得美哪!让我跟你生那么多孩子呀?莫把脑壳想扁了!”
父亲笑笑说:“我跟你开个玩笑,生那么多我也养不活呀!讲正经话,这孩子的名字就这么定了,叫田春燕!”
春燕,春天飞来的燕子,给我们家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希望!
春燕,快快长大,快快成长,快快展翅飞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