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1100000020

第20章 芸庐纪事(7)

至于党呢?在孙先生领导下,的确创造了一个中华民国,但一起始就证明并不是孙先生所理想的中华民国。且创造了一个真正的政党,但更不是孙先生在生前感觉满意的政党。帝制的推翻,起始是用大分量的“文字”从戊戌政变以来各方面使用这个工具所引起的国民同情,和小分量的“武力”。革命党暗杀和暴动政策实行,以及一点“帮会感情”,从明末亡国遗民心血积虑下来的老本钱,综合起来,向一个卖官鬻爵的堕落腐败统治组织作战,所以在短短期间中,在当时若干人嘲笑和轻视中,就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年的满清,产生一个民国。共和实现的轻而易举,不可不说是人类史上空前的奇迹。可是历史的悲剧性,也就因此而决定。多数党员究竟是读书人,革命成功的迅速,使得这些读书人还来不及从失败经验上学习战斗,从历史书本上学了解中国民族弱点和优点,从部分负责中学习全体政治,即来接收那么一个庞大国家的一切,管理并教育这个国家的人民。原来统治这个国家的精神和实际,既不能好好运用,又不会把那个方式和技巧改弦易辙的来运用。因之虽得到了政权,满可以放手做去,到不多久,还只好照孙先生所表示的谦虚而诚恳意见,承认事实,把政权交给那个做官从政多年又还握有北方实力的袁宫保。党中干部全盘政治既然接办不下,即以得到南方几个省分的地盘和议会若干代表为已足。一切打算都还不脱书生本色,相信一个抽象原则既能把满清统治推倒,也就必然可以在这一片土地上建设一个新的国家。自孙先生以下,党中有力分子,对于国家前途的瞻望,差不多都那么忠厚天真到令人不能相信程度。不特“未来”种种可能未想到,即近在目前的“过去”似乎也无认识的兴味。若稍微世故一点,书呆气分较少,政治野心更大,自会明白革命成功这剂药的分量,是用大量文字征服读书人的心,引起多数中层分子对明日国家重造的可能,发生了幻想,用少量热血摇动晚清官僚的意志,使他们成天只担心被刺,毫无气概准备与革命对抗,再就便拾取那个原来遗产帮会感情,使它在“华侨”和“新军”方面发生作用,出钱出力毫不踌躇——于是湖湘间新军喊一声“打”,天下大势就定了一半。然而世界革命那有这样便宜事?若当时革命分子中有心人和活动派,能够对于这种“成功”思索得深刻一点,认识得清楚一点,就会明白明日的困难,是一定比过去还要多!庆祝民国成功之际,即必然注意到如何防止失败,第一件大事即建党!这个设计若原于认识,就常理言,第一便决不会放弃文字在国民感情和信仰上所产生的惰性,不仅仅照常办办两个“机关报”为已足,会从各方面来好好使用这个工具,去取得国民的信托,并教育党中的后进。第二且在决不倚赖“武力”上不完全放下武力情形下,从在质不在量的设计上,好好研究,好好培养,并有勇气在党所据有的省分,好好试验以党治军的设计。第三就决不会尽那点帮会感情,依然用在组织中成为粘合党同志的主要力量,必放手清党,并把党好好的重新改造,取法一个比较近代化民主国家又比较与中国国情相合的政党组织,来代替那点帮会感情,免得将来在运用上发生腐化或恶化现象。

然而党的夙命悲剧正与民族历史夙命不可分。当时用笔的分子既只以为有几个机关报为议会争取多数时发表意见,即可照约法得到政权。带兵的又多数不是职业军人,自乐于轻裘绶带接迎群众不乐意用实力配合统治中国,重造中国。对于党的精神,组织,因得到帮会便利甚多,对内部比对外部还重要,更不愿意去掉那点帮会中的游侠者气分。而小组织的以个人,以地方,以学会的细胞僵化即因之而形成。因此民二的制帮会感情的抬头,也就不至于有陈炯明事变,使得孙先生受制于一个不忠实同志,十三年时更用不着他带病奔走北平,来和几个军人商量国家问题了。

五四文学革命,书呆子用文字当成工具来使用,在群众中既引起广泛的作用,社会解放国家改造的理想,从文字中浸润流注重新燃起年青人的信心。加之西北接壤一个邻邦,国家重造的试验,约略见出一种稳定趋势。因之孙先生方想起改造党。因之黄埔学校方能吸引国内各方面的年青读书人。既有计划的参考旁的国家组织,来吸收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多数的信仰,所以尽管这点武力在当时和北方军阀实力比较,相形之下,如何薄弱,然而文字却在继续燃烧到一切年青人的感情,所以北伐一到两湖时,局面即不大相同。极不幸的就是文字的运用,从五四起并不是国民党来提纲挈领,完全是一廿个大小书呆子各凭所见所信,形成的一种重造憧憬,就眼目所及一些书籍和国际流行出版物,参考学习,铺敷个人的信念。而且一切进行,如谈解放中的“非孝”,“非孔”,动机与基础,又差不多都建立在一个天真稚气直觉情感上,正等于从一片新开垦或竟仅仅自由圈定的黑土上,毫无计量随意将“否认过去和当前”的种子撒去。年青人的纯洁脑子,正唯其像东北黑土,凡是撒下去的种子都无不在阳光雨露交替中向上生长。因之到了一个相当时期,就见出野草怒生的情形。想运用这片土地的书呆子,对此郁郁葱葱景象即不免有点茫然自失。俨然看到年青人脑子都解放了,从积习痴呆状态中解放了,但解放后的发疯使性处,怎么样来运用它,用什么方式来消耗它,节制它,融解它,转换它,使它粘合起来成为一种具体力量,表现到有计划的破坏和有阶段的建设,就不是若干书生可能办的事了。它的分裂和恶化,都是自然的结果。若遵从文字使用自然倾向,破坏否定的情感漫无所归,于是衍化而为幽默,为谐谑。至于归纳到政治倾向上的所形成的分裂,自更是民十八到如今年青人和国内壮丁国家财力大规模牺牲的前因。这一切说来都只是播种者的无经验,便不能在发展中有计划作有效的控制,末了到收成时,蒺藜和浆果当然不免同在手中。而且不到收成时,书呆子辈即已退回到版本、收藏、考据、音韵、玩照相、听京戏生活中娱乐他们四十岁以后生命,不再作领导前路的人了。适之先生对于文学运动就不免有“但开风气不为师”解嘲。陈独秀先生虽始终不放弃他社会重造的幻想,但已经就见出无力领导无可奈何的情形。孙先生看清楚了这一点,把一部分青年转移到手边来,造党建军,双管齐下。但这片黑土既然是从民八起开始即撒下了种,民十三方来接收,自然即埋伏下了民十八以后的纠纷。北伐前广东一隅局面小,还不大看得出毛病所在。一到北伐成功,自然就有了问题,对于“未来”各人有各人的梦,实现这梦各人又有各人预定的方式,分裂自是迟早间事。一到分裂时,终于就不能不用年青人的血涂染了长江中部几个省分每一片土地。(这种悲剧发展不特超过了原来几个书呆子的想象以外,即最聪明敏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负责处理这个国家民族命运的人,当时也一定料不到会有如此一回!)多数人神智情感在某一时既陷入纷乱,各方面长时期的杀戮,自然便成为国民革命过程中一种历史夙命。即以江西一隅最后二年情况而言,包围圈日益缩小,内部困难已到捉襟见肘,然而清除自己同道时,一动手也照例是在一个数目后带上四个或五个零。此外在陇海线上的蒋冯战争,在广州长沙的相互焚杀,无一不证明这个集群性的“歇司迭里”的继续,除了消耗到疲乏程度,方可望平衡稳定,其余一切明智的努力,都俨若无可补救。纷乱情感既已带着传染性似的南北对流,所以更多书呆子、专门的、和比较有头脑的政治家的意见,高尚庄严的理想,都暂时失去了意义,代替而来的只是由于相互对立所产生的负气和仇恨,“解决当前”成为推动群众的唯一方式。若把这一页已成过去的历史,加以冷静的分析,就可知除了留给十岁以上对民族将来有远虑的中国人,一个可怕的印象,一种悲痛的教训,此外就最好不用提了。这点过去若以后历史家想把它胡胡涂涂交给一个“人”或一种“政见”去负责,是只能更增加后人胡涂的。这原本虽由于某几个人某几种主张相激相荡而产生,但一到杀戮死亡普遍而广泛的进行时,我们就只见到那个仇恨纷乱情感,培植在一段时间中,渐渐增加残忍和疯狂,所不可免的一种倾向罢了。这点过去若值得负责者疚心,每一个政治家和专家都有它应当疚心忏悔的一分。任何庄严辩词都依然掩饰不了那种国力浪费的失计。正因为它不是一个人或一种主张的过失,所以也不会是另外一个人或一种主张的光荣业绩。

过去的业已成为过去了,或有人自为践踏先知血迹前进,或有人又被别人认为穿着愚人笨重套鞋而行,总之恩怨是非都完了。然而“过去”的幽灵,恐怕还依然紧紧的附在一部分人的观念上,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企图上,而又必然还要影响到这个民族将来发展的命运上。

大先生坐在火炉旁拨火画灰,对着水壶下爆烈小小火星的炽热炭火,追想起本身寄托这个国家近二十五年来的种种,如何形成当前的命运,痛苦中不知不觉也燃起了自己的一点希望和信心。

“只要兵役制度能逐渐在法规中进行,我们还有的是年青人!只要是对外,正在长成的还可望从炮火教训中慢慢的长成,得到竞争生存经验的!……不过这些经验,是要和那个过去的夙命缠缚在一起,形成明日的困难?还是能够完全摆脱过去,单独在忧患中新生,一切向光明迈进的新生?”

想到这里时,大先生觉得已超过了自己小小头脑所能思考的范围以外。恰恰如像一个人在大海中游泳,兴之所至,手足并用,不知不觉间已离岸很远——离他日常生活那个充满螺蚌苔沙的海岸边一切都太远。这件事对他说来实在不习惯。所以向前望去,俨然无涯无际,只看到天际线上一点紫烟,即那个“过去”遗留下的残余。回头望去,原来那个生息寄托的边岸,俨然也在渺茫中了。因之不免有点惶恐,有点茫然失措。即使如此,本性中的那点幽默依然并未失去,于是又自言自语聊以解嘲的说:

“我的大先生,你是怎么的?你难道也要做大文学家了吗?家里有二老一个,已经给自己和社会够麻烦了。铁打的头脑,终日不思不想,还可磕山核桃用。至于长年来思索人的事情,想去想来找寻不出个好结论时,又从而烦恼,气得个头眼昏花,算做什么?你即因这个气翘了辫子,也没有用!何况那些讨厌你的,政治意见不合的,在生时还会造出许多下流谣言,死后无凭据,岂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好?”

幸好水壶中的水已开始沸腾了起来,大先生赶忙注了一杯茶。把茶喝过后,看看小表已五点,快天明了,就忙匆匆的走下楼到外院耳房去叫看门的厨子老宋。把个手电筒在窗口上只是晃。这原是大先生家法之一。厨子老宋虽还恋床,不乐意即离开暖暖和和的棉被,也不能不赶即起来,故意将棉被用力抽打,表示业已离床正在整理被盖。大先生瞎眼不瞎心,明白这个下人的用意,在窗前半笑半骂的说:

“老宋,老宋,把戏够了,怎么还不起来,简直是筹赈委员,有名无实!一个人那么懒,终不成的!常言道,屎吃头一节,凡事要勤快点!这是打仗的时候,那能落伍?一落后,你赶不上的。‘大拉隔山,小拉隔湾’,你但倒逍遥自在。说你还不认账,牙巴骨脆酥酥的,这样那样,湾里坳上,可不是昨天到航空母舰上出了花样,淘得虚飘飘的,才爬不起床?”

“大老爷,你的新名词真多。我起来了!天还不亮,您早哩。”厨子老宋又轻轻的说,“大老爷,不打仗你也早。同你一比,我就只好甘拜下风了。”

“我早哩。‘莫道行人早,还有早行人。’我早什么。不是有事情,我还不知道蒙在被窝里梦周公?团长今天要回来,你还不赶紧预备预备。我昨天告你做的事,够你忙个半天!打扫院子,买菜,买鱼,叫马夫把那匹马洗好从三都庙牵回来,再动手做饭。吃过饭,跟我过河去接团长,挑行李。你等等记着换件干净衣裳,不要老是那个花子相,团长见了生气骂人!”自己也轻轻自嘲说,“家里有一个花子就够了,不是花子窝!人家还以为我是标准‘老枪’,用黑饭过日子的!告他们家中只有黑面包,还不相信!”

那瘦个子大司务从耳房钻出来时,被屋外寒气一逼,打了个喷嚏,一面搓手一面尽吓吓吓的,“大老爷,好冷天气,亏团长他们在前线打仗!”

大先生把那个电筒重新在厨子脸上晃晃:“冷不死你这个真命天子,老宋。团长昨天来电话,腿打穿了,不吃不喝,躺在敞车上淋了三天雨,还不曾冷死饿死,你就怕冷!这么娇皮嫩肉,还不如早回老家去,省得吃贵米粮。早知道你这样,倒是送你上江西去受点苦吃,把筋骨也练得硬扎一点。打死了,昭忠祠有个名字。”

“团长是英雄,大老爷。还有你,也是英雄各有不同,大家公认。——”

“我看你也是英雄,只想上航空母舰!”

“咦,大老爷,你真是——天还不亮,团长这时还不会上车!从长沙到沅陵,小车子纵飞快,要下午三点半钟才到站。我们吃过饭,两点半悠悠的过河,保你不会误事也。”

“也,你也之乎者也起来也。懒人总有懒借口。不会误事,你可到保险公司保过了险?我问你。少说空话,赶快把厨房收拾干净,打扫院子。古人说:鸡鸣而起,勤能补拙;你还说读过子曰,除了爱用之乎者也,《论语》《孟子》真读到脑背后去了。”

老宋厨子抓抓脑后短头发,好像经大老爷提醒,在搜索《论语》《孟子》,顽皮的想着:“大老爷,世界上人都像你,那就好了。可是天下事那像你这么忙办得好?选燕窝,烧水,鸭毛,都不能忙,凡事得慢慢来!性急不得!”

大先生似乎完全明白老宋的心思:“一个懒人总有懒借口,或者是主义,或者是信仰,其实和那些吃X饭的一样,……一片谎话。我真看够了!”

大先生吩咐了一套后,又引出了两句古训,调笑一下厨子,就晃着那个手电筒,向厨房走去。到了厨房,见昨晚上用温水泡好的玉兰片和黑木耳,都放在碗橱里,不曾被耗子打翻。拂拭得十分清洁的灶头,有两匹花灶马正从上面跑过去。那个焦尾白猫儿,还蹲在灶门前凳子上取暖,看守悬在半空中受柴烟薰黑的香肠腊肉。猫儿见了大先生晃着电筒下厨房,知道天已快亮,照规矩过不久就有饼干吃了,于是跳下来,站在大先生身后,咪咪的叫喊,表示友谊信赖和永远追随。大先生既骂了骂厨子老宋,又眼见厨房中一切不变,情感业已回到了所习惯的环境中,和适才间想起的中国过去与未来,都渐渐离远了。和正在另外一个地方进行的战事,以及因这战事可能引起的种种烦忧,也离远了。仿佛稍微安心了一点。转回自己的房中时,便照习惯用饼干喂那个巧于贡谀、追随身后的猫儿,一面逗着这个性情温和的生物,等待天明。

同类推荐
  • 活着不易

    活着不易

    一群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直面就业压力及物价上涨等因素和生活做着较量。他们身披白领光环,在霓虹笼罩下沦为卡奴房奴,生活举步维艰!他们年轻且富有激情,生活在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成都,时刻与命运进行着争斗。生活纷乱迷离,职场沟壑重重,面对残酷现实,他们失败、颓废、拼搏、进取。
  • 冷眼观

    冷眼观

    《冷眼观》是晚清时期颇为著名的谴责小说之一。作者通过描写那奇奇怪怪的现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行将崩溃的晚清帝国的图卷。《冷眼观》在写作方面也是颇有成就的。结构比较完整,情节曲折,故事通俗生动。作者文笔老到,与内容相适应,全书呈现一种凄凉悲怆的情调。
  • 父子双雄班超班勇(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父子双雄班超班勇(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班超以武功绝技闯过索命的三关,赢得出征西域的征荣。以大智大勇的谋略歼灭了北匈奴百万大军,统一了西域。继承父业的班勇又以惊世奇计尽杀了反攻而来的北匈奴强敌,控制了西域局势。小说充满了九死一生的险情和智胜邪恶的悲壮情调。
  • 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

    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

    《弗兰肯斯坦》原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全名是《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中译本有《弗兰肯斯坦》《人造人的故事》等)。
  • 铁血湘西

    铁血湘西

    一部再现近代大湘西人民百年斗争的史书!一部引人走进大湘西人火样情感的诗书!《铁血湘西》是一部最湘西的长篇小说!《铁血湘西》从乱世的家仇私怨切入,以湘西纵队的始末为主线,纵横开合地艺术再现了中国近代大湘西数十年各类人物生存较量的漫长岁月和宏阔场面。各派党、政、军要员和地方武装首领间错综复杂的恩仇关系、十分尖锐的生死斗争和成败得失的最终归宿尽收眼底;奇险的湘西铁血战事,奇秀的湘西山水画卷,奇异的湘西神巫文化,奇妙的湘西人物心灵史尽显其中;大湘西山水养育的智者、勇者、仁者、信者、文者、武者,无不跃然纸上。
热门推荐
  • 苍穹上的世界

    苍穹上的世界

    人类刚刚开始星际殖民时代,一切还处于未知身为一名小小矿工的他,身负身世之谜,背负革命的重担。带着对建立美丽新世界梦想,看他如何逆转未来...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神将之天下

    神将之天下

    一宅男,一网游,相融合后会发生什么奇迹?一重生天才,一现代才男,强强相合又会发生什么故事?以三国人物的技能对上斗气魔法会擦出什么火花?看一代天才如何崛起。。。有热血,有兄弟之情,呵呵,当然更有挚爱相伴。。
  • 先哲医话

    先哲医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已浅笑

    花已浅笑

    千里域南:“你要记得,玉佩未破,我亦未去”。花浅笑:“与彼共醉兮,桃花飞往兮,偷偷弄墨涂画你睡脸兮”。温子然:“岁月落尽了繁华,鲜血染透了戎甲,谁能为你君临天下?”。司徒秦苏:”夜阑窗外声,烛影照梦魂,知我懂我只一人。“。
  • 倾世凤歌:废柴七小姐

    倾世凤歌:废柴七小姐

    她本是最具天赋的绝世古武高手,却穿越成了隐世家族任人唾骂的废物?苏云楚笑眯眯地转动手中的匕首:唾骂?信不信我把他们的舌头割下来?废物?见过我这么逆天的废物吗?千年动荡,魂兮归来,王者重临,风云四起。她一朝重生,却被某个邪魅腹黑的妖孽紧紧缠上。他本拥有天底下最尊贵的身份,却化身为无害纯良的绝世美少年。这一条通天之路,且看她与他携手同行!
  •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是明朝道家隐士,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 花式快穿:男神,深入撩

    花式快穿:男神,深入撩

    作者严肃脸,“话说撩男技术谁最强?”众人期待脸,某女一脸骄傲,“区区不才正是在下罒ω罒。”一朝被系统选中,各种男神抱上炕,凌小月表示不要太酸爽了。本文脑洞大开,节操尽碎,各位看官不要错过哟!【作者新人,前期文笔稚嫩,但素,作者也在进步中哦。】
  • 一个人走夜路

    一个人走夜路

    这是一条看不到头的路,黑暗之中没有方向,没有希望,有的只是宁峰一人。无论他人如何鄙夷,无论世界如何唾弃,他会一直走下去,因为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路。即是自己没有希望,也要为了自己想要守护的人创造传奇。哪怕,只有自己理解。PS:新人新书,没有名气,如果有幸遇到了你。请你收藏一下,投出推荐票。离梦和夜路在此谢过。(感觉这么说比之前的好多了。)
  • 第一婚宠

    第一婚宠

    悲剧,宁仟第一天上班,就将正在洗澡的顶头上司看光光。更悲剧的是,傍晚相亲,她相亲对象就是有八块腹肌的这位顶头上司。顶头上司需要一个妻子,她则需要一个老公,一拍即合,两个人订立契约婚姻关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俊凯之霸道总裁

    王俊凯之霸道总裁

    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我该满足的是不是爱你的人?或者我们之间的两情相悦?本来的情人,却变成了互相的暗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