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1083—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曾任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后抑郁而死。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靖康元年八月,金军在经过一个夏天的休整后,又以宋朝不如约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为口实,再次南侵。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分东西两路进兵。这时宋将王禀坚守太原已8个多月,因粮尽援绝,九月初三日被攻破。完颜宗翰乘胜南下,直逼黄河北岸的河阳(今河南孟县)。完颜宗望的东路军,也于十月初攻入河北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金军的这次南侵已经摆出了一举灭亡北宋的态势。宋钦宗却一心只想投降,以为可以继续用金帛赂使金军撤退。他连续派出一批批的使者到金营乞和,在军事上不做认真的准备,遣返各地再次聚集的勤王军,并撤除京城的防御工事。朝廷内部的主和派唐恪、耿南仲等人也力主割地。金军渡过黄河,完颜宗翰向宋廷提出要划黄河为界,河东、河北地归金朝,宋钦宗一一答应,并且亲自下诏给两地百姓,劝他们“归于大金”。
两路金军未遇大的抵抗,便顺利向东京挺进。十一月金军前锋到达东京城外,闰十一月初金军东西两路会师开封城下,对开封展开攻势。开封城内兵力有限,士气不振。在此危急之际,宋廷竟派郭京带领“六甲神兵”出战,结果大败,“神兵”溃散,东京城被攻破。
虽然东京城破,统治者决意投降,但开封军民不愿作亡国奴,抗敌情绪很高,要求参战的人达30万之多。金军见开封军民已准备展开巷战,不敢贸然进占全城。于是故伎重施,放出“和议”的空气,向宋王朝索取1000万匹绢、100万锭金、1000万锭银等钱帛。宋钦宗派宰相何栗去金营乞和,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却要宋钦宗亲自到金营商议割地赔款之事。钦宗不得已进金营求降,献上降表,并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对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民众进行镇压。金军趁机大肆搜刮宋朝宫廷内外的府库以及官、民的金银钱帛。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大雪纷飞,被掳掠一空的开封人民遭受饥寒无情的袭击,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将宋徽宗、宋钦宗废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的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四月初一,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金军满载而归,北宋从此灭亡。
十、岳飞抗金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岳飞,正遇上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景象,坚决要求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
从12世纪20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纷纷自动组织起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靖康二年(1127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走以后,继位的高宗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隅,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丝毫没有组织抗金战争打算。所不同的是,他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又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到了12世纪20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的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是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绍兴九年(1139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秦桧对此怀恨在心。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拒绝了,不接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3500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词中强烈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达了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从此赵构也对岳飞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他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成为抗金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绍兴九年(1139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当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15000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之势,也不能把岳家军的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离金军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镇进军,金兀术集合了10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
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迫害。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人议和。秦桧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12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岳家军班师时,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乡亲们,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岳飞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民众南迁到襄汉一带后,才撤离中原。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绍兴十一年(1141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由于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他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年仅39岁。岳飞的部将张宪和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
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岳飞,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遇害后,临安义士隗顺负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丛祠旁。为了便于以后识别,隗顺将岳飞随身佩戴的玉环系于遗体腰下,坟前种植了两棵橘子树。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因重修栖霞岭下岳飞庙墓,追寻岳飞初葬地,终于在杭州市众安桥螺丝山下扁担弄内的红纸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坟。光绪二年(1876年),在这里修建“忠显庙”,杭人俗呼为“老岳庙”。
岳飞死后20年,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宋孝宗赵眘继位,七月便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并以五百贯的高价购求岳飞遗体,“以礼改葬”。
链接:秦桧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宋朝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秦桧死后七年(1162年),岳飞被平反昭雪。后人将秦桧等四名谋害岳飞的主谋,用白铁铸像,永跪岳飞面前,有联曰:“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秦桧也是宋体字的创始人,他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
十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1162—1227年),庙号元太祖,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
成吉思汗画像
成吉思汗的父亲为乞颜部酋长也速该。成吉思汗出生时,乞颜部正好俘虏到一位属于敌对部族的勇士,名为铁木真·兀格。按当时蒙古人的信仰,在抓到敌对部落勇士时,如正好有婴儿出生,该勇士的勇气会转移到该婴儿身上。“铁木真”之名遂由此而来。
铁木真出生时,蒙古高原上势力强盛的部落集团除蒙古外,还有塔塔儿、克烈、乃蛮和蔑里乞等部。各部贵族为了掠夺人口、牧畜和扩大统治地域,争战不休。蒙古与其邻部蔑里乞、塔塔儿是世仇,更经常处于敌对之中。蒙古与金朝也经常发生战争。金朝利用属部塔塔儿攻打蒙古,俘杀蒙古首领,并派兵到蒙古剿杀掳掠,蒙古也多次攻掠金朝边境地区。铁木真的父亲便是被塔塔儿族所杀。
在铁木真努力下,其部族再次强大。塔塔儿部首领蔑兀真笑里徒反抗金朝,金朝大将军完颜襄约克烈部王罕和铁木真联合出兵进攻塔塔儿,塔塔儿部大败,蔑兀真笑里徒被杀。铁木真遂被金朝封为“札兀忽里”,即部落官。1201年,铁木真联合王罕,击败札木合部,并于次年全歼残余的塔塔儿人。他回忆起少年时几遭塔塔儿所害,就将多名塔塔儿士兵下油锅炸死,其手法之残忍,令蒙古诸部族震惊。
1203年,王罕收铁木真为长子,这也导致其子桑昆对铁木真的嫉恨。札木合鼓动桑昆联合王罕夹击铁木真。铁木真经历了最为惨烈的一仗,他的军队只剩下4600余人,逃到贝尔湖以东才避过一劫。这年秋天,铁木真突袭王罕驻地,三天之内歼灭了克烈部,王罕、桑昆、札木合都被杀死。尔后,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的众部族,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并得到了“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宇宙的大汗)的封号,这是蒙古帝国的开始。
成吉思汗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贵族民主为基础的蒙古贵族共和制度。成吉思汗将全蒙古游牧民统一编组为数十个千户,分授共同建国的贵戚、功臣,任命他们为千户那颜,使其世袭管领,并划定其牧地范围。千户既是军事组织单位,又是地方行政单位。成吉思汗又命大将木华黎为左手万户,统领东面的各千户军队;博尔术为右手万户,统领西面的各千户军队;纳牙阿为中军万户。万户是最高统兵官。成吉思汗将原来的护卫军扩充为一万人,包括一千宿卫、一千箭筒士和八千散班,从各千户、百户、十户那颜和白身人子弟中选身强体壮、有技能者充当。护卫军职责是保卫大汗金帐和跟随大汗出征,平时分四队轮番入值,因此总称“四怯薛”。这支最强悍的军队由大汗直接掌握,足以控御在外的诸王和那颜。他又设立了“治政刑”的断事官一职,掌管民户分配和审断案件,这是蒙古国的最高行政官。千户制、怯薛制和断事官的设置,是蒙古国初建时最重要的三项制度。按照传统的分配财产习惯,成吉思汗将一部分蒙古民户分封给其弟、子,各得一分子。后来又划分了诸弟和诸子的封地。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封地在按台山以西,总称西道诸王,其余的总称东道诸王。分民和封地均由受封宗王世代承袭,管辖分民的千户那颜即成为所属宗王的家臣。大部分民户和蒙古中心地区归成吉思汗领有,按照蒙古幼子守产的传统,由幼子拖雷继承。
蒙古人原来没有文字,蒙古高原西部的乃蛮人使用畏兀儿文。蒙古灭乃蛮后,即借用畏兀儿字母书写蒙古语,从此蒙古有了通行的文字,用来发布命令、登记户口、记录所断案件和编辑法律文书,使蒙古人的文化大大提高了一步。蒙古人原有许多从古代相传下来的约孙(意为道理、体例),成吉思汗灭克烈部和建国以后,又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札撒(法令)。1219年,成吉思汗召集大会,重新确定了札撒、约孙和他历年的训言,命用蒙古文记录成卷,名为《大札撒》。其后每代大汗即位或处理重大问题,都必须依例诵读《大札撒》条文,以表示遵行祖制。
链接: 札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