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国统治者的武帝对于朝廷内外截然相反的态度,埋下了祸根,而武帝对于另一个嗜好的疯狂程度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佛教早在东汉就已经传入中原地区,到了南北朝时候,统治者往往喜欢利用佛教来控制百姓的思想,大力推崇。而混乱的局势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将美好的心愿依托于无所不能的佛教。梁武帝本人就是一个佛教信徒。
梁武帝令人在建康周围各处修建寺院,其中一处气势恢宏的寺院更是花了大价钱,叫做同泰寺。武帝平日里有事没事总喜欢到同泰寺去烧香拜佛,听寺院的僧侣们诵念经书,讲解佛理。
武帝对于佛教的热爱近乎痴狂。一般提倡佛教的统治者往往将佛教作为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花钱修建几个寺院,每逢重大节日前去烧香拜佛也就足够了。但是武帝却是号称为了全国的黎民百姓,全心全意地信奉佛教。后来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更是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就是到同泰寺舍身。
舍身就是出家做和尚的意思。自愿在在位期间出家做和尚的皇帝也没有先例可以参照,满朝文武听到武帝这个荒唐的决定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武帝没有理会大臣们的诧异,坚持舍身的决定。大臣们也别无他法,将皇帝送到同泰寺去当和尚。
武帝毕竟是一国的君主,每天都有若干机要文件等待他去处理,这样长久地住在寺院中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三天过后,武帝就从同泰寺回到了宫中。
回到宫中的武帝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前思后想以后终于找到了心里别扭的症结:自己已经去当了和尚,现在又说回来就回来,这不是对佛祖不恭不敬吗?按照当地的风俗,出家人还俗需要向寺院交纳钱财才能赎身。于是武帝立即派人向同泰寺送去了一亿钱财。
有了这次先例,武帝更是动不动就到同泰寺舍身。前后总共当了三回和尚,后来不只舍自己,更是将宫人、国家都舍了进去,舍得多,花的赎金也多。武帝每次赎身的钱比前一次都只多不少,翻番儿地往上涨。这样一来,大量的朝廷财富滚滚流入寺院之中。同泰寺中的僧侣、住持,看着成堆的金银都眉开眼笑。
武帝自从第一次舍身以后,执意吃斋饭,并且沉迷于对佛学理论的研究,而不是集中精力解决国家繁杂的事务。武帝将自己作为一国统治者的的责任和义务抛到了九霄云外,转而在佛学中寻找自己的价值。
武帝的玩忽职守、肆意妄为导致南梁的统治即将走向末日。
十二、侯景之乱
侯景是鲜卑人,从小就调皮捣蛋,顽劣不堪,村里的人老远看见他都绕道走。等他长大了,性子却还是一样的野,擅长骑马射箭,力气很大、胆子也很大的他被选到北镇当兵。凭借作战时英勇的气势和谋略,侯景也屡获战功。
河阴之变
孝文帝之后,北魏政局混乱。先是胡太后毒死了孝明帝,另立元钊皇帝。其后地方的部落酋长尔朱荣趁机率兵攻入洛阳,将胡太后和元钊沉入黄河,发动河阴之变。尔朱荣另立元子攸为孝庄帝,并掌握了北魏的大权。这时尔朱荣的名气远扬四海,各地豪杰纷纷前去投奔,侯景也摇晃着尾巴,主动投到尔朱荣的门下。侯景同尔朱荣一道镇压了葛荣在地方的叛乱,并且活捉葛荣,从此侯景的智勇双全世人皆知。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侯景赢得了尔朱荣的欣赏,被委以军事重任。
但是世事难料,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同北魏东部的割据势力高欢联手灭掉了尔朱荣,随后高欢又杀死刚刚还握手庆祝胜利的盟友尔朱兆,灭亡了尔朱氏集团,另立孝武帝。
链接: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是公元528年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一起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杀事件,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今河南省孟津县)而得名。尔朱荣借助此次军事政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洛阳经北魏孝文帝迁都以来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阴之变后,繁华热闹的洛阳城顿时呈现出一片恐怖凄凉景象,京城昔日的繁华荡然无存。
侯景是个善于见风使舵的人,看到高欢掌握了北魏的最高权力,他立刻背弃了落魄的尔朱氏,转投入高欢的门下。
侯景性情残暴,对于军队的训练极端严苛,然而他还很懂得笼络人心,每次战胜掠夺的金银财宝,侯景自己一点都不留,全部分给下面的士兵,因此士兵们对他很是拥戴,誓死为他效命。侯景投奔高欢以后,率领着这支忠心耿耿、英勇善战的部队,击破了各地的多次进攻,成为高欢手下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他屯兵河南,总揽军权,在物产丰富的河南积攒了丰厚的物资储备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也越来越不可一世。
高欢和侯景交往得越深,就愈发厌恶侯景虚伪的友善和满腹的诡计。在高欢临死之前,他对儿子高澄嘱咐道:“侯景这个人狡猾多端,而且野心勃勃,他的内心恐怕并不像表面一样忠心耿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筹划着再次叛乱。我死了以后,你恐怕镇不住他,还是不要再让他掌握大权的好。”
于是高澄下令召见侯景,警戒心很强的侯景知道高欢时日已经不久了,而势力稍逊的高澄肯定不满意自己目前雄厚的实力,恐怕要下黑手。于是侯景并没有立即从河南启程,而是转而寻求其他的靠山。
侯景先是向西魏的宇文泰请求帮助,宇文泰清楚侯景的为人,知道他是个变化无常的人,并不值得自己信任。于是宇文泰表面上接受侯景献出的土地,背地里却在想着法子灭掉侯景的势力。
侯景一看情况不对,立即写信给梁武帝,表示自己和东魏、西魏结怨已深,想要投靠南梁,为梁武帝效力。
梁武帝收到这封信以后立即召集群臣商讨此事。大部分的南梁大臣和高欢有着一样的担忧,觉得侯景为人狡猾,不可能真心投靠南梁,只是利用南梁躲避同东魏、西魏的矛盾。而且南朝和北朝并存多年,没有必要为了一个侯景而得罪北朝,从而引发战争。如果接受侯景入朝,恐怕会给南梁带来不测。
但是自从进入晚年以后,梁武帝就越发顽固偏执,面对群臣的进谏,他执意不肯接纳。他始终坚信凭借东魏大将侯景和他在河南的势力的帮助,南梁一定能够打败东魏、西魏,进而拓展南梁在北方的领土,也许还有机会统一全国。在梁武帝的坚持下,侯景被封做河南王、大将军,梁武帝还派遣侄子萧渊明前去援助侯景。
虽然侯景表面上请求投靠南梁,信写得言辞恳切,但实际上他对已经枯朽的南梁政权并没有太多的忠心,更多的是谋取南梁最高统治权力的野心。
高澄即位后,派大将慕容绍宗率兵攻打侯景,侯景连连败北,前去接应他的萧渊明也屡遭败仗,被东魏抓走。侯景最终弹尽粮绝,手下的部将也纷纷向东魏投降。他退守在南梁的寿春,召集残存的士卒仅仅八百人,开始做下一步的打算。
岂料已经获得战争胜利的东魏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派使者到南梁拜见梁武帝,表示希望两国恢复和平友好的关系,如果梁武帝同意的话,东魏愿意用被俘的萧渊明交换侯景。
已经山穷水尽的侯景虽然失去了战无不胜的军队,但是他的野心没有丝毫的减弱。听说了梁武帝的决绝,侯景愤而决定向南梁的中心地区进攻。
为了充实自己的兵力,侯景将毒手伸向南梁寿春的居民。他招募当地的百姓参加自己的军队,疯狂搜刮当地的财富,强抢百姓的女儿给军队中的士兵玩乐。
对于侯景在寿春密谋叛乱的残暴行为,昏庸的南梁朝廷居然没有半点觉察。鄱阳王、司州刺史都觉察到了侯景的阴谋,但是朱异却不屑地反驳道:“侯景现在只有几百个士兵,能做成什么事!”
对于侯景提出的种种要求,南梁政府都不计后果地一一满足。侯景说自己需要一万匹锦布来做士兵的战袍,南梁送给了他青布替代;侯景抱怨朝廷分配的武器不够精良,南梁政府又派了能工巧匠帮助他重新锻造兵器。愚蠢的南梁政府被蒙在鼓里,丝毫不知道自己送给侯景的每一匹布料、每一件兵器都亲手为自己铺就了通向灭亡的道路。
有了军队做后盾,侯景的底气更足了起来。善于玩弄阴谋的他听说梁武帝派来帮助自己抵挡东魏进攻的临贺王萧正德和梁武帝早有过节,为了谋取更加迅速的胜利,又心生一计。侯景暗中联系萧正德,说服他同自己合作,许诺两人联手灭亡南梁以后就帮助萧正德做皇帝。萧正德欣然答应。
如今一切工作准备就绪,侯景开始着手行动,起兵叛乱。南梁政府这才着急起来,立即派人出兵应对。侯景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屡获胜利。而梁武帝派出的抵抗大将竟然是同侯景有着密约的萧正德。萧正德镇守长江,却暗自为侯景准备了几十艘大船,供侯景的部队顺利渡江。当侯景攻到南梁都城建康时,萧正德又开门迎接。这样,侯景率领他的军队包围了皇宫所在地台城。
台城的百姓面对侯景的疯狂进攻,采取了坚决的抵抗。侯景先是用火烧城,城内百姓立即用水扑灭。侯景又派人做了几百个木驴攻城,城内的百姓就向外投掷大石头,将木驴砸烂。若干回合以后,侯景还是没能如愿攻入城内,反而损失了不少士兵。于是侯景决定转变策略,利用自己人数众多,来拖垮城内的防守。这时他帮助萧正德当上了皇帝,自己立为宰相。
城内空间狭小,粮食很快吃尽了,又加上疾病的困扰,城内的军队已经没有了继续抵抗下去的能力。侯景率军攻入台城。获得成功以后的侯景翻脸不认人,杀死了还沉浸在皇帝美梦中的萧正德,然后又将梁武帝软禁起来,不管他的吃喝,硬生生地把他饿死。梁武帝死后,侯景又立了两个傀儡皇帝,随后自己当上了皇帝。
但侯景的好日子没有过上几天,他叛乱篡权的暴行激起了南梁朝廷残余势力的不满,扬州刺史陈霸先和江州刺史王僧辨率领军队攻入建康,一举颠覆了侯景的帝位。但是这时的南梁气数已尽,不久,陈霸先建立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陈,南梁灭亡。公元589年,隋灭陈,南北朝的历史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