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0800000011

第11章 秦汉(6)

章和元年(87年),班超征发于阗二万五千人,再次进攻莎车。龟兹王调集温宿、姑墨、尉头等国5万人,前来救援莎车。班超召集部下和于阗王商议,声称寡不敌众,决定各自分散行动,他率部向西撤回,于阗军队则向东撤回,只等天黑分头出发。然后故意放松戒备,放走龟兹的俘虏。龟兹王得到报告,亲自率领一万骑兵,去拦截班超,让温宿王率领8000骑兵,去拦截于阗军队。班超将计就计,秘密集结所有部队,急速奔袭莎车军营。莎车人一片惊乱,四处奔逃。班超追歼了5000多人,缴获了大量牲畜财物,莎车王被迫投降,龟兹等国随即撤退。班超从此威震西域。

永元二年(90年),大月氏王求娶汉朝公主,遭到班超拒绝,因而心怀怨恨,命令副王领兵7万人,逾过葱岭进攻疏勒。班超分析敌我情形,认为大月氏军队远道而来,缺乏运输补给,一旦陷入饥饿困顿,就会不战而降,因而采取坚壁清野的作战方针。大月氏副王领兵到达疏勒,前来进攻班超,但无法取胜;转去城外抢掠,也没有收获。班超估计敌军粮秣快要用完,一定会向龟兹求援,就派兵在路上拦截。果然不出所料,当大月氏人去龟兹筹取粮秣时,班超的伏兵发起突袭,将他们全部杀死,还把使者的首级送给大月氏副王。大月氏副王见状大惊,立即派人向班超请罪,被班超放回大月氏。大月氏王大为震动,每年都向汉朝进贡。

永元三年(91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归附汉朝。十二月,汉朝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班超为都护,徐干为长史,同时设置骑都尉、戊己校尉。六年(94年),班超以都护的名义,征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军队,共有7万多人,会合汉吏士、商贾1400人,一举攻破焉耆国,斩杀焉耆王,另立新王。从此之后,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内附汉朝,甚至更远的条支、安息诸国,也都与汉朝增强了联系。

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久居西域,因为年老而思念故乡,上书请求回国,获得汉和帝批准。八月,他回到京城洛阳,被任命为射声校尉,但不久就去世了。班超治理西域31年,经历了无数次风雨,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用他本人的话说,就是“宽小过,总大纲”,即把握统一的大方向,宽恕个人的小过错。从西域政治情势来看,这确实是一条成功经验。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政治联系,推动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经济交往,扩大了汉朝与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汉朝对外关系的发展,使汉朝与西域的关系日益紧密,这对中华文明的进步与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九、司马迁修《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卒于汉武帝末年,历史名著《史记》的作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司马迁生活于西汉鼎盛时期,政治形势较为稳定,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统一国家空前强盛,学术思想日渐昌明,这为司马迁修《史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的学者,长期担任太史令一职,掌管天文星历、文书记录和历史典籍。司马谈爱好史学,素有历史著述的抱负,并努力搜集整理史料,为司马迁修《史记》奠定了初步基础。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司马迁很早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他20岁时外出游览南北各地,广泛进行历史考察,搜集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去世不久,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开始撰著《史记》。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司马迁出于好意,劝慰汉武帝不必忧心,却惹得武帝大怒,竟以诬罔之罪处以死刑。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而忍辱负重,接受了残酷的腐刑,并在出狱之后,写成《史记》这部巨著。

链接:李陵案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英勇智绝,爱人下士。公元前102年,汉武帝派小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出战匈奴,召骑都尉李陵为李广利军押运辎重。但志向远大的李陵要求率五千军以少击多,打到单于庭前。汉武帝答应了。李陵孤军深入,出关以后在大漠行军一个月,和匈奴单于在浚稽山相遇。匈奴三万骑兵围住李陵,并发起冲锋,但李陵布阵有方、丝毫不乱,前队是长戟盾牌,后队是弓箭、强弩。先是和匈奴近战相搏,然后千弩俱发,把匈奴打退,还追杀数千人。匈奴单于大惊,再召八万铁骑合众围攻。李陵寡不敌众,一边打一边南撤。单于眼见大军连这点人都打不过,心里胆怯,疑心李陵有大军埋伏,准备撤军。就在这时,军侯管敢因为被校尉所辱,忿恨投敌,把李陵没有后援,粮草且尽以及李陵的部队旗帜等情报都告知单于,匈奴于是全军压上,李陵力战难脱,自觉无颜见汉武帝,遂束手就擒。

汉武帝得知李陵投敌,勃然大怒,后来派公孙敖将四万步骑深入敌后营救。公孙敖无功而返,却说俘虏称李陵正在教匈奴练兵。汉武帝族诛李陵家室,事后才知那人不是李陵,而是降将李绪。李陵得知后大怒,派刺客将李绪杀死,以泄心头之恨。李陵最后终死匈奴。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它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组成,本纪以大事为主,表以时间为主,书以典章制度为主,世家、列传以人物为主。这五个部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但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史记》五体并举,而纪传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所以后人称之为纪传体史书。纪传体是司马迁的首创,是他对中国历史学的一项重要贡献。

《史记》又是我国第一部体制宏大、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全书分130篇,52.6万多字,从远古传说时期的黄帝写起,到武帝天汉年间为止,上下贯通,近3000年之久。对这段漫长岁月的历史,特别是战国、秦、西汉前期的历史,司马迁都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论述。《史记》以探索历代政治盛衰为主,上记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其记述时代之长,内容之广,为以往任何典籍所不及。

从史学思想来看,司马迁提出“究天人之际”的中心问题,对当时盛行的天人感应学说表示怀疑,把自然现象与阴阳五行的说法区别开来。在司马迁那里,“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说教遭到了深切的疑问,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得到了肯定,民心向背作为历史变革成败的重要原因,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同时,司马迁提出“通古今之变”的修史宗旨,一方面他抓住西周建国、秦的统一和楚汉兴亡几个历史转折时期,“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汉书·司马迁传》);另一方面,他就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学术的流变,“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史记·太史公自序》),在一定程度上阐发了他的社会进化史观。有了先进的史学思想,司马迁凭借坚强的毅力,发挥他的个人才能,通过艰苦的修撰活动,实现了他的“成一家之言”的宏愿。

司马迁撰修《史记》,呈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包括博观约取的治史原则、直书实录的学术精神、详近略远的修史方法、文史交融的著述风格。

为了撰修《史记》,司马迁在收集和整理史料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功夫。他大量阅读了先秦的文献典籍和当世流传的著作,诸如《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新语》等等。他查阅了大批档案文书,其中有前代留下的历史文献,也有当世记录的各种资料。他“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史记·五帝本纪》),足迹遍及全国各地,考察了众多名胜古迹,搜集了不少佚闻旧事,加深了对社会下层的认识和了解。他接触了一些历史人物,或者走访历史人物的后代,从中得到大量口述的历史材料。通过以上途径,他收集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尔后做出详细的考订,才有选择性地加以运用,从而保证了《史记》的权威性。

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论述历史事件和各种典章制度,虽有褒贬之分与是非之别,但都不是任意褒贬,妄论是非,而是用事实作根据,让事实来说话。所以,后代学者自刘向、扬雄以下,“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在西汉中期以前的历史研究方面,《史记》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历史资料,因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史记》虽是一部通史著作,但写作重点却在秦汉部分。从数量上看,全书130篇中,专门记述秦汉历史的,就有70篇;兼杂记述秦汉历史的,又有16篇,约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从质量上看,全书较优秀的篇章,也大多在秦汉部分,诸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陈涉世家》、《淮阴侯列传》等等。据此可知,详近略远是司马迁撰修《史记》的重要方法。

《史记》既是一部史学巨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无论是在文字、语言、叙述历史、刻画历史人物方面,都有它突出的成就。文字方面,它以平浅代艰深,通俗易懂,适应了时代的风貌;语言方面,它广泛地采集和运用诗赋歌谣、俚语俗谚,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叙述历史方面,它重点突出,行文生动,既反映了历史的实际情况,又表现出历史散文的格调;刻画人物方面,它能够抓住每位历史人物的特点,进而描绘出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总括上述,司马迁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史学家,而且是一位颇有见地的思想家和一位很有造诣的文学家。他首创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相结合的史书体例,阐述了一系列进步的经济、政治和哲学观点,彰显了博观约取、直书实录、详近略远、文史交融的著述风格。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把《史记》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昭宣中兴

公元前87年,即位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汉武帝去世了。他下遗诏立他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帝,是为汉昭帝。汉昭帝即位的时候年仅8岁,还没有执政能力,于是汉武帝为他安排了一位辅政大臣——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霍光是汉武帝大将霍去病的弟弟,为人忠诚正直、谨慎稳重,在汉武帝身边任职20多年,没有出过任何差错,深得汉武帝的信任,因此被任命为辅政大臣,代替年幼的汉昭帝执掌大权。

汉昭帝即位之初,西汉政权几近崩溃的边缘。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年年对匈奴、西南夷等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兵疲民困,怨声载道。他还骄奢淫逸,广建宫室,四处巡游,不光把文景时代聚积的财富挥霍一空,还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弄得民不聊生。汉武帝末年好用酷吏,实施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汉昭帝刚刚即位,四川姑缯、廉头等24个城邑爆发了起义。汉武帝对大臣极不信任,他的丞相几乎都因他的多疑被处死,统治阶级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而且在巫蛊之祸中汉武帝的长子卫太子自杀,汉武帝的其他儿子都觊觎皇位,根本不把年幼的汉昭帝放在眼里,有的还在策划谋反。

汉昭帝即位时年龄虽小,但却是一位聪明睿智、明辨是非的皇帝。他非常信任霍光,这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嫉妒。左将军上官杰、御史大夫桑弘羊想排挤霍光,汉武帝的儿子燕王刘旦想篡夺皇位,于是他们勾结在了一起,妄图先诬告霍光,并杀了他,再夺取皇位。燕王刘旦上书汉昭帝诬陷霍光说:“霍光擅自调集校尉充实自己的幕府,图谋造反。”汉昭帝当着霍光和朝中大臣的面说:“霍光调集校尉的事,远离长安的燕王怎么会知道?况且霍光想造反,何必调集校尉充实幕府?他是大将军,直接调动军队就可以造反了。这分明是诬告。”当时汉昭帝只是一个14岁的孩子,在场的大臣全都为皇帝小小年纪却如此聪明机警而折服。经过这件事,汉昭帝更加信任霍光,并铲除了企图篡位的燕王刘旦、上官杰和桑弘羊等。

汉昭帝和霍光为了迅速稳定西汉王朝岌岌可危的局势,改变了汉武帝的施政方略,沿用文景时代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治国方略。朝廷经常性减免田租、口赋,遇到灾荒则免除当年租赋、徭役,废除苛捐杂税,废除盐铁官营,让利于民。这些政策迅速恢复了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国家政权得到了巩固。

正当汉昭帝励精图治、复兴西汉的时候,公元前74年,年仅22岁的汉昭帝却突然得病去世了。由于汉昭帝没有子嗣,大将军霍光迎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皇帝。没想到刘贺是一位昏庸无能、荒淫无度的昏君。霍光无奈,在刘贺即位的第27天就把他给废了,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是卫太子的孙子。卫太子和他的儿子在巫蛊之祸中死去了,刚出生的汉宣帝被囚禁在监狱中,狱卒见汉宣帝可怜,于是尽力保全他。巫蛊之祸结束后,汉宣帝投靠他的外祖母史家,在民间长大,因此深知民间的疾苦。

汉宣帝即位后,针对汉武帝当政时期的弊病和漏洞,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他首先秉承了汉昭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特别注重改善民生。他多次减免田租、赋税,减轻人民负担;把闲置的皇室土地分租给没有田地的贫农,让他们获得生产资料,维持生计;每次巡游,为了减轻当地接待的财政负担,都会免除该地一年的赋税;禁止地方官员擅自征收苛捐杂税和征发徭役。由于汉宣帝重视民生,并实施仁政、德政,汉武帝末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得到缓解,百姓们安居乐业,而且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当时的谷价每石只需5钱,边疆地区谷价每石也只需8钱,创造了西汉以来最低的粮价记录。

汉宣帝还十分重视吏治。经过巫蛊之祸的他知道,巫蛊之祸的惨剧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汉武帝治下的朝廷内有佞臣,外有酷吏,君臣猜疑,互相算计。为了使朝廷和谐、君臣和睦,必须加强吏治。他十分尊重辅政大臣霍光,霍光也恪尽职守、安于职事,这使得朝廷内部安定和谐。汉宣帝十分注重官吏的选拔,每次地方上选用刺史、太守等地方大员,他都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策。地方官员政绩卓著者给与表彰,并升迁到中央任职。由于吏治良好,涌现出一大批忠诚正直的贤臣,汉宣帝的丞相邴吉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邴吉有一次出外巡视,看见一群人斗殴,又看见一头牛在喘气,他置斗殴之事不理,却非常关心喘气的牛,并细致询问牛主人牛为什么喘气。随行官员都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轻视人而重视牛。邴吉说,斗殴自然有地方官员管理,这不是丞相的事务;而牛喘气,可能是有疫情,严重的会影响今年的农业生产,这才是国家大事。“邴吉问牛”从此被传为佳话。另外,汉宣帝时期选拔的萧望之、于定国、杜延年等一大批人才,都是当世知名的贤才,这和汉宣帝重视吏治、知人善用分不开。

针对汉武帝时期的严刑峻法、酷吏横行的弊端,汉宣帝反其道而行之。他任用循吏,平理刑狱。他下令删定律令,把诸如包庇、连坐等一些严刑峻法一律删除,并把治狱的好坏作为官员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经过汉宣帝的改革刑狱,汉武帝末年人人自危的恐怖局面得以消除,政局平稳,社会矛盾缓解。

同类推荐
  • 大明牛魔王

    大明牛魔王

    一个牛魔王回到明朝会发生些什么?他和崇祯平起平坐。他让大明在锦衣卫,东西厂之外又多了一卫。他不喜欢忠臣,最喜欢贪官,最大的爱好是和当官的抢老婆。他的情人是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他是皇太极的克星,见他一次必然倒霉一次。他很丑,但是却是秦淮八艳心慕中的情人。他大明整个的带入了一个魔化的时代,更是大明娱乐業界的帝王。他不是皇帝,权利比皇帝还要大。本书非全架空,据史而写,起名是弱项,看看就知道了。
  • 大唐小厨神

    大唐小厨神

    简介;在大唐长安,那里有一个神奇小店,出产这个世界最美味的食物。一份拉面套餐要价一贯钱。老天,那只不过是一碗面条加几片酸萝卜。尽管这样,每天依然有无数王侯将相排队等候。安南王每年亲自前往长安朝贡,只为那一碗让人为之销魂酸菜雪鱼汤。爪哇土王为了能够经常享用到这家小店制作美食,宁愿放弃王位长久长安。吐蕃王松赞干布一生最大遗憾,就是没有品尝过这家小店制作精美食物。伟大的天可汗,只要七天吃不到这家小店制作食物,就会开始失眠。……
  • 太阁的霸业

    太阁的霸业

    本人现在在用司马轩缪这个笔名写小说,麻烦各位新老读者去看看,thankok
  • 吞灭三国

    吞灭三国

    有人说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个实实在在催人泪下的故事。21世纪的田豪是一家ktv的服务员,在一次工作中他被意外的卷入了乱世纷争的三国时代,命运安排之下一种神秘力量从天而降就此融入三国,当高科技的产品出现在古代的时候究竟会是何种局面?且看现代屌丝如何斗群雄,征天下,踏上一条热血铸造的王者之路,终究缔造出一个空前盛世的汉末大国,成就一番可歌可泣的传奇霸业!
  • 环岛

    环岛

    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虚构的故事。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真实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逗游记

    逗游记

    一片空无一人的天空下,传来一声大吼:“凭什么?我只想问凭什么?大家都是穿越者,为毛我就是个逗?啊......”用逗的目光看世界.......世界很逗。
  • 淡淡青春的那一抹痕

    淡淡青春的那一抹痕

    她,家人被杀,她被自己的仇人养大,还要继承仇人的公司,这让她无法忍受,她却不得不忍受,直到她遇见他,高智商的她,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故意接近,所以将计就计,陷入了爱情圈套......
  • 帝道争途

    帝道争途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姜元,欲立无上天庭,一统诸天,成天帝伟业,诸卿可愿助我。
  • 缕缕缘心

    缕缕缘心

    28岁生日一个平凡的夜班,缕心身体里面的另外一个自己觉醒了,从此开始了她的新人生……是喜,是悲,都将开始新的成长
  • 天涯追寻记

    天涯追寻记

    玄明老祖,.一生孤傲,.只为伊人,.亲朋偕抛,.为人极端,才情绝高,.万事由心,.情劫未了,.无天护身,无法开道,踏遍宇内,丰都随行,前世一生,今生重现,童年天真,历经磨难,流荡半生,追寻真情。情劫随身,能否渡过,此书自现
  • 我的灵界女友

    我的灵界女友

    自从让我遇到了一个似鬼非鬼似人非人的女孩后,我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以往沉着的脸也渐渐多出笑容来。然而,自从打开了那个该死的锦囊后,这一切又再次改变,我和这‘绝美女鬼’合二为一,男女共用一体……
  • 契约魔王:魔妃约不约

    契约魔王:魔妃约不约

    她,二十七世纪的金牌杀手,华夏古武世家的掌门人。只因手下敬献的一件法宝,一夕穿越。看她如何将废柴演绎成神话,如何虐渣男表姐,如何换丑颜为倾国之姿,如何契约仙兽。什么?丹药大师要收我为徒呀!对不起,本姑娘不需要,看她如何在古代风生水起,绽放万丈光芒。不过,身边这个妖孽是谁?“哎,别走,我要收了你!”她摸着下巴邪邪的说到。男人挑眉道:“好啊!”次日,她捂着酸痛的腰哀嚎不已。身边的男人却一脸餍足。
  • 封八门

    封八门

    我最后一次见“墨”,是在封天古道上。我相信,他一定可以完成使命。这也是我和“墨”的宿命。(本书QQ讨论群:167359677)
  • 奇谈说神仙

    奇谈说神仙

    传说神仙能呼风唤雨,移山倒海,有那长生路,逆天而为,成为大能者,神仙路渺茫,悠悠岁月,求仙问路,又是只羡鸳鸯不羡仙,是那千年轮回注定的奇缘,让人荡气回肠,是谁缘定三生,至死不渝,还是这幽幽求仙路,历经磨难,枯寂而漫长的岁月需要她(他)陪,爱到地老天荒。
  • 觉醒,轮回

    觉醒,轮回

    万宰太古,群雄争霸。天才跌出不穷,但这个世界从不缺少…情如兄弟,携手闯荡江湖,却因一本功法,反目成仇,一举震动天下!龙飞于蟒,凤起于雀,强者定以心,弱者浮于形,。但看一代天骄,却因年少轻狂,坠入万丈深渊…却因此巧得功法,掀起江湖风波,卷进事非恩仇…何以情,何以恨;何以生,何以死;何以道。随心之所欲,方不入轮回,不死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