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这样称呼的理由,主要是它虽为小说,却篇幅特短,由了篇幅短而要在形式上遵循一般小说所不必兼顾的规则。
仅就篇幅短小而言,文学史上其实早就有了类似于微型小说这样的作品。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笔记小说,篇幅大多不长,不过它们用的是文言,不在现代小说的范围里。西方近代一些名家,如歌德、雨果、左拉、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多在创作宏篇巨著的同时,也写过一些篇幅超短的短篇小说,可视为微型小说的雏形。这些小说不是自觉地作为微型小说来创作的,而是作者在生活中偶有所得,或碰到印象深刻的小事,觉得颇有趣味,提笔一挥而就的作品,所以它们虽然篇幅短小,可仍像他们创作一般短篇小说那样采用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的方法,看起来更像是缩短了的短篇小说,而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微型小说。
真正作为一种独立文体来创作的微型小说,大致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它的集中出现,正好遇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一次重要转型。在这个转型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大大加快,数字技术的进步使网络、电视、影像制品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学的娱乐性功能被放大,它与生活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人们的文学观念和阅读习惯发生了重要变化,一般人已经没有空闲的时间和精力去专心阅读一本厚厚的长篇小说了,于是他们就从周边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中去寻找别样的文学性享受,于是电视娱乐节目、文学消闲杂志以及卡拉OK、MTV等艺术样式就获得了大发展的机会。这些艺术样式的共同特点,是文学与休闲、娱乐紧密相联,消费起来不必占用太多的专门时间。在这种娱乐化的消费环境中,微型小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是作者喜欢写,另一方面是读者喜欢读。这首先是由于它的篇幅短。篇幅短,写起来较为省力,读起来也不很累,花几分钟读完即可了解一段故事,经历一次悲欢离合,精神受到感染,思想得到启迪,读者喜欢读这样的作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是要在几百上千字的篇幅中写到让读者喜欢的程度,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仅以一般写短篇小说的方法来写,往往不容易写好。比如采用横断面的结构方式来描叙,加些铺排点缀,就不会讨读者的喜爱,因为读者读到一半还不明白你写的是什么,他就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在这两难的情形中,包含的正是微型小说的叙事规则及其文体特点的秘密。
由于篇幅超短,所以微型小说要特别讲究叙事容量的适当,不能讲叙复杂的故事,不能纠缠于多重的人事关系,内容要单纯,人物关系要简洁明了。要做到这一点,就须提炼主题,使之集中明确,不牵扯太多的关系和问题。在具体的写法上,往往是开门见山,不NFDA1`拢不绕圈子,直接点明主题或提出问题,让读者很快产生兴趣,有所期待,到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有所回味、有所反思,产生一气呵成的整体感。文字的运用,则讲究简洁清晰,不用复杂的长句,以叙述为主,少来描写,间以适当的议论,务使风格轻盈明快,而不是臃肿沉重让人理不清头绪。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单说要让读者一开始就产生兴趣、有所期待就不容易。这要求作者能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提出新颖别致的话题。这决非把短篇小说截短了来写就行,而是一个牵涉到上述它的独特结构原则的问题。打个比喻,微型小说好像盆景,格局虽小,可体制却不能残缺,务要从一石、一叶、一径的精心搭配中展示出山势的起伏,景致的呼应,颇费心思却又自然天成,讲究的是构思的巧妙与运笔的灵动,一切恰到好处,方才能成为一个精品。不过好的微型小说,又不仅仅止于形式上的别致,更需要内容上的丰富。它篇幅虽短却关乎人情物理,要从细节上触动读者的敏感神经,唤起他们广泛的联想和深刻的记忆。这就要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丰富的生命体验,在简单的故事里蕴藏深刻的人生哲理,艺术表现上则不能说透,要留有足够的空白让读者去展开广阔的想象,以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由于微型小说篇幅短而主题单纯,所以它的写作大多是倒过来的,即先有一个主题或一个结局,这个主题是要富有意味的,这个结局是要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然后再来构思故事的内容,只要把这个主题点明或把这个结局烘托出来即可。换句话说,写微型小说,关键是要凭借慧眼和细心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这样有意味有特点的主题和结局,有了它们,即可保证创作的成功,其它一切枝叶的东西皆是为它们服务的,关系不大的尽可省略。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整个构思就建立在一个出人意料却又感人至深的结局上:一对贫困的年轻夫妻,为了给爱人买一份圣诞礼物,妻子卖掉她的一头秀发,给丈夫买了一根与他的金表相配的贵重表带,丈夫则卖掉了他惟一值钱的这只没有表带的金表为妻子买了一套她喜欢却买不起的玳瑁梳子,当两个人同时兴高采烈地拿出自己的礼物想让对方高兴时,却发现这两份礼物都用不上了:梳子失去秀发,表带失去了金表。可是这样的礼物见证了纯洁的爱情,给读者带来了无比的感动,让人懂得了在贫困之中,只要有纯洁的爱情就会有幸福。很明显,整个作品都是冲这最后的结局而去的。如果说《麦琪的礼物》篇幅稍为长了一点,那么马克·吐温的《我所发现的生活》则是不到千字的小小说,写了一个穷孩子在银行门口捡到一枚别针,银行家不但招他为女婿,还将自己的全部遗产留给了他。“我”在听了叔叔讲的这个故事后,也效仿那个男孩去银行门口捡别针,正当我期待奇迹发生时,别针却落进了银行家的口袋,银行家说:“别针是属于银行的,我是这银行的主人,而你这脏得要命的小东西应该滚远点,下次再见面,也许狗会来招待一下你。”显然,马克·吐温在这篇超短小说中表达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一种真切感受,他先有这样的感受,然后再想到要用一个童话一样的故事来对比,强化对现实的批判。他在这样简洁的结构里容纳了没有充分言说却很丰富的社会内容和人生体验。
如果说上文提及的欧·亨利和马克·吐温都还处于微型小说没有成为作家自觉追求的一种文体的时代,他们写这些超短小说可能仅仅是因为机缘巧合或受到题材和主题本身的限制,“无意识”地写得像微型小说,那么后来一些作家写的微型小说则更能说明其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了。如台湾作家林清玄的《送一轮明月》,写一个山中修行的禅师碰到小偷光顾其茅舍,不仅不责骂,反而送他一件衣服,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看着小偷的背景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禅师不禁感慨地自语:“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第二天,禅师在阳光照耀下醒来,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他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明月的寓意是非常清晰而且丰富动人的,那就是禅师以善心超度了小偷的灵魂。小说写得空灵跳脱,在算上标点还不足四百字的篇幅里,触及了贫穷、人性善恶和人性感化等重大的问题,包含了多少难以言说的人情温暖和人生哲理让读者去细细品味。香港作家海辛的《掌声》则写一个过气的女歌唱家在晚年要靠播放掌声的录音来支撑生命,没有掌声她就失眠生病,害得她的女儿只好不断地向不胜其烦的邻居道歉。作品以喜剧的形式表达了一种人生的悲凉意味。更绝的还在后面:每个星期日早上,必有一个白发高瘦的斯文老汉捧一束鲜花来到女歌唱家的门口按铃,照例很久没人来应声。他按了一次又一次,总要按出一个人来,如女歌唱家的长女、次女或女佣。她们跟他很熟,也表示同情,接过他的鲜花,却不许他进门,总说:“她还不肯原谅你,你走吧!”老汉只能叹口气,转身离去。原来这老汉就是这女歌唱家的丈夫,这个家的一家之主。只是因为吃不消妻子夜夜听她最后一场演出时观众的掌声喝彩声的录音,故意洗掉了录音带的大半,结果被妻子赶出家门,至今还没有得到她的原谅。小说虽然为了追求简洁鲜明的效果而写得有点夸张,但含义却是颇为耐人寻味的,表达的显然是在商业化社会中人们不会陌生的一种人生经验。与《掌声》的辛酸和苍凉有所不同,新加坡作家周粲的《梯子》表达了作者在商业化社会中对亲情和善良的怀念。作品写了一对父子在后花园放风筝,当风筝在墙头上缠住时,爸爸要儿子去搬来一架梯子。儿子爬上去取风筝,爸爸却要他先听一个故事再下来。爸爸说的故事是从前有一个父亲要站在高处的儿子跳下来,当儿子跳下来时,当爸爸的却让开了,让儿子摔了个差点屁股开花。故事中的爸爸的意思是要让儿子明白,当爸爸的话也不能全信。讲故事的爸爸要让儿子也演示一遍故事中的情景,命令儿子从梯子的高端跳下来,要让他明白以后别人的话不能轻信。可是当儿子被逼闭着眼睛跳下来时,爸爸却没有让开身子,而是挺身接住了儿子: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作品让人感动和觉得温暖的是其中的亲情和信义。在当今一切都可以商品化而且大多已经商品化的社会中,这种亲情和信义代表着生活的另一面,代表着人类的本真理想,或许它正是作者有意凸显出来要让读者领会的抵御商品化潮流侵蚀所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之所在。
选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都是按照形式精致和内容丰富的标准精选出来的,或主题新颖,或意蕴动人,或构思精巧,或文字颇有余味。不少作品集众多优点于一身,至少是在一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的。举凡过于直露、以形象图解观念、题旨一般化,或构思缺乏新意,语言缺乏灵气的一概不收。我们想给朋友们提供一个精美的选本,好让你在匆匆忙忙的生活中,忙里偷闲,花十几分钟时间读上几篇。读几篇,你就会发现它们各具特色的美,你在受到情绪感染和思想启迪的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感觉依然敏锐,心灵还没有老去。总之,读一读这些精美的作品,你不会觉得浪费时光的。
需要说明的是,作品的编排采取了分国别且依时间先后的顺序。早期的作品大多写在微型小说的文体还没有被作家自觉意识到的时代,所以在艺术上可能反而不及后来的作品写得精致。不过艺术的高下与时间的先后是没有必然关系的,早期的名家所写的超短小说事实上已经具备了微型小说的特点和魅力,所以我们也把它们选进来,而且放在前面,让读者可以顺着读,看到微型小说成熟的过程。如果你想更直接地感受微型小说的特色,则不妨倒着从时间靠后的作品读起,因为这些作品是在微型小说的文体被作家自觉意识到的时代写的,一般更能体现微型小说的特色吧。
陈国恩
2007年8月21日
お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