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美德是一切幸福的温床,而爱则是所有美德”。英国格洛斯特郡一所古老的庄园壁炉上写着:真正的绅士是上帝的仆人,世界的主人,是他自己命运的主宰者。美德是他的事业,学习是他的娱乐,知足是他的休息,快乐则是他的回报;上帝是他的父亲,耶稣基督是他的拯救者,圣人是他的老友,而所有需要他的人都是他的朋友;热忱是他的牧师,纯洁是他的侍从,节欲是他的厨师,温和是他的管家,好客是他的仆人,节约是他的出纳,仁慈是他的看门人,谨慎是他的搬运工,虔诚则是他家里的女主人,这些人在最恰当的时候为他的幸福服务。这样,他的整个家都是由美德构筑起来的,而他就是这个房子的主人。这样的人,必然会将整个世界带上通往天堂的路。一路上,他努力着,尽其所能,为别人的幸福,也为自己的幸福。
释迦牟尼曾问十大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唯有传法第一的阿楼那回答道:“把它放到大海里。”
一滴水脱离了大海,迟早都会蒸发、渗透、干涸。同样的道理,我们经常说茫茫人海,一个人之于社会,也就好比一滴水之于大海一样重要。如果不懂得投入大海的怀抱,那么他迟早会干涸。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也说过:“对于成功来说,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不管你干什么,只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你就已经成功了85%!所以,每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当务之急不是找资金、也不是学技术,而是上好人际关系这一课。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人际关系的至高境界呢?很多人都比较迷信那些所谓的手腕、心眼儿,实际上我也能告诉你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到最后都只会害了你。如果你想要真正地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完美,那么你就不必去考虑人际关系本身,付出你的爱就是了。当你懂得时时处处为别人的幸福考虑时,别人也一定会为你的幸福着想。当然,你可能会遇到几个“另类”,但每一个“另类”周围都有一大批因为失意而特别期待幸福的人,我们应该感谢“另类”,没有他们的衬托,哪能显出我们的高贵?怎能使我们在人群中熠熠生辉,富有吸引力?而那些必将走向孤独的“另类”,早晚有属于他的不幸光临。当然,那时候我们仍应向他们伸出援手。不为别的,只因我们是热爱生活的人。
4.“兼爱”的力量
“兼爱”是先秦诸子之一的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核心理念,是相对于儒家的“仁爱”学说而言的,在一般人看来,这两者有什么差别吗?实际上,不仅有,而且差别还很大。简单来说,就是不分彼此、不分你我、不分高低贵贱、不计代价、不求回报的爱。而“仁爱”,虽说也是一首不老的歌,但这首歌主要是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之上,他人之父与己之父,他人之母与己之母,他人之兄与己之兄,他人之君与自己之君,他人之国与自己之国,在儒者看来,都是有差别的,有亲疏之分的。所以,儒家代表孟子曾非常愤怒地指责墨家: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与墨子同时期的儒家代表巫马子也曾找到过墨子,围绕着兼爱进行过专场辩论。
史料记载,巫马子找到墨子家中,不客气地说:“听说您兼爱天下,但并没因此给天下人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而我不爱天下人,也没有什么害处。爱与不爱都没什么效果,你怎么能肯定自己的说法而否定我呢?”
墨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巫马子:“假如有三个人,一个人放火,第二个人端水灭火,第三个人端着油要助燃,都没做成,你比较赞成端水的还是端油的?”
“这……肯定是端水的对,端油的人不对。”
“我与你的看法一样。我兼爱天下的主张是正确的,尽管没能办成什么好事,但我的心是好的,办不成也值得称赞,办了坏事也值得肯定。”
好一个办了坏事也值得肯定!尽管事到如今墨学早已凋零,尽管有些人一度把孔子而不是墨子的塑像放到了天安门,然而墨子的精神早已不朽。事实上,我们现在所强调的仁爱也好,博爱也好,谁又能敢说其中绝对没有兼爱呢?
“兼爱”之所以为人歌颂,在于它是一种无私的爱,它要求人们走出个人利益和家族利益的狭隘圈子,爱自己,也爱他人,爱国家,也爱世界。
国家大事,匹夫有责,但我们这本书只关心幸福,是相对更关注小幸福。因此,我们的注意力会尽量落在社会、家庭和个人上。事实上,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都与前述故事中的巫马子一样,未必不知道“兼爱”是美德,只是很多人都像一些不懂爱情的年轻人认为谁先追谁谁就掉价一样,总觉得谁先爱别人谁就吃亏,因此始终不愿意先行一步付出爱,总想着等别人爱了自己自己再爱别人。大家都这样想,自然就没有人肯做爱的先行者了。
家里家外都如此。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外人”与“一家人”。一般说来,多年的儿媳,相对于儿子来说,那也是外人;但有的时候,一些生意上的伙伴一见面,居然比一家人还亲。用老百姓的话来说,那真是邪门得很。
其实一点也不邪门,有些人,早已把爱等同于利益。在他们眼里,爱是为利益服务的,利益则是爱的终极目的。不管别人触犯了自己的爱,还是触犯了自己的利益,那都是断断不能允许的。毫无疑问,这不是兼爱,而是相煎何太急。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花儿是一个漂亮的女子。两年前,她顶住父母的压力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家境不太宽裕的男友。然而现在,曾经那么相信爱的花儿却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丈夫很早就失去了父亲,因此结婚后他不肯“抛下”母亲,与她过二人世界。其实这也没什么,让她郁闷的是,她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与婆婆相处。由于性格、时代以及生活习惯不同,她经常被婆婆的一些生活习惯搞得非常气愤。
为了丈夫,她处处让着婆婆。没想到的是,婆婆变本加厉,从一开始的甩脸子变成了直截了当的苛责。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怒火,与婆婆大吵一架,接下来便是随时随地的争吵和争斗。可是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尤其是在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她不得不向婆婆俯首称臣,毕竟“万事孝为先”啊。天长日久,这样的日子让她痛苦不堪。当然,同样痛苦的还有他那左右逢迎、两头受气的丈夫。
突然有一天,花儿想起了父亲的朋友杨伯伯:他是一位老中医,非常疼爱她。于是她找到杨伯伯,辗转表达了自己的来意:能否给我一些毒药,让我一了百了。杨伯伯大吃一惊:你们——不是挺好吗?年纪轻轻的,怎么想不开呢?
“不是我想不开,是这日子太痛苦了。要不然,你给我点儿毒药,让婆婆一了百了得了!”她终于说出了实话。
杨伯伯更吃惊了,他不明白到底有多大的事儿会让这个连鸡都不敢杀的孩子要杀人。但他故意掩饰住自己的吃惊,静静想了一会儿,最后说:“我可以帮你。但你必须听我的话,按我说的去做。否则人命关天,我们两个都活不了!”
“那当然,一切由您安排。”
杨伯伯转身进到里屋,不久拿出一包草药交给花儿。杨伯伯叮嘱道:“这是我专门配的慢性毒药。一下把你婆婆除掉,别人肯定怀疑。用慢性的,毒性会逐渐在她体内累积。回去后,你要假装意识到自己以前做得不好,对她恭恭敬敬,不要跟她争吵,经常给她做些鸡鱼肉类,每次把药掺进一点儿就行。我再问一次,你确定能做到吗?”
花儿爽快地答应了。只要能除去婆婆,受些苦算什么!
转眼半年时间过去了,杨伯伯的草药快用完了。在此期间,她严格按照杨伯伯的话,对婆婆就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而她的婆婆,也比以前和善了很多,后来居然像对待丈夫那样对待她,并且逢人便夸她是天底下最孝顺的儿媳。有一次,她发高烧,丈夫远在外地出差,婆婆竟衣不解带地服侍了她两天一夜。她被感动了,她深深地后悔,并且害怕有朝一日毒药发作,那时她不是除掉一个敌人,而是失去一个亲人。
于是花儿再次找到杨伯伯,说:“杨伯伯,请您给我配一副解药。我的婆婆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我不想毒死她了。”
“哈哈哈……”杨伯伯突然大笑起来,笑罢他说:“解药?我根本就没给你毒药,要什么解药?那些草药都是滋补的,只会增进她的健康。其实,在中医看来,世上并没有所谓的毒药,有毒的中药反倒能治大病。唯一的毒药,在你的心里。值得庆幸的是,它已经无影无踪了!”
千毒万毒,人心最毒。如果您多少懂点儿历史,了解一些骨肉相残、兄弟阋墙的典故,你一眼就能看出,像上述这类皆大欢喜的故事,只能是一个故事。爱的争夺战中,每年都有挂彩甚至直接不幸的人。以往说起此类情况,人们往往会说没有爱心。其实生活中有些家庭处得不愉快,未必都是因为钱,也不见得是没有爱心,不过他们只懂得爱自己、爱自己所爱的人、爱自己的宠物、爱自己那个可怜的小圈子。她们并不懂得有一种爱叫狭隘,还有一种爱叫爱屋及乌。不兼爱,必狭隘。爱,从来就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爱你所有应该爱的人,兼爱、大爱、博爱、无私地爱他们,你才能和所爱的人把幸福长长久久地搂在怀里。
有些家庭闹矛盾倒不是因为不兼爱,而只是性格、生活理念等方面不太合拍。媳妇要吃米饭,婆婆要吃烙饼,老公则像《黄金大劫案》中的小东北之父一样,把吃上一碗疙瘩汤视作人间最幸福的事情,小姑子也来凑热闹,非要吃传说中的锅贴……这些人应该懂得,人间需要兼爱,也离不开兼容。家庭也好,团队也罢,都好比一台电脑,有人是硬件,有人是软件,大家必须兼容,电脑才能正常运行。谁若有意无意地做了木马,那就别怪幸福死机。
5.拥抱君子,善待小人
在中国人看来,世上无非两种人:君子和小人。
对于君子,我们应该亲近他、尊敬他、帮助他、学习他;对于小人,我们应该远离他、鄙视他、打倒他、反对他……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都是这么干的。按照常理,小人早该灭绝。然而小人的生存能力实在超乎我们的想像,非但没绝迹,时不时还疯狂反扑,报复君子,荼毒社会。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善待小人呢?
一般来说,是为了我们的幸福。特殊情况下,则是为了全社会的幸福。
小人通常分两类,一类是无才型的,这种人,不做小人基本上就没有出头之日,甚至连饭都吃不上,他们几乎潜伏在社会的每个角落。比如一个公司,大家平时都处得挺愉快的,但是突然间公司要评职称了,要矬子里拔将军了,立马就会产生大量的小人,各种小人的招式也就随之而来。他们是小人,不假,但他们不是坏人。人生有许多无奈,竞争充满残酷,这种小人,有时候我们自己其实也不免客串一把。另一类是有才型的,明朝的冯梦龙说过,“下下人往往有上上智”,说的就是这种人,比如蔡京、秦桧、赵高、魏忠贤等。此类小人是小人中的小人,危害性极强,远非无才型小人可比。可以负责任地说,此类小人属于应该且必须全力打击的范围。
问题是,世上没有愿意引颈受戳的人。而小人之所以为小人,也往往是由于他们在面对竞争、面临打击时,往往无所不用其极,且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因此,当君子遇到小人,稍不谨慎便会吃大亏。在小人当道时,那些缺乏必要策略的君子甚至连吃饭的家伙都会丢掉。所以,对待小人尤其应该小心。
用老百姓的话说——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言下之意我们要离小人远点儿。但这一原则绝非万金油,有时候你想离小人远,小人越想找你套套近乎儿,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越是小人越是不能容忍小人的行为。这是笔者的经验之谈。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越是小人,越得善待。
《资治通鉴》中记载,唐代名将郭子仪晚年时辞去官职,每日在家中赏花饮酒,与一众妻妾排遣岁月。有一天,当时还未成名、后来位列《奸臣传》的卢杞来拜访郭子仪,当时郭子仪正在和家人欣赏歌伎们吹拉弹唱,听说卢杞来了,他马上命令包括歌伎在内的所有女眷一律退到后堂,谁也不准出来见客,只剩下他自己单独和卢杞谈了很久。卢杞走后,家人问他:“老爷平日接见客人,从不避讳我们在场,谈笑风生,今天这是为什么呢?”郭子仪解释说:“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别看他现在地位低,但他很有才干,日后必有前途。但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加之他长得很难看,半边脸是青的,好像庙里的鬼怪。你们女人们最爱笑,没有事也要笑一笑。如果看见卢杞的半边蓝脸,一定要笑,他就会记恨在心,一旦得志,咱们的儿孙就没有一个活得成了!”后来,卢杞果然做了宰相,凡是过去有人看不起他,不小心得罪过他的,大都遭了打击报复,有些人甚至被杀身抄家。唯独对郭子仪的家人,他非但没有打击,即使他们犯些不合法的事情,他还从旁保全,因为他认为当年郭子仪非常重视他,他怎么能做一个不报知遇之恩的小人呢!
卢杞怎么说都不是个君子,然而大多数小人,其实也是想当个君子的,很多彻头彻尾的小人也是极不愿意认同自己的小人身份的。戴尔·卡耐基说过,只要你给人一个高尚的理由,别人就会高尚起来。我们应该给小人创造成为君子的机会,而不是逼着他们在小人的道路上走上去,为我们创造不幸,为社会创造大不幸。
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不幸被鉴定为小人,往往会很生气——你才是小人呢!你们全家都是小人!其实没必要。比如前述的卢杞,像他这种人,小人已不足以形容其人格之恶劣!他的标准身份应该是奸人、坏人、恶人等。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之所以被打上小人的标签,而不是被直呼为坏人,就在于他们不过是一些不太好但也不太坏的人。小人,只是界于君子与坏人之间的人。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一类人,只不过程度不同。小人也往往有君子的一面。世界上很多好事有时候也是小人办成的。我们应该把他们当君子养,否则便不能争取他们、引领他们、感染他们、拯救他们。这么做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肯定会少些小人,多些和谐。
我们应该拥抱君子,拥抱他们,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我们也应该善待小人,他们比君子更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会幸福。
如果你觉得善待小人很难,那你多半还是个不成熟的君子。而且不能善待小人的人,很多时候其实也很难善待君子。如此说来,善待小人,是成熟的表现,也是境界。而一个不成熟、境界低的人,想来不会幸福到哪儿去。勉强能拥抱幸福,小人也会时不时地来捣乱。
当然,善待小人绝不等于我们的幸福就有了保险。很多时候,小人之所以为小人,就在于你善待他们,他们却把你当老好人。因此,与小人相处,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而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则是离他们远点儿。有句话叫“与狼共舞”,如果不是被逼无奈,千万别与小人共舞,那比与虎谋皮还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