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自从2007年开始,CPI 如同野马脱缰一般,狂奔上涨(2007年2月为2.70%,而2008年2月达到8.70%),让几乎所有的人尤其是我们普通百姓目瞪口呆。从此,在网上流传一句经典名言:“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必须跑赢CPI 。”的确,CPI 连续不断地数值升高,已经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地被其牵动着,人民币升值,粮价上涨,肉价上涨,油价上涨,房价上涨,所有的一切都在上涨!人们非常明显地感到自己拥有的财富在缩水。
事实也是如此,你个人可以不喜欢运动,但是你的财富却是一直在赛跑,这是一场“马拉松”,是一场长达几十年的长跑,不管你愿不愿意参加,这场比赛悄无声息地在你身边上演,而你的对手就是CPI,你无力反抗。
CPI 全称是Consumer Price Index,中文意思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根据居民生活相关商品及人们的劳动力价格所统计出来的一个指标。其作用是针对通货膨胀水平的一个定量的体现。简单地说,现在我们衣食住行相关的一些物品,价格很多都在涨,那到底涨了多少呢?这就需要统一标尺来衡量,这个标尺就是CPI 。
CPI 作为一个固定的价格指数,它反映的不仅是商品质量的改进或者下降,甚至对于新产品也不加考虑,它所考量的仅仅是和居民生活相关的一些商品及劳务价格。
当CPI 的升幅过大,则表明居民生活成本相对变高,但是如果你的收入没有增加,那么相对于社会环境来说你的收入其实是降低了。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你的100元没有花掉,而今年的CPI 上升了6%,那么你现在的这100元其实只能买到等同去年94元的商品及劳务服务。因此CPI 的上涨,通俗的说法就是“涨价”,是不受欢迎的。如果CPI 升幅过大,就是通货膨胀,这会造成国民经济的不稳定。
CPI 的变化会对很多方面产生影响,例如股市。CPI 增幅过大,将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央行会抑制通胀,采取加息等紧缩的策略,从而导致股市流动资金减少,股票的买盘减小。由于供求关系,股票买盘小其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如果CPI 降低,则股市就会走热,股票上涨。
CPI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虽然,CPI 计算体系是在1993年确立的,可是一直以来,人们都不够重视。在200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设定了CPI 目标的底线:3%。这一底线,也被称为是央行加息的“警戒线”。但2007年5月开始,这条所谓的警戒线,却被轻而易举地跃过了。
2007年5月,CPI 的增速首次越线,达到了3.4%,6月则再创新高,达到4.4%。到了8月,则已是“连升三级”,增速高达6.5%。同年8月8日,为了保住警戒线央行甚至发出了“防止物价全面上涨”的警告,但是,收效欠佳,CPI 仅仅只稍微放慢了脚步,仅在9月降到6.2%。随后的涨势并未缓住,直到2008年2月份高达8.7%。
CPI 的上涨持续,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人们所感到的压力还并不仅在于日常消费品的本身,更在于货币贬值的加速和资产价格的持续上升。医疗、教育、生活等各种价格的高涨,使人们的实际收入迅速降低,CPI 的高涨,同时也使大家存在银行的那点“养老钱”开始迅速贬值。
那么,普通大众应该怎样在和CPI 的赛跑中获胜呢?理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般来说,人的一生可划分为4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需要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
1.单身期。这指的是刚工作还未组建家庭的年轻时期。处在这个阶段的人薪金是其主要收入,且数额也比较小,不少人还会入不敷出,但也不能因此就拒绝理财。即使你每月投入100元,也可以做基金的定投。虽然净资产值相对较小,但若能坚持长期投资,赢利能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例如:从2000年8月上证基金指数推出到2008年1月底,如果每月以这个指数为标准进行基金定投的话,年均收益率在30%以上,这是远远超过CPI 的。
2.养育期。这时期指的主要是从结婚生孩子到小孩成年的一段时期。这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这期间一般收入丰厚且稳定,但经济负担也最重,这是保险需求的高峰期,而且需要购买房屋或者偿还贷款,所以可以投资的钱其实并不多。
处于这一阶段的人除了延续单身时期的基金定投,增加家庭保险的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候按照个人对于风险承受的不同能力,应该尝试不同投资比例的债券型基金。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方面也可以尝试本金安全、收益浮动的产品。
一般来说,浮动收益型这一类的产品风险稍大于固定收益型,而这类产品的潜在收益也相对较高。另外可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适当选择尝试股票、黄金或者外汇买卖等理财方式。
3.稳定期。这一阶段是指从孩子成年后再到退休的一段时间,是人生最稳定的一个阶段。这阶段的家庭成员是由收入较为稳定的中年夫妻和成年子女构成,家庭成员的收入同时达到巅峰期,且生活支出逐渐开始降低,这个时期是家庭理财的黄金期。开始产生理财收入,积累家庭资产,为未来的退休提供生活保障。
理财师可以在这个时候参与帮助,建立具有中等风险、长期性、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此时的基金、新股产品及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当然,最基本的还要买足终身寿险和年金保险,定期的投资黄金和住宅之外的不动产是不变的主题。其中贯穿一生的基金定投也是不可或缺的。
4.退休期。这一时期的家庭成员多为老人组成,其收入减少,且因为健康等原因造成必要潜在支出增加。其生活收入全部依靠社会保障收入(退休金收入)及理财收入。
处于这个阶段的人群投资的重点是低风险,因此要逐渐地把多元化投资组合转向为固定的收益或者是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在理财时,应保住价值选择低风险的投资,用少量的资金进行基本风险可控的投资从而抵御通货膨胀对自身资产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如银行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债券基金、少量混合型基金等。在中年时期已买的各类保险正是当前老年人多病多意外的保障,且坚持了几十年的基金定投,这个时候就转为“基金定赎”,与退休工资一起构成养老的现金,从而维持生活。
简言之,如果能针对不同的时期配置相应的投资,且长期坚持,就一定能跑赢CPI,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才能获得不错的收益,给自己的生活质量以足够的保障。
PPI :国家经济的“体温计”
PPI 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观察每个时期货物以及服务商品价格在水平变动过程中的一种物价指数,即生产者物价指数,反映的是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国家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往往以此为依据。目前我国PPI 的调查相关产品有四千多种,一般指统计局公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涉及的调查种类是186个。
一般情况下,PPI 走高意思就是企业出厂价格提高,因此企业赢利直接增加;但是若下游价格传导不利或市场竞争激烈,PPI 的走高则意味着竞争性众多领域的企业面临重大的成本压力,这样则会影响企业赢利,使整个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受到考验。
自2007年10月开始,我国的PPI 涨幅持续提高,2008年8月,PPI 从3.2%持续攀升到10.1%,涨幅之高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在全球需求急速扩张下,我国近一年多PPI 攀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源类产品价格持续走高,而我国的情况是部分资源匮乏、但是内外需求旺盛,因此经济对于外部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国内PPI 走高。
然而在PPI 连创新高的同时,CPI 却是连续下降,从而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通常来说,PPI 对CPI 是有一定的传导作用的,PPI 在增高的同时会推动CPI 增高。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同常理背道而驰的现象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物价上涨时期,PPI 和CPI 出现峰值的时刻有所不同,CPI 峰值往往较PPI 峰值早几个月。就拿我国2004年前后的物价上涨来说吧,2004年7月,CPI 达到制高点5.3%,而到了10月,PPI 才达到制高点8.4%,其间相差3个月。到了2008年以后,由于多方面原因,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国际商品价格冲高,从而带动我国的PPI 涨幅明显提升,这样一来,使得两指标走势之差更为明显。
2.现阶段我国的PPI 向CPI 的传导其实并不顺畅。PPI 向CPI 传导的上涨压力链条大致上有以下三种:PPI(采掘工业)—水电燃料—CPI;PPI(煤炭、成品油、电力)—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CPI;PPI(原料工业、加工工业)—工业消费品—CPI 。下游产品市场供大于求,且国家同时在对中间产品实行价格管制,这就直接导致PPI 向CPI 的传导被弱化,从很大程度上来说,PPI 上涨对CPI 的影响更多的是在心理层面上。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目前PPI 上涨大概只有10%左右是可传递到CPl 中的。
3.PPI
和CPI 两指标侧重点有所不同。PPI 涵盖各种工业制造业产品,CPI 则在食品和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按照价格及权重波动性来看,对PPI 影响更为显著的是石油价格变动,而CPI 则受食品价格影响更显突出。通常而言,衡量国家物价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CPI,政府很少有动力去专门调控PPI 以及其他价格指标。
不过,这种PPI 和CPI 背道而驰的局面不会长久,就中长期来看,PPI 和CPI 之间的差距一定会有所缩小,并最终趋于同步。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PPI 和CPI 的走势方向是相同的。
一句话,整体经济运行的核心指标PPI 和CPI,对于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把整个国家经济看做一辆飞驰的列车,普通居民则是列车上的乘客,各类企业就是列车的零部件,国家经济政策运行就是要确保列车又快又稳地行驶。假如我们把GDP 的增速看做是速度指标,那么PPI 和CPI 就是列车运行稳定程度的核心。当PPI 不正常,那么列车的零部件则要承受过大的压力负荷;当CPI 太高,乘客会感到列车过于颠簸很不舒服。这两种情况一旦发生,就都需要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因此可以说,PPI 、CPI 的走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经济运行的健康程度,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预判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重要指标。
M0、M1、M2:如何判断货币供应量
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数据显示:2008年6月末,广义货币(即M2)余额为44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7.4%,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为15.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4.2%,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了67个百分点;流通中的现金(M0)余额为30181亿元,同比增长了12.3%,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了2.3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基本稳定,存款余额增加较多。
虽然在经济报道中经常出现M0、M1、M2这三个指标,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它们都不了解,或者有的只能理解为是广义与狭义的货币,却不知它们具体表示什么。
确切地说,M0、Ml 、M2是货币的供应量。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将货币的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测量、分析和调控。现阶段,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
M0:流通中的现金,即除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这类货币同消费的变动息息相关,也是最为活跃的一类货币。M1:狭义货币,指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加上流通中的货币量。这是一类流动性很强的货币,随时可以在流通中进行支付。
M2:广义货币,是在M1的基础上加上商业银行的储蓄,通常情况下,由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都不能随时支付,因此,这类货币的流动性相对较差。
三者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日常消费生活中,全民生产中M0数值升高证明人们手头宽裕,衣食无忧;M1是经济周期波动先行指标,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仅次于M0的流动性;M2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以及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流动性偏弱。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一般指M2。外汇占款投放和银行信贷投放是货币投放的渠道。它们的投放速度与M2的增速成正比。关于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我们一般可以通过M1和M2的增长率变化来了解。若将M1与M2的增长率进行对比,就具备了很强的分析意义。若在较长时期内,M1的增长率高于M2的增长率,则说明这段时期经济发展在加快,除活期存款外其他类型的资产都有较高收益。这样会有更多的人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取出来进行理财,从而使得大量的资金表现为可随时支付,商品和劳务市场将普遍受到压力,从而导致价格上涨。影响M1数值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例如M1的数值变化会受到股票市场的影响,货币在股票市场的投放会促使M1加速上扬。
若在较长时期内,M2的增长率高于M1的增长率,则说明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减少。如此一来,原本可以随时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期存款中的很大一部分逐渐转变为利息较高的定期存款,因此使得货币构成由流动性较强趋于流动性较弱,这必定会影响到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恩格尔系数:小康水平的标尺
“你吃了吗?”这是以前人们见面时的最常用问候语,由此可见“吃”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过去的口头问候语已离我们而去。这也说明“吃”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因为为吃不饱肚子而发愁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更多钱被人们用在教育、旅游、娱乐、健身等事情上了。
陈老师本人是大学教师,月收入约6000元,其他收入平均2000元,陈老师的妻子正在读研究生,因此没有固定收入,儿子在上幼儿园,因此他的家庭总收入就是8000元。
我们来看看他的每月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