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功,就要及时地抓住机遇
机遇无处不在,授课之于教师是一次机遇,考试之于学生是一次机遇,病人之于医生是一次机遇,比赛之于运动员是一次机遇,顾客之于商家是一次机遇……生活中的每一次事件都蕴涵着机遇。抓住机遇,或展现你的智慧与才华,或展示你的勇气与优雅,或体现你的性格与品行,而这些,都有可能被认可,被推崇,从而提高你的知名度,扩大你的影响力,并为你提供各种有助于你实现目标的机遇。
对于成功者而言,他们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他们从不仰望天空,从不坐等机遇掉进怀里,而是积极地去寻找并攫取机遇、创造机遇、征服机遇,让机遇为自己服务。
一位信奉上帝的修士不小心跌入了水流湍急的河里。他不会游泳,但是他却并不慌乱,因为他相信他的虔诚必定会感动上帝,上帝是不会看着他虔诚的子民落难而袖手旁观的。
在他刚落入河水里时,正好有人经过,如果当时他大声呼救,完全可以得救。但是由于他的信仰使他坚信上帝必然会救他,因此他没有向岸边路过的人呼救。
后来,河水把他冲到了河流中心,在他的不远处有一根浮木,如果他稍微挣扎几下,便可以抓住那根浮木,但是他依然坚信上帝会来救他,因此没有伸手去抓浮木,依然任自己在水中时浮时沉。
结果是,上帝没有来,修士被淹死了。
修士死后,他的灵魂愤愤不平地质问上帝:“我对你如此虔诚,你为什么不去救我呢?”上帝说:“我也非常奇怪,我给了你两次机会,你却都没有抓住。”
等待本身就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只要有了目标,就要立即行动起来。跌入河中的修士最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上岸,然后再考虑上岸的方式。他的方式就是等待上帝的救援,而没有想过要那些从岸边经过的人来帮助,也没有想过要自己伸手去抓那根可以救命的浮木。对于两次绝好的机会他都视而不见,最终命丧黄泉。
其实,所谓上帝,不过是你的心罢了,要上帝拯救你,就是要自己的心拯救自己。如果你放弃了,上帝也无能为力。
有头脑的人总能从琐碎的小事中找到机遇。在他们看来,他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天生活的场景,都是一个机遇,都会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都会给他们的个人能力注入新的能量。而对于那些粗心大意的人而言,即使机遇就在眼前,他们也没有任何反应。
伟大的成功和业绩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一味等待机遇的人是不可能与成功结缘的。年轻人更应该牢记,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良好的机遇都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倘若将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寄托在他人身上,则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想要学说话的人必须要真正通过自己说话来达到这个目标,同理,想要抓住机遇的人,就必须亲自去寻找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它绝不会站在那里等你,因此,暂且不要考虑是否能够成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机遇。因为,行动不一定成功,但是不行动,就一定不会成功。
停止观望才能把握机遇
假如机遇光顾了你,千万不要存有疑虑,不要采取守候观望的态度,让本该属于你的东西与你失之交臂,那样你会追悔莫及。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勇敢地去追寻,才会抓牢机遇。
一位名人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提到机遇,他回忆道:
我对事物的最初认识是从儿时家门前的一棵苹果树开始的。
苹果树每年开花结果,每当苹果成熟时,我都会抬头望着,垂涎三尺,可我一直不敢爬上去,但又实在难以摆脱那甜甜的诱惑。我家的邻居是个瘸子,父亲吓唬我说是他小时候爬苹果树摔的,所以我总怕遭到同样的厄运。直到某一天,我忽然感到有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推动我爬上苹果树去摘取那熟透了的又大又红的苹果,我不再顾忌什么,毫不犹豫地达到了目的,第一次尝到了自己亲手摘的果实,似乎更美、更甜、更踏实。此后,我总能如愿以偿地享受到那份挑衅式的收获,此后,我永远地结束了在树下观望的窘境。
这时我才明白,在成功的前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其前,颓败落魄是事物的全部可能,其后,萎靡失败已没有任何可能。苹果树并不难上,难的是摆脱对未知的恐惧和心理权衡时产生的尖锐矛盾以及别人施加的影响或压力。
每当苹果成熟时,我都会被父亲派作看管苹果树的哨兵,因为这关系着我们全家的部分口粮。我很乐意看管苹果,因为我总可以爬上苹果树大饱口福,但也总有让我无端地心惊肉跳的时候。如果天空中向这边飞来一只鸟,我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直到小鸟飞远,直到两眼发酸;如果听到路边有行人的脚步声,我都会竖着耳朵,睁着大眼,用心地听,仔细地看,直到行人走远;如果夜晚毫无先兆地来了一场暴风雨,我都会担心得无法入眠,都会为苹果树牵挂,为苹果不安,即使夜间熟睡后,也为此常常从梦中惊醒。直到有一天,一夜醒来却发现满树苹果不翼而飞,空空的枝头就像我失落的心一样在晨风里哭喊,但已经无济于事。成熟的果实早已被父亲在夜间偷偷摘下,挑到镇上换回了口粮。
早在苹果还没完全成熟时,我就曾经品尝过那种青涩的滋味,但由于期盼着一份甘甜就只好在蒙混中观望等待,期企盼着青色一点点褪去,慢慢变成紫红色,等我们全部收获了苹果,苹果树的枝头空了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充盈而踏实了,一家人都感到轻松而坦荡,连睡觉打鼾的声音都是那么悦耳动听……然而,苹果成熟了,我却连摘的机会都失去了。
未成熟的果子是青涩的,可是在观望等待之中,煮熟的鸭子往往也会飞掉。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恰当地把握时机,才会获取成功的果实。否则,可能人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
曾任台湾华视主播、记者,后又是香港成功媒体人士的吴小莉就是一个能够从容抓住机会,收获生命中最美的果实的典型代表。
吴小莉中学时就很爱打抱不平,是同学们心中的“女侠”,她也乐此不疲,立志要成为一名敢于为百姓仗义执言、伸张正义的记者或律师,凭着一种信念,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
吴小莉读大三时就成了辅仁大学《传播者》杂志的主编,此时的吴小莉不失时机地做着各项传媒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在这里不仅开阔了吴小莉的视野、增长了才干,还使她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她果断地决定要选择传媒作为自己的职业。
1988年一毕业,吴小莉就进入华视工作,她不满足于现实,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凭着执著的追求和热情,她仅用了四年时间,就从一名青涩的记者成长为华视强档新闻的主播。由于积极上进,她后来又成了香港成功的媒体人士,不但在东南亚华人圈中有较大的名气,在大陆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吴小莉之所以能够一帆风顺地驾驭人生的每一个港口,是和她雷厉风行、自信果断的处事方式分不开的。人生总有太多的偶然与必然,面临选择时,只要认定是对的,就不要犹豫不前,要勇敢地走上去抓住那可以改变你一生的机遇。
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机遇就有多大
风险和成功的机遇等值。机遇是人人可走的通道,不善于冒险的人常常会失去良机。
许多想变成富人的穷人,面对未来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他们往往是知道怎么做却不敢去做,因为穷人总有太多的顾虑,他不去想一万,而总去想万一,无数的变成富人的可能性就在充满忧郁和等待的顾虑中化为乌有。
成功路上充满坎坷,生活在难以捉摸的世界里,不可能万无一失。要想自由遨游于波涛汹涌的人生大海,冒险的精神和勇气必不可少。甚至有人认为,冒险是成功的主要因素,还是致富的重要心理条件。对于经商者来说,生意本身就是一种战胜他人、赢得胜利的严峻挑战,所以许多商界成功人士都有强烈的冒险意识,他们的成功大多得益于曾经的冒险行为。
冒险越大,赚钱越多是商家崇尚的法则,尤其是对于一个比较前卫的市场领域,作为开拓者所冒的风险就更大,但一但成功,所获得的财富是不可估量的。
敢于冒险和富于挑战精神的“华纳四兄弟”是电影界的骄子。他们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小生意所得仅够养家糊口。华纳兄弟不甘沉溺现状,于1904年开始涉足电影,合伙买了一架放映机。八年后他们迁居美国,在电影界几经失败,但矢志不渝。就这样大起大落十五年后,他们终于成功摄制了《爵士歌手》,这是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从此他们的影片公司蜚声全球,他们的财富滚滚而来。
所以说,富人都是冒险家。当然,也可以叫做“风险管理者”。当一次风险管理者,有可能会获得成功,但如果不敢触及风险,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机遇来临时,同样会带着一定的风险,因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做任何事情都有两种结果,成功和失败,只是风险大小不同而已。
现代社会中,巨大的投资意味着更巨大的风险。风险的大小和收益的绝对值同时也成正比。
20世纪上半叶,石油界最走运的亿万富翁保罗?盖蒂,早期曾走过一条不太顺的路。
他曾想过当作家、外交家,后来却又深深被石油业所吸引(当然这也是他父亲赖以发财的产业),于是他改变了主攻方向,决定到石油这个未知领域里去冒险。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父亲的帮助,他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虽然盖蒂做事稳妥,也不缺乏勇气,但前几次他还是以彻底失败告终。
值得庆幸的是盖蒂的冒险精神不减,终于在1916年,他碰上了第一口为他打下幸运基础的高产油井,那时他才23岁。后来他的事业平步青云。
盖蒂的成功里存在着一种机遇成分,而机遇的获得离不开他的冒险精神。
因股票而发家的亿万富翁约瑟夫?赫希洪1899年出生在东欧的拉脱维亚,他自幼丧父,6岁那年母亲带着他们兄弟姐妹十三人辗转到了美国开始了心酸的生活。
由于家境贫寒,赫希洪从小就明白钱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他发誓要参与到股票行业中去,凭着他超常的冒险精神,终于跻身其中,曾在股票界大起大落中不气馁,终于靠着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孔子说过“三思而后行”。一个人在做出某种抉择之前,喜欢权衡一下利弊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有太多顾虑则会让机遇白白流失。倒是那些果断而迅速做出行动的人,才更容易抓住机遇。正如一位法国作家所说:“要想发现新大陆,必须先离开海岸。”的确如此,风险与机遇是等值的,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机遇就有多大。因此,让自己勇敢些,该冒险的时候就别退缩,因为冒险不等于盲目自大,更不等于鲁莽行事,冒险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一种勇敢而正确的选择。
压倒一切的是抓住时机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机遇,很多时候,能力再强,如果赶不上机遇,也一样会流于平庸。能力平平却能抓住机遇的人却往往能够出人头地,而那些既有卓越的能力,又能够抓住机遇的人,则往往会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世界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过:“抓住时机就能压倒一切。”这就是他对自己不平凡的创业史的最高概括。
洛克?菲勒只身一人来到宾夕法尼亚州考察石油的生产情况和行情的时候才21岁。当时,宾夕法尼亚州的石油刚刚开采一年多,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石油的用途并不广泛,只是用来当做照明用油和工业润滑油而已。但是,洛克?菲勒却认为这“黑色的血液”将来一定有着不可估量的前途,于是,他将自己的事业定位在石油领域,准备好好地干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