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7100000015

第15章 众生平等(1)

悟思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如今的世界,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越来越多,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生存需求,危及了被食者的物种生存。不要赶尽杀绝,不要暴殄天物,更不要无端残害生命,佛曰:众生平等,众生皆是佛。佛说众生平等,就是为了培养众生的感恩和仁慈之心,这是学佛的根本,其实也是做人的根本。佛教认为,智慧是众生有区别的原因之一,但是因智慧的原因所产生的不平等,佛教是不作计较的,如果众生彼此能真诚相待,那么在心灵上他们就是平等的。

实际上,吃不吃素和信不信佛没有很直接的关系,汉传佛教坚持吃素是汉传佛教的传统习惯。原始佛教并不要求人们必须食素,但是传入中国后,与我国传统的仁爱文化相结合,而产生了更为怜生的慈悲文化。中国佛教为了启迪众生同体大悲之心,杀生戒律、鼓励素食。如今,我们提倡更为健康的素食,但是也不否认,内心拥有佛教真正的戒律和因果,有着一颗真正向善的心,才是更为重要的。“目中有人福报多!口中有德助缘多!心中有佛欢喜多!”但是,当人们开始将贪婪的口继续伸向那些可爱的青蛙、水鱼、小鸟的时候,最后剩下的就只有吃我们自己的生命。想起很多年前,在乡下的池塘、稻田、山岭,随处可见的鱼儿、泥鳅、小鱼、小鸟,现在,它们几乎绝迹了,只有在饲养场,还能见到它们的影子,一大群地被养着,专门供人食用。曾经看到过许多幅触目惊心的图像,看到人们开心地吃,小鱼却在伤心地流泪,谁说动物没有知觉,谁肯定没有果报的存在?!在这场生存战中,谁担保人类会是永远的胜利者,有谁想过要为我们的后代子女多积点福德?!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人,大地母亲的孩子,不会在谋害母亲的罪行中幸免于难。”想一想印第安人的歌谣:

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刨;最后一条河泛毒;最后一条鱼被捕;你们才发觉,钱财不能吃。

正因为如此,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在今天就愈加显得重要,怜爱众生就是怜爱人类自己。

众生平等,让我们珍惜所有的友情,珍惜我们的生命,珍惜我们的世界,珍惜我们的未来……

佛教平等观

在佛陀的弟子当中,有不少人本来是外道门徒,后来经过佛法的熏陶,转而皈投佛陀座下,成为佛弟子。例如婆私咤、婆罗婆二人便是婆罗门出身的青年,当初他们跟随佛陀出家,引起其他婆罗门的责难,骂詈他们道:“婆罗门是至高无上的种族,是从创造宇宙之神的梵天嘴巴中生出来的,是梵天的继承人,而你们竟然与卑贱阶级的人民在一起,甚至礼拜这种人为师,简直是自贬身价!”

佛陀听了,对弟子们说:“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方便而这样说罢了。他们说婆罗门是由梵天的嘴巴生出来的,那么婆罗门的女性就不由母胎生子吗?不管哪一个阶级的人,都有做善事和做恶事的人,任何阶级的百姓,只要能够谨言慎行,身口意三业清净,舍弃一切执迷,努力开展自己的智慧,自利利人,这样的人便有资格被称为至高无上的人。”

正是佛陀这种众生平等的思想,引起了各阶级人民的共识,纷纷加入僧团,打破了印度四种姓的不平等制度,因此,佛陀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社会改革家。

——见《中阿含经》

杀生的定义

迄目前为止,医疗界呼吁人体器官的捐赠和移赠,比如眼角膜、肾脏以及其他脏器的捐赠,是将没有使用能力的人体,局部令其复活,这是值得鼓励的事。如果在生前捐赠,当然已经获得捐赠人的同意,纵然在死后移植,也必须预先取得死亡者生前的首肯,否则亡者对于遗体尚有一分贪恋和执著,便会引起他的嗔恨及怨怒,甚至影响他的转生善道或往生净土的去向。

自然死亡的人,通常于十二小时之内,神识未离,尚有部分知觉。从医学上判断已经死亡的人,从佛学的观点看,未必就已真正死亡;但如果立下遗言,捐赠器官,为了挽救另一人或数人的生命,这是舍身救人的菩萨行,因此,若生前确立有遗愿,移植人体器官当不成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维持环境卫生的原因,必须处理蟑螂、苍蝇、蚂蚁、蚊子,乃至于老鼠等问题,这在佛世已有成例。当比丘们的浴室、浴池由于多日未用,满生小虫,负责清理的比丘,不知如何处理,佛说:“除尽污水,清洁浴室。”比丘说:“会伤虫!”佛说:“不为伤虫,是为清理浴室。”于是比丘释然。这个例子是说为了维护人类生活环境的卫生,予以清理打扫,目的不为杀伤虫类,因此,不算杀死。当然,不得用药物喷射杀虫,只能以打扫、清理、消毒的方式来防治或退治虫蚁的进入和繁殖。如果环境经常保持整齐、清洁和消毒完善的状态,纵然有虫蚁,也不会太多。

如果在耕种时,难免会伤及虫蚁,但为了我们自身的活命,不用说耕种,就是日常行走及其他劳务,也会无意杀死虫蚁。所以,只有经常多念阿弥陀佛,愿愚痴而无知的众生,于死亡之后,转生善道或超生净土,不算犯杀生戒。当然,能够小心防止,减少杀伤虫蚁的机会,是慈悲的表现。如果明知杀生而心无悔意,便是没有慈悲心。

至于毒蛇、猛兽,以及毒虫之类,是它们过去世的业力使然,它们伤人,不出于预谋,虽有恶行,没有恶心,所以,并不算造杀业,应受到人类的同情和保护。以今天人类的社会而言,不仅可以防止受其伤害,也可以划出特定的空间范围,令其生存,或做到限制它们的繁殖,不令其成为人类的灾害。此所谓宜用防治法,不宜用歼灭法,不仅培养了人类的仁慈心,也对大自然的生态尽了维护的责任。

一般初学佛的人,对众生的定义不明,而且现在更有人说,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说不杀生,应该既不杀动物,也不杀植物。其实生命有它的层次,植物是无情众生,动物是有情众生。所谓众生,可分作三级,高级的为人类,具有三个条件:一、有活的细胞;二、有神经的反应;三、有思想及记忆。低级的为植物,只有活的细胞,没有神经和记忆,虽有生死的反应,没有苦乐的感觉,更没有思想及记忆,所以叫做无情。中级的是动物,只有少数如狗、猴子、马、象等高等动物有若干的记忆力,但没有思想力。至于下等动物除了神经的本能反应,没有记忆和思想,然其既有神经就有痛苦,就会怕死。所以虫蚁都会自然地知道逃避死亡的危险,植物则不然。因此,杀生的界定,就是能够知生怕死的动物而不及于植物。

佛戒比丘不可砍伐草木,是因低级的鬼神,依草附木,以草木为庇护,为了慈悲鬼神,不使鬼神生镇,故不去破坏其居处,并非为了草木不可杀的理由。

微生物如细菌,从生物学上看,它是介于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生物,既没有神经更没有记忆和思想,不属于有情众生,可以说是活动的植物,所以,杀菌不是杀生。

关于水中的微生物,除了细菌之外,尚有比较高等的生物,它们虽也没有神经,但已可以算在动物之列,因此,佛世的比丘,用水需要通过滤水囊的过滤,把比较大的微小众生滤出,比较小的就不管了。这是基于慈悲的观点,不忍目见生物而不救度。如果肉眼不能见,或虽见而不能分辨是有情或无情众生,那就理会不到了。

佛教主张不杀生,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无不皆然。众生的类别虽有高低不同,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如果人人发扬这种平等、慈悲的精神,我们的世界一定是和谐、和平、互助、互敬、互爱、融洽无间,将没有一人会受到故意的伤害。虽然佛经中说,杀生有果报,杀人偿命,吃它半斤,还它八两,这是说明了因果不爽的事实。但是我们不必把不杀生的着眼点摆在害怕受报的观点上,果报是有的,但也并非绝对不可以改变的;养成慈悲心,才是不杀生的重点,也是佛菩萨化世的精神。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杀生乃恶业

众生怕被刑,亦皆怕死亡,若推己及人,不杀不教杀。

──《佛陀语录·下篇·业品》

同类推荐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得失莫叹,随遇而安;忍辱为上,慈悲为怀;佛家的智慧与幽默;欲变其世,先变其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太虚法师致力于佛教改革,提倡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27年,出国巡回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等国家,弘扬佛法。在巴黎首建世界佛学院,开创了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的先河。法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虽出家为僧,但救世济民之心让人感佩,是一位侠骨热肠的高僧。
热门推荐
  • 星断夜圆

    星断夜圆

    此一世尘缘本不是我想踏进,可那世界却像着了魔一般,呼唤着我去,可要说那是魔的话,这也太牵强了,或许是因为我就是它,我自己便是魔吧!
  • 重生之天命贵妻

    重生之天命贵妻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害死,沈青曈幡然悔悟,想要同那人同归于尽,最终却被仇人害死。一觉醒来,却发现她重新回到己怀孕的时。救人,让她得到异能,一双能够看透生死的眼睛。拥有‘鬼瞳’的沈青曈,这一次,不愿意相信爱情,只想将自己的儿子护在怀中。可是当生下儿子的那一刻,她复仇的火焰,终于开始熊熊燃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九尾妖皇

    九尾妖皇

    他是一个半妖,从小受尽各种冷嘲热讽,他励志要成为三界的最强皇者。
  • 感动学生的励志故事

    感动学生的励志故事

    《感动学生必读系列:感动学生的励志故事》编入了中外百余个励志小故事,从好学上进、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成功箴言作为提示和点拨,帮助广大读者树立目标,扬帆启航,更加勇敢、坚定、豁达地面对人生。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七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七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三世桃花正盛开

    三世桃花正盛开

    她的娘亲,云泽桃族族长爱上隐藏在异界的神王白逸辰。引起异界修罗殿大公主无阙的妒忌。无阙和大长老二长老挑拨异界其它族对云泽几个族的不满。慢慢的,引发了战争。云泽桃族覆灭。她在临死前,用尽法力,将腹中胎儿化作一粒种子……第一世,她是一粒种在天牢里的种子。被他的血浇灌长大。第二世,她一出生。人界腊月的桃花全开了。额前有朵红桃印。她被封为`桃花公主',从小"桃花多"。一出门,全是表白声……
  • 红颜知己

    红颜知己

    他等了她四年,等来了一句不能再爱了。她爱了他四年,却不敢再说一句我爱你。他对她的执着,近乎折磨。她对他的爱恋,从不曾变。如果爱可以换一种方式?她愿做他永远的红颜知己。
  • 寒岭飘雪

    寒岭飘雪

    我不理解根源这种东西,它太深奥了。我只知道埋葬在内心深处的记忆,往往会在梦中浮现。我更知道那是一个刀与剑的故事,南疆锋海和北陵铸剑城的故事。
  • 修仙权二代

    修仙权二代

    他的父亲剑斩天罡,纵横寰宇。他的母亲绝代芳华,倾尽天下。而他,母族强盛,父母溺爱,长辈偏爱,天之骄子。修仙权二代,纨绔嚣张。
  • 八卦战纪

    八卦战纪

    中国一批神秘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可以让人可以身临其境的游戏,从而让人在游戏中受到磨练,且保障人的安全。主人公在一次贪小便宜不知不觉地参加了这个项目,与自己的伙伴开始在这个未知的世界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