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5500000030

第30章 丧钟为谁而鸣(2)

很快,朱家军又乘胜包围了江州,此地正是陈皇帝的临时都城,也是白居易当年创作《琵琶行》的地方。江州是江西的门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虽然江州城内陈家军兵力甚多,但这里也跟太平城一样,可以从水路发起强攻。

于是,廖永忠在船尾造桥,名曰“天桥”,高与城齐,他命将船顺风倒行,使“天桥”与城墙连接,朱家军战士们攀缘而上,一下子就攻进了城去……陈皇帝一看风紧,连夜带着老婆孩子弃城逃往武昌。

朱家军随即占领江州,又缴获了战马二千余匹,粮数十万石。朱老大还派出徐达领一支水师前往追击陈友谅。

当时的陈家军正在沔阳一带赶造超大型战舰,以期卷土重来。所以,当徐同志听闻敌人要出巨舰来迎战自己时,出于慎重考虑,他只得将部队屯集于汉阳的沌口,以做好进一步应敌的准备。

随后,朱元璋改安庆府为宁江府,以儒士吴去疾任知府事,又立宁江翼;改池州路为九华府,以刘行任为知府。

就这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朱家军连破敌人两座重要的城池,其中一座还带有都城的意义,并大量地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致使陈友谅仓皇西逃。

这足以暴露出陈家军外强中干的本质,也为朱老大扫灭陈氏的大汉政权树立了信心。

八百里鄱阳咱的家

自从攻占了江州这座战略重镇之后,革命形势一路看涨,朱家军席卷江西的局面已经非常明朗。

不久,朱老大派兵攻取了南康(南昌北面),接着又有大汉的(行省)平章吴宏献饶州(南昌东北)来降。这年九月,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王汉二的老哥王溥也献建昌(南昌东南)投降。

就在朱元璋西线战果继续扩大的时候,东线的张士诚又坐不住了——看来他《三国演义》是没少读,也懂得玩平衡战略。

这年的十月,老张派大将李伯升率兵十余万乘虚进攻长兴,张家军水陆并进,一口气直杀到长兴城下。

守将耿炳文先前就向朱老大诉过苦,他手下现在只有七千来人,要对付十数倍的敌人,几乎没有胜算。

当时,朱元璋人在江州,听闻长兴告急,立马从各处抽调军队前往支援。结果,张家军乘夜劫了朱家援军的营,援军见势头不好,竟一下子溃散了。

敌人加紧围城,耿炳文手下左副元帅刘成率众出西门迎击敌人,虽有小胜,但还是眼睁睁地喂了虎口。张士诚部又建连环寨,还打造楼车俯瞰城中情况,并运土石填护城河,放火船烧水关,攻城更加猛烈。耿炳文率领大伙昼夜应敌,在内外联系完全中断的情况下,足足又坚持了一月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小耿同志虽一连驻守长兴十年,从无失手,善守固然没错,但也令他荒疏了野战和反攻的本领。专攻“守城专业”限制了他未来事业的提升空间。

这年十一月,朱老大见敌人攻势很猛,不得不派出了常遇春这支王牌增援长兴。

李伯升素闻常同志的威名,一听说他率援军到了,立马弃营逃遁。结果反倒是常同志率兵一路追击,俘斩对方五千余人。

长兴解围后,朱老大命平章吴宏等率兵取抚州(南昌东南)。当时守备抚州的是陈皇帝手下右丞邓克明。吴宏先礼后兵,派人去招降邓克明。

这邓克明鬼得很,他假装同意。当听说邓愈所率领的另一路朱家军也驻兵于不远处,便派人到邓愈处联络,要以其地请降。

邓愈听闻过此人的名声,心里犯了嘀咕:吴平章那里招他,他不去,为何偏要投到自己这边来呢?这里面有名堂。

于是,邓愈一面承应下接洽事宜,一面则率军星夜兼程直扑抚州,待到第二天黎明时分,大军出其不意突然从东、西、北三门闯入城中。

邓克明彻底蒙了,一时间方寸大乱,仓皇上马从南门出逃。但是跑出去没一会儿,他老兄又急急地回来了,因为他又考虑到单枪匹马恐怕很难冲出去,弄不好在乱军中还掉了脑袋。

多了这个心眼,他便乖乖地打马溜回,赶紧亡羊补牢,“遣其员外罗天锡以分省印及所掠抚州、建昌、临江、汀州等四路,南丰、宁都、富三州,临川、乐安等十八县印”,向邓愈正式投降。

邓克明被邓愈留在军中监视,邓愈又命其弟志明前往新淦,去收罗旧部。邓克明借口说要到九江去面见朱老大,邓愈便派兵护送他前往。可就在途中,狡猾的邓克明伺机逃走了。

一个多月后,当南昌及其附近地区都被朱家军攻占后,邓克明惶恐不安,这一回他是真想投降了,可是又害怕朱老大会报复他。最后,他化装成一小商人乘小舟来到了南昌城下,想先找个算卦的卜上一卦,让老天帮他拿拿主意。

结果,卦还没算完,被人抓了个现形。朱老大指斥其为人反复,于是姓邓的终被囚送应天。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眼见陈皇帝那边风水不行,江西大势已去,大汉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平章祝宗等便遣使到江州去面见朱老大,谈判龙兴(即南昌)等地的投降事宜。

使节郑仁杰带来了胡廷瑞的意思:“明公英武盖世,海内豪杰皆延颈倾心,乐为任使。廷瑞等欲归命久矣,然无路以请,今特遣仁杰输款。但所领将校,久居部曲,人情相安,恐既降,而以此辈属之他人则非所愿,故预陈本意。”说了一堆,无非就是投降可以,但前提是不得拆散旧部,不接受改编,也最好别换统帅。

这个条件很苛刻,朱老大一时犹豫难决。

就在这时,刘半仙儿从后面轻轻地踢了一下他坐的胡床。

朱老大于是醒悟过来,便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管他呢,先答应下来再说,以后再想对策。就算是颗定时炸弹,只要先搬回来,然后再花点心思慢慢拆掉引线也可以——这种想法是对的,当然,也可能会有意料不到的隐患。

为了表明诚意,朱老大还专门致信胡廷瑞同志,信誓旦旦,以期能够消除胡、祝等人的疑虑。

信很长,就不具体念了,大致意思就是:老兄你明白事理,前来投靠,这算选择对了。至于你担心手下兄弟的前程,这个放心,咱自起兵以来已有十年了,四方的奇士英才前来投靠的多得很。咱都一律以赤心相待,量才纳用,要兵给兵,要钱给钱,大伙一视同仁。

接下来,朱老大还用赵普胜被陈皇帝杀害,而张志雄投靠自己受到重用为例,加以证明。他甚至说,自己对张志雄等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胡廷瑞这样以完整城池、部队来归附的。

次年(1362年)正月,胡廷瑞等终于向朱老大投降。

为表重视,朱老大由九江出发亲至南昌,以高规格仪式接受对方的投诚。当朱老大等一行人将至龙兴时,胡廷瑞等大班官员出城相迎,朱老大慰劳了他们一番,并当众再次承诺“各仍旧官”。

入城之后,军令肃然,民皆安定,一切如常。朱老大先是拜谒了一下孔子庙,接着又参拜了道家著名宫观铁柱观,然后开城摆宴,在滕王阁与当地名流儒士赋诗为乐,以这种附庸风雅的方式来笼络士大夫之心。

第二天,又下令抚恤全城孤弱百姓,并于西山放生了陈皇帝之前所蓄养的一群鹿。

最后,筑台于城北龙沙之上,朱老大特意召集城中父老乡亲集会,告谕众人:“自古攻城略地,刀枪弓箭之下,老百姓多受其祸。现在你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托丞相胡廷瑞之福而得以保全!姓陈的当初占据这里,苛捐杂税,百姓们的负担很重。现在,我宣布把这些统统去掉,军队供应不须拖累百姓。你们各自从事本业,不要游走懒惰,不要纠缠诉讼,不要交结权贵,各自好好做个良民吧……”

大伙听完这番话后,心里都暖洋洋的,真个“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随后,朱元璋改龙兴路为洪都府(今江西南昌市),以“浙东四先生”之一的叶琛出任知府。

自打占领了南昌后,江西的北部已基本落入朱家军之手。

这一年多的西线作战中,朱家军得分很多,陈家军的命运也如当初的张家军一般,被压得始终没能抬起头来。

至此,战略主动权已经完全为朱元璋所掌握,“先南后北、先西后东”的战略决策不再只是一个设想——陈友谅已经开始居于守势了。

但是,朱老大的事业震荡期却悄然来临。

就在刘基将要回乡守孝时,朱元璋特意询问老刘还有什么想交代的。刘半仙儿说:“如今,陈友谅、张士诚一时半会儿都不会有什么大动作,我所担心的,一是浙东投诚的苗兵,一是洪都新附的降将。因为他们各有自己的将校部曲,一有疑惧和机会,就可能酿成祸乱……”

朱元璋对此先是一惊,但继之以一笑——他觉得老刘是太过谨慎了。

最近革命事业顺风顺水,胜利一个接一个,他完全沉浸在一种豪迈的情绪中,对于一些被顺境掩盖的问题和矛盾,有意无意就忽视了。

丧钟为谁而鸣

就在朱老大与陈皇帝斗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北方形势却出现了大变——一代强人、红巾军的死对头察罕帖木儿竟然被人刺杀了,这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六月的事。

这件事,对于朱老大而言是有喜有忧,喜的是李察罕这个潜在的对手就这么“神奇”地消失了,他姓朱的可以松口气了;忧的则是北方的形势不明朗,不知将来会出现何种变数。

察罕帖木儿这位元末枭雄虽然挂了,但毕竟他在当时的历史中也扮演过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还得交代一下。

老察的祖先是畏兀儿人,一说是乃蛮人,他汉姓李,字廷瑞。所以,当时也有叫他李察罕的。

元初,其曾祖阔阔台曾追随蒙古大军平定过河南之地,到了他的祖父、父亲这两代,便把家安在了河南行省的颍州沈丘,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阳一带。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李察罕正好和刘福通是同乡。

李、刘二人似乎天生就是对头,因为一个是出生于色目家庭的“探马赤军户”,属于统治阶级的鹰犬;而另一个则是汉人,属于被统治阶级。利害背道而驰,自然是水火不容。

李察罕虽然是色目人,但他颇受汉文化濡染,自幼笃学,并曾参加过进士科考试,尽管成绩不理想,但也因此在当地有点小名声。

传说李察罕身长七尺,修眉覆目,左颊上还有三根毫毛,他有时候发怒甚至会毫毛直指,甚是威严。

汉书当然不是白读的,儒家那一套究竟也不是儿戏,所以李察罕也时常渴望着建功立业,“居常慨然有当世之志”,是个具有强烈上进心的热血青年。

只是他的这种志向是以武力“治国平天下”,基本不考虑仁义的问题。看来,他是把儒家的那一套为我所用了,没彻底变成书呆子。

至正十一年时,刘福通等人在汝宁、颍州一带发动了起义。未出数月,江淮诸郡大多已沦于红巾军之手。

元廷发兵征讨义军,但成效不大。次年,早已蠢蠢欲动的李察罕于是愤然起兵,开始组织起地主武装对红巾军进行镇压。

起初,李察罕手下不过只有沈丘子弟数百人,战斗力很有限。但后来,他与信阳(今河南汝南)的李思齐合兵一处,并出奇计袭取了原为红巾军所占据的罗山,由此开始有了一定声威。元廷听到这一喜讯,为表嘉奖,特授予李察罕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之职。

“达鲁花赤”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地委书记,正厅级干部,本来只有蒙古人才够格被封的,如今李察罕官一个二等的色目人居然能得此官职,可见朝廷恩遇非常。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小李子决定玩命跟着政府混。

经过几次大大小小的胜仗,李察罕的名声慢慢出去了,四方的地主武装纷纷来投。很快,他手下就拥有了一支上万人的军队,屯于沈丘一带。

因为没有汉族人的书呆子气,李察罕打起仗来蛮气十足,也灵活性十足,对阵红巾军,几乎是屡战屡胜!

至正十五年,红巾军已经席卷了大半个河南(行省)。此时,李察罕仿佛置身于群羊中的恶虎,左打右杀,吃得那个欢快,简直无法言表,发展势头那是相当的猛。

于是,他率军向北转战,驻屯于洛阳以东的虎牢关,以阻止红巾军向西发展。等到红巾军北渡黄河,进军河北,李察罕又迅疾率军赶往河北,并很快就将这里的红巾军镇压了下去。

朝廷对李察罕再次予以重奖,“除中书刑部侍郎,阶中议大夫”。随后,李察罕结营屯于中牟。

为了消灭这个镇压红巾军的刽子手,红巾军集中了三十万主力准备直捣中牟大营。

危急时刻,李察罕没有选择逃亡,而是沉着应对。他“以死生利害谕士卒”,一番鼓劲后,士兵们斗志焕发,人人无不以一当百!最后,借着风沙之利,反倒将红巾军打得溃不成军。由此,他的威名迅速传遍了整个大元帝国。

次年,李察罕又被提升为(行省)兵部尚书、嘉议大夫。这一年,红巾军西下陕州,断殽、函,大有进占秦、晋的架势。受朝廷调派,李察罕与李思齐率军前往镇压,结果红巾军再次失利,李察罕以功加中奉大夫、佥河北行枢密院事。

至正十七年,红巾军一路由陕西南面的武关攻入关中,准备夺取长安,三秦大地为之震撼。在接到陕西省台的告急后,李察罕即领大军入潼关拒敌,结果红巾军一败涂地,李察罕又因功授资善大夫、陕西行省左丞。

至正十八年,红巾军的北伐战争已经开始。李察罕遂受诏亲率一军屯驻于涿州以拱卫元大都,其他军队仍驻留关中一带。东路红巾北伐军被击溃后,李察罕又受命前往镇压中路北伐军。等河东之地被基本平定后,李察罕被晋升为陕西行省右丞,兼陕西行台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

此时,大元的正规军早已拉稀,而李察罕俨然成为帝国的柱石。

为了便于指挥军队协同作战,元顺帝下诏,命李察罕守御关陕、晋、冀,抚镇汉、沔、荆、襄(即西系红巾军的地盘),“便宜行阃外事”。

如此一来,李察罕基本等同于今天的方面军总司令。于是他更加紧练兵训农,并以平定四方为己责。

就在至正十八年,刘福通所部攻克了中原重镇——元北宋都城汴梁。他们大造宫阙,更改正朔,正式建都于此,以号召诸路红巾军。

为了占据有利地形,李察罕于是北塞太行山,南守巩、洛一带,与红巾军展开对峙。不久,他又被加封了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仍兼同知行枢密院事,便宜行事。

次年,李察罕欲图收复汴梁。他部署诸军,步步紧逼,对汴梁展开越来越紧的围攻。到这年八月,汴梁城已是粮尽援绝,终于被李察罕所率领的元军攻破,而刘福通等则带数百骑掩护着小明王从东门突围而去。

河南之地皆被平定,李察罕于是派人前往京师报捷。元廷是“欢声动中外”,大小官儿们在为李大将军的胜利欢呼的同时,更为自己的官位得保而激动。

李察罕之所以能对红巾军招招致命,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看清了红巾军的死穴:游民思想和流寇主义,从来不重视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经常是“数攻下城邑,元兵亦从后复之,不能守”。除了朱元璋外,东系红巾军只有毛贵略有点头脑,把山东根据地经营得很稳固。

针对红巾军的这点,李察罕痛下猛药,采取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重在消灭起义军的有生力量,就像后来戚继光对付倭寇的“大创尽歼”的法子。一股又一股的起义军队伍就这样倒在了李察罕部的屠刀之下。而且,“诸将在外,刘福通不能制”,红巾军的各自为阵更是给了李察罕逐个消灭的良机。

几年下来,李察罕一部,基本把河南、陕西、河北等地的红巾军赶尽杀绝了。

河南被平定,江浙的方国珍、张士诚又都被招安,此时,大元颇有点站稳了脚跟的迹象。

同类推荐
  • 卢梭(名人传记丛书)

    卢梭(名人传记丛书)

    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客观叙述了卢梭的一生,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他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张、他传世的经典之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伟大思想家灿烂辉煌的人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她们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与聪慧过人的智慧,但她们的作为充满争议。有人说,她们用“肉弹”和“妖媚”从男性秩序中打开了缺口,获取了循规蹈矩的女人难以企及的物质生活和历史地们,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她们不信这个男权世界的潜规则,才在这个世界上演绎了女人的精彩!好与坏,肯定与否定,历史将如何为她们定位?
  • 汪精卫第3卷:矛盾三角

    汪精卫第3卷:矛盾三角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英雄群体:尹浩洋法制新闻作品选

    英雄群体:尹浩洋法制新闻作品选

    本书为法制新闻作品选,这里的主要人物,除了巡警栾波是个二级英模烈士外,其它都是些很普通的警察或者检察官法官律师等等。就是在多年的工作中作者确实坚信我们的警察就是英雄——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警察,是法制社会的基石,是一个奉献大于风险、辛苦大于艰苦的英雄群体。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热门推荐
  • 灵异纪

    灵异纪

    灵感来自于《斗破》,而超越《斗破》;有着《武动》的技之精彩,而更精彩;可以摘下《星辰》,让情节闪闪发亮;这是一部神奇,精彩,动人爱情,又有独特之色的小说,除了让你心动,真是没有什么用了。那你还等什么,看看也无妨!《灵异纪》,三寸荷叶力作,非常值得一看。现在和以后,三寸荷叶之名,会烙印在你的灵魂里,成为你的偶像!现在,来吧,你不能错过的一部小说!
  • 朝界者

    朝界者

    在这个化神即不出世,消失于众修士眼中的时代,一个资质普通的少年在被人追杀时机缘巧合的来到了另一片修仙世界——新洲。在这里他收获了友情、功法,使得自己的修炼速度比之天赋优秀者更加出众。似乎一个全新、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朝他招手。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他的修仙路就能走得那么顺畅吗?且那些化神修士又是去向何方?
  • 炉石异闻录

    炉石异闻录

    世界第一死变态穿越了。身为一个变态主角,他断然拒绝作者给他安排的所有事件,坚守不争霸、不成神、不受苦、不找虐、不没事找事的原则,还把作者准备给他的妹子和金手指统统收了。对于这种只拿工资不干活的主角,作者怒了。便把他丢到一个以炉石传说为法则的世界,并强塞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设定,再加上一堆虐主剧情,让他好好感受一下什么叫做作者的愤怒。“嘻嘻,作者你以为这样就能治住我?”死变态嘲笑道。“呵呵,”作者冷笑,“我们走着瞧……等等!你把我书的封面怎么了!”(本作者是菜鸟加咸鱼的混合体,除了不断更,其余事情一概不保证。本文核能级设定,拒绝一切小说常见套路,观看可能对您的身心有所损伤,如出意外,概不负责。)
  • 纯灵

    纯灵

    修真界没落,是因为灵气散逸,不如上古,以致修炼艰难,高手不出,在这前辈高人纷纷隐匿的时代,张启云偶然获得一枚奇特的法宝,纯灵珠,开始了一段踏上修道之巅的神话。感谢起点封面制作组提供精美封面,谢谢!
  • 鬼王魔妃:娘子不要跑

    鬼王魔妃:娘子不要跑

    “我爱你,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夜冥幽说。可是,为什么…看着胸前的这把剑,自己亲手为他铸的剑,此刻就插在自己的胸膛里,原本应该死掉的女人,站在自己最心爱的男人旁边,看着他把剑插入自己的心,可是?为什么不疼呢?为什么?因为,自己已经被伤过…太多次了!
  • 古尸泪:醉者丑颜

    古尸泪:醉者丑颜

    异世大陆上的土儿,无能力无容颜无奋斗的霉运土儿。一朝被病弱缠身的高凉公子所见,在看到事事连个普通人都不如,霉运缠身,亲情缘薄,小人逼近,想早死却活的比谁都活的久的土儿,怒了!想他高冷十足的高凉公子福缘深厚,家人欢喜,能人靠近,想久活而不得志时,心里是不甘的。其实是心疼了,见不得她弱弱的活在他的眼皮底下,见不得她的良善渐渐被黑暗吞噬,见不得她甘愿弱小等待死亡,拖着拽着给了她精彩的人生。土儿终于从尘埃变成了那明珠,手中捧着的是曾经的人生,再没有了欢喜。
  • 神雕界

    神雕界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 永生心中

    永生心中

    一个浩大的神仙世界,光怪陆离,神秘无尽。热血似火山沸腾,激情若瀚海汹涌,欲望如深渊无止境……一段尘封的历史遮蔽人类的感知,究竟是结束还是死亡的开端。登天路,踏歌行,永恒心中。
  • 有一种沉默叫惊醒

    有一种沉默叫惊醒

    文人一生深感寂寞,内心隐藏着难言的孤独与悲凉。在时代的漩涡中他们一直试图保持自己的个人独立性。然而他们的努力常常是徒然的,历史大潮有它自身客观的逻辑,挟裹其中,如同一片树叶,身不由己,顺流而下,直奔某种归宿。
  • 这个明星,辣眼睛

    这个明星,辣眼睛

    这就是一个二货在平行世界里凭借一个“情绪收集系统”成为一个大明星的爆笑故事!本书宗旨“轻松搞笑”,只希望给您带来一点点快乐!(新人新书,读者大大您每一次点击收藏和推荐,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