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5500000017

第17章 鸷鸟东南飞(1)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兄弟

作为六朝故都、金粉之地的金陵城,虽然历经战乱,但一到傍晚,秦淮河畔虽然不似往昔那般处处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灯月交辉,笙歌彻夜,但那种诱惑还在。

英雄最怕温柔乡,消磨了志气。面对这派景象,朱元璋露出了隐隐的担忧。

占领了应天,不过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不仅不能骄傲,而且还应该更加谨慎小心,千万不可被“糖衣炮弹”整趴下了。

首先地盘应继续巩固和扩大,在占领了应天之后,接下来要夺取的就是镇江。作为应天的东北门户,镇江必须占领,否则,应天随时可能不保。

然而,进了应天后,温柔乡的熏染,已经让不少将士染上了骄逸的情绪,若是任由这种苗头泛滥,那么,这支队伍很快就会意志力全无,陷入土崩瓦解。到那时,就一切悔之晚矣。

当然朱元璋最害怕的就是将士们旧态复萌,改不了流寇的做派,到那时一切都会前功尽弃。

此外,战争中所频繁出现的杀民、扰民事件,如果不是为了震慑而刻意为之,那么就一定是军队手中的权力(武器)扭曲了他们的人格,唤醒了他们身上的“劣根性”,使得他们习惯于烧杀抢掠,欺辱弱小。

因此,必须以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士兵们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在拯救他们。

朱元璋根据经验和直觉,已经朦胧地意识到了这点,他要打造一支王者之师。

为了防患于未然,朱老大在大军出兵攻打镇江之前,特导演了一出敲山震虎、指桑骂槐的好剧。

他先是命人把一些平时有污点的将领们叫来,然后便开始严厉地数落他们纵容士兵的罪过,并扬言要重罚这些人。这时候,李善长等赶紧上来求情,朱老大暴跳如雷,结果似乎拗不过,只好给了老李等人一个面子。但声言“下不为例”。被训了一顿的将领们唯唯诺诺地回去后,自然又把犯事的手下们狠狠修理了一顿。这支“预防针”也就算是打上了。

攻打镇江由徐达挂帅,汤和、廖永安等副之,朱老大还特意叮嘱大伙:“咱自起兵以来,未尝妄杀一人,而今命你等领兵前往,自然要怜恤百姓、优待俘虏。诸位务必严格约束部下!有犯令者,军法处置!”

一番义正词严后,诸将无不顿首曰:“谨受命!”

不久,镇江就被顺利攻克了,苗军元帅完者图出走,守将段武、平章定定等战死。

当徐同志等人带兵从仁和门入城时,军队号令严肃,城中晏然,以至“民不知有兵”,老百姓居然都不知道城头的大王旗已被更换。朱老大闻讯后甚是欣慰,看来他这心果然没白操。

接着,朱元璋在镇江设置了淮兴、镇江翼元帅府,命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并改镇江路为江淮府;又置秦淮翼元帅府,以俞通海为元帅。

就在攻打镇江之前,朱老大特意叮嘱徐同志,攻下镇江后,帮着寻找一位名叫秦从龙的名士,并代自己转达敬慕之意。

很快,徐同志那边就送来了好消息。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朱老大特遣文正与文忠带着厚礼前往。老秦到应天后,朱老大又亲自前往龙江迎接。

话说这位秦先生本是洛阳人,曾官至和林行省左丞、江南行台御史,算是一位元朝退休的正部级干部,所以声望极高。后来,为避兵乱乃隐居于镇江,此时他已经六十多岁。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秦从龙死于镇江,期间,他一直以“高级顾问”的身份陪伴朱元璋近十年。有很长一段时间,事无大小,朱元璋都要征询秦先生的意见,尽显礼贤下士之风。

朱、秦二人还常用笔把问答书写在漆板上,观后便涂抹掉,从中朱元璋也受益匪浅,相当于跟随名师深造了一把。秦先生后来还推荐了博通经史、精于占卜象数之学的应天人陈遇,于是朱老大决定礼聘此人。

这年的四月初八,朱老大写信道:“历思自古英雄创业,诚难独理。辕门虽有将士,帷幄惜无军师。恒侧席以求贤,定太平以开国。比闻老先生世居江左,学贯三史六经,博览兵书百技,才兼文武,超越等伦,贤哲天生,实我良辅。崇儒重道,自古皆然,汤、文曾征(辟)伊、吕,先主犹聘孔明,予不敢以前代明王自期,先生当以伊、吕、孔明奋起。”

这封信即使不是朱老大亲自所写,想必也是其授意。虽然文绉绉的,但它却传达出一个微妙的信息:自占领应天以后,重八同志已经比较明确地树立了推翻元朝、扫平群雄、做新王朝开创之君的远大目标!并且,他在努力地寻找着一位像伊尹、姜子牙、诸葛亮那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多谋善断的军师。而且,终朱元璋一生,以书信跟各类人士进行交流,成了他的一大特色,他估计是中国古代皇帝中书信往来最多也最勤的一位。

不过可惜的是,这老陈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虽然应召而至,并深受朱老大信赖,但并未能承担起一个卓越军师的重任。

只是朱老大对待人才的这份热忱,实在让后世人感佩。

占领了金陵,大军四出征伐的条件也成熟了。根据地的纵深也必须扩展,而以当时的情形看,南京是个四战之地,也不安全。

四月,朱家军又攻克了金坛县。六月,元帅邓愈等率兵攻(安徽)广德路,克之,改为广兴府。朱元璋置广兴翼行军元帅府。不久,又在太平设置了行枢密院,以总管花云为院判。继而,元帅汤和等,统率广兴、淮兴两路军队攻下了加山富庄寨。

七月,小明王在亳州得到了朱部攻克应天的捷报,于是便提升朱同志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任命他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以郭天爵为右丞(仅在平章之下)。之后,便以元御史台为公府,置江南行中书省。朱元璋兼总省事,一干参谋、幕僚也各有封赏。其中以李善长、宋思颜为参议,李梦庚、郭景祥为左右司郎中,陶安等也各有委派。

随后,又设置了江南行枢密院,以元帅汤和摄同佥枢密院事。设置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以冯国用为都指挥使。设置左右等翼元帅府,以华云龙、唐胜宗、陆仲亨、邓愈、陈兆先等为元帅。设置五部都先锋,以陶文兴、陈德等为之。

此外,还设置了省都镇抚司、理问所、提刑按察使司、兵马指挥司、营田司等等。

如此一来,朱老大在应天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所有的这一切,全都有赖于军事斗争上的胜利,那自然加强军队建设就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了。

次年正月十七日,朱元璋在应天府北门外的鸡鸣山下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列山、陆二寨军于山下,众数十万”。眼见自己已拥有了如此一支威武之师,朱老大心里乐开了花。

为了加强自己的安全保卫工作,他又命老冯挑选了精壮善战的士卒三百六十名作为亲兵,这样他心里才算踏实下来。这些亲兵队伍,似乎也可以视作后来明朝厂卫特务组织的前身。

不是枭雄不聚头

也就是在重八同志的事业轰轰烈烈地展开的同时,他终于与另一枭雄迎头碰上了,此人不是别个,正是盘踞江浙已有些日子的盐贩子张士诚。

老张在江南要比小朱吃得开,因为他来得早,占地盘的时间也长,再说他老兄还是本地人,也有两把刷子。所以,老张对外来户小朱颇有点瞧不上眼。但瞧不上归瞧不上,人家小朱斩关夺寨,攻城略地,在江南闹腾得不亦乐乎,表面上冷眼旁观的老张,心里其实非常不爽。

当时张士诚占据的是苏南和浙北的部分领土,而且也在不断的扩张之中。南方就那么大的地块,两位埋头开疆拓土,终于有了狭路相逢的那一天。

这年(1356年)的四月,张士诚的部将赵打虎攻陷了湖州。不久,朱元璋这边的降将陈保二复叛而去,投靠了老张不说,还诱捕了朱老大的两位将领。

朱元璋听了气得够呛。不过,此时还不是与老张翻脸的时候,但也不能就此便宜了对方,至少嘴上不能认了怂。

于是,朱老大便派遣儒士杨宪出使平江(今苏州),并致书张士诚:“近闻足下兵由(南)通州南下,遂据有吴郡。昔有隗嚣据天水以称雄,今有足下据姑苏以自王,愚甚为足下欢欣……愿足下勿听小人挑拨离间之言,以生边衅……”

在这封信中,隗嚣是一个关键人物,朱老大在拿他与老张相提并论。

隗嚣本是东汉初年盘踞于今甘肃一带的军阀,一向很得人心,像《汉书》的作者班彪、班固父子,名将马援等都曾在他帐下效过力。本来他也打算向刘秀称臣,但终因种种纠结之事惹得双方大起干戈,最后隗嚣病死,他的地盘随后也被刘秀所吞并。

实话说,张士诚的为人与隗嚣确实有几分神似。像《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等据说都曾出入过老张的幕府,但终因张某人的素质和气量问题而黯然离去。所以他其实连隗嚣也比不了。

那么张士诚看完朱元璋的来信是什么反应呢?“士诚得书不悦”,不但不高兴,还把杨宪给扣下了。

老张粗人一个,肯定是看不懂这封文绉绉的信了,但他的属下却不都是文盲:你姓朱的既拿我们张帅跟隗嚣做比,很明显你就是在以光武帝刘秀自居了。你丫的分明在瞧不起我们大帅嘛!

文字游戏的后果也很严重。当然,这也正是朱元璋的目的,他就是要调戏一把老张。

张士诚在江南当老大惯了,哪受过这种调侃?故此,他一面继续拿高官厚禄招引朱元璋的人马反水,一面又到镇江一带搞侦察活动,图谋不轨。

不久,张部便以舟师大举进犯镇江,但遭到了徐达等带兵迎头痛击,大败于龙潭。

老张没讨到便宜。不过,至此两人的关系算是彻底闹崩了。

这一战虽然不大,但意义非小,它预示着继与元廷交战之后,朱元璋与元末群雄的角逐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回过头来,再仔细梳理一下朱元璋这些年的心态变化。

入主应天,实在是朱重八同志革命事业的一道分水岭,也是他革命理想及自我定位的一道分水岭。

在渡江之前,朱同志诚然也是积极反元的,但他对于自己反元的最终去向和归宿如何,却不甚了了。由于当时的环境复杂,自己尚处于“听命于群雄”和“听人调遣”的地位,虽然有徐达、冯国用、李善长等人用些大话引诱过他,但从朱同志一贯务实的品格看,他的理想还是有限的。

后来,朱皇帝在回忆自己早年这段革命生涯时,曾不厌其烦地申述:“不意今日成此大业”、“冀有奠安生民者出”、“岂有意于天下乎”、“朕本无意天下”、“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等等,还有流传甚广的那句“我本淮右一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总之,这些话说得相当诚恳,没有一点暴发户的张狂,反倒谦虚得低调再低调。他就觉得自己本不是做帝王的料,也从不敢想象自己竟有如此出息,但历史偏偏就选择了他。

所以,他渡江以前的反元,主要是力求自保,同时期待“真主”的诞生。然而,入主应天后,客观的环境和他所处的地位都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虽然他一度仍有“无必取天下之心”的表白,但从其主导思想和实践上看,他确实已经把反元、消灭群雄与安定天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或许,成功需要梦想,但更是一种实践。从来没指望过成功的朱元璋,却用一步步扎实的行动,让成功选择了自己……元末的那些牛人们

朱元璋曾形容自己跟陈友谅之间的较量是“如鸷鸟搏击”,就跟老鹰捉小鸡儿一般凌厉。

这话是他在老陈死后说的,所以不免有些自鸣得意。但他的用兵风格确实有如鸷鸟般静极生动,凌厉迅猛。这一点,他的对手们最有体会。

朱、张之战既已拉开序幕,那就有必要好好介绍一下几位出场的主角。

在仔细介绍张士诚之前,倒不妨先把方国珍给介绍一下,都是道上的兄弟,低头不见抬头见嘛。

方国珍,浙江台州黄岩人。生得“长身黑面,体白如瓠”,他家世代以贩盐浮海为业,脸黑兴许是因为整天日光浴,而体白则可能是扛盐包必须多穿点衣服,否则皮肤会受不了,最后给捂白了。这家伙天生神力,人谓之“力逐奔马”,颇有几分传奇色彩,只是缺了乔峰式的侠义心肠。

在至正八年(1348年)时,有一个名叫蔡乱头的家伙,在海上组织团伙犯罪,元廷发兵追剿。偏巧的是,有方国珍的仇家趁此大做文章,竟举报说老方私通贼寇。这下可麻烦了,那种乱世,有官无法,不冤死反倒是稀奇。

所以,老方不准备走法律维权之路,于是便杀了那举报者,然后带着哥哥国璋、弟弟国瑛、国珉等也入海做贼了。

话说当时东南沿海一带倭寇、海盗横行,直至明朝初年仍没少让朱皇帝头疼。元政府疲于应付,所以连带沿海的一干国人也不安分起来,都想趁乱捞上一把。

老方兄弟几个算是赶上了好形势,要求加入他们团队的兄弟特别多,没多久便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劫运艘,梗海道”,搞得是有声有色。

当时,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军讨伐老方,不想反被他所俘获,老方想让日子过得再舒坦一点,所以就借着这个机会向元廷寻求招安。元廷应允,并授其为定海尉。可是安分了还没两天,这老方心又痒痒了,于是再次举兵反叛,并将温州顺手抢掠了一番。

不久,元廷任命了孛罗帖木儿为行省左丞,令其督兵前去征讨方氏兄弟,不想着孛罗帖木儿也不争气,也被老方给拿住了。硬的不行,元廷只好又来软的,政府主动前去招安,老方便答应了下来。反正招不招都是吃饭,给饭吃就行。

红巾军起事之后,元廷惟恐义军南渡长江,因此便开始大肆募集舟师、扩充水军以守备长江。没想到老方又坐不住了,他见元廷水师日益强大,搞不好哪天先拿自己试刀,那就太不值了。于是他又一次先发制人,诱杀了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后,流亡入海,让元水军鞭长莫及。

一段日子以后,这老方觉得又该到陆地上转转了,于是便派人潜至京师,贿赂了一干权贵,还是想被招安。朝廷许之,授予他徽州路治中的官职。

当时,许多大臣都极力反对招安方国珍。这其中就有江浙省元帅府都事刘基,他是恨透了方国珍这类反复小人,无奈朝廷太过昏聩,老刘只好在家乡组织地主武装来对付老方。

谁料老方原来使的是“障眼法”,他一面低三下四地派人到大都请求招安,一面却又在准备着干一票更大的。

正当元廷对老方疏于防备之时,方家兄弟带着自己的团伙上岸攻陷了台州,还焚掠了太仓,结果整得顺帝老兄吃顿饱饭都不易了。元廷奈何他不得,遂又以海道漕运万户为诱饵招之,老方便答应下来。很快,惯匪方国珍又一次成为大元的座上客,被晋升为行省参政。

当时,张士诚的兵锋已经指到苏南了,于是老方受命前往攻打张士诚部。老张派遣部将在昆山抵御方国珍部的进攻,没想到“惯匪方”还真的有两把刷子,居然整了个七战七捷,差点把张士诚打回私盐贩子的原形。要没点真本事,能把元廷当公共厕所几进几出?

正当方家军乘胜追击的时候,上头来了命令:行了,别打了,老张已经是咱们的人了。原来,老张也深得方国珍人生哲学的精髓:能打就打,不能打就降,怎么着都是吃饭。

老方既打了胜仗,少不得元廷又要奖励一回。自他被授予高官以后,慢慢地就占据了浙东的庆元(宁波)、温、台之地,越发尾大不掉了——元廷是真没力气来硬的,只能饮鸩止渴,掩耳盗铃,有个“主权在我”的虚名就行了。

同类推荐
  • 眉批大师

    眉批大师

    本书是一部用当代的思维与新鲜的文笔撰写的《巨人传》,选取了中外文学艺术史上数十位公认的大师,对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大师们的艺术个性和人格力量。本书既有学术价值、艺术品味,又有新意与可读性,既能丰富广大读者的文学常识,又能唤醒人们重温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量级文学家、艺术家。
  • 大唐鬼才:李贺传

    大唐鬼才:李贺传

    这是一部在结构上不同寻常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解构传主的一生,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着重写了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得隽、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和走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出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命运结局等。作者把李贺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介绍李贺诗歌的名篇佳作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才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 飘落的风筝

    飘落的风筝

    本书是一本自传,作家在童年的乐趣、相信自己的双手、母亲教我诚实、我有一个温暖的家、花季里的畅想等文章里,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 血染的王冠

    血染的王冠

    本书围绕中国历史上王位继承过程中发生的争斗乃至血腥屠杀,叙写了齐恒公、秦始皇、李世民、朱棣、慈禧太后等人登上帝王宝座的血色过程,充分展示了帝王厚黑学的荒诞、嗜血、无情与黑暗。
  •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刘殿学为青少年朋友撰写的古代科技故事,在生动的故事里再现了古代人民开拓创新精神,作者特别从数学、医学、地质学、机械学等各领域里选出代表性人物如祖冲之、孙思邈、郦道元等人物故事。
热门推荐
  • 武天帝

    武天帝

    武,止戈为武。武是一种停止干戈消停战事的手段,也是一种强壮自身的技艺,更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
  • 妃常有品

    妃常有品

    就只是一朝成梦,却注定你我此生无瓜葛。“大哥,你饶了我吧,我上有老下有小的。”“上有老下有下有小?你确定?”某呆子看看自己那只有8岁的身体“不...不确定..”“走吧,乖乖回去给本王做王妃。”
  • 野蛮王妃:王爷请接招

    野蛮王妃:王爷请接招

    她是二十一世纪顶级杀手,却一朝穿越成了废材大小姐--轩辕沐沁,被一个身份,地位,名字都还不知道的人夺走了初吻.....“娘子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他看着满脸通红的轩辕沐沁,心疼的问道。“你有病吗你?”轩辕沐沁一边问道,说我不爽???找死!!“前几日是患上了病,对了,娘子,你是怎么知道我有病的??”“扑哧.....哈哈哈哈...你还真有病啊!!什么病.....”“相思病”................................分割线................................
  • 我还深爱

    我还深爱

    他说他们会一直在一起,他说他们会结婚会有自己的孩子,他说这一生就他一个女人,他说。。。。。他说的诺言没有实现只留她在默默等待,痴痴等待,傻傻等待。
  • 嗜瞳

    嗜瞳

    玄欧大陆,邪帝重生,万物皆为吾臣!逆天之战!一切生灵从此覆灭?正?邪?何处能容下我?魔又如何?仙又如何?凡挡我道者,死!
  • 孤灯夜

    孤灯夜

    夜冷冷,水清清,少男少女坐在小河边。少女呢喃“你一口”。少男温柔“我一口”,“你一口”。“我一口”。“你一口”....?“我一脚”,少年把女子踢在水里,拍了拍裤脚,“真烦人”。
  • 她们与TFBOYS

    她们与TFBOYS

    《她们与TFBOYS》这小说是写一些平凡的女孩们与三小只的故事。想知道他们会发生什么吗。?那就来看这小说吧。
  • 冰山王子碰上花心公主

    冰山王子碰上花心公主

    三姐妹从英国回到了中国,来到了“樱雪贵族学院”,碰到了冰山王子凌玉衡他们和爱着他们的南宫璇等人。。从此,战争开始了。。。。。。
  • 千金小姐之霸道总裁

    千金小姐之霸道总裁

    三年前因父母的语言下和他订婚,谁知未婚夫居然还和初恋在一起,一次偶然之下被她看见,因不想看见他而出国。三年后,也是巨星的她偶然回归,三年间的她被高中男神表白,却被她拒接三年后她对他旧情不忘,她能否抵挡他的深情爱恋呢?
  • 梓叶

    梓叶

    梓叶的和离卿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如表面那样的要好,还是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什么秘密?这些全靠你自己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