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儿子一个个离自己远去,高宗的病加重了。683年,唐高宗李治结束了他五十六年的生命,驾鹤西去。遗命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有高宗的遗命在,天后不得不让儿子李显即位,她可不想成为朝臣的众矢之的。可她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寡断少决、无勇无谋,不放心让他管理政事,所以让婉儿过去帮忙。刚登基的李显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他是一国之君了;紧张的是自己从来没有单独处理过政事,不知道能不能做好。朝臣都知道上官婉儿是天后的左膀右臂,是天后的智囊,天后派她来帮助新皇上,难道天后是有意退隐吗,大家猜不出。
无论天后是什么初衷,对于缺乏政治能力的李显来说,婉儿的确提供了很多帮助。婉儿很得天后的赏识和信任,在辅佐天后的时候就常常帮助天后批阅奏折,加上天生的政治禀赋,使她一来到李显身边就帮他解决了很多难题。看着这个既聪明智慧又优雅美丽的帮手,李显渐生情愫,向婉儿抛出了爱的橄榄枝。此时的婉儿早已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少女,她已经成长、成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更知道在皇宫里生存需要什么。虽然她有天后的保护,但此时是李显临朝,如果能得到李显的信任,自己的生存就会多一份安全和保障。所以她欣然接受了李显的爱意。
皇后韦氏知道李显和婉儿的私情后,不断向李显吹枕边风。说上官婉儿是皇太后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效忠他李显的,真正对他好的只有她韦氏等等。韦氏除了离间李显和婉儿的感情外,还对朝政大加干涉。可惜她志大才疏,常常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被封为皇后以后,又想一荣俱荣,让李显给她娘家人封官。这李显颇似当年的高宗李治,性格懦弱、没有主见,又怕老婆,韦氏提出的要求,他哪敢不从,高高兴兴地要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从一个小官提升为侍中。中书令裴炎认为提升太快,有失法度,极力反对。不想这李显竟然在朝堂上公然叫嚣:“天下是我的,我就是将天下送给韦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以,难道还会吝惜一个侍中的职位!”裴炎觉得唐中宗做得太离谱,将这件事告诉了已经是皇太后的武则天。
武则天虽然已经退为皇太后,但仍时刻关注朝政的发展。亲信上官婉儿当然知道太后是个离不开权力的人,将朝中事务无论大小都呈报给太后,只是缺乏政治敏锐性的李显不知道罢了。李显登基以后做的糊涂事武则天尽收眼底,他任命的官员大都是皇后韦氏所推荐。皇太后觉得韦后势力日盛,已经威胁到了她的权力,早就想整治一下了,不想李显今日竟说出如此糊涂的话,难道他要把天下给韦氏吗?她真是忍无可忍了,决定把他换掉,但不可以莽撞,要先看看他在朝臣中的口碑如何,所以她叫来了婉儿。
“听说皇上要把韦玄贞封为侍中?还要把整个天下给他,可否有此事啊?”
婉儿心里暗自揣度,“听说中书令裴炎已经把这件事告诉皇太后了。现在太后问我是什么目的呢?莫不是太后又要向李显开刀了?”这些年来陪伴在太后的身旁,只凭太后的一个眼神,一句话的口气,婉儿就能把她的意思猜得差不多了,这是主仆之间的默契,更是婉儿的生存之道。现在太后这样问她,她当然知道怎么回答。
“回太后,确有此事!”
“你怎么看?”
“回太后,奴婢认为皇上这么做很不妥!”
“为什么呢?”
“请恕奴婢大胆,天下不是皇上一个人的,是先辈用血汗换来的。皇上随随便便就要把天下送给旁人,这是极不明智、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说得好,那你认为该怎么处理呢?”
“回太后,观察皇上和相王,皇上做事轻率,而相王却闲适超然、极明事理。奴婢斗胆认为相王更适合做皇上!”
“大家都这么想吗?”
“回太后,百官将皇上所作所为看在眼里,现在大都持这个想法!”
武则天笑了笑,心想:知我者,婉儿也!我也想废了他的皇位,但不知道朝臣的想法,不想朝臣竟也这么想。武则天当然也知道,婉儿可能是为了顺应她才这么说的,不过这对于她来说都无所谓。她需要的只是一个心里的平衡和借口,现在她有了,那她就只管去做,完全不必理会这个借口的真假。
第二天朝会,武则天又出现在朝堂之上。太后突然出现,大家知道肯定又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大家屏住呼吸,翘首以待,中书令裴炎宣读了太后懿旨,废李显为庐陵王,另立相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朝臣惊诧不已,一个皇上说废就废了?不过武则天虽然弄权专政,但在她执政的这几十年来任用贤才,悉心治理,把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虽然她是一介女流,朝臣对她的管理能力还是很服气的。虽然有一些持传统观念的人不太认同皇后专政,可这么多年,武则天不仅培植了自己的势力,而且非常强大,这些守旧派根本无法和她抗衡;更何况,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铁血皇后,不仅有统帅制衡的能力,更有政治手腕。她既有宽广的胸怀,敢于不拘一格降人才;又敢作敢为,对政敌毫不手软。基于这些原因,武太后的势力可想而知。这次,她说废就废了皇帝,根本没有给文武百官考虑商量、提供意见的机会。
李旦虽然被立为皇上,武则天却让他住在别殿里,不允许他过问政事。李旦倒乐得清闲,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须要表现得对政治毫无兴趣,否则性命堪忧。大哥因为忤逆母后被毒死了;二哥因为锋芒毕露,政见和母后不和,被流放了。前不久又在流放地自杀了,听说是母后派人逼他自杀的;三哥因为重用皇后外戚,对母后的权力造成威胁,母后废掉了他的皇位。三个哥哥尚且如此,何况我呢?所以李旦偏安在这别殿里,武则天不让他过问政事,他便真的不过问,还屡次上表请辞。
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继续行使皇权。朝中大臣对于皇太后软禁新皇上的行为颇有微词,宰相裴炎力劝武则天还政睿宗,却惹来了杀身之祸。虽然武则天爱惜他的能力,可对于公然与她作对的人,她绝不手软。裴炎被杀以后,武则天继续罗网亲信、铲除异己。武则天的行为惹怒了朝中一些大臣,更惹怒了李唐宗室的王公显贵。唐高祖的儿子李元嘉首先起兵。李贞、李冲父子也纷纷举旗响应。他们相聚到一起,以让皇太后还政为旗号,兴兵讨伐武则天,还请了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撰写了《讨武曌檄》。全国形势风起云涌,武则天却临危不乱,充分显示了她独特的政治能力。她迅速调集三十万大军,仅用四十天的时间就将十万叛军全部歼灭。这一招杀鸡儆猴,使反对她的朝臣安静下来。反叛的将领几乎都被诛杀流放,只有骆宾王一人幸免。武则天爱惜他的才华,将他留在朝中任用。
朝臣大都归附了她,武则天认为称帝的条件渐渐成熟了。身边的婉儿和武三思看出了太后的想法,也积极为武则天称帝创造条件。
当时,有一个叫做法明的和尚,伪造了四卷《大云经》敬献给武则天,还说她是天上弥勒佛转世,来到人间就是为了帮助管理李唐王朝的。因此,武则天将佛教定为儒、道、佛三教之首,利用佛教中的《大云经》,鼓吹自己是“女王承正”。还在东都洛阳建造大毗卢佛,让各州县都建大云寺。
她的侄子武承嗣偷偷让人在一块白石上刻上“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献给武则天。看到这块白石,武则天非常高兴,立即把这块瑞石命名为“宝图”。
垂拱五年元月,武则天在神都南郊举行拜洛授图仪式。第二年元月,在明堂举行盛大的祭典活动。此时,武则天第一次穿上天子大礼服的衮冕,玉带下插着大圭,手拿镇圭。虽然只是临朝称制,但国家实权已完全在武则天的掌握之中。
至此,武则天和其党羽的一系列行为,已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官员傅游艺想讨好武则天,暗自联络了九百多人联名上书,请求太后临朝称帝。武则天虽然假意推辞,却提升了傅游艺的官职。文武百官看到傅游艺因此被提升,都知道了太后的心思,因此劝谏她做皇帝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竟达到了六万余人。这中间有文武百官、有王公贵族、有平民布衣,还有各族首领、和尚道士。
眼看时机已经成熟的上官婉儿和武三思也力劝太后珍惜机会,顺应民意。
690年9月,已经67岁的皇太后武则天接受大家的请求,登上则天楼,身着帝王的衮冕,即皇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年号为“天授”,以李旦为太子,赐姓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