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3000000003

第3章 鬼神文化中的经典形象(1)

(一)至尊无上的“三清”

“三清”是道教尊奉的三位最高神的统称,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早期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南朝梁陶弘景编撰《真灵位业图》,排列神仙等次,将“元始天尊”尊为最高神,位在老子之上。唐代时配上太上道君,与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并列,称为“三清”。后来太上道君又改名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一千多年以来供奉“三清”神灵的“三清殿”是每一座正规道教宫观中最主要的建筑。然而在道教史上这三位神灵原来分别是中古时代不同道派或经系最主要的神灵。元始天尊是东晋末年《灵宝经》中所创立的最高神,灵宝天尊(太上大道君)是东晋中期《上清经》所创立的尊神,而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则是东汉末年天师道所创立的最高神。这些分属于不同道派的尊神之所以最终能构成一个完整并且影响极为深远的“三清”神灵体系,与东晋末年《灵宝经》的“灵宝自然天文”的神学理论密切相关,而“三清”神灵在道教中地位的正式确立则在唐朝前期。道教“三清”的形成既代表了道教史上具有关键意义的神灵走向“体系化”和“秩序化”的趋势,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古道教从早期道派分立、神系与教义歧异冲突,到逐步走向整合与统一的历史过程。

1. 元始天尊

全称“玉清元始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中的第一位神,在“三清”之中地位最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盘古是元始天尊的前身。而作为天界最高神的元始天尊,实际是道教最高信仰“道”的神格化。元始是最初的本源,在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据《道经》描述:天尊禀自然之气,在宇宙万物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其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沦坏,也丝毫不受影响。每当新的天地形成,天尊就下降人间,向世人传授奥秘之道,称为“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

元始天尊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一书,此时还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开始有“元始天尊”之号。元始天尊一般供奉在道教三清殿的中央,头罩圆光,手执丹丸,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时的“无极”。

2.灵宝天尊

全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相传他以《灵宝经》十部传世,故道教中称“灵宝天尊”,居于上清仙境,道教“三清”之一,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与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并为三洞教主。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关于灵宝天尊的来历,《云笈七签·灵宝略纪》记载得较为生动。灵宝君前生为太上大道君,于五劫之后天地初开时,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洪氏,三千七百年后才降生浮罗之岳,及长,启悟道真,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此时元始天尊下降,授他《灵宝经》十部,且和他同游,度化天人。《太上道君记》记载与此略同。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

3.道德天尊

亦称“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第三位神。道德天尊之神形根据先秦时代之老子形象演变而成。据司马迁《史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为道家学派创始者。曾任周王朝之守藏室史,后见周之衰,遂辞职西去,不知所终,著有道、德上下篇五千余言,留传于世,称为《老子》。东汉末张陵创立五斗米道,造作道书,自称出于老君口授, 以《老子五千文》为经典,尊老君为教主。相传为张陵所作《老子想尔注》有“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之说法,自此老子被神化为道教教祖,长期受到道教信众之尊奉。唐代帝王尊崇道教,奉老子为先祖,立庙祭祀。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封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给老子上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并令天下诸州普建玄元皇帝庙。宋真宗又封他为“混元上德皇帝”。从古至今,道教信徒皆相信太上老君是“无上大道”之化身,是永世长存、常分身救世的至尊天神,这是道教的根本信仰。在道教三清殿中,道德天尊常供奉在元始天尊之右,手持阴阳扇,象征万物化生之“太初”世纪。

(二)佛光普照的“如来”

如来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佛祖是佛教中用于对“佛”和“祖”的合称。修行成道者为佛,开创宗派者为祖师,二者合称“佛祖”。亦用于专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如来”是释迦牟尼的尊号之一,因其从“真如”得悟,尊为“如来”。

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或作“萨婆悉达”,略称“悉达”,意译“义成”“一切义成”;俗姓“乔达摩”,亦作“瞿昙”“具谭”。“释迦”为其族姓,略称“释氏”;“牟尼”,意译“寂默”“文”“仁”“儒”“忍”等。以其觉悟得道,被尊为“佛陀”,意译“觉者”,略曰“佛”。

悉达多出生在古印度之迦毗罗卫国的劫比罗城,属刹帝利种姓。依汉传资料记载,其父为迦毗罗卫国王,汉译净饭王。母为王妃摩诃摩耶,意译“大术”,通称“摩耶夫人”,系邻国拘利族天臂国王之女,回母家的途中于蓝毗尼(今尼泊尔南部)分娩,七日后去世,悉达多即由姨母大爱道育养长大。太子悉达多接受的是波罗门教育,凡诸技艺,典籍议论,天文地理,算数射御,皆知之,尤有大筋力。关于悉达多出家的时间,一说是19岁,一说是29岁。他的一生经历,是反映佛教早期思想形成的重要条件。他的厌恶五欲,是原始佛教提倡出家禁欲的模式;他对生老病苦的观察,是原始佛教根植于悲观主义的根据;释迦族的灭亡,又使原始佛教倾向种姓平等,反对战争。

太子求道的过程历尽艰辛,在菩提树下经四十九天(一说七天七夜),于十二月八日晨,觉悟成佛,时年35岁(或说30岁)。早在太子修习苦行时,净饭王即派憍陈如等五人为其作伴,共修苦行。及至太子中止苦行,此五人以为太子修行不坚而离去,到波罗奈国,住鹿野苑。至太子成佛后,即住鹿野苑,向五人讲述所悟内容,佛史通称此为“初转法轮”,为佛说法之始。此受法五人,称“五比丘”。从此,佛陀即专心于他的宣教活动,在恒河流域的中印度,以摩揭陀、拘萨罗和跋耆三国为主,东到瞻波,西到摩偷罗。佛陀的门徒虽不乏下层人物,但支持者主要是国王与富有者。

佛在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法轮所说教理,佛典普遍记为“四谛”,其中“苦”“集”二谛,说明世间价值及其因果关系;“灭”“道”二谛,说明出世间价值及其因果关系。认为世间、出世间的一切现象,皆由个人的“业力”决定,个人的思想行为是个人命运及其周围环境的最终原因,因而反对天神等外力决定论。由此形成佛教最基础的教义,包括“十二缘起”“五阴”等可归结为“无常”“无我”“苦”等世间理论和“八正道”“涅槃”等修持与出世的理论。

在早期佛教中,释迦牟尼只作为佛教的创始者受到信徒的敬仰和尊崇,没有偶像崇拜。到了后来,特别是大乘佛教时期,释迦牟尼的一生被当做“菩萨行”的最后阶段,他的生平经历被定型为一种成佛的格式。于是“佛”从具体的教主释迦牟尼中被抽象出来,成了最高的信仰对象。

(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地藏”

地藏菩萨,称地藏王菩萨,梵名Ksitigarbha,中文译音为乞叉底蘖婆。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他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据《地藏十轮经》讲,其道场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

地藏菩萨本已证入十地之果位,但为教化众生,仍处声闻、独觉等地,不愿成佛。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名号或礼拜供养地藏菩萨之像等,必能离诸忧苦,不堕恶道,并能获得十种利益。其十种利益为:土地丰壤、家宅永安、先亡生天、现在益寿、所求遂意、无水火灾、虚耗辟除、杜绝恶梦、出入神护、多遭圣因。《地藏菩萨本愿经》等载,地藏于忉利天受释迦佛之付嘱,在释迦佛圆寂后至弥勒菩萨成佛前的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地藏菩萨之本缘故事有多种说法,诸说随地藏信仰而广泛流传,概括成“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地藏大愿,反映了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根本精神。

地藏菩萨有两个显著特点:

1.常居秽土

“我今学世尊,发如是大愿,当于此秽土,得无上菩提。”(见《十轮经》卷一)地藏菩萨精神的伟大在于,越是浊恶世界,越要去;越是恶业深重众生,越要去度化。释迦佛是在秽土成佛的,地藏菩萨发愿学习释迦佛在秽土成佛的高风,可见他是释迦精神的真正继承者。因此释迦佛将灭度后在秽土教化众生的艰巨任务交给地藏菩萨,自然是十分放心的。

2.现出家相

在诸菩萨中,地藏菩萨与众不同的是现出家相,即以出家人的形相出现在世人面前,不像其他菩萨基本上都是现在家相的。如观音菩萨现白衣大士或天人相,文殊菩萨现童子相,普贤菩萨也现在家相。所以现在一般寺庙菩萨的塑像或画像中,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等菩萨,都现头戴天冠、身披璎珞的天人相,唯独地藏菩萨现比丘像。据《地藏菩萨仪轨》,画地藏像须作声闻形,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左手执莲花,右手施无畏,坐莲花台上。或有幢幡,左手持莲花,右手持宝珠。地藏菩萨为什么要现声闻形?这是由于他在秽土工作的条件决定的。秽土的众生无明痴暗、多诸邪见。地藏菩萨为了令众生“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故现出家相。《十轮经》说:出家的僧相是秽土世界的清净幢相。可使大家见闻熏习,达到身心清净,为人们提供一条远离罪恶、解脱苦难的途径。

(四)慈悲为怀的“观音”

观音菩萨(或称观音大士)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历史上,在佛教传入以后,和中国民众结缘最深的莫过于观音,中国民众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佛教神祇之上。观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译,亦称“观音”“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别称救世菩萨、莲花手菩萨、圆通大士等,是中国佛教崇奉的四大菩萨之一。观世音菩萨全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因为当时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并沿用至今。“观世音”的意思就是世间一切遇难众生,只要一心称念该菩萨名号,菩萨就会及时观其音声而前来相救。在民间将菩萨和众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以“观世音”(或“观音”)菩萨最为普遍。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在魏晋时期,随着净土宗的盛行,观音菩萨日益深入人心。净土宗的信仰是称名念佛,即向往阿弥陀佛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魏晋时期社会的动乱是造成这种信仰盛行的社会现实根源。哀鸿遍野、苦难深重的社会,促使人们信崇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遭逢悲剧、焦虑和危机之时,宗教可以抚慰人类的心理,给予安全感和生命意义,中国民众信仰观音菩萨的原因即在于此。

伴随佛教逐步中国化的过程,观音的形象也逐渐发生重大变化,在中国经历了从男身变为女身的过程。佛教初传中国时,兴起了早期的观音信仰,中土因袭印度习俗,大多将观音塑为男相。南北朝时,观音造像始有女相出现。隋初出现一种“非男非女相”,面为女容,只是唇有小髭。至唐时,观音形象如唐代贵妇,基本定型。元、明、清后,以“送子观音”形象传世,更富女性特征。中国佛教对观音的改造,还突出地表现在编造观音菩萨的新的身世,这就是广泛流传的观音为妙善公主说:印度的男观音变成了西域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公主。这种女观音身世说最早见于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以此为蓝本还陆续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观音故事书。这些观音故事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致使中国化的女观音形象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男观音形象。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 格萨尔王全传

    格萨尔王全传

    本书对古代藏族部联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民的经济生活、生产劳动、意识形态、理想愿望等,都作了生动真实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
  • 截拳道

    截拳道

    截拳道融合世界各国拳术以咏春拳、拳击与击剑作为技术骨干,以中国道家思想为主创立的实战格斗体系构想,也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与多数武术不同,所创立的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它是一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如同马克思主义一样,与时俱进,和社会一道向前发展。
  •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本书以生肖猪为中心,从猪的进化过程,不同种类的特性等自然属性。到猪文化在民俗文化中的作用地位等,以及猪文化与天象星宿的关系。与猪有关的成语,俗语,传说,谜语等,还包括与猪有关的逸闻趣事。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属猪的名人,和猪年大事记。内容全面详实。
  • 穿越晋江

    穿越晋江

    晨曦,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晋江大地,一群晋江人从岩洞里走出,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可他们并不怕冷,不管男女老少,都清一色裸露着身子。他们的模样有些奇怪,前额很低,嘴巴前突,个头也不高,最高的也不过1.6米。他们来到离岩洞不远的一个空地上,地上堆满了前一天吃剩的鱼虾、贝壳以及用来生火的木柴。他们围坐一圈,一边生火,一边用一种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说话。说到动情处,他们会手舞足蹈起来,原来是正在安排新一天的工作。一起来翻阅本书吧!
热门推荐
  • GD之栀子至爱

    GD之栀子至爱

    苏然在无意中闯入了大名鼎鼎的权志龙的生活,又在闯入了之后离开,离开后才发现,自己的生活里不知不觉中多了一个权志龙。权志龙,一开始百般的看她不顺眼,可是后来发现,她已是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风起竹林

    风起竹林

    我抬手十八年的岁月纷纷扬扬,红尘把黑夜抖落成你的衣裳待秋雁再横渡湘江,谁一剑斩断了好梦一场我抬手十八年的岁月仓仓皇皇,红尘将星光镂刻成我的嫁妆待海棠再落满西窗,独剩了劫后余生的怅惘须臾千百年后你若不记得竹林中白衣的姑娘可还记得那日风穿竹叶的琳琅?
  • 宠妻无限,Boss,节操要不要

    宠妻无限,Boss,节操要不要

    他是A市让人闻风丧胆的帝王,却对她似忠犬般守候。某日沙滩边...“不准穿泳衣,穿长裙。”boss大人酷酷的命令着。“为什么?来沙滩海边不穿泳衣那有什么好玩的!”某女苦巴巴的看着boss大人。只见boss大人挑眉一笑“难道你想让这里的人都看见我的痕迹?”某女的脸瞬间红了。“流氓!”(本文身心健康,绝属宠文,老司机开车要不要太常见了?)
  • 毒舌对战:不良总裁vs黑帮大姐

    毒舌对战:不良总裁vs黑帮大姐

    “哦,亲爱的,你过来,我保证不咬死你。”“我说媳妇,你是属汪的吗?不要老是说咬不咬的,人家会想歪的啦~”“滚。”霸道寒‘哥‘霸道宠’妻‘,还有啥么大不了?“媳妇不是你叫的!我才是相公!你在下面!””明明就是我在上面好不好!小寒寒!““咳咳,你从来木有来过上面,所以!我在上面!”“本黔黔不服但本黔黔不说。”“嘿嘿,媳妇,要不要试一试!”猥琐猥琐猥琐的世界咱不懂。【小孩子听妈妈的话别学】
  • 因明正理门论

    因明正理门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天控制诀

    逆天控制诀

    逆天控制诀,控己控彼,控天控地,最终控制一切。我没有什么野心,只是想找几个老婆,安安静静的在这异界混日子罢了。只是,既然天要亡我,我便行那逆天之举,看那天道又能奈我如何?——君破天语。
  • 用英语介绍中国:这里是上海

    用英语介绍中国:这里是上海

    阅读可以提升人格情操,增长知识,提高语言文化的综合素质,其更本质、更核心的意义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兴趣,而兴趣才是一切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成功源泉。本书为读者奉上原汁原味的人文阅读精华,详细介绍了人们最感兴趣的上海历史文化、城市风景、上海生活、名人逸事等,带您全方位地了解上海。读者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又能品味这座东方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 无尽战帝

    无尽战帝

    一掌动乾坤,一拳破九霄。无尽之域,我为战帝。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fboys之遇见你,是我的缘

    tfboys之遇见你,是我的缘

    吴依娜,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儿。可她被父母与世隔绝,她没有一个朋友,直到那个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