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300000077

第77章 他们大难不死并非因为幸运

李捍东,男,农业局机关干部。1976年7月27日夜晚,人们已进入梦乡,我和局机关的老王等三位同志在赶写一份材料。凌晨1点多钟,材料终于写完了,半个多小时以后,大家相继上床休息。尽管很困,不知怎的我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朦胧中,听到了邻居的挂钟敲了三下,外边好像又下起了雨……

突然,一阵剧烈地颤动把我颠醒,我立即意识到这是强烈地震。跑?院内虽较宽敞,但为时已晚,往外跑更危险!这时,我非常清醒,立刻想起了学习过的避震知识。我首先借地面的摇晃,顺势滚到床边(夹山墙根部)。当地面向西晃动时,室内摆放的办公桌、文件橱等紧紧顶住了夹山墙西倒,我急忙向夹山墙与前檐结合部(墙角)滚去。刚到墙角,夹山墙就向东倒去,刹那间,只听几声巨响,房檩掉了下来。其中一根砸在办公室桌上,办公桌折了;另一根砸在床上,把床砸了个大窟窿。接着,半米多厚的前檐墙体也向室内倒了下来,倾倒下的大青砖全部砸在床上,床变成了两截,厚厚的青砖和房土把床埋了起来……

大震刚过,我跑出室外,拼命呼喊在机关住宿的同志们。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没有受伤的同志陆续钻了出来。我们几个人组成了一个抢救小组,清点人数后,确定了被埋压人员,迅速救人。经过一个多小时地奋力扒救,遇难、遇险的同志几乎全部被救出。然后,我和另外3位同志抬起危重伤员,向医院跑去……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当我们返回走到单位废墟时,听见有几位同志在大声喊着我名字,有的还说:没声儿了,看这惨样儿,肯定是被砸死了……

当我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大家都很惊奇。当结束救援工作回到办公室,我看着正在不断掉土、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的房盖,断成两截的床铺,折断了的办公桌和吊在床头的脊檩。心想:太险了,这是当时头脑清醒、灵活运用防震知识的结果。如果震区的广大群众,都能保持头脑冷静,灵活运用抗震知识,合理进行避震,那么伤亡就会明显减少。镇定自若是生存的法宝

杨木香,女,农业局职工。提起唐山大地震,我十分伤心和难受。灾难中,我失去了很多朋友、很多同志,特别是亲眼看着我的同学、挚友李艳敏同志瞬间被砸伤致死的惨景,更是悲痛不已。

我是农业局的打字员和收发员。7月27日晚上,由于连续几天的加倍工作(7月24日农业局苗圃发生翻船事故,死亡两人,局大部分干部均到现场,处理善后工作),我觉得很累、很困,9点多就上床准备睡觉,可是不知啥原因,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先是心慌,后来就是从来没有过的恐惧,特别害怕。夜很深了,为了防止意外(我心脏不好)我大着胆子走出房门,去找我的同学李艳敏,与她一起过夜。

凌晨1点多钟,我俩各自上了床,不知啥时候睡着了。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把我俩颠醒,我立即意识到这是大地震(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去地震办公室,懂得一些地震知识),便大声喊:“不好,是大地震,快躲!”李艳敏虽然胖些,但动作较快,她迅速起身,顺势下床,向门口跑去。快接近门口时她摔倒了,又挣扎着向门口爬去。我大声地喊:“别跑,快往墙角、床下躲!”她好像没有听到我的呼唤,还是一个劲儿的往门口爬,并抓住门拉手站了起来,用力开门,门却没能打开。这时灯灭了,我借着外边的亮光,发现她仍在门口扶着拉手发呆。此刻房顶在掉土,我忙喊:“那儿危险,往墙角躲!”然而她没有就近躲到墙角,却奔向我躲的地方。她正想往床下钻时,夹山墙倒了下来,只听“哎哟”一声,以后,再也没有听到她的声音。

地震过后,天还没亮,我和几位在局机关住宿的职工干部全力扒救她,但已经晚了,救出后她全身苍白,面无血色,脊椎骨被砸折了,骨茬裸露在体外,我们当时采取了许多急救措施,仍没有挽留住她的生命,我的挚友李艳敏就这样离开了人间。

事后,每当人们提起这件事时,他们都说我有福,其实我觉得是抗震知识救了我。我在抗震宣传挂图中知道,遇到地震一定要沉着,在室内来不及选择最佳躲避位置时,应就近在墙角避震,我这样做了,死里逃生。而我的好姐妹李艳敏,因为对地震知识了解得少些,关键之时,显得紧张、慌乱,失掉了可以争取生存的宝贵时间,被地震夺去了生命。坚固的家具还要打

王桂兰,女,修配厂工人。我是芦台镇居民,唐山地震前,住在芦台二街四村。地震时,我住的房子全部倒塌,可我却一点也没有伤着。要说这是怎儿回事?还得从海城地震后说起。

1975年海城地震后,街道以片、组为单位,搞了多次宣传活动,分发了地震知识小册子和宣传提纲,组织居民参观了防震抗震、自我救护宣传展览,观看了宣传抗震知识的幻灯片。通过这些活动,使我懂得了许多地震知识。过去一提地震就害怕,不知道地震来了怎么办,这回心里有了谱,知道了地震前应该干什么,地震来了往哪儿躲、如何正确避险。我按宣传册子里讲的那样,把自己睡觉的地方进行了重新调整,两个木箱摞起来形成立箱,并与新打的大衣柜一起摆在炕头,又把存放被褥用的条柜放在炕尾,使屋里的家具放置有利于防震。

7月28日唐山地震发生时,我被强烈的地动颠醒,很快意识到这是大地震。紧急中我立时想到册子中介绍的“伏而待定法”,很快躲到了大衣柜和箱子旁,当山墙、檩木、房盖砸下来时,全被大衣柜、“立箱”支撑住了,掉下三棵檩,一棵砸在“立箱”上,另两棵压在大衣柜上,给我留下了生存空间。大地震过后,我迅速从废墟里钻了出来,很快投入到了救人行列。

在救人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遇难者旁边却缺少高大、坚固的物体做支撑,以致他们有的被檩木直接砸死,有的被塌下的房盖或倒下的墙体埋压、砸伤后憋死,许多场景真叫人惨不忍睹。血的教训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大地震中要想实现自我防护、减少伤亡,必须有相对安全的空间,创造这样的空间,除掌握防震抗震知识外,还要因地制宜,把比较坚固的家具摆放在有利于防震的地方。这样做,就可以减少伤害。

家猫救了我全家

刘克军,男,铁路职工。我家住在芦台中街四村。记得7月28日晚上,天气特别热,我家养的花猫,不知啥原因,已经两天没好好吃东西了,我想尽办法给它弄了平时最爱吃的食物,它仍无动于衷。有时它很慌,上蹿下跳,东抓西挠;有时又发呆,偎在炕角,一动也不动。我琢磨着,猫有病了?我妈说:“不管它,咱们睡觉吧”。我们娘几个就睡下了。大约睡了一个多小时,我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抓我,我被猫抓醒了,发现花猫又在抓我妈。它搅醒了我们全家。我很生气,就急忙逮住了它,扔到室外,并且将猫道堵死,不让它进屋。猫在外边更不老实,一会儿在窗台抓窗户,一会儿在门口挠门,一会儿在院子里乱蹿、怪叫,搅得我们全家人无法睡觉。我姐自言自语地说:“咱家的猫没有这样过,是不是外边有事呀。”这么一说,我妈突然想起了海城地震后,街道搞地震知识宣传的事(我妈当时是村东片居民活动组的负责人,经常组织居民们学习地震知识),便不安地说:“不好,宣传册子里介绍过,地震前有些动物会出现反常,咱家的猫这样闹是不是要地震啊”。听了这些话,我们大家心情紧张起来,在我妈的督促和指导下,虽然我们半信半疑,但最后还是做了准备。这时外边很静,鸦雀无声,不知怎的猫也不闹、不叫了。我们正准备上炕睡觉,突然,一阵轰隆的怪声,从地下传来,接着上下颠动。“地震了,快往墙角躲!”我妈大声地呼喊,我们娘儿几个快速躲到了墙角,只听“哐当”几声,檩条掉了下来,一头儿杵在炕上,另一头儿搭在墙上,顷刻间房子倒了,我们在檩条下的小空地活了下来。地震过后,我们从空隙中钻了出来,迅速扒救邻居。后来当人们问起,我们全家是怎样脱险时,我都会激动地告诉大家,是家猫救了我们全家!

数年后,在总结唐山地震的经验教训时,有一份材料说:“唐山地震中,受灾人民依靠自救互救而避免死亡的比例很高。”还有材料说:“唐山地震时估计有50万左右的受灾者是靠自救互救获得生命的。”材料里还说,有不少院子是全军覆没,原因是地震时院子里所有的人都被埋压在房子底下,没有一个人能够脱身出来。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了将近30年。

30年前的7月28日,我们正在大连参加一个会议。

那天凌晨,正在酣睡之中的人们突然被强烈晃动惊醒。睡眼惺忪中,我见到屋顶悬挂的日光灯管来回晃悠,还隐约听到外边人声喧哗,有人在喊:“地震了!地震了!”

我拉开窗帘,走到阳台上,东边的天空已微露曙光;大街上东一堆西一堆聚集了不少人,显然都在议论地震的事,可是谁也不知道地震发生在哪里。当天晚些时候才知道河北唐山市发生了强烈地震,并造成了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

同类推荐
  • 胡华文集(第六卷)

    胡华文集(第六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6卷,收录了胡华生前的书信、笔记、自述性文字等,反映了胡华作为一名学者,其对待治学和生活的严谨态度,全面展开了他的学术思想以及对于人生、治学的看法。
  •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是关于研究“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创新激励篇,下篇为创新环境篇:上篇主要是反映“适应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课题的研究成果;下篇主要是反映“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每篇可以自成体系,均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政策研究四部分内容。
  • 母语传播概论

    母语传播概论

    在人类跨文化、跨国界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存在着一种极为普遍的传播形态——母语传播。由关锐和李智主编的《母语传播概论》从国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双重视角观照母语传播,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案例相结合,论述了母语传播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基本模式和作用、语言转换、文化对接及效果评估等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母语传播实践为例,介绍了母语传播的两大发展趋势——新媒体化趋势和本土化趋势。
  •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全书涉及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城市建设、时事热点、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协,下至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拨云见日,提振人心!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以及作为政协常委、知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异界苍穹

    穿越之异界苍穹

    异界修炼,斗破天地,主角在这片奇异的大陆开始了他新的征程
  • 你逃不开的

    你逃不开的

    滴答,滴答...潮湿阴冷的地牢里,一名瘦弱的男子备用铁链拴在墙壁上,身着单衣,龙邪御记得他最怕冷了,但是,他为什么要背叛他!他对他那么好。“苏子枫,为什么,难道我对你不好吗?你为什么要离开我!”“龙邪御,不是我背叛,是你疑心太重。。。”那男子说一次话就好像增进死亡时间“那一夜,是蓝凤凰陷害我,只可惜啊,你。。。。咳咳”砰!地牢的门被撞开“枫儿!”为首的男子大喊一声,“喂!你们给我滚,现在,我和他有事要说。”龙邪御皱眉怒道“御,你知道,小时候,救你的人是谁吗?。。。。。”
  • 都市之万古遮天

    都市之万古遮天

    她从何处而来,她是天生的皇,戴着雷电的冠冕,看他登天。她从何处而来,她在神话的仙棺沉浮,葬下万年的云梦,盼他归来。她从何处而来,她拨动时光的琴弦,一曲七世的柔肠,为他倾仙。她从何处而来,她及臀的长发飞扬,仰头看天,看那诸天的伟岸,念他千年。
  • 入魔人

    入魔人

    遁入魔道,生生世世不得轮回。隐藏在自家地下的神兵,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我要逆天改命,统一六界。
  • 凯源玺之无情公主遇上冷酷王子

    凯源玺之无情公主遇上冷酷王子

    说好了天长地久,不过是曾经拥;坚信着一生相守,却只是短暂邂逅。只要记住一句话:舍不得你的人,什么时候都不会走;舍得你的人,随时都可能走!6个人相生相克是世界数一数二杀手王子和公主素不相识却因命中注定偶然相遇
  • 呆萌娇妻很惹火

    呆萌娇妻很惹火

    好不容易认祖归宗,她只想陪在亲人身边,却一夜间天翻地覆,卷入不雅照和毒害亲父的丑闻中,从此销声匿迹。五年后,她被天才儿子骗回国,一跃而成欧氏总裁,与男人成为生意上的劲敌。芸芸商界,尔虞我诈。改头换面,只为打脸!看着曾在自己羽翼下的小白兔长出獠牙和爪子,威风凛凛的样子,让某男异常兴奋,忍不住无理要求:我要你做我的情妇。某女一口水喷出了来:你咋不上天嘞!
  • 红墙见证录(三)

    红墙见证录(三)

    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众多故事展现了共和国领袖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透露了他们内心些许难言的苦闷……掩卷长思,一代革命精英的言行令人拍案叫绝,难以挽回的历史错轨叫人喟然长叹,共和国的光明前景催人精神振奋……
  • 当现实崩坏时

    当现实崩坏时

    第一人称,这一次真的是无限流!主神?怪物?魔法?谁能告诉我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身边的一切都开始渐渐的崩坏,从我看见了变成了丧尸的人开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如今的现实早就支离破碎了吗,我身边的唯一依靠,我的妹妹雨晓楠,我绝对不能让她受伤。但是,在这个不断在现实与别的世界之间穿越的情况下,我又能不能保护好她,我必须要保护好她,必须要。在这个在这场游戏中活下去的人的眼中,也许他们的现实早就支离破碎了吧……
  • 我要征服星辰大海

    我要征服星辰大海

    多年以后,记者问张程:你现在已经站在这个世界的娱乐巅峰了,你以后的目标是什么?张程:我的目标是征服星辰和大海。......
  • 残局

    残局

    《残局》系梅承鼎从他一千多篇小小说中精选出来的几十篇精品文集。作者以轻松而又调侃的笔墨,去勾勒时下纷杂错乱的芸芸众生,让读者在笑声中去分析、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