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2000000005

第5章 中国古代玻璃器史(1)

(一)西周玻璃器

中国古代玻璃器起源于西周。过去,一般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玻璃是从外国传来的。但考古证明,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就已经有玻璃制造业了。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玻璃器是陕西周原的先周和西周墓中出土的玻璃珠和玻璃管。这是含有大量石英和少量铅钡的早期玻璃,不同于西方的钠钙玻璃。

从西周至魏晋南北朝,中国玻璃为铅钡玻璃。这种玻璃熔点低、质地脆、容易碎,只能采用青铜器的范铸法:先塑出实心泥模确定器形,然后将加工好的范泥贴在模上,使模上的纹饰压印在范泥上,待范泥半干后分割取下即成外范。分范后再将实心泥模的表面刮去一层成为内范,刮去的厚度即玻璃器壁的厚度。待内范与外范阴干定型后,将其烧造成陶范,最后经过浇铸、冷却等工序,带有纹饰的玻璃器就铸成了。

西周玻璃器分布区域除陕西周原外,东至山东曲阜,南至河南淅川、江苏苏州,北至山西曲沃,都有玻璃器生产,地域相当广阔。生产的玻璃珠有圆形、椭圆形、算盘珠形、梭形、十字形等;生产的玻璃管只有细圆管状一种,但长短不一。玻璃珠和玻璃管多用于串饰,依使用者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平民佩用单一的玻璃珠管串饰,权贵多将玻璃珠管与白玉、红玛瑙珠管配合使用,使玉佩多姿多彩,具有白、青、红、绿、蓝等五彩缤纷的效果。西周人喜欢用蓝或绿色玻璃珠、红色玛瑙珠和白玉串联成杂佩,显然是用玻璃珠充作水苍玉了。这促成了古代玻璃与玉文化的联系。

西周玻璃器有四个特点:一是器型简单,只有珠、管装饰品;二是器型大小不一,规整度极差;三是质地疏松,有气孔;四是基本上没有纹饰,色彩单一,以浅蓝、浅绿为主。

如原始玻璃珠管,先周至西周玻璃器,出土于陕西扶风县,现藏于周原博物馆。珠径0.8—1.0厘米。管长1.8厘米,直径0.4厘米。含有少量的铅、钡,石英量大于80%,有光泽,气泡极少,表面光滑,质地坚实,为人造原始玻璃,有瓷白色、天蓝色和麦绿色三种,呈圆球和长管状,为最早的铅钡琉璃。

经中外专家用现代光谱实验鉴定,共同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的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分属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中国古代玻璃是用一种特有的原料独立制造出来的,其发明过程与青铜冶炼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青铜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锡矿石和木炭,冶炼温度在1080℃左右。石英砂是熔制玻璃的主要原料,还有纯碱和石灰石等,冶炼温度为1200℃。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各种矿物熔化时,其中玻璃物质在排出的铜矿渣中出现,成为固化的硅酸盐化合物,不是拉成丝,就是结成块。由于一部分铜粒子侵入玻璃,因此呈现浅蓝或浅绿色。这些半透明、鲜艳的原始玻璃吸引了工匠,于是工匠便将其制成精美的装饰品。西周玻璃珠和西周玻璃管就是这样出现的。

(二)春秋战国玻璃器

春秋时期的玻璃器数量仍然很少,品种仍很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

战国早期,玻璃器数量有所增加,但仍以蜻蜓眼玻璃珠等小型珠饰为主。如深蓝蜻蜓眼玻璃珠,春秋晚期赵卿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长2.2厘米,直径1.2厘米。两端略平,正中有一圆孔。浅蓝色底,器表镶嵌24个白边深蓝圆点,酷似蜻蜓眼。制作精致,光彩夺目。又如蜻蜓眼式玻璃珠,战国玻璃器,河南文物商店藏。椭圆形,直径5.9厘米,球上有一直径为1.2厘米的穿孔,孔内有明显旋痕。珠面饰以规则对称的八组套色圈点纹,分别以蓝、黄和绛红色玻璃点染,套圈纹中心呈凸起状,形似蜻蜓眼。

蜻蜓眼玻璃珠始见于春秋末、战国初,是玻璃器上流行纹饰的开端。这件作品与一般玻璃珠不同:尺寸大,湖北省曾侯乙墓出土的玻璃珠串中最大的一颗直径为2.5厘米,而此器的直径是它的两倍多;纹饰繁缛,套色圈点纹大眼套小眼,并以小连珠串加以间隔,但繁而不乱;工艺多样,结合了贴塑、点彩及刻画三种装饰手法,有立体感;色彩丰富,绚丽华贵。这些都体现了当时玻璃器高超而纯熟的制作工艺。此器为战国时期随葬品,是我国现存玻璃珠中尺寸最大、分量最重、纹饰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一件,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国宝级文物。

玻璃珠是我国古代玻璃器物中常见的类型,也是最早出现的品种,远在西周时期就存在了。战国时期,玻璃珠大为流行。目前发掘的战国时期墓葬,其中的随葬玻璃器几乎都有玻璃珠。这是玻璃制造技术、制造设备不断改进,玻璃质地更加纯净的结果。因为当时玉资源较少,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所以玻璃珠应运而生,产量大增,日益精美。

蜻蜓眼玻璃器源于西方,代表善眼,是用以抵御恶眼的。器上的蜻蜓眼越多,表示法力越大。蜻蜓眼玻璃器传入中国后,其最初的宗教意义渐渐消失,变成纯粹的装饰品,在纹饰上出现了更多的中国式图案。

战国中晚期,玻璃器的数量及品种多了起来,出现了玻璃制的璧、剑饰、印章等玻璃器。如玻璃璧,1975年于湖南省长沙市杨家山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器直径为11.3厘米,厚0.2厘米。米黄色,形制、纹饰与周代玉璧相同。圆形,扁平体,中有圆孔,表面饰以谷纹。此璧以模铸法成型,制作规整,色泽温润,显示了战国时期玻璃制造业的高度水平,堪称无价之宝。战国时期不仅将蜻蜓眼玻璃珠作为装饰品,而且还以玻璃制成仿玉品,此器即仿玉品中的精品。又如柿蒂纹谷纹玻璃剑首,1953年于湖南省长沙市东塘11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直径4.5厘米,厚0.5厘米。米黄色,圆形,略呈喇叭状。背面中央有一小柱,长0.4厘米,径0.9厘米。正面光亮,器表中心有一小圆点,外有两道阳线弦纹,其外为四朵云纹组成的柿蒂状纹饰,在一周较粗弦纹外是三圈谷纹,谷纹外有一周细弦纹。又如玻璃印,阜阳市博物馆藏。高0.9厘米,边长0.9厘米。印面方形,钮部有圆形穿孔。印呈翠绿色,表面粗糙,有麻点。印面有边档,字迹不清。玻璃印极为罕见,此印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三)秦汉玻璃器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了秦朝。秦国在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其玻璃制造水平也最高。如在沛县发现的秦代玻璃井,下段井壁即以玻璃砌成。

汉朝代之而起,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大帝国。汉代玻璃工艺沿着战国、秦代的道路发展,继续生产玻璃器和嵌件,有耳杯、盘、带钩等生活用玻璃制品以及仿玉玻璃衣、玻璃璧、玻璃蝉等随葬用的玻璃器。

汉武帝在位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建立起了东西方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文明的大交流。汉代丝绸沿着丝绸之路运到欧洲,西方的玻璃器也输进西汉都城长安,如杯、钵、瓶、珠等器物。

仿玉类玻璃器在汉代已作为玉的代用品。因为西汉殓葬制度严格规定玉为皇族与王族所专用,所以在西汉用仿玉玻璃器随葬是相当普遍的。这类器形以璧、环、璜及佩饰、剑饰为主,甚至还有仿玉衣的玻璃衣。如玻璃弦纹杯,1987年广西合浦县文昌塔70号墓出土,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高5.5厘米,口径7.3厘米,底径4厘米。此杯呈浅蓝色,敛口,弧腹,自腹下内收,小平底,底心略内凹。腹部饰细弦纹三道。该杯保存完整,色料好,是西汉时期玻璃器中的精品,对研究广西地区玻璃制造工艺极有意义。

又如玻璃带钩,1954年于广东省广州市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广州市博物馆。长7.8厘米,以深绿色玻璃制成,半透明,形制与常见的玉带钩相同,扁平状,钩扣弯圆,尾端齐平,有一圆钮,全器光素无纹饰。带钩是我国古代一种钩状服饰用品,是用于腰间皮带上的钩,质地多为金属或玉。玻璃带钩出现于西汉,极为少见。这件带钩不仅反映了汉代玻璃制作技术的水平,同时也为研究古代服饰提供了实物资料。

又如玻璃耳杯,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高3.4厘米,长13.5厘米,宽10.4厘米。椭圆形,两侧有耳微向上翘,假圈足。湖绿色,微透明,光润如玉。采用模铸成型工艺,通体抛光,制作精美,对研究我国早期玻璃器皿的制造具有重要价值。

又如玻璃耳珰,汉代玻璃器。1991年于湖南省常德市南坪乡出土,现藏于常德市博物馆。高1.7厘米,深蓝色,半透明。喇叭状,一端径大,一端径小,上下均为平面,大端平面中央一圈内凹,中间束腰有穿孔,供佩戴用。

又如玻璃蝉,阜阳县城郊出土,现藏于阜阳市博物馆。长6.4厘米,头部宽2.6厘米,身宽3厘米。中间略厚,呈灰白色,刻线较粗。整体逼真,双眼向外突出。汉代出土玉蝉较多,为口含随葬器,又称琀。玻璃蝉出土很少,极为珍贵。

广东、广西两省西汉墓中所发现的玻璃器以单色珠饰为主,也有一些玻璃容器。经过成分测试,发现绝大多数属于钾硅玻璃,氧化钾的含量一般在13.7%以上。这种成分的玻璃与同时期中原流行的铅钡玻璃迥然不同,也与西方流行的钠钙玻璃不同。

广东、广西墓葬中所发现的东汉玻璃器以单色玻璃珠为主,还有少量的玻璃耳珰。

(四)魏晋南北朝玻璃器

公元前200年,巴比伦发明了吹管制造玻璃的方法。接着,这个方法传入了罗马。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法又传入我国。同时,外国钠钙玻璃也大量输入我国,带动了中国玻璃制造业的革命性变化。西方玻璃比我国的铅钡玻璃强度大,耐热性好,可以吹制成器。在这一时期,由于吹制法的运用,出现了大量的实用玻璃器,质地、造型、工艺等方面都令人耳目一新。吹制技术盛行,瓶、罐、杯等容器产生了。同时,艺术价值极高的供赏玩的玻璃器也时有所见。这一时期的玻璃器异域风格加重,器物又轻又薄,透明度很好。

古代玻璃器分为实心器和空心器两类,无模吹制法是空心器的主要成型方法,利用空气的流动性、无所不在性和一定的压力性,借助特制工具将玻璃熔液吹成空泡而成型。这种专门工艺俗称“吹大泡”。

西汉时期,我国已掌握了玻璃器皿的制造技术,但尚未见到采用吹制法成型的玻璃器。

北魏时期,我国工匠吸收了萨珊王朝玻璃吹制法等生产技术,使我国玻璃工艺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吹制法成为南北朝以后中国玻璃产品的主要制造方法。

这一时期的玻璃器很多,如玻璃圆底钵,北魏玻璃器,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高7.9厘米,口径13.4厘米。敛口,鼓腹,圆底,口沿为光圆边。器身为透明玻璃,胎内有密集的小气泡,表面浮有银色蚀变。此钵出土于地宫石函内,刻有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的铭记。又如玻璃小口圆底瓶,北魏玻璃器,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高4.3厘米,口径2.1厘米。小口,圆唇,短头,鼓腹,圆底。器身为透明玻璃,有密集的小气泡。此瓶出土于地宫石函内,刻有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的铭记。

玻璃耳珰,六朝玻璃器,1955年3月于宝成铁路南段出土,现藏于重庆市博物馆。高2.3厘米,直径1.2—1.6厘米。深蓝色,半透明,器作圆柱状,上小下大,束腰,中有穿孔,可以悬挂。此耳珰小巧精致,虽长期埋于地下,至今仍熠熠生辉。

(五)隋唐玻璃器

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只有三十七年的历史。但它毕竟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各方面在南北朝的基础上都前进了一大步,为盛唐打下了更为雄厚的基础。

自汉代以来,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国外的钠钙玻璃输入我国,但我国并没有完全采纳这种玻璃的配方,也没有延续前代的铅钡玻璃系统,而是在传统玻璃配方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配方,造出了铅玻璃和钠玻璃。铅玻璃以氧化铅为助熔剂,不含氧化钡,也称高铅玻璃。以氧化钠为助熔剂的主要成分而不含钙的玻璃称钠玻璃或碱玻璃。这一改变经三国、两晋的过渡时期后,在南北朝时期才基本完成,并延续到隋唐和宋代。

隋唐玻璃器的成就突出表现在陈设品、生活用品的制作上,主要有玻璃瓶、玻璃茶具、玻璃杯等。

隋代玻璃器除了玻璃瓶、玻璃杯之外,还有玻璃戒指、玻璃珠、玻璃卵形器等。均采用吹制法,器壁极薄,光亮度很好,一改中国吹制玻璃器粗糙的状况。这表明隋代的吹制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器型均为中国传统造型。如椭圆形玻璃瓶,1957年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高12.3厘米,口径3.8厘米,足径4.9厘米。绿色玻璃制成,瓶口与腹部的俯视面均为椭圆形,直口,卷唇,直颈,溜肩,鼓腹,圈足。此瓶气势挺拔,晶莹可爱,色泽透亮,不同部位深浅变化不一,为我国古代玻璃器中的珍品。

又如玻璃戒指,1958年于湖南省长沙市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直径2.2厘米,暗紫色。

又如玻璃卵形器,1957年于陕西省西安市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径4.7—6.3厘米,形如鸡蛋,晶莹可爱。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博览1

    中国文化博览1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百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先辈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型科普读物,它熔古铸今,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新疆传统饮食文化,从冰封雪域到沙漠绿洲,从千里草原到山区田园,书中以近千张精美的图片及优美的文字再现了新疆7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饮食风情,并展示了当代清真美食,绘就了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的发展画卷。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为背景,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为例,探索县级基层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中的机制创新问题,尤其是探索如何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经济又欠发达的县级政府如何建立更好的机制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爱,是简单

    爱,是简单

    在见到他时,她便对他已经一见钟情了。在他初遇她时,他没有一见钟情。随着时间的消失,他对她日久生情。原本以为同命运的两个人互相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会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可有谁知道生活就是一座火山,随时喷发导致坍塌。只是,一生只为等待他的她能守护和留住自己的幸福吗?他会为了自己的孩子回归家庭吗?
  • 罪与真

    罪与真

    罪为人祸,生于人而降于人;罪为人本,源于心而存于心。罪为人足,助其行且终其行;罪为人影,伴其生且伴余生。罪为人心,生相伴,死相随;罪为人性,随其始,伴其终。罪有其真,时人所恶,真亦有罪,后人相颂。罪与真,善与恶,以何为界?
  • 校草爱上小乖女

    校草爱上小乖女

    一个平凡的女孩。一个帅气温柔的校草,他们之间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林芳是怎样使自己变漂亮的呢?如果忍不住了就赶紧打开书看看吧。
  • 傲龙天主

    傲龙天主

    一身执然向巅峰,剑指苍穹与天争!桀骜不驯独本志,沧海桑田心未变!笑看红尘人间世,且看少年帝王路!
  • 我身体里住着一条龙

    我身体里住着一条龙

    龙,华夏民族的象征,所有国人都以龙的传人自居,但是当它真正住进你的身体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的光怪陆离……
  • 谁懂谁的胡思乱想

    谁懂谁的胡思乱想

    她的青春,或乖顺或叛逆,或甜蜜或伤感。那些幼稚无知的行为,那些逗比搞怪的话语以及那些年少懵懂的爱恋充斥着她的整个心........
  • 主角就是我

    主角就是我

    一次意外的车祸,幕逸不仅没死,还获得了传说中的主角光环,从此成为了一种名为“主角”的生物。主角,那是万千生灵中最最特殊的生物,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有神奇的主角光环。遇上美女时,暧昧光环会提升彼此的关系;遇上敌人时,弱智光环会降低对手的智商;缺少金钱时,幸运光环又会带给主角财富。
  • 极品纹身

    极品纹身

    叶承,父母皆著名医生,望其承继家族医业,却因纹上极品纹身而改变命运,走上异术超能之路,从骨瘦如材的废材少年成为风魔万千少女的极品天才!
  • 想法决定活法

    想法决定活法

    本书内容包括:主宰自己的想法让你掌控命运、自信坚持的想法让你无所畏惧、诚实负责的想法让你赢得信任等。
  • 再怎么美丽也只是曾经

    再怎么美丽也只是曾经

    那年那月那日的相遇,只此一眼便让我别不开眼。少年时期,想起初遇的那一瞬间泪悄声无息的流了下来。或许,我们本就不应该遇见!若,人生只若初见,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