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道里面的空气稀薄,志愿军战士们不得不张大嘴巴呼吸。起初战士们还能舔到岩壁上渗出的水珠,到后来,尿液成了惟一的水源。在这种情况下,连尿都非常珍贵,战士们要留给伤员,伤员又让给有战斗力的战士。谁如果自己喝那就是自私!
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转入坑道的志愿军部队仍继续不停地组织小型反击。通常采用三种手法:一是突然强袭,歼灭敌人于坑道之外。即当敌人向我进攻时,坑道内预先组织精干小组,待敌人接近坑道附近时,突然行动,将敌歼灭。二是潜出强袭,歼敌于行动之中。在敌搜索我而未发现我时,我发现了敌,即组织力量突然袭击。三是偷袭,歼敌于坑道之内。全线各坑道进入坚守后,对敌进行小型出击158次,除9次失利外,其余全部成功,歼敌2,000余名。这个数字在整个战役中,虽然不大,但这种战法给敌人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慌乱,使他们日夜不得安宁。
有一次,一个美国兵找了一个避风的地方一到石坝下边拉大便。裤子还没提起来,就被从石坝里伸出的两只手拉进了坑道。从那,再有大便者便三人一伍了,其中两人抱着枪望风。一时间,呆在表面阵地的“联合****”大兵个个胆战心惊、风声鹤唳,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志愿军战士要了性命。
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为后方赢得了时间。10月24日晚上,秦基伟将军部警卫连补充到1号坑道,120多号人,穿过两道固定炮火封锁线,连排干部只剩1个副排长,还有25个兵,连跟了秦基伟多年的警卫员也牺牲了。消息传来,秦基伟痛心疾首。他明白,要发动反击仅靠45师的力量已经远远不够了,决定将军预备队29师的86团和87团投入上甘岭反击作战。
10月30日,志愿军再度反攻。
志愿军空前动用了133门大口径火炮和30门120毫米重迫击炮,炮火持续了4个多小时,后来还动用了压箱底的家伙——24门火箭炮。美7师上尉尼基惊恐地告诉随军记者:“志愿军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每秒钟一发美军就受不了了,殊不知志愿军战士在10月14日面对的是每秒钟6发的火力。
志愿军发起了一浪接一浪的冲锋,一个排的兵力往往冲一次就所剩无几。恶战了5小时后,志愿军收复主峰。次日凌晨,南朝鲜2师31团和埃塞俄比亚营反攻,发动了四十余次攻击。一天下来,全员上阵的31团便完全丧失战斗力,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也没能恢复战斗力。战斗之惨烈,连星夜赶来督战的美9军军长詹姆斯少将也为之胆寒,连连下令停止进攻。在范弗里特的严令下,11月1日,美7师,南朝鲜9师再度反扑,战至2日拂晓反被志愿军坚守部队打了个反击,收复597.9全部表面阵地,但45师补充后用于反击的10个连也全部打光。3兵团司令王近山审时度势,决定将12军31师余下的91、92团全部配属给15军。
此时,美军的进攻兵力也几近枯竭,输红了眼的范弗里特不仅调来了刚刚顶住了志愿军38军的南朝鲜“白马部队”9师30团,而且还把集团军预备队——精锐的美187空降团拉过来当步兵团用。11月3日,这两支“联合国”军兵分五路进攻,志愿军45师投入仅存的最后一个连队,此时12军31师的增援部队及时冲上了战场。
在10号阵地上,经历了残酷的战斗后,12军91团8连的一个战斗小组只剩下了朱有光和王万成两人,一群戴着伞兵盔、穿着防弹衣的美军空降兵又蜂拥而上,负伤的朱有光、王万成一前一后,冲入敌群拉响爆破筒——王万成就是日后影片《英雄儿女》中主人公王成的原型。
11月5日,12军31师全面接过597.9高地防务。当晚,45师奉命撤下战斗了23个昼夜的阵地。先后屯过3、400人的一号坑道,只走出了8个人。走出坑道的官兵们伤痕累累、衣衫褴褛,却始终高昂着骄傲的头颅。
次日早晨,美国人坦率地向新闻界承认:“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这一天,刚巧是美国新当选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正式就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