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决断出兵朝鲜
未雨绸缪
1950年,******57岁,正处于精力充沛、思维敏锐、经验丰富的巅峰状态。
这位身兼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与诗人于一体的伟人,他既幽默风趣、含蓄温和,又严肃认真、咄咄逼人;他坦诚、外向,激情四溢,率真自然,“性不好束缚”,可也有时腼腆内敛,隐含不露;他既谦虚、豁达,又高傲、敏感,他做事细致严谨、明察秋毫,但作风却粗犷洒脱、不拘小节;具有成就大业的忍让包容,一旦需要则当机立断,穷追猛打不留余地……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他辉煌的一生中都在不断超越自己,向别人所认为的不可能挑战,并且以此为乐趣。经过国内革命战争锻炼的******军事艺术将在另一个战场上得到检验,并上升到一个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当同美国在朝鲜战场的较量过去很多年之后,美国人才终于承认,他们曾经面对的是多么伟大的对手。尼克松写道:“他的思绪显然像闪电一样敏捷。”基辛格则写道:“我从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这是一个值得美国敬畏的人,没有与美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较量,******或许永远也不可能赢得世界对他应有的尊重。
从朝鲜战争爆发那天起,身在中南海的******以他特有的战略敏感一直在关注着战争的进展,他要求总参谋部随时向他汇报朝鲜半岛的战况进展。
丰泽园的菊香书屋内,******伫立在窗前,手中衔着一支点燃的烟,望着院内的几株老树和地面上的斑斑树影,凝神沉思。他在想,6月上旬,担负攻台战役的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刚进京汇报了攻台的准备情况,朝鲜内战就突然爆发了,美国出兵干预朝鲜事务,还毫无道理地派出第7舰队公然侵犯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太猖狂了!
一幕严峻的景象在******的脑海浮现,那就是一旦朝鲜战局恶化,北部,蒋的部队和美军便从鸭绿江逼入东北;南部,在第七舰队的海空力量支援下,蒋可以反攻大陆。所有这些,使******唤起一种隐隐的警觉:反动势力试图南北对应,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对此不能不防。
于是,1950年7月7日,在******指示下,周恩来(此时作为**************副主席主持军委工作)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召开国防会议,会议决定:火速从中南军区调13兵团开赴东北,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应付朝鲜战局可能会出现的危机。国防会议上,****、罗荣桓提出,将15兵团司令员邓华替换黄永胜担任13兵团司令员。13兵团司令黄永胜是****的爱将,虽然打起仗来又猛又狠,但却有个“击鼓冲锋,鸣金玩妓”的臭毛病,而邓华不仅是一员骁勇的战将,而且善于动脑子,是个有勇有谋的儒将,自然比黄永胜更适合应付极其复杂的朝鲜战事。
简短高效的国防会议仅仅用了3个小时的时间。会后,周恩来、聂荣臻连夜整理出会议决议呈批件,交******审阅。
午夜,******的书房里,灯火通明。习惯夜间工作的******一面仔细审阅着中央军委《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的呈批件,一面在迅速地思考着,事实已经证明,美国是不讲任何信誉的,要准备同美国打。军委采取这些措施都是未雨绸缪之计。13兵团这几个军到辽南,颇为合适。必须把能战斗的部队放到前沿。当时整个东北只有一个42军在搞生产,13兵团必须尽快开赴东北,抓紧进行战前训练,再不能拖延。于是,******在一页信笺上龙飞凤舞地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