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2600000020

第20章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2)

“不,妈妈!”埃里克委屈地说,“再不会有这样大的鱼了,而且周围又没有人。没有人会知道的。”

但母亲十分坚决地要放生鲈鱼,埃里克知道母亲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只好不情愿地把鱼放回了湖里。

年后,埃里克已经是纽约市一名成就显著的建筑师。的确在他以后的垂钓经历中再也没遇到过那么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妈妈。因为是妈妈让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埃里克从未因为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做出有损公德的事情。经过自己的勤奋、诚实、努力奋斗,埃里克终于钓到了生活中的大鱼——让众人仰慕的成功事业。

家长如果在一些事情上不能以身作则,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比如,父母只要求孩子学习,自己却不看书,这种说一套做一套是没有效果的;父母教育孩子要爱学习,守纪律,讲道德,求上进,自己却不学无术,成日沉溺于“方城”之中,这样的父母如果只用自己所说的来要求孩子,而不要求自己,那么即使再苦口婆心,孩子也很难接受。

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个男孩想起身给一位站立不稳的老太太让座,谁料想孩子的母亲却站立一旁大声呵斥他:“让什么,你老老实实地呆着吧!”这位母亲平时一定没少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但遇到实际情况时,她的行为却与曾经的言语大不相同,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能指望孩子接受自己的教诲呢?

我们的许多家长在社会道德滑坡的时候无不义愤填膺,然而到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常常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社会风气自然难以改善。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行为与自己没有关系,其实,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在实施家庭教育的同时,家长要让孩子自信乐观,自己就要自信乐观,这样才能培养一种积极的心态。

希望法则

要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并不是要父母对孩子寄予多少希望,而是“要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可以说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寄予希望的,但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却因为方法不当,把孩子的希望给抹杀了。

罗森塔尔效应

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进行了一个著名的有关希望和信心对人影响的实验。

他们从1~6年级各选了3个班级共18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态度将一份占总人数20%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任课老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守秘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小学时,已经是8个月之后,这时他们对18位学生进行了复试。奇迹竟然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每个人的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情绪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当初那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教授随机挑选出来的,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些学生更聪明。

但在这8个月的时间里,罗森塔尔的名单左右了老师对学生的能力评价,当认为这些同学特别聪明时,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出乎意料的进步。结果,这些同学竟然真的成为了聪明的学生。

这就是“希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人们把这种由他人的希望,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知道,你对他人的希望总会间接地产生一些巨大的影响。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一旦对他人有意或无意的寄托希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于这种希望的特性。同样,对于教育来说,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一个非凡能力的人。一个孩子是否可以成才,关键是家长是否像对待天才一样对待他。家长以积极的态度给孩子以希望,并始终让孩子看到希望,孩子可能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家长对孩子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

希望法则,并不是要父母对孩子寄予多少希望,而是“要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我们知道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寄予希望的,只是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常常因为采用方法不当,在悄无声息中把孩子的希望抹杀了。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过错,经常对孩子喊“你怎么这么没出息”、“你真笨”、“我看你是没希望了”之类的话语,作为父母的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场换位思考一下,自己会看到希望吗?

在现实生活中,因绝望而悲观、意志消沉的孩子俯拾即是。要想让孩子永远对人生充满希望,必须让他有成功的体验,不断赏识和鼓励孩子,这些能帮孩子从生活和学习中学到应付困难的技能和信心,从而坚持不懈自己的目标,最终走上成功之路。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世界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意志坚强的人,另一类是意志薄弱的人。后者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总是选择逃避畏缩不前。他们极易受到伤害,从而灰心丧气,放弃了自己的希望,等待他们的也只有痛苦和失败。但意志坚强的人不是这样,他们内心有着一股坚强的特质,在面对困难时,他们仍用内在的勇气来承担外来的压力和考验。

美国人善于赞赏孩子,无论他们做的怎样,都需要经常夸奖说“很好”、“你真棒”、“你真是天才”之类表扬的话,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但中国家长却恰恰相反,他们对孩子期待值很高,却不善于运用希望法则,反而喜欢挑毛病、找差距,孩子尽管取得90分的优秀成绩,仍然会追问为何丢了10分。这种过高的要求往往适得其反,扼杀了孩子心中的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有希望才能成就事业

凡是人心所能想象并且相信的希望,最终一定可以实现。这是因为希望是任何成就的试金石,它可以帮助人走向成功。

有希望才能成就事业,尤其当希望与特定的毅力、目的及欲将希望转化成事实或其他目标的炽烈欲望相结合时,希望更会显出强大的力量。

人要想在事业中获取成功,必须对自己的未来抱有热切的希望。而成功的根本要素是只有确保那种炽烈渴望胜利的心境。

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靠为别人放羊来维持生活。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这时,他们看见了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很快从自己的视野中消失。

“大雁要飞往哪里?”牧羊人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

牧羊人回答说: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安家。”

“如果我们也可以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我一定比大雁飞得还要高,这样就可以去天堂看妈妈。”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

“做一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自己想去哪就可以飞到哪,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小儿子也对父亲说。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对儿子们说:如果你们有希望,你们也会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可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父亲。

牧羊人说着的同时试着飞了两下,同样没飞起来。但他肯定地说:“也许是因为我的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去你们想去的地方。”

孩子们牢记着父亲的教导,并充满希望不断努力。长大以后他们真的飞了起来,他们就是美国的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

希望作为一种可贵的心灵动力,会使人心中产生激情,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其实孩子许多看似不切实际的希望都有可能实现。

—天,母亲有事要出去,出门前,她交代儿子照顾好正在睡觉的妹妹。母亲出去后,百无聊赖的小男孩发现桌子上有几瓶彩色墨水,看到妹妹还在熟睡,他充满了好奇,情不自禁地拿起墨水画起来。小男孩开始在地板上画起了妹妹的肖像。不可避免地,室内各处都被洒上了墨水污渍,家里变得又脏又乱。

母亲回来,色彩凌乱的墨水污渍充斥着她的眼睛,但是她也发现了地板上的那张画像——准确地说是一片乱七八糟的墨迹。她惊喜地说道:啊,那是奈乐。”然后她弯下腰来亲吻了她的儿子。

这个男孩其实就是著名的画家本杰明·威斯特,他常常骄傲地对人说:“是母亲的亲吻使我成了画家。”

每个孩子都有梦想,所有的家长也要呵护好孩子的梦想。没有母亲对本杰明·威斯特的呵护,就不可能有他后来的成就。

人类最可贵的本能就是对未来充满幻想,对明天充满激情——这些幻想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尽管有些孩子的梦想永远都不能实现,但是,每一个孩子都在憧憬着未来,并为着或远或近的“未来”投入他们全部的努力。

在哈佛,老师在教育孩子时,总是千方百计发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而我国的教育则更多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进行理性的冷静思考,甚至每个问题都会有“标准答案”,孩子的奇思妙想常常由于担心被老师或父母斥责而中途消失。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说:“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愿望的、最渺小的人,也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孩子天生都有梦想,处于童年期的孩子是多梦的季节。

心理学家曾明确指出:当一个人满怀希望并真的准备好去做一件事时,这件事自然会出现。”面对孩子的梦想和希望,很多父母会说那是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他们不明白,正是有了梦想,不切实际才有可能变为实际。因此,父母要学会给孩子以希望,并细心呵护孩子的希望,让孩子在希望之灯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最终登上人生成功的顶峰。

孩子的成长需要希望的指引

有一天晚上,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做饭,小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儿子蹦蹦跳跳,玩得很高兴。年轻的母亲听到传来的“咚咚”声很是奇怪,便大声询问:儿子,你在做什么?”

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正试着跳到月亮上去。”

母亲并没有责怪儿子只知道瞎想,不好好学习。而是微笑着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吃晚饭啊!”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通俗浅显的文字和一系列脍灸人口的故事编写而成。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及家教特点等,作了简明的介绍。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庭教育不仅有历史的时代性,而且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当我们阅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时,对家教的历史遗产要注意剔除其封建糟粕,并有批判的精神和阶级分析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吸取其精华。
  •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子经典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子经典

    本书从策划到编撰,可以说汇聚了众多教育学家的心血,是他们对家庭教育研究多年的智慧结晶,同时,所融入的世界顶级教育家如卡尔·威特、玛利亚·蒙台梭利、井深大、M·S.斯特娜等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国家长和学者的认可,也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培养了众多的的人才。所以,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与权威的教育学著作,更是每一位处于家庭教育迷途的家长的首选。
  • 宝宝培养宝典

    宝宝培养宝典

    共分为19章,内容包括1岁前每个月和2岁前每半岁以及学龄前每岁期间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案、智能训练方案和综合培养方案等内容。
  •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关于教育的话题,从来都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表明:20年前,只有1%的中国家长质疑“高分低能”和“教育体制”问题;20年后,只有20%的家长坚定支持精英教育,而80%的家长程度不同的对精英教育模式提出了异议。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

    本书融思想、智慧、创新于一体,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原则。本书通过阐述爱和规矩的关系以及重要性,改变了千万家庭中国式传统教子观念和模式,纠正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种种误区,是家长和老师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同时,书中列举了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为父母解决管教孩子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其思想独特,视角新颖。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孩子不按着规矩去做怎么办,孩子不喜欢被规矩所缚怎么办,怎样让孩子学会将规矩变成习惯,怎样让孩子从规矩中感受父母博大的爱和良苦用心……本书都会告诉你答案。
热门推荐
  • 男人的羽毛是女人

    男人的羽毛是女人

    一对夫妻“被出轨”的故事。黑幽婚恋,情爱悬疑。那些反转,就似梦魇。
  • 女总裁的特种神医

    女总裁的特种神医

    曾经的兵王之王,一手握生死,一掌定乾坤;如今的赤脚医生,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最强兵王化身赤脚医生,低调归来,醉卧声色犬马之地,游走莺莺燕燕之间。只待他一朝鹰扬,风尘吸张。
  • EXO:韬之遇见你足矣

    EXO:韬之遇见你足矣

    林依颜——我真的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反正只要你相信我就好。黄子韬——请你原谅我,我是真的很爱你啊。刘婧欣—我会一直爱你一辈子啊。边伯贤——谢谢你这么爱我,我也很爱你。本文是关于EXO的小说,欢迎行星饭。作者第一次写文,如有不好,尽管提建议。谢谢
  • 回到东汉末

    回到东汉末

    吕布是我丈人!孙策是我妻兄!……!我不是神话,我只是一个传说!穿越到三国的苦逼少年冯耀有一天忽然发现,他竟是袁术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袁耀!从此官运亨通,美人环侍,名将来投!蔡文姬:妾是蔡琰!愿为君吹箫!孙尚香:本姑娘手下有三百绝色娘子军!谁敢来战!吕玲绮:夫君,妾差点把您当坏人了!吕布:玲绮吾女,请伏于吾背上,待吾杀开重围,送你与袁术之子完婚!历史从这一天开始,发生了改变,统一三国何足挂齿!屠倭寇,灭匈奴,降罗马,在澳州放马,在美州扬帆……,大仲帝国的子民将傲立在全世界每一寸土地上!
  • 刺者不留名

    刺者不留名

    一个被迫走上黑暗之路的热血青年的传奇
  • 聚缘君

    聚缘君

    我相信爱是夜空里最美的流星,坠落的光芒灿烂我的生命,陪我穿过黑暗孤单里前行,只为遇见有你的风景。翼遥,我来了,等我......
  • 碧落重生

    碧落重生

    碧落一世,痴心如许!妾心非席,不可卷也。赤慕半生,名利盈心!君恩雷霆,伏尸千里。如此虐恋,堪称孽恋,似乎被辜负和背叛的永远都是女人。叹罢此生,碧落安心赴死,只为全那负心人仁德之名。远处那一抹身影是在心痛的颤抖吗?碧落已无心更无力去看了……醒来之时,确实素履常衣,回到了自己的少女时代,且看这一世,他如何为自己而活……
  • 只要朋友快乐着

    只要朋友快乐着

    《只要朋友快乐着》是“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家自选集”系列之一。《只要朋友快乐着》中,刘建超“老街”系列小小说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融进和散透出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老街”的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能概括进时代变迁和人性善恶的厚重底蕴,承载着时代的意蕴和人性的内涵。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四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四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鹿鸣之什

    鹿鸣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