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才能和心智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父母的教养态度比较热情、民主而非独裁、冷漠,孩子的智能相对就比较高。在温暖而充满爱的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激发孩子的创意?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父母能尊重和接纳孩子的问题,鼓励和赞美孩子的优良表现。其次,父母及时发现孩子的缺点,并予以改正和指导。再者,父母之间相互体谅,相互理解,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有一对夫妻在接女儿放学回家途中,不知什么原因两人大吵起来,最后居然扬言要离婚。等争吵暂时停下来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女儿还跟在后面。他们看到女儿拿着画板在画画,画面上有两个大人,他们表情愤怒,两个大人中间躺着一个小孩。
妈妈很好奇地问:地上怎么会有个小孩,他怎么了?”
“死了!”孩子说。
“他怎么会死了呢?”
女儿沉默了半响,说:因为爸爸妈妈吵架、离婚……”
他们被女儿的话深深震撼了。原来,女儿看见班级中所谓的“单亲儿童”总是落落寡欢,神情忧郁,她害怕自己也像他们一样。在她看来,父母吵架、离婚后,他们的孩子就好像被抛入旷野一样,最终会一点点面对死亡。
小女孩在无意间用一幅画泄露她的心声,也让父母及早警觉:孩子在成长中最需要的就是安全、安定、安心的环境与父母完整的爱。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吵架,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那么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呢,让孩子在心理上有归属感呢?
●父母相爱
父母应该真诚相爱,而且要公开地让孩子们看到这种爱情。父亲要很真实地让孩子看到对母亲的细微关心:在饭桌边为她摆好椅子,出门时事先通知一声,逢年过节向他们的母亲赠送礼物……如果一个孩子真正了解到自己的父母是真诚相爱的话,就不用花费更多时间向他们解释友爱、善良以及美。父母的真实情感已经在生活中慢慢流入了孩子的心田,从而培养他能够在将来的各种关系中发现真挚的感情。当爸爸和妈妈手拉着手散步时,孩子也会和他们拉着手,但如果他们各行其道,孩子便很自然地跑到了一边。
●父母共同教育孩子
一般情况下,在教育孩子和家务方面妻子要比丈夫付出的多,而一个良好的家庭里,丈夫也应该自觉地帮助妻子,这样不但会赢得孩子的尊敬,而且会使夫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共同抚养教育孩子,帮助妻子就是对孩子的最好的爱。
●家长做出榜样
孩子需要懂得最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些需要父母双方的教导,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要做好榜样。如果父母没有做好榜样,如何教育孩子呢?比如,当父母把脏东西放入垃圾箱里,孩子也会这样做。而如果父母随处乱丢的话,孩子也会跟着乱丢杂物。孩子总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父母,因此父母做好孩子的好榜样很重要。如果作为家长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助人为乐,处世豁达,我们的孩子也就有可能成为这样一个懂礼貌的人。
●人格独立平等
家长和孩子的人格应保持平等,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就忽视他在家中的地位。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基础是平等。父母、子女任何一方的优越感都会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隔阂。只有保持家庭成员人格的平等使孩子乐于把家里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孩子也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一个甜蜜的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有最好的沟通而且彼此尊重和体谅。父母给孩子自由,同时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任,使子女能明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赏识
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相互欣赏对方的优点,容忍对方的缺点,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不要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小鹏的父亲老是喜欢把他同别的孩子相比。一次,小鹏的数学考了90分。当父亲看到他的试卷后,不禁眉头一皱:“你真不争气啊,数学才考了90分,你看隔壁家的小军,数学得了满分;人家当大队长,你才当小队长。你真是太没用了,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儿子呢?”
小鹏听完父亲的数落,也来气了,他冲着父亲喊道:“爸爸,你瞧,人家李伯伯当总经理,你怎么才当小主管?人家王叔叔每月挣6000,你怎么才挣3000?人家隔壁肖大哥住的是别墅,咱家怎么住单元房?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爸爸?”
父亲一听很生气,他冲着儿子喊道:你怎么可以这样比呢,这世上总有比我高的人啊!”
儿子乘机说:那您为什么老拿我和其他人比?”
父亲沉默不语。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也大不相同,父母不能苛求孩子达到一个他难以达到的标准。
有些时候,家长的本意也并不是有意拿孩子和别人比,每一个家长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只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希望和期盼,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别人那样优秀。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有时候,孩子对家长树立的榜样不服气,也就不会接受。也有时候,比较的对象过于优秀,会让孩子产生压力。如果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家长就会对孩子否定,进而发展到孩子的自我否定。于是,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恐慌,这样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伤害。因此积极的做法是: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发现并且赞扬孩子的优点。
——鼓励孩子欣赏别人的优点,但不能借别人的优点批评他。
——鼓励孩子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就及时表扬。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体会到家庭的归属感。
榜样法则
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家长随时检点言行极为重要,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成长环境的熏陶。
印刻效应
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一种有趣的现象。即是鹅、野鸭等动物的幼仔在其绒毛风干后,就立刻具有行走能力。它们经常把看到的第一个移动目标作为追逐的对象,雏鸭最初看到的在动的东西常常是母鸭,因此雏鸭会不自觉地跟着母鸭行走,这是保护自己生存安全的最佳方式。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种本能反应,这些雏鸭一生下来就喜欢追逐自己的母亲,可是现在人们发现,它们仍然存在着印刻效应,也就是说这些雏鸭一开始只要看到任何移动的物体,不管那是什么,都会跟着跑。比如,刚睁眼的雏鸭容易把孵蛋的母鸡看作妈妈;如果首先看到的运动物体是人,它就跟着人跑;如果是玩具动物,它就会拼命地朝着玩具动物追去。
这种印刻效应,同样适用于对孩子的教育,并且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幼年时期,父母对其身心体验产生的影响会产生这种印刻效应。如果说孩子的心理、个性出生时是一张白纸,那么几年之后,这张白纸就会被父母平时的行为这个画笔涂抹的无处下笔,当然,是一塌糊涂还是一幅作品,重要的看父母如何做。
每个父母的神圣职责是教育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子女之间除了存在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以外,还有着情感上十分密切的关系。家长是教育子女的主要责任者和执行者,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者。家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就会自觉地根据社会的需要去塑造子女,给子女以积极的影响,努力把子女培养成人才。如果家长缺乏正确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生观,也就没办法给予子女正确的思想教育。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家长很重要的一件事是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教养等,来自环境影响。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通过言教,尤其要通过身教,因为孩子喜爱模仿,就算是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