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也曾与一些故意抬高物品价格的商人讨价还价过,当你面对这种无良商家时,我想你可能也会毫不犹豫地将物品价格杀得很低,这样做与我们对待合理出价的商人态度完全不同。对于后者我们没有气愤、没有激动更没有刁难。同样的道理,对于那些常常看起来傲慢自大的人,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快速地将他自我标榜的“价码”毫不留情地撕掉,或者就是选择远离,不去接近。
一个处世稳重的人,从来都不会阿谀奉承,也不会溜须拍马;不会四处讨好、任意滋事,也不会造谣生事;不会曲意逢迎,也不会高调附和,更不会背后评价人。但凡这样的人,对于别人的意见总能虚心听取,对于自己的观点也能清晰谨慎地表达。这种待人处世的态度,完全可以被理解为具有一种稳重的威严。
稳重除了个人内心的定力之外,也可以从其外在行为表现看出,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直观地看到当事人的面部表情以及做事时的具体行为表现,他们基本都会表现的非常慎重。
当然,如果你可以在慎重行事的基础上再附加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适当的高贵气质,相信一定能够让更多的人对你心生敬畏之情,这在一定意义上其实就是一种稳重的做事风格。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一副嘻嘻哈哈,对待所有事情都漫不经心,一副无所谓的态度,那么,他走起路来也一定会呈现出摇晃的状态,看起来做事极不稳妥,让人感到内心飘摇不定,极不踏实。还有另外一种人则是外表看起来非常严肃、稳重,但是做起事来却让人不敢恭维,对待任何事情不但草率,而且还极不负责,对于这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稳重与威严只不过是蒙骗别人的眼睛罢了,根本不值得大家对他的尊敬。
孩子,想告诉你的道理实在太多,在这里就先不逐一说明了,之后我还希望你能找一些相关“礼仪手册”之类的书籍来阅读,而且,如果有时间,最好能把一些重点内容背下来。因为在这些书中,有关讲到待人接物的相关礼仪还是写的非常详细的。
家信46婚姻男女
男人、女人,恋爱、结婚;丈夫、妻子婚姻生活。男女的婚姻生活,或者充满着欣喜、或者品味平淡、或者经历冷战、或者体悟感伤,可以称得上是五味杂陈,但是无论酸甜苦辣,丈夫与妻子都应该共同分担,一起支撑起那个共同的家。
亲爱的儿子,上周六的时候,我去你家并没有看到你,多少有点遗憾。后来听你妻子说你最近几乎每个周末的晚上都会留在单位工作。当时,看到你妻子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真的让我感觉到不安。在她看来,你和她一样,都应该对家庭和家族负有平等的责任。但是,一直以来,大家都看得出,她要比你承担更加沉重的负担。
此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让我担忧。上次和你一起吃饭,看到你对侍者那种粗鲁、莽撞态度与你以往的彬彬有礼、待人和善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这些都只是一些生活态度上的小问题,但是在我看来,却不是小事。也许你能如此地表现全是因为你的大脑里全部充斥着工作上的事情,尽管对工作要认真负责,但是对生活也同样应该负起责任。你对工作的狂热以及对身边亲人、朋友情感的漠视以及生活的不关心的确是个严重的问题。
同你说这些,我并不是站在父亲的立场,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与你沟通,希望你能注意一下存在的危险信号。同时,你也应该好好想想自己最近的状态,是否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而忽略了家庭。其实,我也了解你的工作性质,既繁杂又沉重。虽然,之前我曾多次劝诫你,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对于工作一定要认真、勤奋和努力。但是,看到你现在的这种生活状态,你可能已经忘记了我也曾告诉过你:“保持生活平衡”的重要性。
你自己想想看,目前的生活是否已经严重失衡?如果你也认为是的话,那就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好好为那些关心、爱护你的人多考虑一些。尤其是你的妻子,她一直以来对你的支持、帮助及爱护。可是这些全部在你用心工作的时候彻底放弃了。难道以你目前取得的成功、获得的知识、积累的经验都不足以让你不犯这样的错误,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依我看,像你现在这样的年纪,你还会有很多的时间留在人世,所以今后还会面对很多问题,因此,我还是想给你一些建议:你的妻子长期以来,都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工作时间与家庭生活时间进行着合理地安排,而且,当你在上班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她来照顾孩子和处理家务;无论是在日常事务还是其他危急情况中,好的婚姻伴侣都不会因为自己担当了沉重的责任而感到厌倦。像你妻子这样无条件地替你分担压力,实在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温柔、体贴的好太太了!而婚姻生活中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劳动分工合作了,但是,不管是丈夫还是妻子,都应该深爱对方,并且与对方一起承担责任与压力,无怨无悔。在此,我们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如果是你的妻子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分担家庭事务,而你,作为一个丈夫,心里会怎么想呢?
孩子,在你的生活时间中应该合理地将其分配给自己的妻子、孩子还有工作,但是从目前的状态来看,你却让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尽管婚姻生活中有人愿意为对方百分之百的付出,但是,他们在付出的同时,也是非常希望能有所回应的,哪怕只是一点点。这样他们可能才会感觉到来自对方的关爱,才能更加全心全意地为这个家付出。如果你已经习惯了每天工作到深夜,即使周末也要工作,那么你的时间几乎完全被工作占据,你又何来的家庭生活时间。
因为你工作认真,所以你就不知不觉地增加了自己的工作时间。这么一来,你却错过了很多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间,而且这些错过的时间将永远无法弥补。或许在你内心深处,你并不这样认为,你觉得可能在亲情、友情方面的牺牲却可以换来工作中丰厚的报酬,以此来满足自我内心的失衡。
总之,我还是非常希望你能抽出时间与自己的妻子好好商量一下有关家庭生活的时间安排计划,然后针对与你妻子、孩子之间“调整平衡生活”的问题展开讨论,自我检讨一番,以后是否能像以前那样,每天下班之后能早点回家哄孩子入睡,或者去幼儿园接他们放学,或者带他们去看牙齿,或送他们按时去上钢琴课,等等。也能像以前那样,每到周末就能和妻子一同外出,共度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或者与朋友相约一起,共同畅谈。减少工作时间对你来说,也许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若觉得自己有理由对家人、尤其是对妻子的时间负责,那么,相信你一定会努力追寻。
家信47生活实践重于书
书本知识可以让人充实,也能使人完善;社会实践可以提高能力,也能增强判断。凡事只要认真、努力、勤奋、用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积累到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备不时之需,成就自我。
亲爱的儿子,这次给你写信主要想告诉你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而且你还必须清楚社会实践所得来的东西要比你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重要的多。人类,原本就不完美,但是努力让自己完美地成长,是我对你的深切期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不仅为你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而且还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当然,说这些我并没有后悔的意思,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乐意付出的,更不会心疼给你花过多少钱。
我们常说的教育,其实就是指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以旧有的书本知识为主;但是当我们在以书本知识为主的过程中却忽略了社会实践教育,很多时候都只是禁锢于传统思维,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因此,社会实践对于我们的成长与成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我想,这个道理,以你目前的积累应该知道。
如果在你年幼尚不具备判断力的时候,我就教给你一些做人或者做事的道理,让你如何尊敬他人,教你如何礼让。那么,你就很有可能按照我的吩咐机械般地去执行,因为你的内心深处还不太清楚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或者根本不了解其中的意义。而现在却大大不同,因为你已经具备了自我判断的能力,对于任何自己要做的事情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什么时候该施善行、什么时候要尊敬他人等每做的任何一件事,心里都是非常清楚的,根本不需要去思考为什么。
雪佛贝利公爵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行善事并不是为了让他人看见,而是为了自己。”其实,雪佛贝利公爵说这句话的意思就如同我们自己洗澡并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干净而去洗澡,而是为了自身的干净。所以,当你自己开始判断事情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不再提醒你做事的方式以及途径,更不会过多地强调善行的重要性,因为你现在已经能够非常确定地将其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此外,我希望你能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最近,我与哈巴夫人都看到了你因为自身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预想中的成果,这也是我们预料之中的事情。除了你已取得的成功之外,你还应该从待人接物方面多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如果在这方面不能掌握技巧,那么,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可能成为泡影,没有任何意义。其实很多方面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就只有这一点稍微有些遗憾,所以,在这封信中,我还是要强调一下礼仪的重要性。
当你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迎合对方。当你与很多朋友一起参加聚会或者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共同探讨的时候,一定不要太过强势,适当的保持谦虚、低调,或许当你在别人都无法给出合理建议的时候,你的提议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对于任何事情一定要做到明事理,辨是非。能做到这一点,相信一定不会有人唱反调。因为在大家心中,你的表现已经让大家认可为一个礼仪端正的人。
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则应因人、因场合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与人相处的礼仪则不能因为时空的转换而改变。所以,一个人意志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此人是否能成为一个行为端正的人。
一个人所具备礼仪知识的多寡对社会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高雅的人格魅力不仅能使社会秩序良好,而且还能提高社会的安全性。法治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对人的不良行为进行一定强度约束的社会,常常会对于一些违反人性道德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或者刑事处罚。
如果要将社会法律与人们长期默认的一些规章制度相提并论,最初,可能会让你觉得惊讶。其实,总的说来,这两者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因为法律主要针对的是整个社会的所有人,而规章制度则是某个团体或者组织设立的一些行为规范或者遵守秩序。尽管条例内容各有不同,但都是针对了一些不良行为而相应制定的条例。
孩子,对于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我们来说,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社会实践更有必要。当我们还在学习相关的社交礼仪理论时,还不如迅速加入到社交圈中进行社会实践,这已经成了既定的模式,而绝非强求所得。这种成熟的学习模式犹如一种无法改变的默契与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