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1600000016

第16章 典籍学习篇(4)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各种书籍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汉文帝时,开始在全国寻找书籍,一个叫伏生的老儒生口授了《尚书》二十八篇,使《尚书》得以流传。

到了汉武帝时,鲁恭王想霸占孔子的故居改作花园,在拆房时,忽然从墙壁的夹洞中发现了一批竹简,同时空中传来一阵庄严的钟磬之声,鲁恭王吓坏了,忙下令停止拆房。在墙壁中发现的这批竹简包括《尚书》、《孝经》等古典书籍,因为是在墙壁中发现的,所以这些书被称为“壁经”。

这些典籍的发现,对校正一些典籍的真伪起到了重要作用。

【延伸阅读】

学习《尚书》的途径

学习《尚书》要认识途径,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途径。

对初学者说,首先要通读。通读的时候,可以利用建国后出的附有译文的读本。这类读本目前有三个:一是王世舜译注的《尚书译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是江灏和钱宗武合著的《今古文尚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三是周秉钧译的《白话尚书》。这三本书都有译有注。第一种只译了今文二十八篇,第二种和第三种则今文和古文全部译注了,内容大同小异。如果只为了通读,上述三部书任择一部就可以了。

对进一步研究者说,要求自然不同,还应该参考些旧时注本。旧时注本很多,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要求选读下面这些。

1.《尚书注疏》这部书采用伪《孔传》而加以解释,阐说详明,是一部很重要的注解。《孔传》虽然不是汉代孔安国写的,但是它是魏晋人写的,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焦循说得好:“《孔传》之善有七,若置其伪托之孔安国,而以魏晋人之传注视之,则当与何晏、社预、郭璞、范宁之书并存。”读《左传》必须读《杜注》,读《尚书》就必须重视伪《孔传》。孔颖达的《疏》,根据刘炫、刘焯等人的旧《疏》整理而成,保存了唐以前人的一些重要见解。它是魏晋以后唐以前人说解《尚书》的总汇。如果要了解这一时期解释《尚书》的情况,应当参考它。

2.《书集传》宋人蔡沈著。这部书分别标明今文古文的有无,辨明大小《序》的讹误,改正伪《孔传》的训诂,删除《孔疏》的繁复,简明精当,比伪《孔传》有所前进。如果要了解宋人《尚书》的注解,可以参考它。

3.《尚书今古文注疏》清人孙星衍著。经文方面,孙氏只取伏生所传的经文,加上古书中所引《大誓》残文,共二十九篇。注疏方面,孙氏取两汉今古文之说,以它为注,然后自己替它作疏。他所录的经文全是真的,他所录的古注也很完备,是一部很好的书。皮锡瑞《经学通论》称赞它搜罗完备,分析亦明,是研究《尚书》者应当先看的书。我们要了解汉人对《尚书》的解释,可以参考它。

4.《尚书孔传参证》王先谦著。这部书依据晚出《孔传》本,参以他书,加上考证,对《尚书》的古今和真伪,分别很清晰。如果要了解《尚书》的今古文情况,可以参考它。

此外,在解释《尚书》的疑难训诂上,清代以来的学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王念孙、王引之著的《读书杂志》、《经义述闻》和《经传释词》,创获最多。俞樾的《群经平议》、孙诒让的《尚书骈枝》、章太炎的《古文尚书拾遗》,王国维的《观堂集林》和《观堂学书记》,也有许多贡献。杨筠如的《尚书覈诂》、曾运乾的《尚书正读》、杨树达的《尚书说》、于省吾的《尚书新证》,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要了解清代以来关于《尚书》的训诂方面的进展,可以参考它们。

【原文】

4.9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①,存②治体。

【译文】

《周礼》为周公所作,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官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注释】

①六官:周朝的官员的总称。

②存:存放,放置。

【评解】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四子,周武王的亲弟弟。

《周礼》一书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章,叙述了周代的政治制度。

六官又称六卿,是政府的职能部门,直到今天我们的政府序列、组织管理体制的架构也还是如此,没有大的变动。

【国学小百科】

周公制礼

周公是儒家推祟的圣人,姬姓,名旦,为周文土第四子,因其采邑在周(在今陕西省歧山北),故称周公。

周公辅佐周武王伐纣灭殷,武王死后,又辅佐其子成王治理国家。史书载“周公制礼作乐”,就是指周公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由政治及文化方面制定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

周公依据周制,参酌殷礼,首先确立周王为天下共主,称天子。又以天子为大宗,而与周天子同姓的诸侯,因与天子为叔伯、兄弟,为小宗,从而形成以血缘关系为联系的“宗法制”。天子之卞有诸侯,诸侯内部又有爵位、等级之分,形成阶梯式的等级制度。由宗法制和等级制结合,就产生出一套完整的、严格的礼仪制度,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周礼》。

《周礼》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巨大,周公因此被历代统治者称为圣人。

【相关链接】

商鞅变法

商鞅生于公元前390年,卒于公元前338年,是卫国宗室子弟,所以历史上又有人称他为卫鞅,公孙鞅。

商鞅曾任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公叔座临终前向魏惠王荐举他为相,未被采纳。后来商鞅入秦游说,得到秦孝公赏识,准备变法,针对反对派甘龙、杜挚“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和“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论调,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后出任左庶长,通过“立木求信”,推行新法,数年后,秦国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天下一度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社会风尚。

考察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鞅遇上了秦孝公这样正准备有所作为的明君。当时秦孝公即位时,秦国的实力正在衰退,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强大起来,发出了“谁能让秦国恢复昔日的强大,我就给他高官,给他封地”的命令。

2.、秦国有强大的历史,秦穆公也曾是一位明主,他“修明德政,建立武力,向东平定晋国之乱,以黄河为国界,向西称霸于戎翟,占地广达千里,被周王赐与方伯重任,”所以秦国的百姓都希望变法使自己国家强大。

3.、他为了推行新法取得成功,在建立信用上花费了很大的心思与决心。最初在城门外“立木求信”,后来又杀掉了带头违反新法的太子的老师公子虔,使新法得以顺利推行。

4.、他的新法改变了一些古老陈陋的旧习,在客观上符合民众与国家的利益。比如在他的新法中有“举报奸谋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赏赐......立军功者,各按标准获上等爵,私下斗殴内讧的,以其轻重程度处以大小刑罚。致力于本业,耕田织布和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免除他们的赋役;不务正业因懒惰的贫穷的人,全家收为国家奴隶。王亲国戚没有获得军功的,‘不能进入宗族的名册,使有功劳的人获得财富荣耀,没有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耀。”等等这些,都是对国家有利的,所以商鞅变法能够取得成功。

【延伸阅读】

八荣八耻——新时期的荣辱观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即: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荣辱观念是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思想珍宝。“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严、勇、孝”成为一代代中华儿女做人成事的准则。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过做人的三个标准,即智、仁、勇“三达德”,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然而,孔子有生之年,为之奋斗的伦理道德,是“礼”。

从公元前21世纪,就有了原始礼仪。周代以礼乐治天下,“周礼”的建设与发展前后八百余年。早于孔子百余年的齐国管仲,提出“四维”即“礼、义、廉、耻”,以礼为首,这些都是孔子所直接继承的伦理智慧。可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

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因此,任何一个中国公民,都应牢记八荣八耻主要内容,并把这一思想落实到积极工作和生活当中去。

【原文】

4.10大小戴①,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译文】

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注释】

①大小戴:汉朝戴德,称大戴,和他的侄子戴圣,称小戴。二人先后把秦以前的儒家关于礼乐制度的论述汇编成《礼记》,现在通行的《礼记》是《小戴记》。

【评解】

整理《礼记》的是西汉学者戴德(大戴)和戴圣(小戴)叔侄二人。大戴删定《礼记》85篇,小戴删定礼记46篇,讲述的都是孔子的言论。后人又加入《乐记》一篇,如此就礼乐具备了。

历史上讲授《礼记》最著名的是西汉学者后苍,后苍在曲台殿定《礼记》184篇,后传授给戴氏叔侄。

今天的《大戴礼》仅存39篇,已经不通行了。《小戴礼》46篇俱在,后人又加入“明堂”“月令”“乐记”三篇,就是我们今天的49篇《小戴礼》,《中庸》是第31篇,《大学》是第42篇。

《礼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各个时代的人都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而且它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对金人行为规范依然有益,因此,现代人学习《礼记》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国学小百科】

古书的注释方式

注释,顾名思义,就是解答疏导正文中不甚清楚的问题。古书的注释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随文释义的注疏和通释语义的专著。

随文释义的注疏向来有很多名称,最初叫做“传”,叫做“说”,“解”,也称为“诂”“训”,后来又有“笺”、“注”“诠”“述”“学”“订”“校”“考”“证”“微”“隐”“疑”“义”“疏”,“音义”“章句”等别名。这些名称有的名异实同,有的意义微殊,有的互相结合,成为新的名称,如“训诂”“诂训”“解诂”“校注”“义疏”“疏证”等,其用途各不相同。如:传,即传授讲解的意思,《春秋》有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传有的阐明大义,有的引申未言之意,有的逐句解释。古语云“圣人作其书,贤者作其传”。传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传之分。

注,取义于如水注物,对文字古奥、文义艰深之处,略疏典故。注也是现在通用的注释名词。

通释语义的专著,是对随文释义的注疏说的。两者都是释义的书,但所释的义和释义的方法却都有些不同。后者所释的义被局限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即只是某一词语在某一书或某一句中的意义,它和这个词语在别的书或别的句中的含义一定相同。就释义的方法来说,注疏的释义是随文而释,不必考虑这个词语在别的书或别的句中所含的各种不同的意义。通释语义的专著刚好相反,它所释的义并不局限于某一书,更不局限于某一句中的含义,而是某一词语常用的、基本的或全部的含义。因此,它的释义方法就不应随文而释,而要一面研究各个词语的含义,融会贯通,给以准确的、简明的解释。但有些书既随文释义,又通释群书,其体式介乎注疏与专著之间,如《经黄释文》、《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群经平议》、《诸子平议》等。还有一种情况,在随文释义的注疏著作中有通论、序录,这种通论与序录大部可以纳入通释语义一类。

【相关链接】

穆公问礼

春秋末期,晋国有一个叫由余的人,因怀才不遇而流落到秦国。秦穆公为了显示富有,陪着他游览自己的宫苑。由余见了豪华的花园却直摇头,秦穆公很诧异,认为晋国人不懂礼法,更不懂治国之道。由余却认为礼法只不过是用来约束臣子和百姓的工具,对统治者却毫无意义。晋国虽没有礼法,人与人之间却以淳朴之心相待,国家照样治理得很好。由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封建礼制提出异议的人,他比别人都有先见之明。

【延伸阅读】

如何理解文言文注释中的“通”与“同”

在我们学习古代文化时,经常发现在古诗文词的注释中有“×同×”的训释句式,这里的训诂术语“通”与“同”是不是一回事呢?

有的人望文生义,误认为“通”、“同”没有区别,因为“通”、“同”后面的字都是对前面字的解释,前面字是后面的通假字,后面的字是本字。其实,“通”、“同”表示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一下古文学中的有关文字通假、古今字和异体字方面的一些常识。

文字通假是指音同或音近(古音)而意义不同的字的假借与通用。先秦两汉古文中,通假字的例子很多。

那么,我们如何来判定通假字呢?首先,古人在使用通假字的字,是用“通”前面的字来代替后面的字,是假借的字的意义。“通”前后两字(词)读音相同或相近(古音)。它并不是没有这个字,它的特点是“本有其字”是人们突破自行的约束,把表意的汉字当作标点符号来使用的结果。与所谓写错别字的情况是不同的。“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经典释文.叙录》)。因此,我们遇到这类字的时候,要摆脱字型的束缚,已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依据古音)。由于通假字的使用有一定的习惯和范围,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判定的时候,还要考虑其它的因素,有旁证资料。另外,我们要留意古书今注中,凡有“×通×”,旧注中“×读为(曰)×”,“古声××同”,“古字××同”,一般用来注明通假字的。

在分析通假字的时候,要注意它同古今字的区别:古今字是汉字在孳乳分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是字形方面的问题:通假字是汉字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语音方面的问题。这两者本来是不同的,但人们往往不加区别,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所谓古今字,是指先后产生的,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形体不同的字,即古今区别字。产生前的称为古字,产生后的称为今字。

可见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分化出来的字大都是以形声方法构成,形音义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字形方面看,今字大都是在古字的基础上加注意符或更换意符而构成的。按道理,今字产生后就不再用古字,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分化过程中,古字今字通行不悖。今字产生后,人们在写作时,还常常使用古字,除了有意仿古外,恐怕也是相沿成习吧。

异体字是指音、义完全相同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也就是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字,也就是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写法。异体字是等同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替。

综上所述,纵观文言文注释,“通”与“同”真相已大白:“通”是表示通假,前后两字词义毫无联系;“同”是表示某字与另一个字意义相同,“同”前后的字一般是古今字或异体字。因此,在阅读文言注释时须切实注意,对一些古诗文作注时“通”和“同”混用现象,应加以纠正。

【原文】

4.11曰《国风》①,曰《雅》②《颂》③。号四诗,当讽咏。

【译文】

《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注释】

①《国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

②《雅》: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宫廷乐曲歌词。

③《颂》: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评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同类推荐
  •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2009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巫溪调研时指出,巫溪很漂亮,很有魅力,历史文化,秦楚之门,大有发展前景。于是,本书随应而出,志在推广巫溪风光!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 穿越晋江

    穿越晋江

    晨曦,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晋江大地,一群晋江人从岩洞里走出,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可他们并不怕冷,不管男女老少,都清一色裸露着身子。他们的模样有些奇怪,前额很低,嘴巴前突,个头也不高,最高的也不过1.6米。他们来到离岩洞不远的一个空地上,地上堆满了前一天吃剩的鱼虾、贝壳以及用来生火的木柴。他们围坐一圈,一边生火,一边用一种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说话。说到动情处,他们会手舞足蹈起来,原来是正在安排新一天的工作。一起来翻阅本书吧!
  •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 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热门推荐
  • 诗话花草

    诗话花草

    本书主要选取了部分名花异草加以抒写,共有三十九节组成,大致分为名花和异草两部分。用优美的笔调、丰富的想象,对所选取的花草逐一描写,其中大量引用了诗人们吟咏花草的诗章,从古至今、十分丰富。文中还穿插了不少有关的逸闻趣事,生动有趣。
  • 很纯很桃花

    很纯很桃花

    很纯很桃花,很牛很彪悍。刘芒不是流氓,他是一个好人,给他阴死的敌人是这么说的,给他俘获的美人也是这么说的,跟他混得风生水起的牛人更是这么说的。。。于是,一个弥天大谎就成了定海神针般的巨大事实!
  • 逆科记

    逆科记

    在未来的20年里,一位名叫酷k的年轻科学家研制出了新型的能源“k方”但与此同时邪恶的盗窃团伙在研制成功的关键计划盗走了它……
  • 叶罗丽精灵梦之紫薇花语

    叶罗丽精灵梦之紫薇花语

    ”没有邪,哪来的正,所以的说我是不会帮助任何一方的”续——传闻仙境里月仙子力量可以摧毁整个人类世界,但是她却不问世事。续——自从变成娃娃后,她最亲的人就是她的主人,她为了他的可以放弃一切,包括她那可以摧毁一切的力量。(大家还记得这本书的原名吗,在下面留言哦)
  • 虚凰假凤:扑倒娇嫩小王妃

    虚凰假凤:扑倒娇嫩小王妃

    一朝重生异世,成为太子身边最为纨绔的伴读‘书童’。朝着胸上裹绷带,怀中抱着俏美人,如此富家公子却还是躲不过太子殿下的纠缠。“太子殿下,你看我这身段,没有大咪咪也没有翘屁屁,实在无趣的紧。”看着如狼似虎的邪魅太子,小伴读拍胸说道。“放心好了,就算你真是个女人,如此身材,也只会让本宫扫兴。”俊美太子依旧笑容满面,温润无双。可不等她恢复女儿身,太子殿下便开始阴奉阳违,以行动宣布主权。“哎哎哎,你这人怎么说话不算,说好的扫兴呢!”被压墙角,小伴读拼死怒吼。“良宵苦短,用你将就将就也不是不可以。”褪下完美伪装,太子殿下邪笑阵阵。假扮男儿身却依旧躲不过腹黑一匹狼,伴读咬牙揉腰,痛骂一声“去你妹的童养媳!”
  • 乾坤流星

    乾坤流星

    一片名为乾坤的大陆,被强大的神明分割成了两块,生活在不同大陆的生灵,明明呼吸着相同的空气,沐浴着相同的阳光,为何会有分化两极的生活。这是神明的选择,还是天地的选择?面对大陆内部无休止的争战,来自异世的少年,他是选择平淡的生活,还是无尽的厮杀?面对新世的恩仇,他是选择一笑而过,还是快意恩仇?
  • 无限眼瞳

    无限眼瞳

    与生俱来的金色瞳孔,让在南海一中的高中学生杨臣具有了与众不同的能力了,却始终无法彻底掌握。直到成年的那一天,平生的第一次醉酒却让他彻底掌握了金色瞳孔的能力。从此便开始了与众不同的生活。
  • 妾欲出墙

    妾欲出墙

    绿色的青藤密密的爬满了灰色的墙,午后的阳光很好,暖暖的,并不很刺眼。我低着头,一步一步踩着脚下的青砖,很小声的喃喃念道,“一、二、三……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一,又是八十一步!自我打小,便长在这个九九重楼里。我们是书香门第,我是深闺小姐,表面看来风光无限,事实上,外面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我的天地,就只有这八十一步。
  • 狼神之路

    狼神之路

    混沌大陆上,在神魔战争后的一万年后诞生了新一代的混沌之子,可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股在海洋中的黑暗势力,而魔神的封印也渐渐变弱。一位狼族少年尤尔和他的五个伙伴将会在大陆上怎样闯出他们令后代长久流传的千古传说,又会怎样去面对背叛的弟弟呢?请看这代狼神的成神之路。
  • 领袖影响力

    领袖影响力

    学会影响别人并不意味着要扮演者的角色从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它所展现的是一种领导的才华,一种巨大的感召力,一种传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在这个社会上,不是别人影响了你,就是你影响了别人。前者,使你成为他人思想的仆从,后者则使你成为众人仰望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