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
——雷锋
工作就是责任
11月14日
今天,我感到特别的高兴,一天紧张工作过后,一点儿也不觉得疲劳,我感到浑身是劲。深夜了,我还坐在车间调度室里,看一本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书,我看得入了迷,越看越感到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
深夜11点钟了,走出门外,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这时突然下起雨来了。陈调度员说,我们建筑焦炉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水泥。
陈调度员急得一时手足无措。……雨越下越大,这时,我猛然想到了党的教导,要我们爱护国家财产,又想到了我是一个共青团员。想到这些,一种无穷的力量鼓舞着我,我急忙跑到工地,用自己的被子,并脱下了衣服,抢着盖在水泥上。后来,我又跑到宿舍,发动了20多个小伙子,组织了一个抢救水泥的突击队,有的忙着找雨布,有的忙找芦席,盖的盖,抬的抬,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避免了国家的财产受到重大的损失。
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抹掉了头上的汗,带着乐观的心情,昂首阔步回到了宿舍,为自己为国家、为党做的一点点工作而高兴。
责任感从本质上讲需要利人、利己、利于国家。在工作中,责任感要求一个人对待工作要本着自觉履行的态度。工作中缺乏责任感,一方面个人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有偿的回报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公司不会取得任何效益。付出的努力化为泡影,相信这样的结果谁都不希望,综上可以看到,责任的缺失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任何一个老板都不能容忍只想着拿高薪水而对工作没有责任感的员工,更何况企业与企业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员工没有责任感,不经意间在工作中出了差错,一丁点儿失误都很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有这样一道智力题:树上有10只鸟,一个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剩下几只?当然一只也不会剩下。这是一个“10-1=0”的问题,如果把这个智力题套用在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上,那就会产生这样一个效应:一家大型企业里,尽管有一个员工对工作不负责任,也会让顾客对这家企业的服务产生怀疑,从而失去所有客户。这就意味着,一个员工的不负责任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一批员工,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利益。可见,个人的责任感对集体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个在责任感方面欠缺的员工,很难给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当然也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很多企业把责任感融入到员工的日常生活中,原因是由于企业里任何一名员工缺乏责任感,它所影响的都不只是他自己,而是整个企业。假如一名员工意识不到责任感对于个人责或者整个企业的重要性,结果就意味着他已经丧失了在这个企业中工作的资格,更难谈发展了。
员工应该把公司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每个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公司度过的。工作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公司是辅助成功的平台,二者相互辅助共同发展。所以,不论是老员工还是新职员,不论是管理层还是技术工人,身在公司就有责任为公司作出自己的贡献,有责任为共同的家而努力。只有公司发展了,才能为个人提供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有更好的薪酬待遇。因此,要学会把公司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积极解决,把自己的利害得失与公司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起,让自己和公司荣辱与共。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信守承诺、担当责任是做好切的关键。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失去的将是人们对他的信任和尊重,甚至会是自己的生存之本。每当我们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时,那是太阳在发挥自己的责任,为万物散发光芒;每当我们欣赏着如花似锦的季节时,那是植物在履行自己的责任,努力开放着、生长着。作为万物之首,我们更需要有责任心,为社会、为集体、为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工作中磨炼自己
1月16日
今天下了大雪,刮着刺骨的北风。为了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随时开得动,我和韩玉臣同志主动到车场保养车辆。双手拿着冰冷的工具,调整和修理铁的机器,的确冷得很,有时手拿着铁的机件,就把手和机件粘在一起了。特别是双手伸到汽油里去清洗机件,更把手指冰得好像针扎一样,我真想去烤烤火。可是一想起连长在军人大会上的报告:“在三九天里保养车是一个艰巨的战斗任务,过硬的功夫是在冰天雪地里锻炼出来的。”我感到有一股暖流立刻传遍了全身,觉得有了无穷的力量,打消了烤火的念头,继续清洗机件。经过八个多小时野外苦战,终于把汽车保养好了。虽然手冻裂了口子,但是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提高了技术。
理学家指出:人们在经历更大的挫折之后,会对以前所经历的挫折淡忘。我们把这种磨炼自己的态度引申到工作中,那么就需要员工在各种工作环境中磨炼自己,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突如其来的事件时,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冷静地对事物予以判断,做出一番成绩来。
坚忍不拔就是一种即使面临挫折、失败仍然坚持继续尝试的能力,它可以为失败的人带去精神上的慰藉,协助弱者走向成功,让人领略坚持的无穷力量。有人研究发现,大部分销售人员、军校学员、学和运动员都能以正确的态度,从失败中恢复并继续选择前进,而那些选择逃避的人则在逆境中早早放弃了,最后只能哀叹命运的不公平。
其实,胜利就是重新站起来的次数比被打倒的次数多一次。有些时候,距离成功就差一步时,你想放弃了,不妨学学海明威小说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老人。他就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面对大海的狂风怒吼毫不畏惧,依然选择磨炼自己,最终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重。
保罗曾经是一家报社的职员。他刚到报社工作时,职位是广告业务员。他对自己很有信心,经理在询问他对自己的薪水要求时,他提出不要薪水,只按广告费抽取佣金。经理答应了他的请求。
接下来,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一些很特别的客户,公司里的业务员都认为那些客户是不可能与他合作的。
在去拜访这些客户前,保罗把自己关在屋里,站在镜子前,把名单上的客户念了10遍,然后对自己说:“在本月之前,你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
他怀着坚定的信心去拜访客户,第一天,他和20个“不可能的”
客户中的3个谈成了交易;在第一个星期的剩余几天,他又成交了两笔交易;到第一个月的月底,20个客户只有一个还不买他的广告。
在第二个月里,保罗并不是去拜访新客户,而是做了另外一件事。
每天早晨,等到拒绝他的客户商店一开门,他就上门拜访,请求合作的机会。而每一次,这位商人都回答说:“不!”保罗假装没听到,然后继续前去拜访。直到那个月的最后一天,对保罗已经连着说了30天“不”的商人说:“你已经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请求我买你的广告,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为何要坚持这样做。”
保罗说:“我并没浪费时间,这正如我在上学,而你就是我的老师,我一直在训练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那位商人点点头,接着保罗的话说:“我也要向你承认,我也等于在上学,而你就是我的老师。你已经教会了我坚持到底这一课,对我来说,这比金钱更有价值,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买你的一个广告版面,当作我付给你的学费。”
保罗完全凭着自己在困难中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坚持中不断地寻找突破逆境的途径,才达成了成功的目标。而我们在工作中,却往往缺少这种精神,最终导致工作不能有效完成。
在公司里,想要成为一名优秀员工,坚忍不拔是个关键因素。工作之中难免会有压力,若你缺乏恒心和毅力的话,就会无法忍受工作中的挫折和失败,甚至在事业的道路上刚一迈步,就被逆境打倒。
有些成功的员工把恒心、毅力培养成一种习惯,时间久了,习惯也就成为自然。有人说:“培养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培养了坚忍不拔的习惯,那么你的人生将是别样精彩。当我们为周围的局势所迫,无路可走时,就需要坚持到底。而那些已培养出恒心、毅力的人似乎像上了保险一样,乐于在工作中不断尝试,寻找前进的目标,无论他们再受挫多少回,只会坚持朝优秀员工的目标迈进,直至抵达责成功的彼岸为止。有时候,坚毅的精神仿佛是有位隐形的指引者,凭借各式各样的磨难挫折来考验工作中的前进者。那些在失意之后,选择重新调整心态、继续坚持努力尝试的人,终将成功。隐形向导很公平,它是不会让没有通过耐力考验的人坐享其成的,它只偏爱那些坚忍不拔的人。
当我们研究成功人士具有如何的成长环境时,会发现他们的背景各不相同。那些大公司的经理、每一行业的知名人士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可能来自公司的基层,他们都经历过艰难困苦的阶段,因此具有很强的承受挫折能力,这是他们获取成功的必备素质之一。
人在职场就好像有两杯水要喝,其中一杯是苦水,另外一杯是甜水,只不过不同的人喝水的顺序不同,优秀员工都是先喝苦水,再喝甜水,一般人则是先喝甜水,再喝苦水。
如若想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那么面对挫折时,要时刻提醒自己能服输,失败永远不会是定局,只要你肯再试一次。
在工作中要具有敏锐的眼光、果断的行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用你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机遇,用你果断的行动去抓住机遇,最后还要用你坚定的毅力才能把机遇变成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