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4100000054

第54章 离离“原上草”(15)

第一天的经历,让我和张沪确认了陈大琪是一个尊重知识的人--有这样的干部在这儿当一把手,老魏提及的离场方案,也许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因为张沪原来就有心脏病史,加上曲沃的折腾,在病史中又加了另外一笔,我俩几经研究,决定将她所有的病历,由老魏呈给中队过目;同时,张沪向上呈递了一份请求回京治病、保外就医的报告。说实话,当时我们只是立足于争取,并没怀有多大的希望--无产阶级专政是针对阶级敌人的仁慈,就是对革命的残忍。这是我们牢记于心的,姑且当做为投石问路吧!未曾料到的是,不到一个月的光景,张沪保外就医的申请就批了下来--她从伍姓湖,提前告别了劳改生活,直到她的问题在1979年彻底平反。

一间约有十二平方米的窑洞,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一个单人床,一张办公桌,桌面上堆满了统计报表之类的东西,剩下的就是毛泽东的着作。这里确实像同类们所说,很少其他劳改农场令人心烦的政治学习,只有老魏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出上一期黑板报,摘录一些报纸上的过期消息。他使用过的《山西日报》,我拿来炒冷饭般地过目一下,然后堆在桌子上,表示自己关心国家大事。从劳改开始,近二十年光景中,我还没有一个人住过一间屋子。因而,当白天人们都去田野劳动,我手拿着一只蘸水钢笔,填写着各式各样表格的时候,内心有一种十分恬静的感觉--就好像一只远航的帆,在历经了凄风苦雨的航行之后,终于驶进了一个避风的港湾。

只有到了月底,我这间窑洞才常常满员。全队几十口子,都要到我这儿来买饭票--这里最高的工资不足四十元钱,一个月的伙食费用,大肚汉有二十元也就够了;我收完了钱,把它转交到伙房,这是我的任务之一。我的唯一劳动项目,就是手拿一个由木工做好了的米尺,去丈量中队的土地面积;那米尺是三角形的,上边有一个转动的木把儿,我一边走着就把面积丈量出来了。此外,我有时还要下到劳动工地,去记录下每个生产组的生产进度,然后造表上交给主管生产的袁队长和中队技术员。仅此而已!

对我来说,干这点事情是填不满我的时间的。因而在收工以后,同类中的王臻和朱效梅,是我窑洞中的常客,特别是到了周末,我去中队开设的小卖部负责买酒,王臻负责掌勺,当酒菜都准备齐全之后,朱效梅便会不请自到。他来自尚小云剧团,不仅反串青衣,还一专多能地会自拉自唱。我们三个人一边喝酒一边唱起京剧,什么《玉堂春》、《白门楼》、《罗成叫关》、《吕布戏貂婵》……当然,为了防止有人下蛆,我们偶尔也唱《沙家浜》和《红灯记》中的片段,这不是我们想唱的,纯属掩人耳目。开始时,我们是小声演唱,因为这些旧戏都是“文革”破“四旧”中早已被打翻在地的东西;但是自从有一次,陈指导员走进窑洞时,朱效梅正在地上虎虎生威地唱着杨子荣打虎上山的段子;陈指导员笑了笑,没有任何表态,便走出了窑洞。从此以后,我们的调门便越来越高,加上有酒助兴,有时竟然唱到了忘我的程度。

我在上中学时,发表文章的稿费,大都花在了看叶盛兰的小生戏上,因而也会唱两嗓子小生。我与朱效梅常常一起唱上一段,由王臻在旁操琴,两人一直唱到口干舌燥为止。窑洞虽然隔音,但是窗子和门是不隔音的,因而住在我旁边的刘四、耿秀敏--以及宣传员老魏,有时也来助兴--此时的窑洞,就若同变成了一个周末俱乐部。据说,有的同类曾对此表示过异议,向中队反映“几个右派在恢复四旧”,应该制止云云,但是陈指导员对此未置可否。因而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我自从进入劳改队之后最为开心的时光。是有意逃避当时的政治,还是借酒浇愁?也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吧,反正在那一段日子里,我获得了“避风港”内的愉快和轻松。要知道,此时已是1976年的暮春,中国政坛正在晴转多云,刚刚出来主持国务院工作没有多久的邓小平,又陷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围剿之中,蛛网般的政治使人无法捉摸,干脆来个一醉方休。对我个人来说,当年对我刺激特别大的,是在这年的1月8日周恩来的病逝;这位政治老人走了,使中国政坛上少了一个“平衡”危机的中介机制;由于少了这个重要人物,多病的毛泽东便难以听到另一种声音。毛泽东于该年2月提出的“走资派还在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邓小平,就是周恩来离开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毛泽东曾经重用过小平同志,在“文革”中把他打倒,1975年再次起用了他,主要是周恩来运作的结果,可是不过一年左右的光景,毛再一次把他打翻在地,它使我的思绪像是走进《易经》中的八卦死阵;我无论如何苦思冥想,也找不到中国政局能走出八卦阵的生门。在这种情状下,作为一个最底层的贱民,不如闭上眼睛,自我找乐--周末的京剧表演,其渊源就在于此。

大概是在当年5月中旬的一天,我去麦收现场去检查麦收亩数。刚刚走到吐出淡紫色花蕾的苜蓿地边时,忽然发现地里蹲着指导员陈大琪。他见我走了过来,便朝我喊道:“地太干了,你记住明天安排人放水浇地。”

我答应回去写在黑板上,以防忘记。我同时告诉他,我是去麦地看看收割进度的。

他说:“你先过来一下。”

我走了过去。我和他站在地边的一棵大杨树下。

“这一段,你感到咋样?”他询问我说。

这句话问得我无法回答,因为我不知道他问的是哪一方面。

“常看报纸吗?”

“从宣传室那儿拿到的,我都看了。”

“你有甚的感受?”

我低头沉默了好一会儿,作出了违心的回答:“形势大好,批邓又把‘文革’精神,重新提出来了,我得好好学习。”我虽然知道陈大琪尊重知识分子,但他毕竟是管理我们的劳改干部,在政治问题上我不能嘴上没有一把锁。

“这是你的真实看法?‘文革’把……”他扭头看看四周,回过头来对我说,“‘文革’只有劳改单位,还在规规矩矩生产;都去抓革命了,国民经济的问题,你这个知识分子考虑过没有?”

老实说,陈大琪指导员的话,把我着实地吓了一跳。他回头眺望四周,以及在此之后说出来的话,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所想的,也是每一个有爱国良心的百姓--包括知识分子在内,无不忧虑的问题。在这蛮荒野地,他突然道出了他的心声,使我更加难以作出回应了。但是不回答又是泯灭良心之举,我心里七上八下了半天,只好含糊其词地说:“是啊,有的国家的宇宙飞船,都从月球上带回泥土来了,我们这里还在斗来斗去的呢!”

是不是陈大琪也觉察出了什么不妥,因为我们的身份毕竟是专政与被专政的关系;当我回答了这句内藏政治的话以后,他就抛开了这种并不对口的谈话,而转向了劳改队中的话题,他说:“有人反映你们几个人,常在窑洞里唱甚的京剧,我其实早应该找你谈谈--”

我忙打断了他的话,主动自我检查说:“最近麦收挺忙,我已经停止了这种活动。唱旧戏是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今后不再演唱就是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们偶尔唱唱也没甚的问题。”陈大琪坦诚地说,“咱不认为那就是为四旧招魂,旧京剧是中国的古老文化遗产。我是想对你说说你的个人问题。”

我的头嗡的一声大了起来,很显然中队是对我有了不好的看法;不然的话,陈大琪怎么会说出“个人问题”来呢?!我的心狂跳了起来,等待着他对我的批评。

“你知道我为甚让你当脱产的统计员吗?”

我思考了一阵,没能回答出来。

“你不同于别的右派,你是有写作才能的人。说穿了吧,我爱看书,便更看重能写书的人。让你当统计员,是想多给你一点个人的时间,改造这么多年了,啥业务都得有个恢复过程。可是我看你没有爱惜时间,娱乐归娱乐,你总不能舍正事而干闲事,你说我的话对不?”

我的脸顿时烧红了一片,无论如何我也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些话来。是的,我从来没有想到陈大琪让我当统计员,是这么一番用意--他很器重我,我是感悟到的,那昔日的一篇千字小文,是他爱护我的机缘;但是我当真没有意识到他的用心良苦,竟然考虑到了我的将来。我十分激动,在这种激动之下,我毫无遮拦地把我与山西作协的联系情况,一股脑儿地都告诉了他。之所以如此,我确信陈大琪,是一个能交真心的劳改干部--他与我昔日劳改生活中相遇于营门铁矿的指导员曹茂林(见《走向混沌》),相知于团河农场的董维森(见《折梦“桃花源”》)--同属对社会有深刻洞察力,并真心爱护知识分子的干部。他们在严肃的外表下,都深藏着一颗社会良心。陈大琪所不同于前两个人的是,他形象上并不存在公安人员的外表(很少见他有穿警服的时候。我们初来时,还是残冬时节,我发现他常常把手揣进棉袄袖口;但是那两只棉袄袖子不够长,因而总是半截手腕裸露在外边),可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陈大琪胸腔揣着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于是,我便把我的一切,都告诉了令我敬佩的他。

“你怎么不早一点让我知道这些?”

“因为这还是纸上谈兵的事,成功的系数很小很小。”

“这是好事。为了这事,你更应该有所准备。”他说,“以后少唱甚的京剧啥的,无论是老戏和样板戏,都帮不上你的忙。统计室有笔有纸,常画画写写的,熟悉一下你的本行业务。”

“谢谢陈指导员。”

“你放心,只要上边有令,中队绝不拦你。”

当天晚上,我去给中队呈送报表的时候,特意把我与省作协段杏绵等同志的通信,带给了陈大琪。他看完信后,咧开那厚厚的嘴唇,笑眯眯地对我说道:“还算我有眼力,当时我觉得像你这样的人,将来国家还用得着。人家的信写得很诚恳,只要省局松松口,你还是有希望走的--为这,你也要早做准备。咱也不知为了个甚,见到有用之才,窝在这伍姓湖里,心里就不是滋味。张沪回北京治病的问题,也是我同意了的。对你也是一个样,上边有话我就放人!”

他把段杏绵大姐的信交还给我,问我这儿有什么书,他想看看。我想了想只有雨果和果戈理的两本书了。他问我有没有中国的什么小说之类的,特别是我写的书。我告诉他,我的三本着作,都因为张沪的曲沃事件,留在曲沃了。他对外国的小说,没有多少兴趣,我便没有任何一本书给他看了。

当夜,我失眠了,使我怦然心动的是,在伍姓湖我又遇到了一个像董维森那样的知音。从表层上看,他是对我一个人的爱护;深掘开来,他是对整个落难的知识群体,流露出的内心同情。再用宏观的视野去分析他,他貌似一个不谙时政的农民,但是内心却深谙政治--只是因为他头上顶着国徽,无法公开表示他对时政的看法罢了!在这个失眠之夜,我深刻地反省了自己,我之所以独居一个窑洞,而没有想到利用时间,还是基于对时政的失望和对自我缺乏信心。当邓小平复出时,我曾在内心为之振奋--尽管在1957年“反右”时,他是中央“反右”领导人之一,但是历经“文革”的磨难,我想邓总会对几十万知识分子,在1957年中箭落马而有所反思。哲学家尼采说得好:只有下过地狱的人,才最知道如何去建造天堂。他在“文革”中被打翻在地,我虽然没有把他视若彭大将军;但他的魄力与铁腕,在中国政坛上似乎是无人可以与之匹敌的。可是好景不长,毛不过才用了他一年光景,便又把他再次打倒--国家没有希望,个人的希望又在哪儿?

辗转反侧、夜不成眠之际,我忽然想起姜葆琛君对我的赠言,他说天快亮了,就在于物极必反。我目前的生活与学习条件,是过去任何时候所没有的,我的生命还要浪费到哪个时辰?绍棠来信中,也曾提及到要储备一些作品,我每天用早已升了天的吕布、罗成、苏三解忧,就能真正无忧无虑了吗?!在这一夜,我下定了决心,要练练笔了--不管在劳改农场待下去,还是调离这块土地,我都有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包括我早死去了的文学生命!

国家还处于“死门”紧闭的状态,在这个难以忘却的夜晚,我在失眠中寻找着自己的“生门”。

无水的干湖与有水的深井

我是用薄薄的片艳纸,在那间属于我的窑洞里,开始了我十七年后的笔耕的。首先,涌进我的创作天地的是昔日我在团河农场劳改时,那两只被异化了的白天鹅。当时在我们的园艺大队队部,有两只被劳改干部剪去了一圈翅膀的白天鹅。

它的故乡在东北的兴凯湖。那儿的劳改农场的头头,不远千里把它送到了北京近郊的团河。天鹅本是鸟类中最为温驯的动物。早年我当记者在北大荒采访时,当地的老猎人告诉我,它不仅天性柔顺,而且绝无其他鸟类互相格斗的恶习。但是在劳改队的这两只天鹅,在劳改干部的调教下,在劳改人员的挑逗下,渐渐失去了它们原有的本性。不知它是怎么养成区分两种人员的本领的--我和别的劳改成员,偶然去大队部办事时,那两只美神便立刻变成了凶神,扑打着飞不起来的双翅,主动向我们发动进攻。这件事儿,对我的刺激极大,美神何以会变成了一条长翅膀的狼狗?

非常有喻世意义的是,有一年的春天,天上的一群白天鹅,由南方北去,当它们飞到同类窝居的上空时,便缠绵悱恻不忍离去。当时中国还没有爱护鸟类的意识,一位农场场长,开枪射落了其中的一只。按着人们的一般思维模式,把受了伤的那只天鹅,放到它的同类中去豢养,一定能把它驯化成地鹅。非也!第一,那两只早已异化的同类,对这个外来的天鹅并不友好,把它视若异类;第二,那只天上的美神,拒绝接受进食,直到绝食而死。由这两只白天鹅,我联想起昔日北京大学西语系讲师黄继忠,他在被划为右派后,因老婆离婚几个孩子没有人收养,黄只好带进了劳改队--那可怜的孩子,也像那两只白天鹅一样,经受着环境造成的另一种异化--我便将那几个娃儿,浓缩成为一个,并与白天鹅写在了一起。这就是后来在80年代我的获全国中篇小说奖的《远去的白帆》最早的雏形(小说问世后,当时已是北大西语系系主任的黄继忠,曾先后给我来过两封信,表示对一个中国作家勇气的敬意。之所以如此,因为这篇东西,先后经《人民文学》和《十月》两大刊物的审读,都因其政治内涵而未能通过。后来巴金及其女儿李小林路过北京,拿到《收获》发表了)。

若不是当时发生了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我的那篇小说,就在窑洞中完成了--唐山大地震的消息,使我的写作中断了,因为这个自然灾害太刺激人的中枢神经了,它迫使有良知的中国人,把视线的焦点立刻转移到了混乱的中国那雪上加霜的政局。记得在唐山大地震后的第三天,陈大琪把我找到了他的办公室,面色严肃地对我交代了一项紧急任务:山西发下来通知,每个单位都要有专人负责关注震情发展。我们的中队院外,有一圆口的水井,要我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去丈量一次井水的升落情况,并每天作出记录,向中队汇报。

同类推荐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把栏杆拍遍

    把栏杆拍遍

    本书收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作品多以写人为主。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因此,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 你的时光,我曾来过

    你的时光,我曾来过

    理性与意趣的融合,温暖和沧桑的调色。经过旧时明月,看透当世风景。江南才子偃月公子倾情新作,写尽宋诗的美感和苍凉。宋诗之美在气骨,言在意外,理在趣中。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是一个朝代的繁华和落寞。当时的风景,灿烂了诗人的眼眸,也灿烂了一个时代。回到千年前的宋朝,陪你倾听彼时的清幽雅韵。在过往的文字中,在春花秋月的诗意之旅里,一起触摸乱世中守望的幸福温度。此去经年,心动依然。品清淡的诗,做安然的自己。
  • 微雨中的蝉声

    微雨中的蝉声

    夏日去川南玉屏山森林公园小住,令人感到新奇的是:满山蝉鸣,此起彼伏,自晨至夕,不绝于耳。究其原因,方知遍山所植之树,名日“柳杉”;此类树的特别之处,一是颇利于蝉的繁衍与栖息,二是它的气味能驱蚊灭蚊,所以山中整日蝉声不绝,而蚊蚋则不见踪迹。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墨离

    重生之墨离

    小丫头发现她家姑娘那日闯婚闹得人尽皆知之后痴傻病好了,不爱皇族四皇了,不仅如此,连墨家主也变得怪怪的,墨家三姑娘要横着走没人竖着走……四子心好痛……
  • 傲娇王妃,带球跑

    傲娇王妃,带球跑

    花灯会?上一世的我就在今日遇见叶凡这个混蛋,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什么不离不弃,我毁了容颜后,假意心系于我,私通孟柳,叫我烧院,偷宫印……这一世我再不会如此痴傻了!
  • 乾坤无主

    乾坤无主

    天地混沌,恶魔当道。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少年,却遭遇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重重挑战。当危机纷至沓来,身世之谜层层打开,亲情,友情,爱情交织成逆天洪流,少年独立潮头,任凭风雨侵袭。百万年一次轮回,诸神不惜亡族一战。百位名神,千件神器,纷繁登场。少年骑远古神兽而来,义无反顾地杀向这苍茫的天穹。乾坤无主,我自为王。逆天一战,震动八荒。来吧少年,战个痛快。
  • 复仇公主PK嗜血王子

    复仇公主PK嗜血王子

    她们是有多重身份的千金,他们是能力颜值都爆表的少爷,因为相遇引发了一场美丽的爱情战争,也因此勾出不少事情。战争结束,事情摆平,误会解除,有难就一定能解,最终真的能长相厮守吗?“这辈子我最幸福的事莫过于遇到你,做的最对的事就是能和你在一起。”“为你,做什么我都愿意,只要能和你永远在一起,再危险又怎样?”“我爱你,若是我们不能在一起,你幸福就好,但是没有你,我一辈子都不会好过。”“爱你,我可以放弃一切,什么我都不要,我只要你!”
  • 神王之争

    神王之争

    他曾是一名受人欺负的初中生。“我为什么总是被欺负?我为何如此弱小?我痛恨自己!”如今却成为主宰地球的王者。“我要纠正这罪恶的国度,让他们听到我的呼吸,知道什么叫恐惧。”他曾是一名衷于幻想的哲学家。“地球终将毁灭,世人需要一位大有能力的领导者。”如今却成为统治世界的神。“我要抹去人类思考的能力,成为与我永恒的同在。”神王不期而遇,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熊族(1)群:185137596】备注:速抢沙发,非粉勿扰!
  • 修身·齐家·治企

    修身·齐家·治企

    学习本书的体会:钱是永远赚不尽的,只有工作进展才能让你有满足感!不希望去改变别人,只是不断地调整自己!用德去经营企业,不要透支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商业天规:和气生财。商人要懂政治,不去玩政治。
  • 三千系统

    三千系统

    古家,一个神秘的家族,古风云,一个被神秘系统砸中的幸运儿,身世之迷,父母之亡,究竟是何人所为?
  •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韦君琳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血凜依影

    血凜依影

    罪恶的鲜血,洗尽干净的灵魂,无眼的刀剑,刺穿无知的生灵,地狱之门为你开启,若不能通往天堂,就请堕落地狱,罪恶会满足你的野心,肮脏会覆盖你最后一丝纯洁,死神欢迎你的到来……
  • 风水秘事

    风水秘事

    风水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门择吉避凶的术数,是一种人类追求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学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风水的认知逐渐模糊。如今,一本《秘传风水寻龙点穴》的书将会给一位名叫凡寒的十七岁少年带来怎么的人生改变?又怎么从求学之旅到成为风水师的传奇经历?现在的生活,曾经的回忆,将让他如何抉择?请关注本书,将带你体验不一样的现代风水师的成长历程和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