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3800000033

第33章 中国篇(32)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只身来到上海,生活困难得相当可以了,幸好有几位前辈和好友的帮助和鼓舞,正如伊壁鸠鲁说过的:“欢乐的贫困是美事”,工作还干得颇为起劲。先是在一个出版社的宿舍跟一个朋友住在一起,然后住到一座庙里,然后又在一家中学教音乐和美术课。那地方在上海的郊区,每到周末,我就带着一些刻好的木刻和油画到上海去,给几位能容忍我当时年轻的狂放作风的老人和朋友们去欣赏。记得曾经有过一次要把油画给一位前辈看看的时候,才发现不小心早已把油画遗落在公共汽车上了。生活穷困,不少前辈总是一手接过我的木刻稿子一手就交出了私人垫的预支稿费。记得一位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写过这样的话,“大上海这么大,黄永玉这么小”,天晓得我那时才二十一岁。

我已经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他的毛笔蝇头行草是很着名的,我收藏了将近三十年的来信,好几大捆,可惜在令人心疼的前些日子,都散失了。有关传统艺术系统知识和欣赏知识,大部分是他给我的。那一段时间,他用了许多精力在研究传统艺术,因此我也沾了不少的光。他为我打开了历史的窗子,使我有机会沐浴着祖国伟大传统艺术的光耀。在一九四六年或是一九四七年,他有过一篇长文章谈我的父母和我的行状,与其说是我的有趣的家世,不如说是我们乡土知识分子在大的历史变革中的写照。表面上,这文章有如山峦上抑扬的牧笛与江流上浮游的船歌相呼应的小协奏,实质上,这文章道尽了旧时代小知识分子,小山城相互依存的哀哀欲绝的悲惨命运。我在傍晚的大上海的马路上买到了这张报纸,就着街灯,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眼泪湿了报纸,热闹的街肆中没有任何过路的人打扰我,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正读着他自己的故事。

朋友中,有一个是他的学生,我们来往得密切,大家虽穷,但都各有一套蹩脚的西装穿在身上。记得他那套是白帆布的,显得颇有精神。他一边写文章一边教书,而文章又那么好,使我着迷到了极点。人也像他的文章那么洒脱,简直是浑身的巧思。于是我们从“霞飞路”来回地绕圈,话没说完,又从头绕起。和他同屋的是一个报社的夜班编辑,我就睡在那具夜里永远没有主人的铁架床上。床年久失修,中间凹得像口锅子。据我的朋友说,我窝在里面,甜蜜得像个。

那时候我们多年轻,多自负,时间和精力像希望一样永远用不完。我和他时常要提到的自然是“沈公”。我以为,最了解最敬爱他的应该是我这位朋友。如果由他写一篇有关“沈公”的文章,是再合适也没有的了。

在写作上,他文章里流动着从文表叔的血型,在文字功夫上他的用功使当时大上海许多老人都十分惊叹。我真是为他骄傲。所以我后来不管远走到哪里,常常用他的文章去比较我当时读到的另一些文章是不是蹩脚?

在香港,我呆了将近六年。在那里欢庆祖国的解放。与从文表叔写过许许多多的信。解放后,他是第一个要我回北京参加工作的人。不久,我和梅溪背着一架相机和满满一皮挎包的钞票上北京来探望从文表叔和婶婶以及两个小表弟了。那时他的编制还在北京大学,而人已在革命大学学习。记得婶婶在高师附中教书,两个表弟则在小学上学。

我们呢!年轻到了家,各穿着一套咔叽布衣服,充满了简单的童稚的高兴。见到民警也务必上前问一声好,热烈地握手。

表叔的家在沙滩中老胡同宿舍。一位叫石妈妈的保姆料理家务。我们发现在北方每天三餐要吃这么多面食而惊奇不止。

我是一个从来不会深思的懒汉。因为“革大”在西郊。表叔几乎是“全托”,周一上学,周末回来,一边吃饭一边说笑话,大家有一场欢乐的聚会。好久我才听说,表叔在“革大”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日子。他被派定要扭秧歌,要过组织生活。有时凭自己的一时高兴,带了一套精致的小茶具去请人喝茶时,却受到一顿奚落。他一定有很多作为一个老作家面对新事物有所不知,有所彷徨困惑的东西,为将要舍弃几十年所熟悉用惯的东西而深感惋惜痛苦。他热爱这个薪新的世界,从工作中他正确地估计到将有一番开拓式的轰轰烈烈,旷古未有的文化大发展,这与他素来的工作方式很对胃口。他热爱祖国的土地和人民,但新的社会新的观念对于他这个人能有多少了解?这需要多么细致地分析研究而谁又能把精力花在这么微小的个人哀乐上呢?在这个大时代里多少重要的工作正等着人做的时候……

在那一段日子里,从文表叔和婶婶一点也没有让我看出在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的变化。他们亲切地为我介绍当时还健在的写过《玉君》的杨振声先生,写过《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的废名先生,至今生气勃勃,老当益壮的朱光潜先生,冯至先生。记得这些先生当时都住在一个大院子里。

两个表弟那时候还戴着红领巾,我们四人经过卖冰棍摊子时,他们还客气地做出少先队员从来不嗜好冰棍的样子,使我至今记忆犹新。现在他们的孩子已经跟当时的爸爸一般大了,真令人欷戯……

我们在北京住了两个月不到就返回香港,通信中知道表叔已在“革大”毕业,并在历史博物馆开始新的工作。

两年后,我和梅溪就带着七个月大的孩子坐火车回到北京。

那是北方的二月天气。火车站还在大前门东边,车停下来,一个孤独的老人站在月台上迎接我们。我们让幼小的婴儿知道:“这就是表爷爷啊!”

从南方来,我们当时又太年轻,什么都不懂,只用一条小小的薄棉绒毯子包裹着孩子,两只小光脚板露在外边,在广东,这原是很习见的做法,却吓得老人大叫起来:

“赶快包上,要不然到家连小脚板也冻掉了……”

从文表叔十八岁的时候也是从前门车站下的车,他说他走出车站看见高耸的大前门时几乎吓坏了!

“啊!北京,我要来征服你了……”

时间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

比他晚了十年,我已经二十八岁才来到北京。

时间是一九五三年二月。

我们坐着古老的马车回到另一个新家,北新桥大头条十一号,他们已离开沙滩中老胡同两年多了。在那里,我们寄居下来。

从文表叔一家老是游徙不定。在旧社会他写过许多小说照一位评论家的话说:“叠起来有两个等身齐”。那么,他该有足够的钱去买一套四合院的住屋了,没有;他只是把一些钱买古董文物,一下子玉器,一下子宋元旧锦,明式家具……精精光。买成习惯,也送成习惯,全搬到一些博物馆和图书馆去。有时连收条也没打一个。人知道他无所谓,索性捐赠者的姓名也省却了。

现在租住下的房子很快也要给迁走的。所以住得很匆忙,很不安定,但因为我们到来,他就制造一副长住的气氛,免得我们年轻的远客惶惑不安。晚上,他陪着我刻木刻,看刀子在木板上运行,逐渐变成一幅画。他为此而兴奋。轻声地念道一些鼓励的话……

他的工作是为展品写标签,无须乎用太多的脑子。但我为他那精密之极的脑子搁下来不用而深深惋惜。我多么地不了解他,问他为什么不写小说;粗鲁地逼迫有时使他生气。

一位我们多年尊敬的,住在中南海的同志写了一封信给他,愿意为他的工作顺利出一点力气。我从旁观察,他为这封回信几乎考虑了三四年,事后恐怕始终没有写成。凡事他总是想得太过朴素,以致许多年的话不知从何谈起。

保姆石妈妈的心灵的确像块石头。她老是强调从文表叔爱吃熟猪头肉夹冷馒头。实际上这是一种利用老人某种虚荣心的鼓励,而省了她自己做饭做菜的麻烦。从文表叔从来是一位精通可口饭菜的行家,但他总是以省事为宜,过分的吃食是浪费时间。每次回家小手绢里的确经常胀鼓鼓地包着不少猪头肉。

几十年来,他从未主动上馆子吃过一顿饭,没有这个习惯。当他得意地提到有限的几次宴会时一徐志摩、陆小曼结婚时算一次,郁达夫请他吃过一次什么饭算一次,另一次是他自己结婚。我没有听过这方面再多的回忆。那些日子距今,实际上已有半个世纪。

借用他自己的话说:

“美,总不免有时叫人伤……”

什么力量使他把湘西山民的朴素情操保持得这么顽强。真是难以相信,对他自己却早已习。

我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学的工作一定,很快地找到了住处,是在北京东城靠城边的一个名叫大雅宝的胡同,宿舍很大,一共三进院子,头一间房子是李苦禅夫女3和他的岳母,第二间是董希文一家,第三间是张仃夫妇,然后是第二个院子,第一家是我们,第二家是杉卩维和,第三家是程尚仁。再是第三个院子,第一家是李可染,第二家是范志超,第三家是袁迈,第四家是彦涵,接着就是后门了。院子大约有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孩子。一来我们是刚从香港回来的,行动和样子都有点古怪,引起他们的兴趣;再就是平时我喜欢跟孩子一道,所以我每天要有一部分时间跟他们在一起。我带他们一道玩,排着队,打着扎上一条小花手绢的旗帜上公园去。现在,这些孩子都长大了,经历过不少美丽和忧伤的日子。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了很亲密的关系。

我搬家不久,从文表叔很快也搬了家,恰好和我们相距不远,他们有三间房,朝南都是窗子,卧室北窗有一棵枣树横着,映着蓝天,真是令人难忘。

儿子渐渐长大了,每隔几天三个人就到爷爷家去一趟。爷爷有一具专装食物的古代金漆柜子,儿子一到就公然地面对柜子站着,直到爷爷从柜子里取出点什么大家吃吃为止。令人丧气的是,吃完东西的儿子马上就嚷着回家,为了做说服工作每一次都要花很多工夫。

从文表叔满屋满床的画册书本,并以大字报的形式把参考用的纸条条和画页者卩粘在墙上。他容忍世界上最噜苏的客人的马拉松访问,尤其仿佛深怕他们告辞,时间越长,越热情越精神的劲头使我不解,因为和我对待生熟朋友的情况竟如此相似。

有关于民族工艺美术及其他史学艺术的着作一本本出来了,天晓得他用什么时间写出来的。

婶婶像一位高明的司机,对付这么一部结构很特殊的机器,任何情况都能驾驶在正常的生活轨道上,真是神奇之至。两个人几乎是两个星球上来的人,他们却巧妙地走在一道来了。没有婶婶,很难想象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又要严格,又要容忍。她除了承担全家运行着的命运之外,还要温柔耐心引导这长年不驯的山民老艺术家走常人的道路。因为从文表叔从来坚信自己比任何平常人更平常。所以形成一个几十年无休无止的学术性的争论。婶婶很喜欢听我讲一些有趣的事和笑话,往往笑得直不起身。这里有一个秘密,作为从文表叔文章首席审查者,她经常为他改了许多错别字。婶婶一家姐妹的书法都是非常精彩的,但她谦虚到了腼腆的程度,面对着称赞往往像是身体十分不好受起来,使人简直不忍心再提起这件事。

那时候,《新观察》杂志办得正起劲,编辑部的朋友约我为一篇文章赶着刻一幅木刻插图。那时候年轻,一晚上就交了卷。发表了,自己也感觉弄得太仓促,不好看。为这幅插图,表叔特地来家里找我,狠狠地批了我一顿:

“你看看,这像什么?怎么能够这样浪费生命?你已经三十岁了。没有想象,没有技巧,看不到工作的庄严!准备就这样下去?……好,我走了……”

给我的打击是很大的。我真感觉羞耻。将近三十年,好像昨天说的一样,我总是提;h吊胆想到这些话,虽然我已经五十六岁了。

在从文表叔家,常常碰到一些老人。金岳霖先生、巴金先生、李健吾先生、朱光潜先生、曹禺先生和卞之琳先生。他们相互间的关系温存得很,亲切地谈着话,吃着客人带来的糖食。印象较深的是巴老伯(家里总那么称呼巴金先生),他带了一包鸡蛋糕来,两个老人面对面坐着吃这些东西,缺了牙的腮帮动得很滑稽,一面低声地品评这东西不如另一家的好。巴先生住在上海,好些时候才能来北京一次,看这位在文学上早已敛羽的老朋友。

金岳霖先生的到来往往会使全家沸腾的。他一点也不像在世纪初留学英国的洋学生,而更像哪一家煤厂的会计老伙计。长长的棉袍,扎了腿的棉裤,尤其怪异的是头上戴的罗宋帽加了个自制的马粪纸帽檐,里头还贴着红纸,用一根粗麻绳绕在脑后捆起来。金先生是从文表叔的前辈,表弟们都叫他“金爷爷”。这位哲学家来家时不谈哲学,却从怀里掏出几个其大无匹的苹果来和表弟家里的苹果比赛,看谁的大(当然就留下来了)。或者和表弟妹们大讲福尔摩斯。老人们的记忆力真是惊人,信口说出的典故和数字,外行几乎不大相信其中的准确性。

表叔自己记性也非常好,但谈论现代科学所引用的数字明显地不准确,问题在聊天,孩子们却很认真,抓着辫子就不放手,说爷爷今天讲的数字很多相似。表叔自己有时发觉了也会笑起来说;“怎么我今天讲的全是七字”(七十辆车皮,七万件文物,七百名干部调来搞文物,七个省市……)

文化大革命时,那些“管”他的人员要他背毛主席语录,他也是一筹莫展。

我说他的非凡的记忆力,所有和他接触过的年轻朋友是无有不佩服的。他曾为我开过一个学术研究的一百多个书目,注明了出处和卷数以及大约页数。

他给中央美院讲过古代丝绸锦缎课,除了随带的珍贵古丝绸锦缎原件之外,几乎是空手而至,站在讲台上把近百的分期和断代信口讲出来。

他那么热衷于文物,我知道,那就离开他曾经朝夕相处近四十年的小说生涯越来越远了。解放后出版的一本《沈从文小说选集》序言中有一句话:

“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听起来真令人伤感……

有一年我在森林,我把森林的生活告诉他,不久就收到他一封毛笔蝇头行草的长信,他给我三点自己的经验:

一、充满爱去对待人民和土地。二、摔倒了,赶快爬起来往前走,莫欣赏摔倒的地方耽误事,莫停下来哀叹。三、永远地、永远地拥抱自己的工作不放。

这几十年来,我者卩尝试着这么做。

有时候,他也讲俏皮话——

“有些人真奇怪,一辈子写小说,写得好是应该的,不奇怪;写得不好倒真叫人奇怪。”

写小说,他真是太认真了,十次、二十次地改。文字音节上,用法上,一而再地变换写法,薄薄的一篇文章,改三百回根本不算一回事。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我们两家是颠簸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的两只小船,相距那么远,各有各的波浪。但我们总还是找得到巧妙的机会见面。使我惊奇的是,从文表叔非常坚强洒脱,每天接受批斗之外,很称职地打扫天安门左边的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对年纪大的老人比较放心)。

真是人人熟悉的一段漫长的经历。

同类推荐
  •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册)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册)

    上世纪80年代,有识之士提出了现当代文学的整体观问题,并力图贯通曾被政治意识形态“阻隔”的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历史。“整体观”或者“20世纪文学”的构想是带革命性的,它使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掀开了新的一页。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却发现,在获得了一种宏观学术视野的同时,或者在被输入了一个新思维框架的同时,我们并没有真正获得如何“贯通”和将整体观“具体化”的途径,整体观也还没有真正渗透进文学史的骨骼和血脉之中。因为我们需要追问:究竟在哪些重大问题上,现、当代文学原本就是贯通着的?对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来说,这就形成了一个有待于不断发现的学术空间。
  • 感悟智慧:拈花一笑间的96个灵感

    感悟智慧:拈花一笑间的96个灵感

    成功主要是因为态度。你有怎样的信念,就会有怎样的成功。感悟智慧,成功人生。
  • 幽默小语

    幽默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这是一本全面、立体地介绍可可西里和藏羚羊的散文。作者把他五十多年,特别是最近几年间目睹的可可西里的变化和藏羚羊的命运以及自己的感受用灵动的文字记录了下来,不乏感人的故事情节,可读性强。阅读此书等于亲历了一回可可西里。
  • 文人的风骨

    文人的风骨

    当代文人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划时代的先进意义。应该具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反映民间疾苦,针砭时弊,鞭挞丑恶,弘扬人间正气。$$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精神文化领域的相对低落,文人的身价,似乎在一天天贬值。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世俗浮华所左右,潜心写一些有责任写、喜欢写的文章,保持文人应有的风骨,这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做到的。$$本书就是再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
热门推荐
  • 假妃真到底

    假妃真到底

    为一时失言讨回公道,谁想却被绑架入宫当了太子妃!这宫里规行矩步处处约束也就罢了,最关键是太子爷并不喜欢她!成婚才三天皇后居然告诉了她一个惊天大秘密!乖乖隆地洞,她秦小宝,江南第一名妓,真是惊喜不要太多哦!
  • 名门乐女

    名门乐女

    各位看官,本君陆零柒乃是说书先生一名,今日在此开堂讲书,还望各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献丑了,闲话休提,醒木一拍这就开讲······话说大梁洪武二十八年,盛京城久负盛名的青楼——名兰苑迎来了一位头覆面纱的年轻女子,女子善琴弹唱,仅三日就成为了名兰苑的头牌乐女,今晚这头牌乐女更是要拍出她的······预知后事如何,各位看官且往下看。
  • TFBOYS王源之暗恋

    TFBOYS王源之暗恋

    爱上他,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劫难。在她告白之后,却是她厄运的开端-毁容、被抛弃、甚至被关进疯人院。最后的最后,只剩她在疯人院里哭泣的声音。“爱你,是我最大的错误。”
  • 真的真的好爱你

    真的真的好爱你

    苏筱溪明恋了林泽宇整整五年,从高三到大学,一直追到大学毕业。一次大学聚会上,被林泽宇的爱慕者讽刺,颜面尽失,而林泽宇却是一脸的互不相干。苏筱溪绝望了,她和林泽宇立刻断开了来往。两年后,苏筱溪已经成为网络一流小说家和顶级服装设计师,秘密继承了苏家产业,将苏家企业发展到了全亚洲乃至全世界,而林泽宇也成为了林氏公司的总裁,发展的顺风顺水。再次相遇,是在一场晚宴上……注:此文为短篇,此文作者乃学生一枚,只能周末更新,再,文笔烂见谅
  • 猫武士松鸦羽的迷茫

    猫武士松鸦羽的迷茫

    故事发生在猫族打完黑森林,正在湖区调养,达到了猫族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而没有意识的一次毁灭性灾难悄悄靠近。外传主角松鸦羽在灾难中被突袭遇难,醒来时发现自己并不在星族,他在哪?《松鸦羽的迷茫》带你揭晓族群一系列震惊的秘密!版权声明:为契合《猫武士》原作剧情,本文可能引用部分版权文字如角色名字或段落。
  • 气御苍穹

    气御苍穹

    罡风正,日月殇,一念乾坤灭。尸山骨海,一战万古枯;法宝莹光,如满天繁星无主飘荡……“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这浩瀚迷茫的星空,终究是要自己走下去!”武极望着无尽星云,回忆往昔种种,感概万千,一拂衣袖,青山中,阵风瞬息万里云,随风而去。
  • 腹黑情侣对对碰

    腹黑情侣对对碰

    一天,突然收到爹地妈咪的信,要去“圣莉亚”学院上学。难道是有什么阴谋?去就去呗,还惹上一大堆烦人的事,还能好好上学了?“你,必需是我的!”纳尼!我,我,我还没答应跟你回家呢!
  • 30岁之前被人管,30岁之后会管人

    30岁之前被人管,30岁之后会管人

    你还在被人管吗?恭喜你,因为大领导都是从小员工做起来的。你已经开始管人了吗?同样恭喜你,因为这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如果你30岁之前还没学会被人管,30岁之后就别指望会管别人。如果你30岁之后还没学会怎么管人,那么你一定要翻开这本书。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30岁前如何被人管,如何成为一名好员工说起,到下篇讲述如何从一名员工转变为一名管理人员,从技巧方法及心理角度详细讲解,让您的职业发展脚步走得更加顺畅,不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本书都非常适用!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末世星生

    末世星生

    几百年前,异族的入侵毁灭了人类经营数千年的文明,时至今日,遗民们已然忘却当年的恐怖,大灭绝只流传于故事之中,然而在暗处,一场新的危机正在蠢蠢欲动;于此同时,人类在废墟之上建立的势力,并未能完全填补权利的空缺,最高处的位置让人垂涎,各方你争我夺,新的文明摇摇欲坠;外敌,内乱,天灾,人祸,人类又一次沦落到灭亡的边缘,风云际会,每个人的命运身不由己,数名少年少女踏上了舞台,朝着自己的道路前进,他们是宿命的抉择,还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文明是再一次毁灭,还是力挽狂澜;人类的灾难是神的旨意,还是咎由自取……看,一颗新星正在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