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1800000017

第17章 对调(3)

客观讲,焦哥的这段经历不算典型,我的亲友中还有很多不相识的迁徙者,他们路途之遥、受苦之重、累及子女之痛、年头之长(还有许许多多人因为人为因素和客观困难至今不能返回城市),焦哥与之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我当年在太行山某“小三线”企业上班时,碰到这样一对夫妇—我们住在一个叫井店的小山村里,我发现他们的言谈举止、装束都不像农民。有一次我们连长跟房东聊天,他说,夫妻俩原都在兰州市上班……说完扼腕长叹。后才了解到,这对夫妇从1952年就是甘肃某报社干部,做会计工作。1962年,领导通知他被确定为精简还乡对象,他哪能同意,领导便发挥思想工作优势,做不通,便停止工作,停发工资,天天关屋里学习,被逼没法子了,只好携妻将雏还乡到老家—河北省涉县这个小山村。他的大儿子长到十八岁知道父母的经历后,非要到兰州闯闯,抱着寻梦的目的去了,中间回过老家两趟,再后来杳无音信了。直到1978年恢复高考我离开当地,他的家人仍未找到他。有的说1983年“严打”时被处理掉了,有的说出车祸没了性命。

于是我想搞清楚: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大中城市因工作变故造成两地分居的有多少?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查不到确切数据,有人估计在一千万人以上,总之数量极大。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大饥荒和最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刚缓解不久,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正式提出要“保备战、保援外、保三线、保重点”,为“要准备打仗”伟大战略方针而准备的西南地区大三线建设、华北等地区的小三线建设以及西北地区的工程建设,“调整国民经济”,抽调大批企业从各自的城市迁出,大批职工干部离开城市,“三线建设从1964年至1980年,共投入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从各自的故乡出发,来到西南三线地区”(《中国新闻周刊》)。以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天津市为例,“天津市为支援内地建设,1963年至1965年又有近四万职工迁出”(《中国人口·天津分册》)。为解决国民经济困难,精简和动员职工和家属还乡生产,“据统计,1961年至1965年全市还乡职工达到215630万人,而且这部分人基本上是从市区迁出的非农业人口”(《天津简志》《中国人口·天津分册》)。后一资料还载明,“迁移变动人口主要是男性青壮年”。“从1962年至1978年天津市共有415000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天津通志·人事志》)。相当多的知青后因回城、选调等造成夫妻两地分居。

还有缘于政治动因的地富反坏右走资派冤假错案,以“文革”为高潮,成千上万知识分子、干部和所谓有政治问题的人被当做改造对象遣返农村,“仅1968年一年,市区、郊区就遣返了17002人,其中市区占了94.3%”(《天津简志》)。

这庞大的人群中,只身一人从城市迁出有之,举家迁出有之,夫妻同迁出但与子女、与各自年迈父母长期分离更是不可胜数。这种从地域、职业范围、数量上说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口大迁移,造成徙民者众,造成普罗大众生活之大痛苦—首当其冲的是千千万万职工长期夫妻两地分居。

这种长期夫妻分居,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负效应是巨大的。试列举一二:

夫妻间爱情遭到破坏。夫妻因受空间阻隔长期不能一起生活,无法通过彼此关怀、帮助和爱抚加深爱情,相反与此伴生的诸多外在因素如家务劳动、亲属关系、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等矛盾,使彼此间心理距离越来越大,隔阂越来越深。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许多长期两地分居夫妻,其爱情就是随着彼此疏离感和陌生感的不断加深而出现危机,危机一旦出现,常常难以逆转。

由于无法满足正当性需求,使婚姻的重要功能失去意义。男女双方因性压抑、性饥饿,从而产生烦恼、焦虑、痛苦。焦哥说的话糙理不糙。基·瓦西列夫说:“长期节制‘下流的’性生活会使人智力停滞,精神受到创伤,如果再有其他因素,就会引起神经官能病症”。

家庭的诸多功能无法实现。比如抚育幼子和教育青少年的功能—夫妻分居实际成了单亲家庭,即便夫妻同迁者出于教育质量好的动机,多数也选择把孩子留在大城市。但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子女人生路上缺乏父母双亲的关爱和指导,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诸如升学、就业等关键几步,常常处于劣势、被动,与机缘失之交臂,影响贻误了子女的大半生甚至一生。至于举家迁徙的,则更是献了青春献子孙。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文中方才提到住过同院儿的刘婶孙子“一端起书本就头疼”,奶奶气得说他“咋就烂泥扶不上墙”。初中没上完就上班了,进了区修配公司修上下水道。一晃二十多岁了,一表人才,却找不着对象。女方家长都嫌学历太低,说连初中文凭都没有,怎么教育后代。后来母亲终于喜滋滋地告诉我—定亲了。大家都挺高兴,举行婚礼那天我正巧出差,还请母亲替我随了份子。不久却听说离婚了。

我在参加西部某地区散文笔会时,碰到一位天津老乡—确切说是天津老乡的女儿,一位三十多岁的乡村小学非编教师,她父母就是当年从天津和济南迁厂到这里的,她还有一个哥哥在当地上班,下岗了从农村趸点梨骑自行车驮俩筐四处叫卖。她在天津还有姑姑们和叔叔,住在河西区陈塘庄,她只回过一次老家,已经好多年不怎么走动了。她说,爹妈常背着我们,冲着故乡方向抹眼泪。说完望着路上四处乱飞的树叶喃喃道,爹妈就是一片落叶,飘哪是哪—这位小老乡无意间的一句话让我动容,是啊,多少年来一般民众不就是一片片树叶,一阵风刮来,风头把他们刮到哪是哪吗?

“一般民众”这一称谓并非我的发明—最近天津最大的会展中心举办新一届“台湾名品博览会(展销会)”,主办方发布的广告词赫然写着:“×日至×日为一般民众参观日”。偌大的广告设置在一个个公共汽车候车亭内。

“公民还有一般民众、非一般非民众之分吗?”我说。

“‘一般民众’就是老百姓,这有什么可矫情的。”旁边我一哥们嫌我有点不认头发什么神经呢!

夫妻两地分居的大量存在引发和加剧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单亲家庭子女中的刑事犯罪率明显高于健全家庭。1983年集中统一“严打”及其后两次“严打”,其结果证实“从重从快”的对象大部分是青少年,而形成他们犯罪的社会原因,如单亲家庭(包括长期夫妻两地分居家庭)不能对子女进行很好家庭教育当属首要,在缺乏理性分析和关注民生前提下,由于“人治”,“说打就打了”,其教训是深刻的。

北京市某妇女组织1999年调查显示:卖淫女(20岁至29岁)中家庭处于非正常状态,即单亲家庭—单独与母亲或父亲或与其他亲属一起生活的,其比率高达22.3%。这种状况与她们在家庭中缺少亲情交流与行为上的指导,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差不无关系。

夫妻长期两地分居还为婚外性关系、嫖娼卖淫活动提供了一定条件。一是男女容易走上婚外恋道路;二是助长嫖娼、卖淫活动。据一些地区对嫖娼者的调查,一部分人就是离家在外的“寡男”,至于卖淫女,相当多的是丈夫长期离家外出的寡居女人。

两张文化宫活动票

焦哥仍沉浸在对那段经历的回忆中,看得出他心里不是滋味,我想把他思绪岔开,随便问:“除了刚才说的,那些年给你印象最深,最让你忘不了的是什么?”

焦哥低头想了想:“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挺简单的。”

老张为我的调动费那么大心,给我说好话,给我多少次的联系上级单位、反映困难,跟踪“对调联系函”卡哪了,却没收过我一分钱,没吃过一次请。

那时我已经回天津上班了,有一天我听别人说老张到天津出差,住在南市一家小旅馆。我去找他,非要请他吃一顿饭,不管怎么说,他就是不同意。我说饭馆都定好了,他就是不去,说不能让我破费,那是他应该做的。我给他买了点水果、两瓶酒,也硬逼着我拿了回来。就这样到今天也没有请上他。

“还遇上好事啦。”焦哥接着说。

我原来是电工,到了北郊区机电配件厂当仓库保管员,因为这个厂电工位置已满。可是厂里管人事的老顾始终惦记这个事。这时候,天津市文化宫恢复重建,需要一个电工、一个木工,请我们厂的上级单位市机电局支持。局里把这个任务派到我们厂,当然我不知内情。我和老顾家住得比较近,都在南市一带,每天上下班经常碰上,道远,骑自行车,在路途往返得用三个小时。那天路上他跟我说:“市文化宫需要一个电工,你要是愿意走,我帮你联系,你要是不愿意走,我正好舍不得放你。”

我求之不得啊,那时我小子才三岁多,闺女刚出生,家务事正多。这样我又调进文化宫,骑自行车十分钟就能到单位。

“行啊,焦哥,喜到门前皆是双。”我笑言。

“是是,这点白的,我全去了。”“这庆祝算是后着补。”我端起一碗啤酒也一气喝下。

焦哥边把一盘杂面下到锅里边说:“要是搁现在,这俩事至少花十万。包括从邯郸调回来,乐子剧团那两口子,帮我穿针引线当红娘,就是诚心诚意帮你。没有那种现在到处都是的骑驴得好处,没有。”焦哥语气肯定。

“就是一种淡如水清如泉的关系。”我自语道。

“对,对!我给老张送条烟,不要,请吃饭,更不去。他说应当的。”

“应当的”,这三字让我回味良久,因为他们心里有做人的标准,精神操守,人性—字典上说,正常的感情和理性—人性使然,为此他们活得内心宁静和坦然。

焦哥接着说:“只是我给他送过两次文化宫的活动票,他带孩子来玩过一次。”

同类推荐
  • 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手记

    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手记

    这是一本随笔集子,是一本作者的出国手记。作者跟随丈夫来到荷兰,用一个最平凡普通的中国人的眼睛看西方,从吃饭穿衣,点点滴滴中感受东西方的差异,经历了好奇、感叹、敬佩和反思,从中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冲击,也不乏忧虑和感慨,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敬重生命,珍爱生活。
  • 17·少女症

    17·少女症

    《17·少女症》是由饶雪漫主编,11位畅销书作者共同创作的主题书。 收录了饶雪漫最新短篇小说《吃猫粮的少女》。豆瓣最会八前任作者张躲躲带来的《最好的时光》纯美动人。畅销书《你好,有故事的人》作者丛平平讲述《青春期兵荒马乱》。暖心作家冷莹的《爱你是段独行路》教人直面失恋。冰心文学奖得主王璐琪写给闺蜜的《一封信》戳人泪点。凤凰雪漫签约作家王宇坤《粉红至上》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还依次收录有薇拉、为安、张秋寒、春十三少、辜妤洁、刘小念的最新短篇小说。
  • 法兰西诗选

    法兰西诗选

    法国被誉为浪漫的诗之国度,法语也以优雅著称。有趣的是,浪漫与优雅并非一贯如此,法国文学曾因枯燥、呆板而饱受诟病,于是便诞生了著名的“七星诗社宣言”——《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1548)。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嬗变,法国诗歌成为世界文坛的一支奇葩,其间重要流派此起彼伏,天才诗人闪耀如群星。胡品清女士以洋溢的诗情和优美的译笔,让我们得以领略瑰丽神奇的法国诗坛之风采。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宋词三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宋词三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心生愉悦

    心生愉悦

    本书是一本行吟散文集。这些年来,作者走过很多地方。作者一路走一路看,活泼泼地借景抒情,表达着自己即时的感受,然而文字时常浸着诗意。
热门推荐
  • 清河公主:一笑倾城百日香

    清河公主:一笑倾城百日香

    因为一场蓄意车祸而导致昏迷的夏尹,无意间穿越到古代,成了乞丐。当她发现那场车祸的主谋也穿越而来并变成皇后时,她开始了复仇。夏尹认识了和她长相十分相似的公主——涴筠。为了复仇,两人互换身份。不经意间,她邂逅了那位在现代生活中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他。只有放下仇恨,才可以和他在一起······当夏尹明白这一切时,却发现自己早已身系国家命运。是选择爱情,还是选择复仇······
  • 花心总裁的契约情人

    花心总裁的契约情人

    男友劈腿,酒后被吃干抹净了居然还被嫌弃。她终于相信,世界之大什么人渣都有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谁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当一穷二白灰姑娘被迫成为放荡花心总裁的契约情人,是默默接受命运还是反击?你虐我身,我虐你心。你让我乖乖听话,我让你抓心挠肝。人渣,放马过来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办事艺术大全集

    办事艺术大全集

    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交流要点,对说话前的准备、说话技巧、说话尺度、说话场合、说话对象、说话语境、说话效果,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说好话办好事等方面做了精辟总结,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提高说话水平的方法和技巧。《说话艺术大全集》内容涉及同事间的说话办事,和朋友交往、与领导下属共事、与爱人或恋人相处,批评、赞美或说服别人、求人办事及维护自己的利益等方面,将最实用、最常用、最具操作性的说话技巧倾囊相授。
  • 夜半十二点

    夜半十二点

    有些东西,活人喜欢,死人也喜欢……吴守镇从没想过创办一本基于真实灵异事件的杂志《夜半十二点》,会把自己逼上一条不归之路。夜半鬼来电,十里“疯人村”,鬼庙供奉的红棺材,死人肚中爬出来的阴阳棺材子……一个接一个故事,有胆就来看!
  • 乱世下

    乱世下

    题材:架空历史文风:清新自然标签:言情、江山乱世下,江山如画,美人如玉。他一身才情,却只想做一个闲人。难缠的帝后,美丽的公主,还有那为了权位、情仇的一位两位,却都想着拖他下水。宫廷内外,大江南北,本是他一蓑烟雨,但是皇门一入深似海,可难道他要任人摆布?
  • 魔神族

    魔神族

    “师父,你为什么要打他们的脸啊?”“因为打人当然要打脸啊!”
  • 黑瞳

    黑瞳

    透过覆盖我的深夜,我看见层层无底的黑暗,在这满是愤怒和杀戮的世界之外,恐怖的阴影在游荡,可我是毫不畏惧无论我将穿过的那扇门有多窄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责罚我是命运的主宰我是灵魂的统帅
  • 邪王盛宠魅妃挥洒天下

    邪王盛宠魅妃挥洒天下

    21世纪的千金大小姐,狂妄的女特种兵,在家族企业衰败之时莫名其妙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朝代的失宠三小姐身上。在这个看脸又看实力的时代,美丽无比的鹅蛋脸上有着高挺的鼻子,勾人心魂的紫瞳却是一双媚眼,长长的睫毛如蝶翼一般,嘴唇红似血,拥有牛奶般细腻光华的皮肤的她,左脸上却有一只蝴蝶模样的深紫色胎记使她屡屡遭到邪恶大姐的毒害,琴棋书画于一身的她同时又是天才炼药师;经过九死一生的特种兵训练的她成为能力最强的狂妄女特种兵,作为千金大小姐的她又怎能不了解官场上的险恶?从小对毒的认识使她变得更加妖孽!
  • 洙心

    洙心

    当我站在命盘中央,我才明白,即使我有再长的生命,那也不知道活着,因为早在千年前,我已受过洙心之刑,哪怕活着也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