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优良传统
我们也从三国当然的主角刘备开始讲
好
下面开始讲曹操。
曹操,特技虚实。出生年155,登场年184,死亡年220
184减去155=29,也就是说曹操29岁才找到工作,这点比起他儿子曹彰的190出生204登场可就差的远了。不过在大器晚成精神的指导之下,他的成就还是比他儿大的多的。而且死的也比曹彰值,他220年死,曹彰223年死,只比曹彰早死3年,但他肯定不会只比曹彰早出生3年。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他之后的成就相比,这些事太过微不足道,所以不但知者甚少,连游戏公司设定时也把他这段设为了“待业”。
也不知道曹操是不是知道了几千年后会有家游戏公司这样设定,所以他还专门写了点东西来纪念他的这段历程,以防后人遗忘。写的东西形式还颇高尚,是教育儿子曹植的一封信。
“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其实我觉的这信之后,还可以加上一句话-----“重点看前十个字。”
不过不管怎么样,三11里他的登场日期还是29岁。之前的事儿您自已写给儿子看吧。
设定这个岁数登场,应该就是因为他的真正事业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因为在184这年,他被任命骑都尉,后来,又被任命为了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
西园八校尉,故名思议,有七个校尉。。不是,有八个校尉。
名字,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有一半是昙花一现的。但另外一半很有必要列举下,因为他们都青史有名。
第一个叫蹇硕,就是那个叔叔被曹操打了的死太监。这哥们儿有一个特点,虽然被割了重要器官,但竟然“壮健而有武略”,这很让人诧异,难不成葵花宝典就是他创的?
第二个叫袁绍,不用多说,第三个叫曹操,一会再说。第四个最有意思,要现在说。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
淳于琼。
淳于琼同学最大的事迹就是没有事迹。最大的特点就是被曹操割了鼻子回去。但没人知道,当年他和曹操袁绍竟还是同事。
可以想象下,当年八个校尉,平级干部,说不定还比曹操大。曹操上班时还要用尊称:“琼哥,来了啊,办公室的地扫完了,您看看。”淳于琼点点头,抽根烟,泡上茶开始看报纸。
他要是平稳退休,这事儿完全可以吹嘘一把。“当年老子和曹操平级!”很可惜,他没这个机会了。
再接下来,就到了著名的董卓专权,曹操献刀事件。
而游戏的设定,曹操刺杀董卓时,实在是没什么好怕。董胖那智力,就算再加上个吕布,两个人合起来也就是让曹虚实两回合晕掉的事儿。
不过是不是因为曹操怕ai作弊来个强突之类?所以疑心甚重的他还是小心为上,把刀献了,立马走人。
其实对于曹操这个决定本身就很值得让人纳闷。
一般来讲干刺客的要么是没脑子的,要么是没脑子的。一不能出谋划策,二不能领军打仗,再加上深负血海深仇之类,这才想得下下之策,以身犯险,去玩个你死我活。
但曹操很明显不属于这种人,他出谋划策领军打仗都是一流。怎么会想出这种手段来呢?就算是张良当年,也是拉个大力士去砸,没说自己抡锤子扔的。
此事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
曹操当时抽了。
很庆幸,曹操抽到一半,没有再抽,准确的选准了自已的方向,回家建公司。
回家建公司时,他很幸运的得到了一个叫做的公务员的资助。这人的名字很有意思,叫“卫兹”----不得不佩服他爹娘为他姓名时的先见之明,这人就是为了资助曹操而活着,并因此有幸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
曹操这时也得到了他的第一批军队底子,5000人。
不要小看这5000人,他不是游戏里被一个突击就灭掉一半的炮灰。
按古代军制算,5000人就是一“部”之数,就是传说中著名的“部曲”。古代军制分伍什队屯曲部六级,具体人数不同时期不同,同一时其也有争议,无从细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就是常规军制单位。
什么叫常规军制单位?就是一般情况下的基本编成单位,人数相对固定。
再往上就开始不等了,好比当年四大野战军。四野一百多万,一野不到十万。同是总司令,指挥人数就大不一样。
而基本编成单位的人数,就基本一样了。你一个伍长,说破天去,顶多让你多管个侯补饮事员。
所以这5000人,大体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师了。一个师能是炮灰么?没错,有炮有导弹的话,这个可以是。但很可惜当年没有。那时候虽然有所谓“炮”,但就是用来发令的,大体威力应该相当于二雷子。
曹操有了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于是就开始有资本了。
但有资本还不够,关键在于运用资本的人。运用资本的人只有曹操一个也不够,幸好,他手下有一帮子牛人。
一般来讲都是盛传刘备如何如何,一开始就有了两个牛人跟着,关羽张飞云云。
其实更值得大书得书的是曹操,刘备起初不过关张,而他一起兵就有n个牛人。除去曹洪这种半牛不牛的之外,最重要的是一上来就有四个名字。
夏侯敦,曹仁,于禁,乐进。
这四人就,都成为了后来著名的五子三宗。而且除于禁外,都是带着盛名离去。
后面三个都会有著名事件来表述,而比较为熟知三国之众人所不理解的就是第一个。
按史书记载来讲,夏侯敦确是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战绩。去带个兵吧,不是自已被劫了,就是眼睛被瞎了,完事儿就回去种田。老罗给他加一个“啖睛”的生猛表现,好像已经是非常给他面子了。
就这么一个常败将军,竟然还被称为“魏之元勋”,实在令人费解。好像这人就是一个纯粹的关系户,靠着和曹操的亲戚关系才爬到这个位置。
其实不然。
论关系,再近,他能近过曹昂?曹操遇难时,连曹昂都弃了。这么多人,何以他独独看中夏侯敦?这其中必有缘故。
其实这个缘故也很简单。用现在话讲,
团队,需要文化
夏侯敦这人有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以胆气闻。。第二,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按说这两个特点好像极矛盾,后者听起来,那是诸葛亮。前者听起来,那是李逵。两者加起来,大体相当于“诸葛亮舞起两把大斧,喝一声鸟贼休走,杀将过去。”看起来相当不可思议。
然而这两件事,竟然在夏侯敦身上完美统一了。
啥叫胆气?夏侯敦同志瞎了一只眼,按说这是高级伤残,完全可以填个表,直接办病退待终身工资了,可人家就不。打不了仗了,不要紧,“老大,我种田去!”啥叫亮剑精神?这就叫亮剑精神。其他员工看了还能说啥,人家眼瞎了都照样工作,你感个冒发个烧啥的还好意思提?接着玩命干吧。
啥叫性清偷?夏侯敦同志带着残疾,靠着一只眼辛辛苦苦领的点工资,还都分下去了,不说攒钱买个房子买个车买个ipone4啥的。你还好意思问领导要工资?继续玩命干吧。
这样问题就清楚了。
如果你是老板,有这样一个员工,对领导,任务坚定不移的完成。对同事,仗义疏财关系倍铁。这样的人,不安排他高职务,安排谁?
有夏侯敦,团队就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
有了团队文化,团队才能称其为团队,不然那叫乌合之众。
这是夏侯敦能够独享一份特别待遇的关键。
不过光有文化也不成,一帮子蔡中蔡和,再有文化,十个加起来智力也就等于10。曹操更值得庆幸的是,手下还有一批能干实事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