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乡人将真人关在殿门之内,并将殿门锁上,真人瞑目静坐以待。
夜深人静之时,忽听得一阵狂风刮来,白虎神来到殿内。一见真人,便来擒取。只见真人口耳眼鼻中,都放出红光,罩定了白虎神,此乃是仙丹之力。白虎神大惊,忙问:“你是何人?”真人说:“我奉上帝之命,管摄四海五岳诸神,命我分形查勘。你是何方孽畜,敢在此虐害生灵?罪业深重,天诛难免!”白虎神方欲抗辨,只见前后左右都是真人,红光遍体,吓得白虎神眼缝也开不得,叩头求饶。当下真人与他立誓,不许生事害民,白虎神受戒而去。
次日清晨,众乡民来到庙里一看,见真人端然不动,甚为惊奇,问其原由,真人言说如此如此。众乡民拜求名姓,真人说:“我乃鹤鸣山张道陵也。”说罢飘然而去。众乡民在白虎庙前,另创前殿三间,供养张真人像,从此革了人祭之事。
顺帝汉安元年,正月十五日夜,真人在鹤鸣山丹室独坐,忽闻隐隐天乐之声,从东而来。真人出室瞻望,忽见东方一片紫云,云中有素车一乘,冉冉而下。车中端坐一神人,容若冰玉,神光照人,不可正视。车前站立一人,就是前番在豫章郡所遇的绣衣童子。童子对真人说:“不要惊慌,太上老君驾临。”真人慌忙礼拜。老君说:“近来蜀中有众鬼魔王,枉暴生民,深可痛惜。你去为我制服他们,以造福生灵,你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言毕授予《正一盟威秘录》,三清众经九百三十卷,符录、丹灶、秘诀七十二卷:雌雄剑二口,都功印一枚。
真人从此研习秘文,按法遵修,能遣使神灵。闻知益州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危害人间,暴杀万民。真人奉老君诰命,佩《正一盟威秘录》,带弟子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大道元始天尊,右置三十六部真经,立十绝灵幡,围绕法席,鸣钟叩罄,布下龙虎神兵,欲擒鬼帅。鬼帅乃驱率众鬼,挟兵刃矢石,来战真人。真人将左手竖起一指,那指头变成一大朵莲花,千叶扶疏,兵矢皆不能入。众鬼又持火千余炬来,欲行烧害。真人把袖一拂,其火即返烧众鬼。众鬼对真人说:“吾师自住鹤鸣山中,为何来侵夺我等居处?”真人道:“你等残害众生,罪通于天,吾奉太上老君之命,来讨伐你们。你等若知罪,速避西方不毛之地,勿复行病人间,可保无事。如仍前作业,即行诛戮,不留余种。”鬼帅不服,次日,复会六大魔王,率鬼兵百万,安营下寨,来攻真人。真人想让他们心服口服,于是说道:“试与你等各显法力,观其胜负。”六魔应诺。真人乃命王长堆柴放火,火势正猛。真人投身入火,火中忽生青莲一朵,托真人两足而出。六魔笑道:“这有何难!”说着用手分开火头,纵身便跳。两个魔王先跳下火去,不多时慌忙逃出,须眉都被烧坏了。那四个魔王,更不敢动弹。真人又投身入水,而后乘黄龙而出,衣服毫不**。六魔又笑道:“火其实利害,这水不在话下!”扑通一声,六魔一齐跳入水中,在水中连番几个筋斗。忙忙爬起,各自吃了一肚子水。真人复以身投石,石忽开裂,真人从后而出。六魔又笑道:“论我等功力,便是山也穿得过,穿块石头算不了什么!”说完即去钻石。真人诵咒一遍,六个魔王半身陷于石中,动弹不得,哀号欲绝。其时八部鬼帅大怒,化为八只吊睛老虎,张牙舞爪,来攫真人。真人摇身一变,变成狮子追逐他们。鬼帅再变八条大龙,欲擒狮子。真人又变成大鹏金翅鸟,张开巨喙,欲啄龙睛。鬼帅再变五色云雾,昏天暗地。真人变化一轮红日,升于九霄,光辉照耀,云雾即时流散。
鬼帅变化已穷,真人拿起一个石块,望空撇去,须舆化为巨石,如一座小山相似。空中一线系住,如藕丝之细,悬罩于鬼营之上;石上又有二鼠争啮那一线,眼见巨石就要坠下。魔王和鬼帅在高处看见,恐怕灭绝了营中鬼子鬼孙,乃同声哀告饶命,愿往西方裟罗国居住,再不敢侵扰中土。真人遂判令六大魔王归于北酆,八部鬼帅窜于西域。
魔王身离石中,和鬼帅合成一党,仍不肯听命而去。真人见鬼魔不可善道,乃口敕神符一道,飞上层霄。须舆之间,风起雷鸣,天将神兵,一时齐集,杀得群鬼形消影绝,真人方才收了法力。对王长说:“蜀人今始可得安宁了。”此后真人在青城山修炼布道。
一日,忽又听到天乐之音,与鹤鸣山所闻无二。真人急忙整身,跪拜迎驾。见老君现于云端,真人再拜,老君说道:“你的功业,合得九真上仙。当初让你入蜀,只为区别人鬼,以布清净之化。而你杀鬼过多,又檀兴风雨,役使鬼神,有违天道好生之意。子且退居,勤行修道。同时飞举者,数合三人。待到数到之日,我在上清八景宫中等着你们。”此后真人精心忏悔,再与王长回鹤鸣山而去。
山中诸弟子晓得真人法力广大,只有王长一人私得其传,纷纷议论,尽疑真人偏向,有吝法之心。真人说:“尔辈俗气未除,不能得道,只可得导引房中之术,或服食草木以延年益寿。明年正月七日午时,有一人从东方来,方面短身,貂袭锦袄,此乃真正道中之人,不比王长差。”诸弟子闻言,将信将疑。
到来年正月初七日,将到正午时,真人对王长说:“你师弟到了,你去如此如此。”王长领了法旨,步出山门,望东而看,果见一人来到,衣服状貌,正如真人所言,诸弟子暗暗称奇。王长对众师弟说:“吾师将传法于此人,若来时切莫告诉他,不让他进门,把他骂走。”诸弟子相顾,以为得计。那人到了门前,自称姓赵名升,吴郡人氏,慕真人道法高妙,特来拜谒。诸弟子回言,“吾师出游去了,不敢擅留。”赵升拱立伺候,众人四散走开了。到了夜里,仍闭门不放其进来,赵升便露宿于门外。
次日,诸弟子开门看时,赵升依旧门前拱立,求见师长。众弟子说:“吾师甚是私刻,我等服侍数十年,尚无丝毫秘诀传授,想你来之何益?”赵升说:“传与不传,惟凭师长。但某远踄而来,只愿一见,以慰平生仰慕之心。”诸弟子又说:“要见亦由你,只是师傅实不在此。不知何日还山,你别在此傻等了,有误前程。”赵升说:“若真人十日不归,愿等十日;百日不来,愿等百日。”
众人见赵升连住数日,并不回去,愈加厌恶。渐渐出言不逊,以后竞把他当作乞丐看待,恶言辱骂。赵升愈加和悦,并不计较,每日只于午前往村中买一餐,吃罢,便来门前伺候。晚间众人不容进门,只就阶前露宿。如此四十余日,诸弟子私下议论道:“虽然辞他不去,且喜得瞒过师父,尚若师傅知道,必然怪罪。”
只见真人在法堂鸣钟集众,说道:“赵家弟子到此四十余日,受辱已足了,今日可召人相见。”众弟子大惊,才晓得师父有前知之灵。王长受师命,去唤赵升进见。赵升一见真人,含泪叩头,求为弟子。过了数日,真人差他往田舍中看守黍苗。
赵升奉命,来到田边,只有小小茅屋一间,四围无倚,野兽往来极多。赵升朝暮伺候赶逐,全不懈怠。忽一夜,月明如昼。赵升独坐茅屋中,只见一女子,美貌非常。走进屋来,深深道个万福,说道:“妾乃西村农家之女,随伴出来玩月。因往田中小解,失了伴侣,追寻不着,迷路至此。两足走得疼痛,寸步难移,乞善士可怜,容妾一宿,感恩非浅。”赵升正待推阻,那女子径往他床铺上,倒身躺下。口内娇啼宛转,只称脚痛。赵升信以为真,只得容她睡了。自己另铺些乱草,和衣倒地,睡了一夜。次日,那女子又推说脚痛,故意不肯行走,撒娇撒痴的要茶要饭,赵升只得照顾她。那女子时时说些挑逗的话,引诱赵升。到晚来,先自脱衣上铺,而后央求赵升给她盖被。赵升心如铁石,见女子着邪,连茅屋也不进了,只在田边过夜。至第四日,那女子已不见了,只见墙上题诗四句:
美色人皆好,如君铁石心。
少年不作乐,辜负好光阴。
字画柔媚,墨迹如新。赵升看罢,大笑道:“少年作乐,能有几时?”便脱下鞋底,将字迹擦没了。
光阴荏苒,不觉春去秋来。赵升奉真人之命,担了樵斧,去山后砍柴。偶然砍倒一株枯松,因用力过大,唿喇一声,树根松动。赵升将双手拔起松根看时,下面显出黄灿灿的一窖金子。忽听得空中有人说:“天赐赵升。”赵升暗想:“我出家之人,要这黄金何用?况且无功,岂可贪天之赐?”便将山土掩覆。收拾了柴担,觉得身子困倦,靠石而坐,少憩片时。忽然狂风大作,山凹里跳出三只黄斑老虎。赵升安坐不动,对虎说:“我赵升生平不作昧心之事,今弃家入道,不远千里,来寻明师,求长生不死之路。若前世欠你宿债,今生合供你充饥,不敢畏避;如其不然,便可速去,休在此扰人。”三虎闻言,皆低头而去。
又一日,真人吩咐赵升往市上买绢十匹。赵升给了钱取绢而归。行至中途,忽闻背后有人叫喊道:“劫绢贼慢走!”赵升回头看时,见是卖绢主人飞奔而来,一把扯住赵升,说道:“绢价未给,如何将我绢拿去?好好还我,万事全休!”赵升也不争辨,但念:“此绢乃吾师欲用之物,若还了他,如何回复师父?”便脱下貉袭与绢主,绢主嫌少,又脱锦袄与他,绢主方去。赵升持绢献上真人,真人问道:“你身上衣服,何处去了?”赵升道:“偶然病热,不曾穿得。”真人叹道:“不吝己财,不谈人过,真难得啊!”乃将布袍一件赐予赵升,赵升欣然穿之。
又一日,赵升和同辈在田间收谷,忽见路旁一人叩头乞食,衣裳破弊,面目尘垢,身体疮脓,臭秽可憎,两脚皆烂,不能行走。同辈人人掩鼻,喝令让他走开。唯独赵升心中不忍,乃扶他坐于茅屋之内,问其疾苦,将自己饭食省与他吃。又烧下一桶热水,替他洗涤臭秽。那人又说身上寒冷,欲求一衣。赵升解开布袍,卸下里衣一件,与之遮寒。夜间念他无倚,亲自作伴。
某年初夏,真人一日会集诸弟子,同登天柱峰绝顶。那天柱峰在鹤鸣山之左,三面悬绝,其状如城。真人引弟子于峰头下视,见有一桃树长在悬崖峭壁上,如人伸出一臂相似,下临不测深渊。那桃树上结下许多桃子,红得可爱。真人对众弟子说:“有人能得此桃子,当告以至道之要。”那时诸弟子除了王长、赵升外,共二百三十四人。皆临崖观看,个个胆战心惊,略看一看,慌忙退步,惟恐坠下。只有一人挺身而出,却是赵升。对众人道:“师命我取桃,必此桃有可得之理;且圣师在此,鬼神呵护,必不使我死于深谷之中。”乃看准了桃树之处,纵身便跳。他不歪不斜,不上不下,两脚分开,刚刚的跨于桃树之上,将桃子恣意采摘。遥望石壁上面,悬绝二三丈,四旁又无攀缘,无从爬上,乃以所摘桃子,向上掷去,真人用手一一接之。掷了又摘,摘了又掷,把一树桃子摘个干净。真人接完桃子,自吃了一颗,王长吃了一颗,把一颗留与赵升,恰好余下二百三十四颗,分派诸弟子,每人一颗,不多不少。
真人问众弟子,那个有本事,引得赵升上来。诸弟子面面相视,谁敢答应。真人自临岩上,舒出一臂,接引赵升。那臂忽长二三丈,直到赵升身边,赵升随臂而上。众弟子莫不大惊。真人将所留桃实一颗与赵升食毕。真人笑道:“赵升心正,能投树上。我自己也要试试,若心正时,当得大桃。”众弟子皆劝道:“吾师虽然广有道法,岂可自试于不测之崖?方才赵升幸赖吾师接引,若吾师坠下,更有何人接引吾师者?万万不可!”有数人牵住衣襟苦劝,惟王长、赵升默然无言。真人不听众人之劝,遂向空自抛。众人急往桃树上看,却不见真人踪迹;看着下面,茫茫无底,又无道路可通,眼见得真人坠于深谷,不知死活存亡。诸弟子人人惊叹,个个悲啼。赵升对王长说道:“师犹父也,吾师自投不测之崖,吾何以自安?不若同投下去,看其下落。”于是升、长二人各奋身投下,却正好落在真人身边。只见真人端坐于磐石之上,见升、长坠下,大笑道:“吾料定你二人必来。”
这正是真人七试赵升。真人见升、长二人道心坚固,乃将生平所得秘诀,细细指授。如此三日三夜,二人尽得其妙。真人乃飞身上崖,二人从之,重归旧舍,众弟子相见,惊骇不已。
一日午时,忽见一人,头系黑巾,身着绢衣,腰佩宝剑,手捧玉函,对真人说道:“奉上清真符,召真人游阆苑。”须臾有黑龙驾一紫车,玉女二人引真人登车,直至金阙。群仙毕集,对真人说:“今日可朝太上元始天尊啊。”不多时有二青童,朱衣绛节,前行引导。至一殿,金阶玉砌,真人整衣趋进,拜舞已毕。殿上老君敕令青童持玉册,授真人正一天师之号,使以《正一盟威》之法,世世宣布,为人间天师,劝度未悟之人;又密谕以飞升之期。
真人受命回山,将《盟威》、《都功》等诸品秘箓,及斩邪二剑,玉册、玉印等物,封置一函,对众弟子说:“吾冲举有日,弟子中有能举此函者,便为嗣法。”弟子争先来举,如万斤之重,休想移动得分毫。真人说道:“吾去后三日,自有嫡嗣至此,世为汝师也。”
到了飞升之日,真人独召王长、赵升二人说道:“你二人道力已深,数合冲举,尚有余丹,可分开服用,今日当随吾上升矣。”二人食毕,与真人在鹤鸣山中白日升天而去。诸弟子仰视云中,良久而没。此是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之事,真人年已一百二十三岁。
真人升天后三日,长子张衡从龙虎山来到,诸弟子方悟嫡嗣之语,指示封函,备述真人遗命。张衡轻轻举起,揭封开看,遂向空拜受玉册、玉印。于是将诸品秘箓,尽心参讨,斩妖缚邪,其应如响。至今子孙嗣法,世世为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