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是2004年12月15日,在11月与小刘签完家装合同的一位先生打来电话说橱柜有点问题,须尽快解决,否则会延误工期。但橱柜设计师的手机自从给客户测量完橱柜后就一直联系不上了。听得出来,客户在尽力控制怒气。小刘放下电话立马给橱柜厂打电话。厂长不在,另外一个负责人接听了电话,对方一个劲地说好好好。小刘满以为可以放心了。没想到过了2小时,小刘再给客户打电话,橱柜厂竟然根本就没和客户联系。
无奈之下,小刘又打电话给橱柜厂:“为什么不给客户打电话?答应的事为什么不落实?怎么不讲诚信呢?”
“很忙,没来得及。”对方回答。
“可是也得分清主次缓急呀!”小刘差点喊起来了。
“这事我不知道。”对方不紧不慢地说着。
“请叫厂长接听电话。”
“不在。厂长很忙。”
为了不让客户失望,不让客户对亚光亚失去信心。不得已,一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小刘又给总公司廖总打了电话。廖总的电话通了,听完后,只说了一句:“我叫厂长给你打电话。”几分钟后,厂长打来电话,问清客户的情况,说马上去解决。
一个多小时后,客户给小刘打来电话,这次的语调明显不同,言语间充满感激之情,说:“厂长来了。问题立马给解决了。对你这种讲诚信的员工,我表示非常感谢!这才是我心目中的亚光亚公司。”
2005年1月底,在年度表彰总结大会上,总公司廖总在他的发言中专门提到了这件事,并对刘国的“诚信、敬业”精神予以3000元的物质奖励,号召亚光亚全体职工,特别是新来的大学生都应该向刘国学习。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刘国那样真诚地对待工作,那么,大对公司、小对个人的损失和惩罚将会大大降低。
做人以诚待人,则威信自立,自然会获取他人的信任与拥戴,进而立足于世,做成更大的事业。
以诚信服人,是最高明的处世之道,也是最有效的成功素质之一。人无信不立,不做言过其实的许诺,不做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这是有魅力的人,靠得住的人。所以,纵使万般艰难,也须言行如一,表里如一,不可一日无信。
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傅玄说:“祸莫大于无信。”一个人如果经常失信,一方面会破坏他本人的形象;另一方面还将影响他本人的事业。信誉许诺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对不应办的事情或办不到的事,千万不能轻率应允。一旦许诺,就要千方百计去兑现自己的诺言,以获得别人的信任。
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一诺千金的典故便是由此而来的。一个人如果有信用,什么样的事都会有办法解决。没有技术,可以请有这方面经验的朋友来帮助你;没有经营能力,可以请有营业能力的人来做事;没有资金,可以向银行借贷。反之,如果你没有信用,这可是最大的致命伤。因此,做人要讲诚信,做事要讲诚信,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需要人们精心维护,慢慢积累。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诚信的人?我以为找不到一个现成的答案,一切都得从平时的小事上做起。
首先,要做到真诚,不能在外表上用功夫。说话表情虽好,而你的内心不诚,至多成为“巧言令色”罢了。对方如不是糊涂之辈,定会看出你的虚伪,因为内心不诚,凭你巧言令色,终有若干破绽给对方看出,岂不成为心劳术拙吗?相反,内心真诚,即使拙于辞令,拙于表情,却能体现出你的朴实。诚且朴实,效力更大,只要对方对你素无误会,你的真诚,必能感人。
其次,最忌的是平时好用欺骗手段,欺骗也许能得一时之利,却不能维持长久。如果你的欺骗日久为人察出,即使你真的有诚意,仍会被认为是另一种姿态的虚伪。因此,一生不可有任何欺骗行为。也许你曾遇到过这种人,你以真诚相待,他却以伪回报,于是,你便对于诚的效用发生了怀疑。其实,真诚的力量是绝对的。所以会发生例外,只是由于你的真诚不足以打动对方的心。对一切你要“反求诸己”。不必“求诸人”,这是用真诚打动人的唯一原则。
再次,对方倘不是深交之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只能显示你的冒昧和浅薄。真诚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与时,而非其地,仍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话,已是太多;得其人与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与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长谈,这并不与真诚相悖。
总之,要想使自己成为真诚的人,你第一步要锻炼自己在小事上做到完全诚实。当你不便讲真话时,不要编造小小的谎言,不要去重复那些不真实的流言蜚语。
这些戒律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你真正在寻求真诚并且开始发现它的时候,它本身的力量就会使你着迷。最终,你会明白,几乎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都包含有它本身的不容违背的真诚内涵。如果你追求它并且发现了它的真谛,你就一定能使自己进一步完善。
为他人着想,有爱就有一切
武力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一定不是唯一的方法。暴力能够征服别人的肉体,但永远征服不了别人的心。只有爱,真的,只有爱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个人类的心灵。
——李连杰
人活在世上,不光要索取,还应有责任,对于家庭乃至社会都需要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家中有了爱心,会变得温馨和美,社会中有了爱心,会显得温暖如春。
为他人着想,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点一滴的小事的体现,在街上帮助老人、残疾人。在家中,经常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家人的负担。
关心别人,时时想到别人,关键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这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社会宛如一个大家庭,我们便是这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将爱送给每一个人,并以此为快乐,那时,我们会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说的是一个女孩骑车经过一个漆黑的小胡同。胡同口摆摊的大爷举高灯为她照明。那盏灯不仅为女孩照亮前方的路,微弱的灯光更是温暖了人的心。很多时候,为他人着想只需一件小事,只要迈出一步。想想我们的英雄雷锋,他时时刻刻都在为他人着想:上厕所摔了一跤就连夜把灯给修好,打扫好寝室,让队友可以好好休息。这样设身处地地想着别人,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现在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不就是为动物着想,为后人着想吗?为他人着想,正是新时代的社会所需要。
西方有一个寓言:
圣诞节的晚上,一位夫人看到三位白发飘然的老者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
“你们一定饿坏了,进屋吃点东西吧。”夫人走上前去,礼貌地招呼老人们。
“哦,谢谢,我们在这儿坐一会儿就走。”老人们回答。
“如果不介意的话,请到屋里坐一会儿吧。外面这么冷。我们全家都欢迎三位与我们共度圣诞节。”夫人诚恳地说。
“那么,你家男主人在吗?”一个老人问道。
“他就在里面。”夫人答道。
“你先去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吧。”另一个老人说。
夫人赶紧回屋,将此事告诉了丈夫。
“亲爱的,你根本不必征求我的意见。快去告诉他们,请他们进来吧!”丈夫说。
夫人赶紧跑到门外,再次邀请老人们进屋。
“可是,我们不能一起进去。”一个老人说道。
夫人感到疑惑。
那个老人指着一个同伴说:“他叫财富,”接着老人指着另一个同伴说,“他叫成功,我叫爱。”
“我们只能进去一个人,你再和丈夫商量一下,看你们愿意让我们哪一位进去。”另一个老人补充说。
夫人又一次跑回屋,把老人们的话告诉了丈夫,丈夫非常惊喜,他说:“既然如此,我们就邀请财富老人吧!亲爱的,快去请他进来!”
夫人却不同意,她说:“亲爱的,我们为什么不邀请成功呢?有了成功,我们还缺少财富吗?”
这时,一边的小女儿插话了:“爸爸妈妈,邀请‘爱’进来不是更好吗?我认为,一个充满‘爱’的圣诞节才是最好的。”
“那就听女儿的吧!”丈夫对妻子说。
夫人再一次跑出去告诉三位老人:“如果你们不肯一起进来的话,那么请叫‘爱’的老人跟我来吧!”
“爱”朝屋里走去,另外两个老人也跟在后面。
“刚才我邀请你们一起进来,你们说不能一起进屋。现在我邀请的是‘爱’,你们怎么又愿意来了呢?”夫人不解地问财富老人和成功老人。
“难道你不知道吗?哪里有爱,哪里就有财富和成功!假如你邀请的是成功和财富,那么另外两人就会留在外边。但是你邀请了爱。爱走到什么地方,我们就会陪伴他到哪里。”两个老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是的,有爱就有一切。心中有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我们感动;这样的人,自然会受人欢迎,自然比普通人更容易接近成功。所以,即使是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成功也并不是冷酷的代名词,财富也并非仅仅体现在金钱与数字上。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付出相互给予相互关心相互敬爱,人间才会产生绵绵不断的能量与生机,社会才会有更多和谐更多暖意更多活力,幸福和快乐才会常驻人间。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更愿意用“善”来替代“爱”。着名小说家王朔说过,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本质就是物理上的能量守恒定律——你做了一件坏事,你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幌子把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到你那里去了,你仗势欺人,别人或许敢怒不敢言,但“敢怒”二字就说明“报”的能量已经产生,再也不会消失。它如何积累,如何酝酿,如何释放,都只是一个时机和管道的问题。反之,你做了一件好事,付出了爱心,帮助了别人,别人即便不能即刻报答你,但至少不会讨厌你,周围的人也会认可你。认可你的人多了,善报自然会络绎不绝地随之而来。所以,不要再唱什么“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那是不成熟的想法,是自私,是狭隘的自爱。人心都是肉长的。想让爱重来,多来,不断地来到自己身边,就先试着付出自己的爱。爱人,就是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