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认为,听音乐会干扰记忆。家长们也都习惯在孩子记东西、学习时,把音乐关掉,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事实上,这种认识并不科学。听音乐不但不会影响记忆,而且还会促进记忆。这是因为,轻柔的乐曲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右脑,产生情感体验,发展形象思维,促进左脑抽象思维能力,使左右半脑得到均衡的活动。由于音乐强化了人的神经系统功能,使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从而可以增强记忆的敏捷性、持续性和准确性。
成就感可以增强记忆兴趣
烦死了,我不想回家,一回到家妈妈就拿我和她同事的孩子进行比较。总是人家学习如何如何好,我学习怎么怎么差,弄得我一点成就感都没有。我听后感觉很不舒服,让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根本就不想再学习和记忆了。
1奖励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观察自己的每一个进步,发现自己的每一个变化,并及时做出奖励,当自己有小进步时,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如一个小礼物。大进步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大奖励,如自己喜欢很长时间都没舍得买的漂亮发卡,篮球等。此外,你也可以把你的进步告诉妈妈,让妈妈觉得你一直在努力,时间久了,妈妈就不会经常拿你和别人比较了。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尽管我们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点。如画画好、舞蹈好、演讲好,等等。多给自己创造一些展示自己优点的机会,从中培养自己的成就感,以此来启发自己去寻找学习中的成就感,进而提升记忆的兴趣。
3及时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把读过的书或用过的练习本收集起来,等积累到厚厚一摞时,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非常自豪,对学习的信心也就大增,记忆所学知识也就更轻松了。
4挑战记忆目标。成就感作为一种感觉,并不具有持久性,它需要体验者进一步的挑战,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体验更强烈的成就感,激发出更持久的记忆动力。如平时一小时能背过一篇文章。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可以在2小时内背诵三篇文章。经过努力尝试后,如果完成了,就会产生一种比平时一小时内背过一篇文章后更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让自己相信自己的记忆能力,从而对记忆充满兴趣。
如果学习是一件好事情,那就应该从中获得成功,获得成就感,获得快乐。就像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增强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任何孩子都是想学习的,都有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但是当孩子的这种自觉性得不到肯定与赏识,甚至得到的答复是“应该”或者“必须的任务”时,他的自觉性反而差了,进而变得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一个明智的家长,应该仔细研究孩子的学习心理,想办法让他不断领到学习的“工资”。也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成就,善于调动孩子的成就感,就会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记忆的效果。对孩子自己来说亦是如此。
目标能赋予你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我没有明确的目标,总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即使有学习目标,要么不切合实际,目标过高,一时达不到就泄气了,要么目标过低,很容易达到,就骄傲自满。所以,学习劲头不足,难以把心思集中在学习上,也就失去了记忆的兴趣。
1培养目标意识。中学生一般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看一些因为目标明确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以此来强化自己的目标意识。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切实可行,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肆意制定目标,这样是不科学的,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先问问家长的想法,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够得着的目标。
3使目标具体化。如通过制定具体的复习计划(最好能具体到时间、内容、要求),便于复习后能够自我检查效率。
4把目标设定为付出多少努力。如果把目标规定为具体的分数,难免有发挥失常的时候,应该把目标设定为自己的努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考试后,不要紧盯分数,而要从错误中分析,哪些是对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应该如何弥补。
5及时修改目标。目标是人定的,因此也会存在不科学性,不可行性。所以,要根据学习状况及时做出调整。目标高了,可适当地降低;目标低了,可适当地提高,这样不会感到过多的压力。
6制作相关的“目标宣言”。把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决心告诉家人、朋友或同学,还可以用简洁的文字书写出来,张贴在自己能够经常看到的地方。
7目标要合理化,不能太难或者太过于简单。如果目标太难,会使自己产生挫折感,严重打击积极性,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严重影响学习;如果目标太过于简单,则容易产生自满情绪,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利于后续学习,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面对激烈的竞争,你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要管别人怎样,别人第一、第二跟你没关系,别人倒数第一、倒数第二也跟你没关系。因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和自己的潜能比。你就根据自己现在的位置,给自己设定一个实际的目标。不要太高,太高了高不可攀,一旦摔下来,会把你的自信摔毁;可也不要太低,太低会让你失去拼搏的斗志。也就是说,这个目标对你来说应该是“跳起来,够得着”。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我们要挖掘大脑中一切可能帮助记忆的因素来加强记忆。这些因素,可以让我们的记忆目的更明确,印象更深刻、内容更丰富。
不要过分看重分数
在家长的影响下,我经常会不自觉地关注自己的分数,而对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表现得不会很关心。当发现自己的成绩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心里就会很害怕,再也不想学习了,更没心情记忆,甚至是不想回家,干脆在外面流浪算了。
1不要自我否定。不要因一次成绩不理想,就对自己进行无原则的否定,这是不对的。因为,一次成绩不理想,只能说明你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记忆情况不好,并不代表将来。所以,打起精神,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过去的已经过去,勇敢面对以后的学习方是最佳选择。
2不能骄傲。当自己经过努力而取得优异成绩后,也不要飘飘然。因为,这样会放松对自己的其他要求,容易引起骄傲情绪,要知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不要将分数进行类比。每一次考试,你的同一门课程都会取得不一样的成绩,这和你那一阶段的学习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代表将来。所以,以此判断该学科学习效果的好坏是不正确的。这些不科学的分析法只能让自己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得出片面的结论,不利于以后的学习和记忆。
4淡化考试分数的色彩。考试分数虽然会影响升学、就业,但它毕竟只是表面的东西,应把焦点放在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上,应把培养自己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全面素质的发展摆在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位置。这样,才会有更多精力学习和记忆。
现实生活中的好多父母都把孩子的考试分数当做“命根子”一样看待,拿着“分数”的尺子对孩子进行比较、衡量,分数高就喜上眉梢,又是亲又是赞,分数低就批评、挖苦、贬低、打骂。这种对孩子分数的过度敏感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背负着这种分数的压力,原本很乖的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佳不得不以说谎来掩盖自己的不理想的成绩,以此换得父母的疼爱与奖励;对于一些叛逆心很强的孩子,则采取极端的做法,为了逃避父母的责骂而离家出走,到外边偷、骗、抢,等待他们的就只有冰冷的手铐与无情的铁窗……所以这种视分数为“命根子”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父母对孩子分数表现出的许多的不当态度,对孩子学习知识、记忆知识的影响是很深的。
找到最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记忆兴趣
我在学习上没有什么方法,只能整天埋头读书,花费的工夫不比别人少,记忆却并不比别人扎实,而且还很容易忘记。因此,进步也没有别人快,成绩也不甚理想。
1学会正确的预习方法。预习是指在每次上新课前,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的方法,除了回忆或温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外,还应该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在预习过程中,写下自己的看法或不明白的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样当老师讲到那里时,就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记忆的牢固性与持久性。
2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听课是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记忆知识的关键环节。听课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跟着老师的思路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考或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还要独立思考,课内一时无法解决的疑问,留待课后自己思考或请教老师。
3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复习应与听课紧密衔接,边阅读教材边回忆听课内容,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讨论或请老师解决,这样就会加深自己的理解,让记忆更深刻。
4不照搬别人的学习方法。别人的学习方法在自己身上并不一定奏效,千万不能照搬别人的学习方法,也不要刻意和别人比。但要勤于和同学交流,在有自己学习方法框架的基础上,虚心请教和吸纳他人安排时间的方法和学习的诀窍,这对记忆力的提升都十分有好处。
5在记忆方法上进行尝试和创新。没有尝试和创新就永远也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应该鼓励自己进行创新。这样做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寻找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6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用录音机录下来,并在每个问题的后面留出一段时间,然后边重放边自己回答。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喜欢说、喜欢听的性格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记忆的准确性。
所谓学习方法,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概括就是如何能够使自己在最正确的时间与状态下学习最适合的知识,也就是如何最有效地学习和记忆。世界着名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谈论成功时曾给出这样的一个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由此可见,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增强记忆的关键。
制造求知“饥饿感”
我的学习成绩不错,这和我平时多读书有很大关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课堂上的那点知识根本就满足不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因此,我常常在妈妈的带领下去图书馆看书,这样日积月累中,我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了,学习记忆也越来越轻松了。
1不要急于寻求帮助。在课外学习上,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急于向父母和老师寻求帮助,而应留给自己足够的思考时间,让自己好好思考。当苦思冥想后,依然不能解决时,再寻求帮助。在这一过程中,也不要急于知晓答案,而应在父母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慢慢加以解决。这样可以把自己学习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制造学习上的饥饿感,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记忆的能力。
2利用成人书籍来学习。阅读成年人的书籍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内容,这会有一种站在知识海洋的感觉。要么请教父母,要么想:“以后我想看懂这样的字典书”。有了这样的想法,自然会表现出极强的学习兴趣。
3检验自己知识的积累。在每个周末,以表格的形式写出自己一周内都掌握了哪些知识。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的成长,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提高记忆的兴趣。还可以在每项知识的旁边标明自己喜欢与否,这样有利于重点突破。
孩子天生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和探求精神,他们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总是喜欢刨根问底,并勇于去探索、追求真相。实际上,求知欲就是掌握知识的能力,在自己的心理编起一张知识网,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弥补漏洞。事实上,这样的心理需求是一种精神上的“饥饿感”。这种精神上的饥饿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积极性,而且会促进孩子智力活动的发展,提高记忆知识的效率与准确率,促使孩子坚持不懈地探求知识。凭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孩子才不会在无边的题海中迷失方向,真正考出好成绩。
让记不住的东西记得住
我真是纳闷了,那么多难以记住的知识我都能记得住,可是关于方向的那几个单词:东(east)、西(west)、南(south)、北(north),我死活都记不牢,就算记住了,别人突然问我,我还是要反应好一会儿,结果写出来的时候,还是错误的时候多。为此我很是郁闷,总是再想怎样才能将那些记不住的知识记得住呢?
1通过提问,引导自己记忆。如在学习生物时,总是记不住植物的各种特征。你就可以通过观察家里的植物,说出植物特征,以加深记忆。如观察一盆芦荟,你就可以问问自己,又厚又软的叶子里藏着什么呢?然后用手掰一小块儿看看——很多汁液。再把汁液涂在脸上,有什么感觉?——凉凉的、滑滑的、黏黏的。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芦荟洗面奶、芦荟护手霜……这样就可以一点点掌握芦荟的知识,而且记忆很深刻,不容易忘记。
2培养记忆兴趣。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学习,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力。如学习地理知识的地球仪。
有的记忆内容关联性不强,十分枯燥乏味,经常记不住。这时不要强迫自己强行记忆,而是要想办法将记不住的知识融入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中去记忆,这样记忆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