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3700000001

第1章 序

寻梦理想的青春表达

在九江市的几所重点中学里,九江市三中的文学活动氛围向来浓郁,良好的文学艺术氛围培养出一批批文学艺术新人。九江市三中连续几届的“谷雨诗会”活动,有一个学生的名字被我记住了,她叫扈佐佩。每次活动都有她的参赛作品,且都被我们一致看好。

二○一三年九月的一天,扈文捷先生捧着女儿的一摞书稿走进我的办公室,恳请我给该书题写序文。我翻开书稿,一篇篇获奖作品,照亮着我的眼睛。面对一位优秀的文学新人,面对如此热忱恳切的家长,我没有任何犹豫地答应了。

书稿乃佐佩命名为《过站不停》。在本书的后记里,有这样两句话:父母和老师鼓励我保留一部分儿时的稚嫩之作,作为对逝去青春的某种祭奠。/在这样一个“过站不停”的变革时代,写我所写,吁我所吁,将最初的痕迹留存下来,而对于未来,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前面一句话似乎有些沉重,生命都是由青春的稚嫩走向厚实的成熟,何以悲观称其为“祭奠”呢?通过接下来的阅读,我理解她所谓“祭奠”的真实含义:从青春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远离美丽童真的过程,在她的一首《慢慢慢摇》的诗歌中,她是这样表述青春的迷茫的:我们开始了横冲直撞,/不得不学会缝补坚强。/我们开始了乘风破浪,/不得不学会选择放弃。/我们开始了勇敢徜徉,/不得不触碰未知恐慌。至于后一句话的意思,在后来与佐佩的见面交谈中,我听她解释说,之所以为“过站不停”,就是要告诉自己,不要以为时间在等你,人生要有所成就,就得把握和顺从时间向前流淌的惯性和力量。我被小才女明亮而坚信的目光所感染,料想她很有信心和底气,认准一个目标就不改初衷、无所畏惧地面向未来,披坚执锐,风雨兼程。我进一步审读和思考,从她一首名为《过站不停》的诗歌里,似乎更加准确地获取了她的内心世界关于“过站不停”的情感密码:彼岸花开牵引着追梦风帆。/我在奔跑,/时间沙漏为勇者记录状态……萧瑟日子总会过去,/这一路上未必孤单。/过站不停,/说好就要整装出发,/人生路上勇于承担。

本书共收集作者作品49篇,分为诗歌、小说、童话故事、散文、随笔、评论等六个部分,主要为佐佩的获奖或已发表作品及近年新作。能诗能文,亦评亦议。所写题材,既有浪漫抒情的青春写作,也不乏丰富联想的“穿越写作”,更有诸多切入社会敏感神经的社会叙事,着实让人不可小觑。作品中数不胜数、俯拾即是的精彩人物描写和瑰丽奇想,不得不令人称叹佐佩同学极富灵性和才情。

《飞翔的梦》里,她是这样描写晁爽的俊俏的:出生在中国的他,脸上却嵌着一双水蓝色的大眼睛。这双眼睛,是他全身上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上帝将他降临到人世的时候忘了给他什么东西,但也赋予了他别人所没有的东西。

《桑树天》里,她是这样描述梦境中的美丽异国的:有个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人在和一只手拿金色棒子的猴头攀谈;一只憨态可掬的大肥猪身穿铠甲,在讨身穿纱衣抱着玉兔的一位美女的欢心;一位漂亮的姐姐头上顶着五彩的光圈,手提一篮彩色的石头正在补着一个大大的“口袋”……

《老壶》里,谭谦才应朋友老李之邀偶然走进了收藏世界,忐忑地坐在餐桌上,他的眼里所看到的是:有的穿着格外体面,全身名牌,小肚子挺挺的,一副私企小老板的架势;有的穿着休闲,衬衫外搭马甲,戴着深色贝雷帽,胡子拉碴,散发出一股子艺术家气息;当然,也有几个像老李和谭谦才这样,怀着崇敬和好奇的粉丝。

《一只坏了的灯泡》里,她是这样描写冬天的:入冬后,天总是黑得特别快,而且黑得特别彻底。

《拾荒者》里,捡垃圾为生的父亲好不容易把唯一的儿子送到远方的表哥那里寄养后,她是这样描写父亲的复杂内心的:他觉得自己很没用,现在的他可以说是无牵无挂了。他觉得很舒坦,可同时又感觉心里像被抽空了一般,紧紧地疼。

《邻里之间》里,楼上张大姐在她的眼里是:张大姐是个奔五十的中年妇女,具备大部分这个年龄段的女人应该有的一切外形特征,体态发福,喜欢穿着碎花布做的睡衣在院子里逛,遇到熟人爱神经兮兮地打听家长里短,待人接物还有些刁蛮。

《猫式花语》里,她这样写:我再也无法在黑魆魆的房间里独自待着,我学会舔舐手掌来清洁面部,但是我学不会舔舐由内而外的孤独……

《小鸟的梦》里,“我”不幸被猎人射中后:恍惚中,我看到了那个和善的老人,他正慈善地对我笑着。我还看到了果园里和煦的阳光,还有阳光下锃光发亮的饱满的果子。我好似看到了那幸福的生活……

类似这样的精彩描写太多太多,令我在阅读中多次击节叫好。毕竟作者才十八芳华,能用如此细腻和犀利的眼光观察生活,描写人物丰富斑斓的内心世界,同龄人中委实不多。

《过站不停》这部书稿,我最为看好的作品有小说《梦里依稀见过你》《换脑以后》(佐佩续写),童话故事《猫式花语》《小鸟的梦》,散文《关于那个可爱的李白》《思绪里的那道风景》《隔靴搔痒》等篇目。小说也好,散文也好,童话也好,除了写作上的流畅、结构上的合理、文字上的张力与灵性外,我更为看好的是佐佩写作主题思想上的明晰和自觉提升。所谓主题表达,所谓文章立意,所谓思想审美,在佐佩的诸多作品里都得到了合理体现和鲜明表达。浪漫情怀的清纯少女,写出一组华美的文字并不罕见,而写作中始终沿着一条思路主线去发展、去推进、去升华,却是不容易做到的。这其实就体现了一位写作者的智性或者说写作的思想高度。没有主题的表达是苍白的,有主题却分散无形的文章是无力的。通读佐佩的作品,大部分作品都是灵魂写作,通过一个故事表现历史变迁,通过一个人物表现当下社会,通过一段内心独白审视人性的真善美丑,通过一则童话表达她对幸福生活和光明世界的理解等等。

《钥匙串》以时空跳跃的方式串起祖孙两代人的生活,串起责任传承的生命记忆。

《飞翔的梦》告诉我们,有梦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梦想的世界是一个创造神奇的世界。

《桑树天》表达了这样一个立场:世道人心,一切都在变;物是人非,真情永难忘。

《猫眼》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思考: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却无意侵害他人的权益,类似这样的“灰色现象”,富有良知的我们当如何面对?

《老壶》想要表达的是: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许多人为了物质利益而异想天开,蠢蠢欲动,弄巧成拙,丢失了许多原本值得用终生去收藏和珍惜的东西。

《梦里依稀见过你》通过“穿越”的手笔,透视出“90后”一代新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态度,以及对幸福人生、光明世界的积极追求。

《拾荒者》想要表达的是:当一个人贫困荒凉一无所有的时候,亲情和牵挂会成为其平凡生命全部的价值和意义。

《猫式花语》通过一只流浪猫的遭际,似乎在启示我们:天性喜好特立独行,便注定了流浪漂泊的命运;流浪的生活也是真实的生活,不乏诗意的期盼,不乏智慧的修炼。

《关于那个可爱的李白》一文,通过对李诗的解析,对其意境的体会,把中国古代未能及第的书生那番寂寞的愁绪、时运不济的无奈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大唐盛世的另一面,不乏一个个孱弱而迷失的梦想。

《生活絮语》把少年一片洁白、清澄的世界展现给我们,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对待生活,平凡的生活也将给你丰厚的回报——获得自由的钥匙,领略生命的美丽。

……

佐佩的影评书评,也颇多思想发现,颇多艺术体验,颇多精神探索,颇多人物内心世界的发掘,我认为非常值得一读。在这些影评中,作者宽泛的文化视野、敏锐的生命感知、良好的艺术审美都得到体现。喜欢看电影和会看电影是两码事。前者更多是文化参与,后者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素养。佐佩所写的影评,无一例外地拿捏主题,用简短的一段文字,精准地把影片推介给我们。她善于抓住影片里最为生动的细节、场景和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对小说《腰门》的读后感中,作者这样评述:陌生的玩伴,熟悉的知音;短暂的相处,长久的友谊;默契的神情,决绝的别离……在那个古朴的小镇里,埋藏着一个孩子如梦的童年……人们始终不能知道,古镇里最吸引人的,不是震撼人心的美景,而是身边刻骨铭心的生活。

观看了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后,作者用了这样的一组文字表达她对爱情的认知:我真真切切认识到什么是爱,不是肤浅的卿卿我我,也不是庸俗的家族交易,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随意说出口的字,而是一种坚定,一种勇敢,一种笃信,永不放弃。对于承载和沉没了许多人梦想的Titanic,作者这样评述:Titanic是一次虚荣与真实的较量,是一次生命与自然的较量,是一次丑与美的较量……每一个人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忏悔过去,祈祷未来。

看了电影《叶问2》后,作者写了一篇影评《人格的宗师》,在她的眼里,宗师是这样的一种定义:他是一个平凡的百姓——他也会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他是一个不凡的武师——他有着令人心生敬畏的国家尊严感。看到这里,我一下就被感动了!中国武术的精魂是“中和之道,不争之争”……武术比的不是气力,而是人格……文章的结尾处,她这样写道: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我们要有对家的责任心;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们要有对国的责任心。这种升华十分完美而且必要。

电影《孔子》带给佐佩对于孔子的全新认识。颇有思想收获的她在《孔子的境界》里写道:很令人感动的是他的“礼”,他拜见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总是要一叩再叩,一拜再拜,一套当时所谓的“旧礼”却显得他格外地注重礼节……(夫子一行回到鲁国,面城而拜。)从孔子沧桑而颤抖的身躯,窥见的又何止是衰老?似乎,更是一种愈演愈烈的精神。“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这是孔子的话,也成为佐佩的收尾之笔,引用之精准到位,足见她的才情!

在影评《文化的味蕾》中,佐佩这样写道:(《舌尖上的中国》)主要内容为中国各个地方的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串起中华儿女浓浓的乡情与民族情结。文中,作者对镜头的运用、色彩的处理、听觉的安排,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都十分精彩,令我欣赏有加。微电影《调音师》给佐佩带来的艺术体验是:影片以假装盲人的调音师为典型,通过对调音师经历的叙述,折射出人们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病态心理,以及人们相互防备、相互伪装的虚伪姿态。人们可以在盲人面前卸下面具,调音师也可以通过“盲人”这层面具去“偷窃”他人,即使被拆穿,人们也会抱着侥幸的心理逃避责任、逃避现实。一段概述,足见作者对人性的敏锐洞察和对世态炎凉的准确认识,令人叹服。

一篇好文章,应有大智之理、大善之情、大美之格,以及人生的理解、生命的感悟、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慰藉、学修的滋润、道德的反省、审美的领悟。对佐佩的写作,我也想提一点中肯的建议。所谓“文以载道”,什么为“道”?“载”什么“道”?这当成为每一位写作者首先应当思考和面对的。再精美的文字,再精巧的设计,终究要为主题服务。文学的主题应稳稳建立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之上,人文精神即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精神。写作的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把握,要致力于弘扬生命至高、至上的人文精神。望佐佩通过更加广博的阅读、更加深厚的蓄养,夯实科学知识基础,逐步建立起“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哲学思辨体系,对所谓幸福、信仰、理想、价值观等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核心把握。有这样的用心和思考,作品一定能承载起厚实的生命,驾驭住复杂的社会。在选材上,应牢牢把握着名小说家刘庆邦先生反复强调的“贴着地面写”的准则。从自己的生活出发,面对真实的世界,一定能够写出真实、大气、感人的文学作品。融入生活中的呼吸注定会成为一个写作者写作气场的一部分。

灵气、才气、稚气,构成了佐佩写作的基本格调。灵气,是她的敏锐观察和丰富联想;才气,是她的文化积累和个性表达;稚气,是她的天真烂漫和真实表情。她的文字,给了我们青春的气息、生活的味道、缤纷的世界、理想的原点。她对色彩十分敏感,她对光线富有想象,最为可贵的是她对文字的驾轻就熟。读她的文字,时常会有一种欣喜,又会有一种意犹未尽。评论也是写作,写作也是评论,然而写好一篇小说、一篇散文,往往比写好一篇评论更难。就像一件衣服,当没有任何参照的时候,设计起来会十分困难。衣服做好了,要你来点评,那就容易多了——这里长了,那里短了;这里肥了,那里瘦了;这里太夸张了,那里太守旧了……你尽可以说出很多道道。基于这种认知和理解,我只能作为一个文友,真实地将自己的感受进行一个整理。但愿,佐佩能够从中觅得一点微微的亮色,从中得到一点有益的启示。

童年早已经收拾行李跟我说拜拜了,我还沉醉于长辈们的关爱中,还陶醉于酸奶的味道里……走过幸福的童年,走过“慢慢慢摇”的青春,心智日益成熟的佐佩,以其出手不凡的写作笔力成为九江市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她凭着对文字的敏锐,凭着对艺术的追求,破茧成蝶,集腋成裘,在文学的天空里飞扬生命的智性,激扬生活的浪花,升华人生的品质。写作,使她的世界更加开阔;热爱,使她的信仰更加坚定。作为她的长辈文友,除了虚度年华、自叹不如的自我认识外,更有一种美丽愿景,在未来的中国文坛上,会有一颗闪亮的星星属于九江,这颗星星,名字叫扈佐佩!

写作的胜利,就是生命的胜利。

写作的不朽,就是精神的不朽。

佐佩,愿你把更多的美和发现,带给我们。

江西省九江市作家协会主席 蔡勋

2013年10月10日于市文联

同类推荐
  • 在日本看中国

    在日本看中国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在日本看中国》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一本没有书名的书

    一本没有书名的书

    当一本书充满故事的时候,你是不需要给它取书名的。这是一本没有书名的书,也是一本不试图给任何人打鸡血的书,28篇文章,30个人,30个故事,30个人的喜怒哀乐。
  • 高天厚土

    高天厚土

    本书是庆祝盐池解放70周年献礼图书,收集了60多位作家讴歌介绍盐池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
  • 夏娃的花环

    夏娃的花环

    该书是作者马季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所收录的文章曾陆续在高端文学报刊发表,其中有优美的文化散文,细致的作家研究,客观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新颖的阅读心得,敏锐的社会观察和专业的艺术赏析等。是作者十多年散文、随笔写作的结晶,分为:京城文化、品尝生活、边走边读、作家现场、文化视野和社会万象等六个部分。作者本人从事文学编辑和文学创作多年,艺术经验与思想积累丰富厚重,文笔清新、流畅。作品的特点是从细节人手,以小见大,知微见著,富有原创精神与鲜明的文学追求,可读性很强。
  • 饶信文化赋

    饶信文化赋

    本书用赋的形式,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饶信大地为对象,赞扬文化遗产之珍贵,讴歌历史人文之豪迈,刻画贤达名士之神韵,抒发民风民俗之独特,见证人民的智慧和学识,记录这块土地的风雨兴衰,反映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性变化和奇迹,旨在让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和对这块土地的眷恋。作者注重挖掘传统、理顺文脉,着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热门推荐
  • 黑暗中的那点星光

    黑暗中的那点星光

    富二代百里千川极不情愿的进入经济大学。却在这里开始了他人生的初恋。也许喜欢和爱,是不同的。
  • 淡不出我的记忆

    淡不出我的记忆

    十七岁那一年抓住那只蝉,以为能抓住夏天。有些时光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有人说,青春仿佛是朵素洁的昙花,来不及铺张、来不及遐思,甚至来不及弥补欠缺和瑕庛,就那么匆匆地谢了。记得《匆匆那年》里面有一句:“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岁月太急着流过,有些事情总会淡不出我们的记忆。由于本人比较忙,所以更新字数比较少。
  • 苏联崛起

    苏联崛起

    “同志们,苏维埃到了最艰巨的时刻。纳粹和西方世界正在试图抹杀我们,法西斯和资本家以为我们会在战争机器之下屈服,他们以为我们会认输,会投降,失去抵抗的意志。”“但是,伟大红军永远不会屈服任何人,我们会让纳粹和西方见识到苏维埃巨熊的强悍!红色的帝国正在崛起,这一次,它将会统治世界。”“钢铁洪流踏平欧洲!”“苏维埃将惩戒世界!”————摘自1944年马拉申科在莫斯科红场演讲。
  • 携剑走七国

    携剑走七国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一个小小军官也被卷入时代的洪流。是随波逐流,向命运低头?还是逆流直上,让时代的车轮倒转?小小军官的想法在悄然变化,而围绕他身边的谜团也逐渐清晰。
  • 亡灵归宿

    亡灵归宿

    残酷的世界,残酷的时代。生物挣扎求存,诸神俯眼大地。计策,权谋,狡猾的人比比皆是。存活下来的人,就算是笨蛋,也有某方面的特长。弱者悲歌,强者肆虐。主角一行,究竟将世界的命运引向何方?——————ps:本文正剧向。看够了小白文的人,可以进来尝试一下。
  •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本书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结集的文章是北方民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与学生求知求学经历的生动再现,集中反映了该校新老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精神面貌,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及温馨的师生情谊等。
  • 焚天灭世传

    焚天灭世传

    来自异界的段沫,身负异法,他的修仙之路该如何?他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那些年在美国

    那些年在美国

    “前往纽约的旅客请注意,您乘坐的UA87航班现在开始登机了……”陈欣拖着蓝绿色的行李箱,向登机口走去。看着手中飞往纽约的机票与美国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心里有些百感交集。自从16岁去美国读高中已经有3年了,慢慢的开始适应美国的文化,转眼高中毕业,美国的大学,又有什么样的生活在等着自己呢?陈欣好奇的抽了三张塔罗牌,带着几丝疑虑与兴奋,再次踏上了去往美利坚的飞机。本书将以女主人公陈欣的视角,让大家读到赴美留学生的青春励志生活。如果你正在好奇留学生在国外的生活,那就请跟着文章中女主人公陈欣的步伐,去一探究竟。
  • 炎黄天威

    炎黄天威

    旷氏天佑身世寒,神秘天行见尤怜;横遭变故许宏愿,炎黄从此天地变。炎黄世界的弱小男孩,因路见不平,助好友退敌,因而惹下大祸,导致家庭横遭变故,而宗族之主却落井下石,从此心灰意冷,脱离家族,并许下宏愿要建造一个和谐博爱的世界,成为了炎黄世界人们心中的英雄,在毁灭、守护、建造的过程中,历经了生死,看淡了名利,达成了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