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3300000004

第4章 本职(3)

在永新的几天里,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就是和通讯员在化肥厂采访住了一晚,化肥厂地址是在一片稻田中间,晚上有很多蚊子,我们两人住一间房子,里面有两张带蚊帐的单人床。那位通讯员30多岁,过去是名中学教师,因文字功底较好,就借到宣传部搞报道。他话语不多,但脑子好使,对世事挺有点个人看法。白天采访很累,晚上聊天到10点,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半夜醒来,迷迷糊糊中,听见有一种声音传来,我警觉地竖起耳朵来寻找,发现声音来自旁边通讯员的床上。因我有在广播站工作的经验,知道这是收音机里发出的外台的声音。原来通讯员在收外台广播,在这空旷的田野,声音还特别地清晰。当时虽然打倒了“四人帮”,人们的思想还处在正统的观念上,收听“敌台”还是要小心的。我翻了个身,弄出了一点响声,让他知道我醒了,可他还照听不误。过了一会儿,我就说,你听这个,不怕别人知道。他回答,没什么,只是解闷,我也不一定信他们说的。我接着问,你有海外关系?他说,我有亲戚在台湾,但没有联系;我的父亲和叔叔当年都参加过革命队伍,只是行军途中走散了就回到了家乡,要是坚持下来了,说不定也是将军……他这时话多了起来,说着对历史、时事、人生的一些看法。我没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听,不一会儿,又沉沉地睡着了。

第一次下去采访,历时一星期,只发了一篇稿子,转了许多地方,看了不少遗址,听了不少故事,记了不少笔记。我还专门向主管领导写了思想汇报,觉得收获很大呐!

一个生产队的稿子上了头版头条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去高安采访,在下乡的路上,见公路不远的一个村子,有几栋新建的房子,还有几栋正在建。我感到有点新奇,就叫通讯员把车子开过去看看。

这个村子叫冷家生产队。见有记者过来,有人找来生产队长给我们介绍情况。这个生产队共有36户社员,居住条件比较差,大多数是土砖屋。近几年来,由于贯彻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农业生产大幅度增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社员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可是,社员住房困难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群众反映说:不缺衣,不缺粮,就缺钱盖新房。为了帮助社员解决住房困难,队委会分析了社员建房的实际困难,一是现金一下子集不到那么多,二是建房的材料短缺。于是研究决定,由集体拿出部分粮食和资金,资助社员建新房。凡需建房的社员,先向队委会写申请,然后由生产队统一规划、统一安排。集体借给建房社员500元现金,补助600斤平价粮。建新房所需砖瓦、石灰、木料,由集体和社员两方面到外地联系,一律由生产队派拖拉机装运,每幢房子收取运费40元。这样一来,大大方便了社员建房。目前,全队有23户写了建房申请,队委会根据这些社员的实际情况,先后安排,计划二三年内全部做完。这个生产队现已建新房8幢,年内还要完成10幢。

我觉得采取集体资助与个人自筹相结合,帮助社员建新房,切实解决社员住房困难,这种办法好。于是,又到建好新房的社员家中和正在建房的工地采访。因要赶到事先安排的点上去,时间匆忙就离开了。也没考虑要发多大的稿子,毕竟是一个小生产队的事情。

回来之后,就冷家生产队建房我写了一篇500多字的消息发到总编室。按以往惯例,在二版综合新闻作为补缺发出来就不错了。说来也巧,发稿的当天,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本报评论员文章电稿《切实解决农民住房问题》,这在当时是个重要的导向问题,有强烈的指导工作意义。夜班老总当即决定放江报头版头条并围框。也是以往惯例,一般重要电稿省报刊登时,都会找地方类似稿件予以配合,就像中央有资金下来地方要有配套资金一样。于是,夜班编辑在见报稿件袋里找,最后只找到我那条小稿子。稿件虽短,但方向符合上级提出的“农民建房应集体资助与个人自筹相结合”方针。这样,我这小稿子就附在人民日报本报评论员下面。还是以往惯例,头版头条,电稿一般不算,后面的地方稿算头条。这样,一个生产队的小稿子上了省报的头版头条,这是不多见的新闻。

这件事看起来有偶然性在里面,但我感觉,作为一名记者要时时刻刻注意观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就不会漏掉好新闻。新闻事件有大有小,小中见大也不吝意义深远。

写新闻要有一点长远的眼光

那次到万载县九龙垦殖场采访。据场领导介绍,他们改革传统生产方式,充分利用本地有利条件,大力推广木屑生产香菇的先进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过去生产香菇是用传统的木头培植的方法,每一立方米木头只能产五六斤香菇。去年他们从有关资料上看到用木屑、细糠和琼脂等做原料,压成菇块生长香菇的新技术,启发很大,立即派人去外地学习,回来之后,利用这里伐木厂原来大量倒掉的木屑进行试验,取得成功。他们因陋就简,边干边扩大,共搞了110块菇块,一块菇块可产香菇二三斤。用这种方法一年四季都可生产香菇,而且成本低。过去生产一斤菇成本要13元多,现在只要6元多,扭亏为盈。这里木屑等原料充足,气候湿润温和,生产香菇有广阔的前景,年产量将由过去的1600斤上升到7000斤左右,还为国家节约木材上千多立方米。

改革传统生产方式,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推广先进技术,这当然是好事。于是,我写了一篇小稿子并很快见了报。哪知,在年底报社派人下基层征求办报意见时,九龙垦殖场有人对我那稿子提了意见,说报道木屑生产香菇后,当地木屑没那么多,就人为地去山里锯木头,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垦殖场领导因说了年产量要到7000斤,见了报,怕别人说吹牛皮,也有点硬着头皮干下去。

意见反馈到我这里,我有点紧张,毕竟刚参加工作,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情。虽然木屑生产香菇这事实没假,年产量数字也是场领导提供的,可结局却是好事变尴尬事。事出有因,我的稿件没有失实,报社领导并没有批评我。但我从自身来反思,感到自己有不足之处,需今后引起注意。一是“这里木屑等原料充足”,要问“充足”在什么地方,怎样保证原料供应;二是年产量的数字,没完成尽量不要写得太具体。写新闻时,记者不能别人说什么就写什么,要作具体分析,要有鉴别能力,对事情要想得长远一些,要留有充分的余地,否则就会带来遗憾。

当记者有时是要受点委屈的

这是一件多年来我都为之烦恼的事。

一位专家、也是宣传口的领导亲自执笔组织创作了一部新编大型历史剧,在南昌参加某研究会学术讨论会暨年会的专家、学者观看了演出,省主要领导也到场观看。在这之前,宣传口的领导通过报社领导,要我这“娱记”到他办公室谈了半天他创作这作品的过程,讲了省领导怎么重视,作品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目的就是要我做好宣传工作。我只是一名小兵,我只能按报社领导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写好我的新闻稿。演出的当天晚上,我忙到10点多钟,交稿到夜班,部主任审完稿,再交当班老总通过,我就回家了。哪知,刚躺下,夜班就来电话,要我去改稿,估计是宣传口的那领导有什么意见过来。我按照部主任、夜班领导的意见改了稿,到零点过后才完成任务。

第二天,翻开报纸,见我的那篇消息在一版右下方。我发现,我原稿写了600多字,见报时只有300字;原来稿件挂了部主任的名字,现在只有我一个人的名字。后来就听说宣传口的那领导对此报道有意见。有人就告诉我,这是因为省领导对此剧宣传有不同看法,才会出现这种低调处理情况,你是无辜的。但那领导可能不知道,也可能知道不好说别人,只好怪你,你最好去那领导那里解释一下。我说,我怎么解释,又怎么解释得清楚。我没去。

以后,因工作关系,我时常碰到宣传口的那领导,他总是很冷淡的表情。我有点无奈。心想,这能怪我吗?为打破僵局,我又写了一篇那新编大型历史剧的消息,投到《戏剧电影报》并刊登了。之后,在一次表彰会上,我见那领导在主席台上,就上去告诉他《戏剧电影报》刊登的消息。他一听是国家级报纸的报道,脸上有了点笑容,哼哈了几句。现场很嘈杂,众目睽睽,我也不知他说了什么,拔腿就下来。这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

当记者有时是要受点委屈的,但胸怀要坦荡大度。因为新闻里面有政治、有斗争、有幕后、有学问,局外人是看不明白说不清楚的。

文学,让新闻特写更有文采

新闻特写是报纸上常见的一种新闻体裁,时间性强,反映快捷,有感染力。因为是特写镜头,可集中在一点上描写,这就为讲究文字技巧的文学提供了方便。

我的一篇《小镇流彩》注意了以色彩来做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

9月,流彩的季节。

宁都县黄陂乡曾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之一,是有名的“黄陂大捷”故地。当年这个乡有3000多名好儿女参加红军,那热闹的欢送场景,使沉寂的圩镇焕发出绚丽的色彩。

9月9日,我们在这里却感受到另一种绚丽的色彩。

这另一种绚丽的色彩就是商品流通。

上午10时,正是赶圩最热闹的时候,圩场上人山人海,沸沸扬扬。这里是周围5个乡的交通、经济中心。赶圩的有本县人,还有永丰、兴国、宜黄等县的人,日人流量达两万人,商品成交额10万元。单猪肉一圩就可销上百头。

我记叙了在农贸市场的见闻。

在家禽市场,我们遇见大桥坝村的黄恒生。他告诉我们:今年他家养了80只鸭,年收入嘛,他拍了拍挂在脖子上装钱的人造革包,笑而不语。

我们指着他脚边装鸭的两个大笼子问:“这么多能卖得掉?”

“这还算多?”他指着身边的几十只鸭笼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他们村的。今年全村三十几户每户养鸭都在五六十只。

我描写了和农民交谈的情景。

由于商品流通活,这里已出现了草席、鞭炮、粉条等各种专业村,全乡每户平均养猪3.75头,鸡鸭鹅饲养量达16万羽。1至8月,全乡完成税收已占全年的87%。

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我作了归纳。最后结尾:

秋阳艳艳,我们站在黄陂河桥上,俯视圩场那闪动变幻的绚丽色彩,仿佛觉得,这色彩的原色来自历史的深处,不断融入新时代那灿烂光华,流向更美好的未来……

全文做到了以现场说话,场面集中,并首尾呼应。以色彩来显文采,把历史深处的红色和现代商品流通的绿色相连,使文章有了厚重感,让读者对老区变化有了新的感受。

言论是新闻的高端产品,莫轻易下笔

写报纸上的言论文章是件难事,尽管我的处女作体裁就是“文艺评论”,是在打倒“四人帮”后刚刚创刊的《江西文艺》上发表的。我进省报工作后,写言论从不敢轻易下笔。那天,不知自己是哪根神经起了作用,写了一篇言论文章,内容是希望领导多深入基层现场拍板解决问题。文中提到:现场拍板就是干实事,不是做表面文章。领导到现场,处理问题有的放矢,不是“空对空”,没有花架子可做,没有“皮球”可踢。现场解决问题,有利于铲平文山,填平会海,杜绝拖拉、扯皮、推诿的现象。现场拍板意味着领导作风的转变,有敢于负责、勇于进取的精神,有利于及时解决前进中的新问题,多干实事,把工作做到基层去、做到群众中去。

文章送审时,社领导说,文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有新意,可发,只是题目《现场拍板要有真功夫》力度不大。改了一个更鲜明的题目《提倡现场拍板》。文章近千字,在一版发表后,有点反响,在社内有点议论纷纷,有人持不同观点。就在我的文章发了不到一星期,同样在一版发了我们报社同事的一篇言论《也谈现场拍板》,文章在肯定现场拍板积极意义之后,笔锋一转,指出,现场拍板容易出现领导拍脑袋轻易作决定的失误,作决定还是要多调查坐下来研究,拍板不宜多在现场。这下好,就“现场拍板”这一命题争鸣起来了,而且是在本报。这是不是领导的意思呐,目的让党报生动活泼起来。紧接着,不几天,又来了一篇《再谈现场拍板》,一时间,我感觉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弄得我进出报社都要低下头。我问社领导,我要不要“应战”,为自己“正名”,社领导笑笑,说,没事,谁也没错。看,领导高明之处就在这里。

争鸣很快就结束了。打那以后,我更畏写言论。不过,我对有新观点的言论文章还是喜欢看。言论要点犀利,要点锋芒,也要注意不能以偏概全,走极端。总之,言论是新闻的高端产品,必不可少,应当容许适当范围内讨论,天塌不下来。

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交朋友

20多年前,我到井冈山采访,宣传部的同志给我介绍情况,说井冈山博物馆有位老同志叫毛秉华,长期坚持义务宣传井冈山精神,值得宣传。我随后接触交谈并了解到,此人真的不错,事迹突出,精神可嘉。但也有人对他有看法,主要是讲他在“文革”中的经历。人无完人,更无圣人,何况在那动乱的年代,谁能保证不犯点错。我开始谨慎地对毛秉华义务宣传井冈山精神进行报道,随着对井冈山精神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也加大了对毛秉华宣传的力度,发了专访、通讯、报告文学。一段时间,我甚至成了毛秉华的“经纪人”,省报有重要宣传策划,要介绍毛秉华就让我来完成;有新闻单位的人上井冈山采访毛秉华,就问我怎么样才能找到他。我们成了忘年之交,经常有信件、电话来往。我每次上井冈山,哪怕再忙,都会和毛秉华见面交谈;他有什么困难包括工作上遇到的烦心事也会找我交流。我们从工作关系,成为朋友关系,甚至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牵挂,这种感觉挺好。

当记者总是要和不同人物打交道,特别是和先进人物交往,这对记者有好处。我们可以从先进人物身上学习到许多好的东西,同样,先进人物也可以从记者这里得到鼓励、鞭策,以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完美。有的记者把采访先进人物仅仅当成单纯的工作任务,完成任务后就算了。有的记者就会把自己报道过的先进人物当作自己平时的联系对象,进行追踪式报道。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好典型的宣传也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塑造”成功的。我们不能说每个记者报道过的先进人物能长年先进下去,但对先进典型进行关注,尽力去“帮助”他们,这也是记者的一种责任和使命,最少是工作的一种需要。如先进人物能在记者的关心下,一直“红”下去,这也是新闻工作者的光荣。记者人生中多几个这样的“先进”朋友不也值得骄傲吗!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就有这样的几个好典型、好朋友,除毛秉华外,如医疗界易为民、戏剧界涂玲慧、教育界涂赞珠、商业界熊林根、企业界刘浩元等。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好思想、好作风和好品德,还有友谊、信任和智慧。

宣传报道中快与慢的节奏把握

同类推荐
  • 深处

    深处

    本书主要内容为:爱情蓝调,八月的某个下午,长沙,城市在雕塑脚下蠕动等。
  • 最美不过诗经

    最美不过诗经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一举夺魁。没有直白的文字,对不起《诗经》原初的情感冲动,没有含蓄的表达,难以让《诗经》的爱情委婉动人。本书以清新的笔调优游于《诗经》的田野中,采撷两千年前田园牧歌里的快乐与甜美,那里有纯真无邪的爱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诗经》,找回自然的和美与生活的快乐。
  • 风中站立:诗歌卷

    风中站立:诗歌卷

    本卷收入了当代众多著名诗人的名篇和代表作品200多篇,均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和喜爱的作品,有较高的欣赏和珍藏价值。
  •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朝崇祯年间和清朝顺冶年间,合称为“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重要的因革时期。《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进行了整体研究,考察了作家的生存状况和创作心态,考察了时代、地域、作家、作品诸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研究各种体裁各个时代文学创作与发展规律都具有比较普遍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古典诗词曲名句鉴赏

    古典诗词曲名句鉴赏

    本书所选的名句均为我国历代名诗人、名词人和名散曲家的名作中的名联,共三百联,书中既有对名句的鉴赏内容,又有对原作的分析讲解及相关文学知识的介绍。
热门推荐
  • 机动战士高达:一年战争秘史

    机动战士高达:一年战争秘史

    一年战争是高达世界观中居于整个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场全面战争。这场由SIDE3的独立运动最终引起的战争从U.C.0079年1月3日全面爆发,到0080年1月1日吉恩无条件投降结束戴蒙德·李作为一名新兵,在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中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 古钟仙道

    古钟仙道

    主角周凡带着公司老板女儿私奔意外穿越到异世,练功,升级,装逼,打脸主角永远无敌,一切只因一个金手指,那就主角被一尊混沌神器古钟选作代言人,纵横三界,脚踢仙魔,制霸乾坤,开启无限装逼之路。。。
  • 破界行

    破界行

    本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仔,拿微薄的薪水,过浑浑噩噩的日子。某天,却得到了特殊的能力…………这什么东西?你要赚外快吗?你们,都会死。……来吧,纵能力,越凡身;上踏穹芒,下探地渊。逆命轮,战魔神,越八方界限,挑风云突变!……………………………………………………………………………………………………………………………………………………………………★如各位看官觉得在下文章还行,就请勿吝啬各种票票,多多益善。如觉得不值一看,或有什么意见,在下当虚心接受。除此之外,文章里不会加塞任何求票的言行,免得影响各位看官的阅读流淌性与临场感。★
  • 能量梭

    能量梭

    命运,如同一张无形的蛛网,将所有看似毫无关联的人都粘结在一起。不管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他们都已经被紧紧相连,只能依靠太刀、战镰、以及各自的意志挣扎着……
  • 绝世无双:废柴大小姐

    绝世无双:废柴大小姐

    她,医武双全,却备受威胁轮为试验品,她,异世大.陆被妹妹杀害致死的废材小姐。再次睁眼锋芒毕露,又有谁相信她就是当初那个废材?当丑颜退去是一张绝世容颜,当废材逆袭注定这天下将要易主。前世为哥哥而生,今生她要为自己而活。这穿越是必然还是偶然?这张与前世及为相似的容颜下到底又隐藏了些什么?问天下谁主沉浮,且看她打脸归来,傲世苍穹。当她们屹立在世界顶端时,当人们知道他就是她时,有多少人以她为荣,又有多少人后悔自己当初错比珍珠当灰尘。且看一代废材如何一路打脸虐渣走上世界巅峰之位。
  • 雪镜城

    雪镜城

    是谁在凝视这苍茫情荒寂寞愁苦永临帝王?是谁在操控这万物苍生冰劲火术又降民间?是谁颠覆了这轮回境盘错乱了世间所有恩仇......我心固本,无奈何故?天道苍苍,谁主沉浮。
  • 就这样,梦一场

    就这样,梦一场

    一首歌,一行人,一生债,一世情。世界已经荒芜,毫无生机可言,伴随着世界上最后一片枯叶落下,断绝了生命的可能。花语端坐在树枝顶端,遥望着远方,心里,除了绝望再无其他,虽然它只是一只眼圈带着花纹,身上彩色缤纷,身体略庞大的-------鸟………
  • 网游之技能大专家

    网游之技能大专家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苏白有着大量游戏中技能的支持。“里鬼剑术”“怒气爆发”“天音波/回音击”“激光炮”“念气炮”“阿尔法突击”“精准弹幕”“致命打击”“审批”“刺拳猛击”“元素轰炸”“崩山裂地斩”“幻影剑舞”“鬼影闪”什么还不死。看我“猛龙摆尾”“终极闪光”“狱血魔刹”“极鬼剑术(暴风式)”“利刃华尔兹”“暗天波动眼”“武神强踢”“高原血统”什么想跑看我“天崩地裂”“魔法水晶箭”我才要挂了。不怕“无尽怒火”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才叫五秒真男人。
  • 枕上千年梦

    枕上千年梦

    八千年的爱,经过了几个世间的轮回。他是玄棂天尊,她是琉倾上仙。他撑着青栀琉璃伞,樱花花瓣飘落身边,勾了勾唇。“暮衿,可还记得我?”不敢爱,不敢忘,不敢念,不敢想。“暮衿,你可还爱我?”他看着白衣胜雪的她。“叹世间无常,此生爱你一人,足矣!”
  • 轩辕异界

    轩辕异界

    自从盘古开天造物主女娲补天后就将这个空间划分为三个界面后,分别是天界人界兽界魔界和冥界.每个界便由几个界王所看管着,造物主女娲则在六界中享受繁华快乐。一天,龙族生活天空一片血红下起了磅礴的血剑雨“啊“吼!“啊!传来了远方龙族的各个部落以及飞禽走兽的惨叫声。龙天这时眉头一邹,用水焰形成了保护层,阻挡着密密麻麻的血剑雨,难道你是……”“对,我就是魔帝!龙王龙天惊讶的说不会的,五百前你明明已经被我杀死了!不错当年。你用龙族的地狱烈的终极绝招‘万龙合一’把我杀了,哈哈真是天助我,我的魂魄飘到了大地的极端,汲取了天地之灵气使我不但死而复生,而且修行法力大增,哈哈龙天.今天我就让你们整个龙族尝尝死亡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