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1800000035

第35章 变通:此路不通,绕道而行(1)

1.做人如山,做事如水

做人要像山一样,踏踏实实,稳稳当当,这样别人才会信任你;做事要像水一样,能适应任何环境,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文武兼备、智谋过人的开国帝王。说到他的武功,《水浒传》中开篇即赞道:“一根杆棒等身齐,打得天下六百军州都姓赵”;提起他的文采,虽不及当时的词坛领袖李煜之婉约,但也气势雄浑,自有一番霸气——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在智谋方面,用蔡明的话说,赵匡胤称得上是“千年的狐狸”,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与他有关的片断。

史载赵匡胤生于军人世家,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和时代背景的影响,赵匡胤自幼喜欢舞枪弄棒,就是不爱读书。21岁时,颇有冒险精神的赵匡胤告别家人,独闯江湖,后辗转投入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在此后的军旅生涯中,赵匡胤每次都是一马当先,一如既往地英勇,也一如既往地忠诚。有一天,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深夜带兵返回驻地,按照规定守城将官是不能开城放行的,但适逢赵匡胤守城,赵弘殷便心存侥幸,在城门外呼唤赵匡胤的名字,赵匡胤却大义凛然地说:“我知道你是我爹,但夜里不得开门是皇帝订的规矩,你是我爹也不能放行。”直到天色放亮,才将赵弘殷放进城中歇息。

不过赵匡胤也不是什么三好员工。赵匡胤有个爱好——饮酒,这从其后来“杯酒释兵权”一事就可看出。当了皇帝的赵匡胤自然不会为喝酒发愁,但当皇帝之前,他曾做过后周世祖宗柴荣很长一段时间的近侍,不方便买酒,因此他便经常向掌管宫廷茶酒的曹彬讨要。很显然,像赵匡胤这样的大官(当时已是将军),曹彬这样的小吏是得罪不起的。但曹彬是个人精,每次赵匡胤找他讨酒喝,他总是义正辞严地说:“将军,我管的是御酒,可不敢私自给你。”但赵匡胤从来都不生气,因为曹彬事后总是会自己掏钱,买来好酒送给赵匡胤喝,称得上公私分明,不卑不亢。后来赵匡胤夺了曹彬的老东家的江山,每每对群臣说:“当年世宗手下不欺骗他的,我看只有一个曹彬,你们要好好向他学习。”

还有一次,周世宗派曹彬押送一批武器给吴越国。吴越王非常高兴,想尽了法子讨这位大国来使的欢心。返程之际,吴越王又派人以私人名义送了曹彬许多珍贵礼物。我们知道,所谓私人名义,其实是幌子,说白了就是变相行贿,以期曹彬能在关键时刻于世宗面前为吴越国美言几句。毫无疑问,这是国家制度所不允许的。于是曹彬便对送礼者婉言谢绝,启程离去。谁知吴越王听说送礼遭拒,又着急又上火,当即另派别人用船载着礼物追上曹彬,曹彬还是不受,吴越王紧接着又安排了别人继续送礼,坚决要求曹彬收下,如此往返四次,曹彬见实在不宜再推辞了,便说:“如果我再坚持不接受,那就是沽名钓誉了。”于是照单收下。但回国后,他马上将所有礼物都上缴了国库,周世宗非常感动,马上借花献佛,降旨把这些礼物赐给他,曹彬虽然接受了,但接受后又全部送给了亲戚朋友,自己一点儿也没留下。

明朝的冯梦龙在谈到这件事时评价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曹彬执意不接受,那不仅会伤害吴越王的面子,也体现不出大国的气度;接受了,而装入自己的腰包,又显不出臣子的忠心。只有接受了再献给国家,才是最得体的做法。

无独有偶,赵匡胤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早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南唐中宗李璟执政时期,赵匡胤便已经颇有威名,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李璟曾试图对赵匡胤和柴荣实施反间计。他故意派了一个使臣“光明正大”地给赵匡胤送去一封书信,随信馈赠白银三千两。赵匡胤当即洞察其奸,大大方方地将银子收下,随即全部上缴了国库,既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又为国家凑了一笔军费。

那么当时的赵匡胤有没有想过将来这个国家可能是自己的呢?笔者认为是没有。而且,不仅当时没想过,即便是几年后,赵匡胤攻占南唐军事重镇滁州时,他仍未想过。从这个意义上说,赵匡胤或许并不像我们所说的那样,从骨子里就是个老奸巨猾的人,后来决定其最终命运的陈桥兵变,或许也是一场非典型意外——虽然想自立,但还未做好最终准备。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赵匡胤若想夺后周的江山,他必然会更加小心谨慎,而史载他在攻战滁州城后不久,曾让手下的一员将官去找负责接收滁州钱粮的官员窦仪,提取自己私藏的钱财。这个窦仪当然也得罪不起赵匡胤,但他对来人巧妙地说:“赵将军刚攻下滁州城时,即使想把所有钱粮都提走,谁能有话说?但现在我已经登记在册了,这已经是国家的了,没有皇帝的诏令,我可不敢让您私自提走。还请您回复赵将军,不要难为小人。”后来赵匡胤登基,也经常夸奖窦仪,若不是因为他壮年猝死,窦仪说不定还能当上宰相。

当然,不管赵匡胤从本质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他给人留下的印象,终究是在一众叛徒的推动下,夺了人家孤儿寡母的江山。由于害怕这些人习惯性的卖主求荣,刚刚披上黄袍不久,赵匡胤便给他们导演了一出好戏。史载赵匡胤刚被部下拥立为皇帝时,朝里尚有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等坐镇,因此当赵匡胤率兵至陈桥时,陈桥守门的官吏根本就不给他开门。赵匡胤只好前往封丘门,结果守封丘门的官吏二话没说就把门给他开了。按理说,赵匡胤登基后应该严惩前者,厚赏后者,然而事实上他却是斩了封丘门的守官,加封陈桥门的守官,以此警戒民众,尽管我本人也是个叛徒,但我绝不希望你们以我为榜样!

现代人常说,做人如山,做事如水,所谓如山,其实就是忠诚、责任、担当,等等,而如水,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变通。然而纵观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做人,既不能太像山,一味地墨守成规;也不能太像水,没有任何原则地变通。否则要么是使原则僵化,要么是使变通变味,到最后,都不免“山”穷“水”尽。

2.傻子才会硬碰硬

不能弯曲的树易折,不会弯曲的人常败。所以人们说:“做人要能伸能曲。”有时候,前面的路看似堵塞了,但实质上通往前方的路不止这一条,只要懂得弯曲、变通,就不会碰壁,就总是有康庄大道摆在面前。

——柯伟林(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庄子》中有一个“朝三暮四”的寓言:宋国有个老汉,他很喜欢猴子,家里养了一大群。时间长了,他对猴子的脾气秉性了如指掌,猴子也能听懂他的命令和话语,让老汉愈发地喜欢。但由于猴子养得太多,而且它们不吃一般的粮食,只喜欢吃橡实一类的果子,因此老汉家的经济日益窘迫。这天,老汉想限定一下猴子们的食量,便对它们宣布道:“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早饭只准吃三个橡实,晚上吃四个,怎么样,够了吧?”猴子们听了一个个呲牙咧嘴,上蹿下跳,显出很不满意的神色。老汉见猴子们嫌少,便重新宣布:“既然你们嫌少,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样总行了吧?”猴子们听说早饭从三个变成了四个,都以为是增加了橡实的数量,一个个摇头摆尾,咧嘴直乐。

现代人往往用“朝三暮四”来形容一个人反复无常。然而不难看出,庄子的本意是要通过它来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整体,要看本质,要看终极目标,而不能被类似“早上四个晚上三个”之类的形式所迷惑。

然而历史上这样的人绝不在少数。也正因为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因此能否处理好与他们的利害关系,不仅直接决定了他们会像寓言中的猴子一样,要么很不满,要么很高兴,也直接决定了“老汉”们的命运。

西汉的晁错与主父偃就是一对典型。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为巩固刘氏政权,他先后消灭了长沙王吴芮以外的六个异姓王。同时他认为,秦祚短促是由于秦始皇不分封子弟的缘故,于是便在异姓王的故土分封了自己的兄弟子侄九人为王,同时杀白马,与群臣共同立下了“非刘姓不王”的誓约。这一做法在汉初确实起到了刘姓诸王拱卫中央的作用,但是后来这些王国逐渐坐大,都渐渐不服朝廷,各自形成了独立王国。汉文帝时,还几度发生过王国叛乱的事情。

汉景帝即位后,这种矛盾日益激化,时任御史大夫的晁错便向汉景帝建议,削减诸王的领地,加强中央集权,以防止叛乱。消息传出后,遭到了诸侯王的强烈反对,很多诸侯王也因此对晁错恨之入骨。汉景帝担心矛盾激化,因此很是犹豫,但晁错一再坚持削藩,终于说动了景帝,开始着手准备。

晁错的父亲听到消息后,急得从颖川老家赶到京城长安,劝晁错不要“离间骨肉”,晁错却说:“如果不削藩,刘家的天下就保不住了。”晁错的父亲气愤地说:“你只知道保刘家,就不顾我们晁家了吗?”但晁错仍然不听,晁父只得回家,不久愤而自杀。后来果真应了晁父的话——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了其余六国,起几十万大军,打着“清君侧、诸晁错”的旗号造反,汉景帝吓得慌了手脚,这时与晁错有隙的重臣袁盎向汉景帝建议说,既然诸侯造反是因为晁错,不如杀了晁错,以换取七国罢兵。汉景帝病急乱投医,很快就腰斩了晁错。但诸侯王并没有就此收兵,汉景帝这才明白诸侯叛乱并不是因为晁错削藩,而是要夺取汉朝的政权。后来,汉景帝倾尽全国之力,才勉强把叛乱镇压下去。

此后,汉景帝再也不敢提削藩了。直到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才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就是著名的“推恩令”。主父偃对汉武帝说:“古代时,诸侯的土地从未超过百里,因此国君很容易控制。如今有的诸侯拥有数十个城池,土地方圆千里。天下太平时,他们容易奢侈骄慢,做出淫乱的事来;形势急迫时,他们还会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但是如果用法律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他们就会反叛。所以必须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法——每个诸侯的子弟多达十几人,但按照规定只有嫡长子可以世世代代继承,其余的子弟却得不到尺寸之地。陛下可以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必然十分高兴,拥护陛下的措施,因为陛下帮助他们实现了愿望。表面看来,陛下用这种办法施给了他们恩德,但是实际上却是分割了诸侯王的国土。这样一来,陛下不用减少他们的封地,他们的势力也削弱了。”

汉武帝听了很高兴,就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得到了众诸侯子弟的拥护,巧妙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

关于主父偃和晁错,我们很难说谁是谁非,谁更高尚,两相比较,有些人可能会更佩服正直的、敢作敢为的晁错。但晁错非但没能成事,而且不得好死,看来有些时候,我们必须学会通权达变,否则世界虽大,我们又能找谁评理呢?

说到敢作敢为,有这样一个小笑话:一位父亲问自己的儿子:“要是遇见了狼,应该怎么做?”儿子回答:“我就逃跑”。父亲很不满意,训斥他道:“胡说,你应该用刀对付它。”儿子接着问:“那么两只狼呢?”“那就用猎枪打它们。”“要是有十条狼呢?”父亲没办法了,无奈地说:“那你还是跑吧。”

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社会上从来不乏“狼人”,不管是为保住自己的奶酪,还是为了动别人的蛋糕,他们往往成群结队地出没于光天化日之下,而那些缺乏基本技巧却非常敢作敢为的人,往往是他们群起而攻之的对象。面对他们,我们必须有勇气、有骨气、有正气、有侠气,同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智慧,要懂得“角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当客观条件不利于我们时,我们还要明白形势不由人的道理,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硬碰硬。

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处在“穷”的阶段,那就该考虑变上一变了;变通达了以后又要怎么办呢?就要想办法持盈保泰,让这种良好的局面保持得更长久一些。总之,随时都要有这种“通其变”的意识,这样才能“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罗梅君(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出自《周易》。众所周知,《周易》是中国第一奇书,军事家能从中看出军事,哲学家能从中看到思辨,政治家能从中看到经世治国,企业家能从中看出经营与管理,普通人也能从中看到处世良方。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正是上述人生智慧的原始内核,也即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源地。不过后来,更朴实的中国老百姓又从这句话中摘出了两个字,那便是“变”和“通”,合称“变通”,用以警示后世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值得一提的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的“穷”字,与现代人概念中的“穷”字大有不同。史载孔子去世以后,他的高足子贡做了卫国的相国,有一天,他去看望师兄原宪,见原宪的吃穿住行都不好,子贡便问:“难道你很穷吗?”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财产的叫做贫,学习了道理而不能施行的才叫穷。像我这种样子,是穷,而不是贫啊。”子贡听出师兄是话里有话,感到很惭愧,拜辞而去,此后至死都在为这次说的话而感到羞耻。

为什么子贡会为一个“穷”字而感到羞耻呢?这还得回到“穷”在古代的意义上,古汉语中的“穷”,不是指贫穷、没钱;而是指困窘,特指没有功名、官职,与“达”相对。而子贡之所以感到惭愧,也不乎是因为自知自己不像原宪那样坚持操守。

坚持操守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有些时候,坚持操守也与坚持原则一样,不仅没有积极意义,而且容易被人拉大旗做虎皮。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也曾说过“君子固穷”,他的困窘是毋庸置疑的,但他能算得上君子吗?

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喜欢穷较劲,在他们的脑筋里,这个世界除了他自己,就没有一个正派的人,尤其是在评价一些官员或领导时,他们不是说此人有“家庭背景”,就是说此人靠的是溜须拍马,要么说此人走的是夫人路线。如果有人是个富翁,他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富翁的“原罪”。而他自己之所以不“达”而且很“穷”,正是因为他是个君子,不肯同流合污,等等。其实我们并不否认类似现象确实存在,但类似的人,不管把他放在哪个朝代,任何社会,相信他也不会“达”到哪里,因为他已经不通情理,又怎么可能通达?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通情达理的历史人物——叔孙通。

叔孙通本是秦二世时的儒士,因为有文采而被征召为博士。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天下纷纷响应,秦二世听说后很是忧虑,曾召集各位博士问计。然而当博士们异口同声地说“百姓造反乃是死罪,希望陛下快发兵讨伐”时,秦二世却勃然大怒,在一旁察言观色的叔孙通一眼就看出他是个讳疾忌医的人,于是上前说道:“如今四第安宁,怎么会有人想造反?这不过是些偷鸡摸狗的小贼罢了,皇上不必担心。”秦二世听罢转怒为喜,不仅夸奖叔孙通说的对,还赐给他帛二十匹,锦衣一件。那些脑筋灵活的博士赶紧附和着叔孙通,讨秦二世的欢喜,但仍有几个脑筋僵硬的坚持说是百姓造反,结果被秦二世投进了监狱。

同类推荐
  • 摆平现实,跑赢大势

    摆平现实,跑赢大势

    本书作者在查阅艾米尔·贝科特相关著作中的基础上,梳理了他的教育励志思想,将以往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归纳、总结、梳理成99个忠告,通过99则精辟故事,将这些经典思想一一奉献给读者。
  • 学会妥协 善于取舍

    学会妥协 善于取舍

    所谓妥协,也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以一定的让步换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所谓取舍,就是善于在得与失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善于取舍的人会不惜代价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如果某种东西是自己想要的,即使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也会孜孜以求,并乐在其中。
  • 让学生勤劳俭朴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勤劳俭朴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勤如摇钱树,俭如聚宝盆,勤劳又节俭,富裕长万年”。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中华民族历来以勤俭为美德。崇尚俭朴,提倡廉洁,反对奢侈,摈弃浮华。多少年来,以此修身、齐家、治国,相沿相袭,蔚然成风。早期的经典文献《周易》中,就有这种思想的总结,即“节以制度,不伤材,不害民”;孔子也认为“礼,与其奢也宁俭”、“君子惠而不费”。“克勤克俭,开源节流”这是治家之法宝。勤俭是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 捭阖术

    捭阖术

    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
  • 女人要懂点色彩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色彩心理学

    女人是视觉动物,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偏爱。每个女人都有自己所钟爱的色彩,并用不同的色彩演绎着自己的千般妩媚与万种风情。而色彩本身也极具个性,它们在替女人展现内心情绪变化的同时,更对女人的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于不知不觉间左右女人的情绪,影响女人的心情。可以说,色彩心理学是热爱生活的女人不可不了解的一门学问。《女人要懂点色彩心理学》在向女人讲解了色彩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更让女人体味色彩的趣味、了解色彩的用途、掌握运用色彩的技巧,从而帮助女人真正成为“深知色彩、善用色彩”的画师,以描绘出七彩斑斓的人生画卷。
热门推荐
  • 婚姻呼叫转移

    婚姻呼叫转移

    (正文完)番外系渣男回头的暖宠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每个人都是这样,享受过提心吊胆,才拒绝当爱情待罪的羔羊---题记廉诗斐曾经为了逃避对徐贺湛的暗恋只身到了异地,当她以为找到了真爱回来参加姐姐廉诗语和他的婚礼时,在他眼里她成了推姐姐摔下楼的人,姐姐成了植物人,而她成了罪人。十天后她代替姐姐嫁给了他,从此她活在自责与折磨中,她曾经以为只要她真心地对他,真心地照顾姐姐她的生活就没有遗憾了,只是她忘了她也是有感觉的人,她最怕的就是徐贺湛对她的冷漠与憎恨。女儿的到来也没有让他改变对她的看法,反而让她对他彻底失望了。当她知道姐姐摔下楼的事是姐姐和曾经的恋人设计好的时,廉诗斐觉悟了,原来今天的一切不是她错了,而是她太傻了。她曾经对徐贺湛说我不是非得爱着你才能活下去,少了对你的爱也许我会过得更好。只是她当放弃了那份爱,徐贺湛才发现,她的放弃让他感觉到痛苦。
  • 三世情之桃花缘

    三世情之桃花缘

    年少时的一眼,便认定了眼前的这个人,从此后,不论何时何地我都粘着你,就算你烦我嫌我,我也要和你寸步不离,直到那一天,你娶了她,我的心底还是倔强的认为你是喜欢我的,可当她趾高气昂的站在我面前让我离开你的时候,我却听从了她的话,不为别的,只是想知道在你的心里,我究竟重不重要,你,会不会去找我……
  • 启然的夏天

    启然的夏天

    在这世界上有人被人疼爱,有人被人伤害。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有一颗善良纯爱的心。只是后来的有人在受到伤害挫折后学会伪装自己,而有的人却依然能保持初心。只是在这个充满诱惑与不安的世界里这样的心实在太少了。孟启然遇到欧阳铭的时候刚刚和相爱六年的男友胡天浩分手还是以那样的方式,背叛和欺骗双重打击让孟启然心神具损。当爱情再次来到她面前时孟启然开始犹豫了。
  • 欺天道祖

    欺天道祖

    你修仙法,我修道法。你有仙家炼丹术,我有道家炼丹术!奇门遁甲千变万化,阴阳八卦算尽苍生!仙法道法谁更厉害?纵是仙人又当如何,道士亦可破仙路!杨水生本是一个坑蒙拐骗的无耻道士,意外穿越到一个修仙世界!但却无法修仙。最后凭着三本道籍安身立命,走上了一条逆袭之路!从一个神棍一路成为一介道祖!
  • 小黛往事

    小黛往事

    小黛是一个看似大大咧咧,实则敏感多心,很多想法却缺乏勇气的小人物,此书讲述了小黛同学从大学到工作的点滴故事,主攻情感。
  • 请叫我名侦探

    请叫我名侦探

    我的朋友慕容小花去世了,他是个侦探,我在他的遗嘱下保存了他的笔记,这些笔记记录了他参与的许多件奇怪事件。二个月了,我终于从他离开的悲伤里解脱,决定整理成文,说与众人听。我不是一个聪明人,也并非文科生,若有差错,请千万见谅。
  • 侠女孙小梅

    侠女孙小梅

    江湖传言,孙家善剑。却不知孙家的飞针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孙家幼女孙小梅自小不受宠爱。被罚跪在地下室,却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家传绝学。经过刻苦修炼。她终于连成神针。。一晃十年,官富横行,盗匪猖獗。皇帝无能。看着百姓受苦。她决定替天行道。杀了贪官金有才。平了以匪首王飞天为首的黄花寨。就出穷苦良家妇女。认识了清官赵世飞。最终两人喜结良缘
  • 暗恋忧伤青春期

    暗恋忧伤青春期

    谁都有过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个暗恋的他,喜欢却不敢在他面前表现出来,心里的那个他。
  • 天灾末世

    天灾末世

    平凡的高材生,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天灾?还是人祸?真相掩藏在黑暗的角落漫漫的探寻之路,一次次地深陷泥潭......是放弃,还是一往无前?
  • Chronicles of the Canongate

    Chronicles of the Canonga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