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轫】轫不是车的组成部分,而是阻止车轮转动的一块木头。车发动时必须先将轫移开,所以起程称为“发轫”。比喻事情的开端。
【太平车】宋代出现的大车,载重用。车两侧有拦板,前有五头至七头牛牵引。
驾车
驾车是一门学问。在远古时期,原始的车是由人推挽的,后来改用畜力牵引。同其他车相比,马车具有更为快速、灵活的特点,在畜力车中占有重要地位。驾驭马车,就变成了一门重要的学问。
相关知识
【骖服】驾车的马如果是三匹或四匹,则有骖服之分。两旁的马叫骖,中间的马叫服。
【御】指车行进时,驾驶马车的车工把马缰绳汇总握在手中以保持用力均匀,这样两旁的马跑起来才能协调。
【两骖】一车三马或四马中的两旁之马。
【鞭策】赶马的鞭子分为两类:竹条制成的鞭子叫策,皮条制成的叫鞭。
乘车
古人乘车的方式一般是崇尚左侧。一车三人,尊者在左,骖乘(即陪乘者)居右,御者居中。兵车则不同,如是将帅之车,则主帅居中,便于指挥,御者在左,护卫居右;如是一般兵车,则是御者居中,左边甲士一人持弓,右边甲士一人持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轩
古代一种供大夫以上官员乘坐的轻便车。车厢前顶较高,两侧用漆有花纹或加皮饰的席子做障蔽。也用为车的通称。
知识扩展
【乘轩之鹤】《左传·闵公二年》记:“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在作者眼里,乘轩是身份高、地位高的象征,鹤乘轩,足见卫懿公所蓄鹤的地位。
【朱轩】漆成红色的车。郑樵的《通志》卷三记:“未命之士不得朱轩及飞,不得乘饰车。”这里的轩不是大夫以上官员乘坐的专乘。但认为:车,尤其豪华之车不是平民所能乘的,只有士以上的人才有资格乘坐。
【柴车】即简陋无饰的车子。乘柴车,多用以形容读书人的穷困潦倒。
【轩轾】轩和轾是意思相对的两个词:车顶前高后低,如仰貌,为轩;前低后高,如俯貌,为轾。轩轾,即高低、轻重。“不分轩轾”就是指两种东西不相上下。
辕
汉以后马车前的直木,共有两根,直而平,夹在牲畜两旁,前端伸出在车舆之前,后端压在车轴上。但是商周车都是独辕,辕在正中。辕又作为车的代称,如“乘辕”即乘车。
知识扩展
【辕下驹】车辕下小马。驹,即幼马,不惯驾车。比喻有所畏忌而局促不安。
辙
指车轮碾过地面留下的痕迹。引申为道路。
舟舆
船和车。一般谓乘车乘船旅行。
相关知识
【舟次】船停泊之所,即码头。又称舟渚。
【舟梁】用船架设的浮桥。
【舟楫】泛指船只。
【舟舰】战船。
三翼
战国时吴、越国的战船,有大翼、中翼、小翼之分,合称“三翼”。据载,大翼长10丈,宽1.5丈,可乘士卒90多人,其中划桨手就有50人;中翼长9.6丈,宽1.3丈;小翼长9丈,宽1.2丈。三翼体形都修长,以航速快为特征。后世诗文中遂以“三翼”代指快船。
艅艎
一作“余皇”。战国时吴王大舰名。其规模尺寸没有记载,但应超过三翼。后泛称大船、大型战舰。
司南
先秦时期的《鬼谷子》、《韩非子》中都记载有“司南”。科技史家研究认为:在刻有八卦和天干地支表示方位的光滑地盘上,置一光滑的天然磁石制成的匙,以象征大熊星座(北斗七星),趋转匙之后指向南。司南的缺点是不能在活动的运载工具上应用,因为稍有活动或不平,其匙即滑脱。
指南鱼
北宋曾公亮的《武经总要》记载有能在车、船上应用的指南鱼。其方法是利用强大的地磁场的作用使铁片磁化,使铁鱼内部处于活动状态的磁畴顺着地球磁场方向排列。
指南针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用磁石磨成的指南针,以及装置磁针的四种方法:水浮、指爪、碗唇、缕悬。这一发明广泛应用于航海、旅行和行军,被科技史家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四交通
古代的陆路与水路交通,各种舟车通道、驿站、传舍等事物,都是古代社会环境的表征,是古人社会生活的构成。
周道
原为西周时在镐京与洛邑之间修筑的宽阔平坦的大道。它西起今西安古城,沿渭水河南岸东下通往周的东都“王城”,再向东延伸,分两条线:南线由王城通向新郑、宋都商丘和鲁都曲阜;北线由王城北上渡河至南阳,沿古黄河向东北延伸。“周道”是周王室的命脉所在,是国家的交通枢纽,此后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向北、向南、向东南又修建起多条辐射状的延展线,构成全国交通大动脉。周王室雄踞关中,虎视天下,通过畅通的交通干线,控制各地诸侯,强有力地干预各地的政治经济。后来,周道一词变成通用词,指大路或官道。
周代的乡村道路
周代的乡村道路划分为五级,为径、畛、涂、道、路。径是行人和牛马通行的小路,畛是田间小路,涂是容纳一辆车行驶的道路,道是容纳两辆车行驶的道路,路是容纳三辆车通行的道路。
驰道
秦统一全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修筑驰道。这是供帝王、政府公务行驶马车的通道。秦驰道以咸阳为中心,延伸到全国各地,从而把战国时代诸侯列国的都城用驰道连接起来,构成了通向全国主要城市的干线道路网。驰道宽广壮丽,有统一的质量指标:路面幅宽70米;路基要高出两侧地面以利于排水;要用金锥夯实路基;每隔3丈,种一株青松以为行道树;每隔10里建一亭,作为区段治安的管理所和道路行人的招呼站、邮传人交接处。秦驰道这样一项浩大的工程,适应了秦帝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事业的急需,在古代交通史上享有较高的地位。
栈道
又名阁道、复道、栈阁。指古人在今川、陕、甘、滇等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战国时即已修建。秦惠王时使用“石牛产金”的计策,吸引蜀人北上,开辟秦岭,修筑成“金牛道”(后世名“南栈道”),其中许多路段是悬空架设的栈道。此道开通之后,秦国的力量扩张到了西南。另,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称复道,亦称栈道。
丝绸之路
亦称“丝路”。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通道之总称。最初只指称从中原地区,经今新疆而抵中亚的陆上通道。后来,所指范围逐步扩大,以至远达亚、欧、非三洲,并包括陆、海两条路线。现在,该词不仅用以指称连接世界的交通通道,同时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古代丝绸之路包括三大干线:(1)草原之路,大致从黄河流域以北通往蒙古高原,西经西伯利亚大草原地区,抵达咸海、里海、黑海沿岸,乃至更西的东欧地区;(2)绿洲之路,始于华北,西经河西地区、塔里木盆地,再赴西亚、小亚细亚等地,并南下经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3)海上丝路,始于中国沿海地区,经今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地,抵达红海、地中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地。
河西走廊
亦称甘肃走廊。指甘肃西北部狭长高平地。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海拔1500米左右。多沙碛、戈壁,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6世纪后期,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悠久的茶马古道历史。
驿站
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在古代,民间的通信主要靠专使骑着驿马,一站一站送达。
大运河
又称京杭运河,简称运河。古代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我国历史上,从春秋时代起,出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不断地开凿运河。其中,隋以前就开凿了永济渠,沟通了海河和黄河;开凿了通济渠,沟通了黄河和淮河;开凿了邗沟,沟通了淮河和长江;开凿了江南河,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隋朝将这些运河贯通,形成了南北纵贯的大运河。大运河,历史上为漕运要道。
漕运
本意指水路运输,后指历代将所征粮食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源于秦始皇将山东粮食运往北河作为军粮。明清东南漕粮都经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运往通州、北京。为维持运输,历代官府修理河道,漕船又搭商货,漕运在南北交通和物资交流上有重要作用。
邮驿
驿站。古时设在沿途,供出巡的官员、传送文书的小吏和旅客歇宿的馆舍。马传曰置,步传曰邮。
驿传
汉代传舍规模较大,配有传厨、传车和驿马,并有足够住宿用品,负责接待过往官员、信使,以及政府特命征召的贤士名人。唐代发展了秦汉以来的邮驿传舍制度,在水陆交通要道上,每30里设一座驿传,每驿设驿长一人,主管驿务。唐代驿传的业务范围很广,要负责传递军政信息、地方贡品,地方官员的民情政情报告,为过往官吏、社会名流提供食宿、交通工具等。其他各代情况略有不同,但基本功能与方法变化不大。
相关知识
【馆宇】房舍,馆舍。
【馆伴】古代陪同外族宾客人士的官员。
【馆置】驿站的馆舍。
【逆旅】客舍,旅馆。
【乘传】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又,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
【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又,泛指车马。
【馆驿】即驿舍。古时供传递行旅者的旅舍驿站。
【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邮馆】驿站所设供过客歇宿的馆舍。
【邮传】古时传递文书、供应食宿和车马的驿站。
【邮表】古代交通要道及其交叉处树立的路标。
【邮亭】驿馆。又,递送文书者投止之处。
【邮堠】传舍,馆驿。
【邮符】发给往来人员,准许其在驿站食宿及使用其车马的凭证。
【邮筒】古时封寄书信的竹筒。
【邮传】转运官物,传送文书。
【邮骑】古代驿站供运送官物和投递书信所用的马匹。借指传递公文邮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