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上,战争越来越激烈,朝鲜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反击战。以进攻粉碎“联合国军”的侧后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志愿军由于第19、第3兵团的到达和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重返前线,兵力已居优势。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指导方针,歼灭敌有生力量,夺回战场主动权,发起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首先集中志愿军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接着,志愿军又转移兵力于东线,其后,中朝人民军队,向北转移,至1951年6月10日,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8万多人。
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已认识到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准备以实力为基础,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光荣的停战”。
1951年6月初,美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朝方面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表示。中朝方面,经过五次战役,也深感在技术装备上,中朝人民军队仍处于劣势。在现有武器装备条件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是非常困难的。鉴于美国已表示愿意谈判,于1951年6月中旬,毛泽东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据此,志愿军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由运动战为主转变为阵地战为主,由军事斗争为主转变为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双管齐下”。在作战指导上,还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大歼灭战的方针。
从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这时,黄继光所在的部队接到开赴朝鲜战场的命令。
在进入朝鲜的前夕,团部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大会上首长介绍了战争目前的局势,并三令五申战士入朝后的纪律。会上团长又念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关于朝鲜战争的讲话,并对全团战士说:“我们要紧张起来,时刻准备着,等到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随时与美帝国主义侵略者斗争到底!”
团长的话音刚落下,在政委的引领下,全团战士齐声高呼:
“坚决响应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号召,同侵略者奋战到底!”
“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
“坚决同朝鲜战友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
“保卫祖国!保卫家园!打倒美帝国主义!打倒侵略者!”
“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惊涛骇浪般的口号声,震撼着中江县城。鼓舞着每一个战士的心,也鼓舞着黄继光。在这强大的声浪里,黄继光仿佛行进在全国亿万人民讨伐帝国主义的行列里,感到无比的豪迈,浑身充满了力量。他心里骂着:美帝这条疯狗,侵略朝鲜,侵略中国,想独霸全世界,瞎了狗眼。中国可不是以前的中国啦,中国人民强大起来了!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站起来了!
1951年7月,黄继光经过短期训练后,熟练地掌握了军事要领,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军战士。一次连长问道:“小鬼,你愿干啥?”黄继光毫不犹豫地说:“首长,干啥都行,只要祖国需要。”
不久黄继光被分配做了通讯员,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处处以工作为重,坚决服从组织分配。
1951年7月,继光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通知,要选拔一批优秀的战士入朝作战。接到命令后,大家伙儿立即踊跃报名,递交请战书。连部门口放了张大桌子,上边摆放了一沓战士们递交的请战书。黄继光很想马上递交,可是因为自己还有很多字不会写,心里那个急啊,越急手中的笔越不听使唤,平日会写的字这会儿也成了陌生人。看到别人都送上了自己的请战书,他很担心连长不会再收,他撕了一张又一张写错了的请战书,最后,他干脆扔下手中的笔,一咬牙,提起右手,伸出食指塞进口中,用牙齿咬破指尖,鲜血直流,他提起沾满血的手指,在白纸上写下:我愿意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保卫祖国!然后奋力写下自己的名字。
当这张血书递到连长手中时,连长感动不已。连长把继光的请战书和大家的一起送到团部,团长赞许地说:“革命队伍就需要这样坚强的战士!”当即,在请战书上批示:同意!在黄继光的强烈要求下,他成了一名光荣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
195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诞辰30周年这一天,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任通讯员,这是一个英雄突击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就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能分配到这里继光心里既高兴又感到无上的光荣。随后就跟着部队奔赴朝鲜。
黄继光第一次坐上火车,他一路无心观赏沿途的风景。在车上,他和战士们一起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志愿军战歌,歌声在四处密闭的车厢里来回飘荡,格外雄壮,歌声激励着即将投入战斗的志愿军战士的斗志。黄继光一路唱着,一路盼望着早点到达目的地。
3日上午,他们来到边境安东,到安东时,是个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的大晴天,还未等他们两只脚跨出车门,敌机就来了,空袭警报呜呜地响,高炮叮叮咣咣地打,满天炮弹开花。在安东停留了几天时间,这里不像中江那样太平无事,天天有空袭警报,敌机侵犯我国领空成了家常便饭。继光和战士们初来乍到,更是未经历过战争,一听拉警报,敌机来了,高炮打个不停,就有点慌了神,但看看周围,当地人并没有惊慌失措,该干啥还在干啥,心这才平静下来,不再六神无主了。
4日这一天,空袭警报拉了三四次,最后一次是下午3点多,继光和战士们一起仰望天空,目光朝向炮弹爆炸的地方,搜寻敌机的踪影,敌人的战机飞得很高,我们的高射炮炮弹一发接一发地射向空中。
黄继光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先进的作战武器,天上地下轰隆隆的响声震耳欲聋。他摸着自己手中的步枪,心想:这怎么才能打下敌人的战机啊?!
继光的部队暂时还没接到过江的命令,他们只有在原地待命。隔着鸭绿江,对面就是朝鲜,朝鲜和我国边界有一千多公里长,大部分都是以图们江(长约521公里)和鸭绿江(长约821公里)为界。
这天傍晚,继光和几个战士在休息时来到江边。鸭绿江水不像长江水那么急呼呼地打着转转奔腾而下,没有黄河那种汹涌澎湃的气势,江面也就一里多宽,他们站的这一边是用块石驳的岸,江心有一条狭长的冲积土,把江水分成两条,到铁路大桥那儿,又汇合成一条江了。铁桥是铁路、公路合用桥,眼下没有火车通过,来来往往的都是汽车。这座大桥,承载着我们抗美援朝的重任,千军万马夜以继日地从这里开往前线,汽车载着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这座大桥的下游百十米处,还有一座被敌机炸毁的铁桥,只剩桥墩立在江中,诉说着敌机的猖狂和战争的残酷。他们目光所及的对岸的房子已全被敌机炸毁,江那边不见有人,我们这边桥的左侧有很多报废的汽车,靠我们这边江边的房子有的被炸了,有的房顶上的瓦被震掉了。
5日上午,黄继光的连队终于接到命令:过江!在过江之前,连长再次强调志愿军战士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誓言: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动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要从思想到实际行动,贯彻这个誓言。带着这个誓言,继光和战士们一起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因为到达目的地有几天几夜的路程,连长命令大家每个人身上背上5斤重的米袋,到吃饭时,炊事班用以做饭。
一路上走的全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很多地方被炮弹炸出了大坑。这种路每天要超负荷地承载着成千上万辆汽车来往运输的重任,又加上没人维修,在这非常时期,哪里有人还管得上修路,残酷的战争,让朝鲜的男人都上了前线,连年轻女子也都从军了,剩下来的都是些老弱妇孺,少年儿童。没人维修,才会形成这样的“搓板路”。
汽车在路上像扭秧歌似的,左右摇晃,上下颠簸,颠得战士们一个个东倒西歪,黄继光本来就晕车,此时难受得龇牙咧嘴,胃里像翻江倒海,早上吃的东西吐得一点不留。很多战士都像他一样,真有点狼狈不堪。但是,战士们都一声不吭,没人有半点委屈和埋怨,他们知道面前还是第一个磨炼,后面还有更大的考验。继光想:在困难面前要坚强,要经得起摔打,在这“搓板路”上炼颠功,也是一种锻炼,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耐受力的考验,人要经得起千锤百炼,才能百炼成钢。
车轮在滚动着,尘土在飞扬着。夜幕降临之前,借着还没有完全消失的阳光,继光两只眼睛不停地望着窗外,映入眼帘的全是战争留下的累累伤痕。路两侧炸弹坑挨着炸弹坑,可想而知,敌机沿途扔下了多少罪恶的炸弹。英勇的司机们,穿越敌机封锁,不怕车毁人亡,把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为保证这条路的畅通,中朝人民要花多大的代价,这是用鲜血和生命筑成的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呀!他想:有了这条路,中朝两国才能走向和平,走向胜利!
第二天一早,继光和战士们还在路上行进,沿途,他目睹着那些死里逃生无家可归的朝鲜老百姓都蜗居在小山包脚下。远远望去,房子不像房子,地洞不像地洞,只是靠山脚挖了个坑,上面搭上木棒,盖上草席、瓦片,能遮点风、挡点雨,以此作为栖身之地。就这样,他们也不敢集中住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山包周围一些不起眼、比较隐蔽、不容易被敌机发现的地方。路上碰到一些朝鲜儿童,他们见到过往汽车,是那样天真烂漫很有礼貌地向车上的人挥着小手致意!虽然听不懂,但是可以感受到他们满怀期望的目光。在一条崎岖的马路上继光还见到一群10来岁的学生,他们吃力地挥锹挖土来填补路上的坑坑洼洼,想着这些孩子本该在明亮的教室里静心地读书学习,可是侵略者占据了他们美丽的家园,使得他们有家难归。继光想起自己的童年,心中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越来越浓,他握紧了手中的枪,恨不得立即上战场杀死侵略者。
夜幕慢慢降临了,穿梭于这条路上的汽车都打开了前灯,顿时一条蜿蜒曲折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火龙在山间游动着,前面汽车滚动的车轮卷起的尘土在车灯的亮光中翻滚着。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这天的黎明,当一缕曙光露出山头时,6连按照规定的时间,来到一个山沟宿营。战士们下车集结时,连长再次强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得影响山沟里的朝鲜村民。山沟里住了十来户人家。战士没有敲响他们的门,都在外边露宿。天刚亮后,一家村民的木门打开了,这是一位朝鲜阿妈妮,她一眼发现蜷缩在屋檐底下的志愿军战士,就连忙招呼战士们进屋上炕休息。并去敲旁边村民的门,高兴地大声叫着:“志愿军来了!”这位阿妈妮会说中国话。
大家推辞着不进门,但是阿妈妮坚持着,连长看着热情的阿妈妮,同意战士们进屋休息。进屋前,他再三强调:战士们一定要坚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规定。在大家洪亮的应答声中,他领着战士们分别住进朝鲜百姓的家中。
黄继光住进的朝鲜居民家里,只有一个60多岁的阿妈妮,家里其他人都上战场了。
一夜行军,战士们很疲乏,身子一躺倒在暖和的炕上就呼呼地睡着了。阿妈妮不停地给战士们掖被子,把一双双湿透了的棉鞋放在灶头上烤着。
下午2点时,起床号声响了。黄继光翻身坐起来,摸摸炕,嘿,真热呀,又看看摆满一灶头的鞋子,就明白了,是朝鲜妈妈给烘的啊!霎时,一种骨肉之情从心底涌出,只觉得全身热烘烘的。
“中国朝鲜是亲兄弟一点不假。”他想,“住到朝鲜阿妈妮家里,就像住到中国老大娘家一样的温暖。”继光赶快穿上暖烘烘的棉鞋,跳下地,找到一把扫帚,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扫起院子来。班里的同志全起来了,他们发现阿妈妮家的水缸空空的,立即拿起水桶帮着挑水。这里挑水,不是用肩而是用背,先将一个木架子背到背后,再将扁担放到架子上担水,看起来比中国用肩担水麻烦多了。用肩架背两桶水,要掌握好平衡,不然一头跷起,一头着地,水会洒光;用肩挑路远累了可以换肩,桶放下休息也方便,往水缸里倒水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