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5700000010

第10章 出国旅行

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托尔斯泰

(一)

解放农奴的失败,让托尔斯泰再次陷入痛苦之中。此时他感到,医治他心灵创伤和让他的生活走向正轨的唯一方法,就是结婚。

可是,要和谁结婚呢?多年的散漫生活总是让他心有余悸。但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总要试试才行吧。

塔基亚娜姑妈很赞同托尔斯泰的想法,她很快就替托尔斯泰物色好了一个对象。她就是离波良纳不远的阿尔谢尼耶夫家中的大女儿瓦列莉亚。

阿尔谢尼耶夫家的庄园距离波良纳只有7俄里,那是一座古老而舒适的庄园。这年夏天,托尔斯泰与瓦列莉亚开始频繁接触。然而几乎从他们交往的第一天开始,托尔斯泰就对瓦列莉亚的一些方面,特别是某些品行方面感到不太满意。

正当托尔斯泰犹豫不决时,他看到了瓦列莉亚从莫斯科给塔基亚娜姑妈写来的信。信中谈到了他们参加沙皇加冕典礼时的痛快感受,以及对沙皇侍从官的良好印象等。

托尔斯泰读完信后,颇感气恼。他立即以嘲讽的口吻给瓦列莉亚写了一封信,告诫她大可不必将华丽的衣着、上流社会和朝廷的侍从官等视为自己至高无上的幸福,因为上流社会有许多“恶劣的东西。你明明不是上流社会的人物,你和它的关系只是依赖你那漂亮的脸蛋儿和带花的连衣裙,这绝对不会愉快,也不会庄重。至于朝廷中的副官们……我确实知道其中只有两个不是流氓、不是傻子,从他们那里有能得到什么快乐呢?”

此后,瓦列莉亚几次想恢复与托尔斯泰的关系,但都未能成功。不久,她就出嫁了。

1856年时,俄国社会尖锐的思想斗争在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托尔斯泰再次来到彼得堡后,发现《现代人》杂志社同仁们之间的矛盾已经表面化了。

《现代人》杂志因一直以来坚持进步的文学方向,在读者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并吸引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作家。但是,杂志同仁以德鲁日宁为首的贵族自由派和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革命民主派产生了严重的思想对立。不久,德鲁日宁退出《现代人》杂志,另行创办了《读者文库》,使之成为与《现代人》对立的贵族自由派阵地。

这时,托尔斯泰虽然同情农奴,主张进行农奴改革,但他依然十分强调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无形当中也与德鲁日宁等人更为接近。在德鲁日宁的影响下,托尔斯泰也一度站在革命民主主义作家的对立面,认为他们的不妥协态度过于尖刻和凶狠;他还与德鲁日宁一样,怀疑进步的俄国文学方向。

作为一位影响很大的年轻作家,托尔斯泰的言行引起了俄国进步文学界的不安,车尔尼雪夫斯基非常担心托尔斯泰的才华会毁于那些“文学上的美食家”之手。因此,他觉得应尽可能争取托尔斯泰,“对他取得一定的影响力,而这无论对他或者对《现代人》来说都是件好事”。

在1856年第12期的《现代人》杂志上,刊载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小说的长篇评论。在这篇文章中,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度评价了托尔斯泰的艺术才华,准确地揭示了他的创作特点,并有力地驳斥了将托尔斯泰说成是“纯艺术的爱好者”的观点。

在文章的结尾,车尔尼雪夫斯基还用抒情的语调写道;

拥有这种才华是一个生命力充沛的年轻人,他有远大的前程——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会遇到许多新的东西,许多新的情感也会激荡他的心胸,许多新的问题将会打动他的思想——这是我们文学界多么美好的希望。他的作品又将从生活当中获得多么丰富的素材啊!我们可以预言,迄今为止,托尔斯泰伯爵给我们文学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他今后成就的保证;但是,这种保证又是多么丰富和美好啊!

革命民主主义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种做法,无疑对托尔斯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后,他开始逐渐与德鲁日宁等人的理论疏远起来,虽然完全摆脱还需要一些时日。同时,他对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有了好感,认为他“是个聪明而热心的人,很可爱”。

1856年12月26日,托尔斯泰等待已久的退伍请求终于得到批准。这时,他基本上已经无牵无挂了:同军队完全脱离了关系,不必受军职的约束;与瓦列莉亚的关系已经结束,结婚的念头暂时也放下了;解放农奴的雄心以失败告终,不再成为困扰他的大事。为此,他决定出国旅行,藉以扩大自己的视野,获得新的生活感受,寻找新的创作灵感。

当车尔尼雪夫斯基得知托尔斯泰即将出国的消息后,专程来拜访了托尔斯泰。同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给涅克拉索夫的信中表示,希望出国旅行可以“剥掉”托尔斯泰“那层精神外壳,因为这层壳的害处他似乎已经了解到了”。

1856年12月,《祖国记事》上刊出了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次年1月,《现代人》又发表了托尔斯泰长篇自传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青年》。

《青年》引起的反响不如《童年》和《少年》,托尔斯泰自己对这部也不是很满意,称它为“小玩意儿”。不过,小说仍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二)

1857年2月初,托尔斯泰离开了莫斯科,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出国旅行。他乘坐马车来到华沙,然后从那里转乘火车,经柏林到达巴黎。

初到巴黎,托尔斯泰十分兴奋。这座具有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大城市早已为托尔斯泰所向往。到达的当天,他就去了大歌剧院,在那里与法国人一起度过了一个狂欢之夜。

在巴黎期间,托尔斯泰遍访名胜,到了着名的卢浮宫博物馆,到了巴黎最古老的学府索尔邦学院,到了法兰西学院,到了巴黎圣母院,还拜谒了拉雪兹神父公墓,那里安息着莫里哀、博马舍和巴尔扎克等文化名人。

同时,他还不断光顾巴黎的剧院和音乐会,欣赏了《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尔的理发师》等名剧。所有这些,让托尔斯泰心情非常愉悦。他在4月5日这天在给鲍特金的信中说道:

“我现在住在巴黎差不多有两个月了,至今还不知道这座城市会不会有一天不再吸引我,或者这样的生活会不会有一天失去它的魅力。……总之一句话,这种社会的自由,我们在俄罗斯是没有想到过的。”

然而就在信发出的第二天,一件意外的事故让托尔斯泰对巴黎产生了强烈的厌恶。那天,他目睹了在巴黎广场上进行的一次残酷的机器斩首的死刑。

在当天的日记中,托尔斯泰描写了这一情景及给他带来的震撼:

……只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健壮的脖子和胸膛。犯人吻了吻《福音书》,接着是死,多么荒谬!这印象极其强烈。我不是个玩弄政治的人,但道德和艺术我却是知道的、爱好的,并且弄得清楚的。断头台弄得我很久不能入睡,逼得我不能不思考。

这件事确立了托尔斯泰对死刑的看法,而且这种看法终生未变。而且,这件意外也让托尔斯泰突然对巴黎产生了憎恶。在第二天的日记中,他写道:

“晚起,正在读书,突然一个简单而清晰的念头来了——离开巴黎。”

这一天,他在给鲍特金的信中又写到:

在战争当中,在高加索,我亲眼目睹过许多可怕的场面,但我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把一个人撕成肉块呢?那种机器并不丑陋,甚至美观雅致,可以用它在一瞬间将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杀死。最近还要杀死很多人,因为据说他们想行刺拿破仑三世。

这种专制的暴行,令托尔斯泰对法兰西的“社会自由”深感失望。他表示,“从现在起,我不仅永远不会观看这种死刑,而且也不会再为任何政府服务”。

机器斩首的死刑给托尔斯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在时隔四分之一世纪以后,他在重提此事时仍强调:

“任何鼓吹现代文明的合理性学说,都不能为这样的做法辩护。”

4月8日,托尔斯泰离开了巴黎,前往日内瓦。那里有他的两个远房亲戚——亚历山德拉·托尔斯泰和叶莉扎维塔·托尔斯泰。

亚历山德拉姐妹的父亲与托尔斯泰的祖父是亲兄弟,因此,托尔斯泰还是她们的堂侄。亚历山德拉是尼古拉一世女儿玛莉亚·尼古拉耶夫娜公主的侍从官,而叶莉扎维塔负责公主子女的教育。

托尔斯泰与她们姐妹的友谊开始于托尔斯泰刚从部队回到彼得堡时。她们认为他很朴素、谦逊,而且十分活泼,因此都很喜欢他。

1857年4月,托尔斯泰突然出现在亚历山德拉姐妹面前,让她们既惊异又高兴。在以后的日子里,托尔斯泰与亚历山德拉姐妹几乎每天见面,他们一起到山里散步,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

这段快乐的日子也让托尔斯泰开始渴望重新生活,将过去的一切像穿破的衣服一样抛弃,在一日之间变成另外一个人。

(三)

托尔斯泰在日内瓦逗留了将近两个星期。4月21日,他同亚历山德拉姐妹一同乘船去克拉兰,并在那里一直住到6月30日。

克拉兰紧靠日内瓦湖,湖光山色,景色迷人。这里是托尔斯泰爱戴的作家卢梭写作的小说《新埃罗绮思》的地方,也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生活过的地方。

每天,托尔斯泰都在湖边的堤岸上散步,或在花园中眺望湖面,蓝得出奇的湖水让托尔斯泰赞不绝口。这种秀美的山水对托尔斯泰的精神境界也产生了强烈的有益影响。面对这美丽的景色,他感到爱的感情在心中油然而生,甚至感到爱自己,惋惜自己的过去,寄希望于未来,觉得生活快活,想长长久久地活下去;甚至一想到人终有一死,就像孩子般害怕。

他一个人坐在浓荫如盖的小花园里,看着这湖岸、湖水,有时甚至觉得这美通过眼睛注入了他的心灵。

在这里,托尔斯泰还结识了十二月党人米哈伊尔·普欣,以及他的兄弟、普希金皇村学校的同学伊凡·普欣,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让托尔斯泰感到流连忘返。

托尔斯泰不满足于只在附近散步,他要到远处去游历。于是,他找到一位名叫萨沙·波利万诺夫的11岁男孩做伴,一起进行了一次徒步旅行。他们背着行囊,一起翻山越岭,用了11天的时间,游历了瑞士壮美的山川。

在旅行结束,回到克拉兰以后,托尔斯泰花了三天时间写他的旅途见闻,可只写了两天就撂下了,还有一篇《1857年日记摘抄》手稿也没有写完。因为旅行回来以后,托尔斯泰精力充沛,他开始集中精力进行以下五部作品的写作——《发疯者》、《逃亡的哥萨克》、《狩猎场》、《青年》第二部和《旅游日记》。

六七月间,托尔斯泰还到达了意大利北部的都灵,与德鲁日宁、鲍特金碰了头,并与鲍特金结伴前往圣伯尔纳峡谷。在归途中,他取道圣·贝尔纳德,回到日内瓦,并于7月5日抵达瑞士北部的小城琉森。

琉森虽然风光旖旎,但来这里观光的大多都是富有的、但冷冰冰的英国绅士和女士,这令托尔斯泰感到孤独和压抑。

不久,托尔斯泰离开瑞士,前往德国。他先后到达了斯图加特、巴登-巴登、法兰克福、德累斯顿和柏林等地。在那里,他参观了一些着名的博物馆、画廊和学校,并产生了为农村孩子办学的想法。

当托尔斯泰到达巴登-巴登时,他马上又被巴登-巴登这座欧洲着名的赌场吸引了,因此一到巴登-巴登就玩起了轮盘睹,并输掉了不少钱。

随后的两天,他一直沉溺于赌场当中,并输光了身上所有的钱。7月27日,他从一个法国人那里借了200法郎,当天就又输光了。随后,他又向刚刚抵达巴登-巴登的屠格涅夫那里借来些钱,同样很快就输掉了。

重染赌博恶习的托尔斯泰深受良心的谴责,他在日记中骂自己“猪猡,没有出息,是下流胚!”

输光了钱的托尔斯泰很快就离开了巴登-巴登,前往法兰克福。在法兰克福,他遇到了陪同公爵夫人旅行的亚历山德拉。在亚历山德拉那里,托尔斯泰获得了一些安慰和同情。

随后,托尔斯泰还到了德累斯顿和柏林,在那里参观了画展、学校和博物馆,然后踏上了返回故乡的路途。

这次历时半年的旅行,让托尔斯泰的视野获得了开阔。尽管资本主义文明虚伪的一面令他深感厌恶,但西欧资本主义社会毕竟比处于专制农奴制度下的俄国社会进步得多。

因此,一回到俄国,托尔斯泰便对俄国的贫穷、混乱、黑暗,尤其是农奴制度,产生出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同类推荐
  • 心理乔布斯

    心理乔布斯

    在这个人算不上长的一生中,充满了成功与失败的纠结,怒放与凋零的轮回。他的成功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失败又成就了他更大的成功。他想控制一切,他认为自己能控制一切。他不在乎伤害任何一个人,他不在乎摧毁任何一段关系。在他的身上,伟大与卑劣同时并存。但幸运的是,他的伟大最终战胜了卑劣。从此,这世上多了一个值得永远缅怀的名字--史蒂夫·乔布斯。
  • 信念改变命运

    信念改变命运

    一个15岁的男孩,在风雪肆虐的小路上,拖着两只烂脚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前爬,逐个学校去请教老师数理化难题。饿了,咬上一口随身携带的冻得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渴了,抓一把路边的雪含到嘴里……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39所中学,请教了379位老师,没用家长陪读,没花家长一分钱补课费,凭自学,学完了小学、初、高中全部课程,1978年7月20日,奇迹般地考上了大学。当年他没有考上名校,他做推销员的故事2002年却走进了哈佛商学院;当年他没有机会去读一所很好的学校;今天却走进了数不清的著名高校、中小学为全中国的校园做国旗下的讲话!这是一部对于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颂歌和礼赞。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是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与其夫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我到达中国开始在《香港孖剌西报》的工作时,义和团运动已经发展到顶峰了。从外国记者和中国沿海居民的口中,我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慈禧太后是个嗜杀成性的老泼妇”或“慈禧太后是一个杀人女魔王”的话语。时代在不断变革中前进。近年来,我常常从美国人口中听到对慈禧的赞美。美国人毫不吝啬地给予慈禧太后以热情的赞美,我承认,我并不能解释清楚其中的缘由,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欧洲人对慈禧太后的厌恶。
  • 泰戈尔

    泰戈尔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泰戈尔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厕家,曾创作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画,其中歌曲《印度命运的创造者》已被定为印度国歌。一起来翻阅《泰戈尔》吧!
热门推荐
  • 动物病

    动物病

    方婧在强势的父亲的影响下,在大学里读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业余时间偷偷侵入曼妙的文学世界,让她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改变。后来在一次意外中遇见一只小虫,善良的她将其收养,并取名为冰龙,却不知道这只小虫最后真变成了一条像龙一样的巨物。方婧与它之间呈现出一种友情和爱情的暗昧不清的关系。后因父亲的关系,三人之间发生了离奇的、最终以冰龙误食方婧父亲的悲剧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孤胆骑侠:亡命征程

    孤胆骑侠:亡命征程

    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西部。丹尼斯·金原本是一名忠心耿耿效忠于亚利桑那黑帮组织的杀手,做事效率极高,从未失过手。杀人对他来说已然成了一门艺术,没有丝毫难度。可是当他在俄勒冈州执行一项看似没什么风险的暗杀任务时,遭人陷害失手。结果,遭到报复的黑帮老大血腥地屠杀了他的全家,“杀死”了他的好兄弟。悲愤交加的丹尼斯从此开始踏上了一段残酷凶险的复仇之路。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奇异事件让他目不暇接,甚至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一场超自然的斗争,成为捕杀超自然生物的“恶魔猎手”然而当他闯遍西部,终于得以将仇人绳之以法时,却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局中局,还有更大的幕后黑手操纵着这一切······
  • 嚣张邪帝

    嚣张邪帝

    一指灭乾坤,踏浪惊风云。翱翔九天上,神通碎星辰。异时空丁雷的破灭修行之旅,成就无上神威,阅尽世间美景。
  • 经济学会撒谎:为什么经济学家是靠不住的

    经济学会撒谎:为什么经济学家是靠不住的

    本书是一本趣味性经济学读物,旨在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用好经济学。其核心思想仍与经典、传统的经济学思路一致,但看事物的角度则力求新奇,改变大家对经济学的传统认识,解决一些学习经济学、运用经济学时的观念误区,使经济学能够更好地为人所用。????本书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谎言、也装满了对经济学的深刻解读。本书可作为一本经济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也可以作为一本草根阶层解决生存问题的红宝书、白领阶层关心社会问题的经济学小说,亦可为经济学研究者提供一个看问颢的另类视角。
  • 天下第一快剑

    天下第一快剑

    作为一名杀手有一天你可能接到杀死自己的订单
  • 仙剑赋之仙恋

    仙剑赋之仙恋

    这里写的是白子画和紫萱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们三生三世还在延续。既然仙剑三的结局他们都那么大度那么想让对方忘记自己,那我就真的让他们忘了再重新相爱。我想回到那最初的感动,让长卿更加温柔,像白子画那样温柔;让紫萱也站在一个公平的起点,不要再背负那么多。不过在我眼里紫萱是不忘初心的,比花千骨更加坚强,更加珍惜,更加相信。既然都是同一个人演的,我就不换名字不换身份了。这样读者也许能够有自己的代入感。
  • 甜蜜味蕾梦盛放

    甜蜜味蕾梦盛放

    皇冠学院,一所贵族私立学院,世界四百强的家族企业才有资格在里面上学的天才聚集地。四大校草,一位是IQ百分百的学生会长!一位是全年纪第一的社会老大!一位是赛车高手的神秘天才学生!一位是震惊全国的天才钢琴家!“哇塞!要不要这么牛掰啊!四大校草!无一废物!”某花痴激动说着。“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林璐璐一定可以超越他们!!!”
  • 幻想笔记

    幻想笔记

    一醉千年,一梦俗世;一叹红尘,一游山河。本文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无法割舍的信念,在自己的世界中做着自己的主角。在做着主角的同时,他们又成为了别人的故事中的配角,交融的一段又一段命运组成的幻想世界。没有老爷爷,跳崖不会有奇遇,反派不会脑残......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个游戏的话,那你实在想的太简单了。
  • 公子狐仙

    公子狐仙

    “蓝大人,大法师还有救。不过……”泫洛还没说完,身后那些小少年不知从哪里掏出了各式各样的东西……其中不乏有毒经毒药毒……毒物?被称为‘宛南之最’的竹叶青,优雅的在剑客小少年的手上盘着,时不时吐出自己妖娆的舌头。小少年的脸都绿了,不知道是因为被蛇身映的还是被吓的。不过这丝毫不耽误泫洛的喜爱——嗯,她指的是那条蛇。本书轻松愉快,不虐。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