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1500000061

第61章 病夫治国(1)

在阿富汗的混乱局面

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内勤中将帕普京于1979年12月28日自杀身亡。

中央委员会在考虑该怎么办:报导还是不报导死亡的真实情况?以什么样的规格安葬一个自杀之人?新年节日即将来临,最后决定还是不要败坏苏联人民的兴致,而且报纸在节日期间也不出刊。因此悼念文章直到一星期之后才发表,这时已经是新的一年了。

其中说,“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岗位上,维·谢·帕普京都表现出一个党员的原则性和严格要求,并与对人民群众体贴入微、深切关怀的态度密切结合在一起。”

关于内务部第一副部长、一个年纪不大的人(53岁)猝然去世的报道,立即引发了关注。

对死因丝毫未加说明,然而关于帕普京系自杀身亡的小道消息很快便传遍了莫斯科。可是原因何在呢?他临终连个字条也没有留下。

内务部第一副部长的神秘死亡,成了各种极为离奇的推测的由头。

侨居美国的侦探小说作家涅兹南斯基和托波利,1980年代初甚至以此为题材写了一部政治性畅销书《红场》。该书用英文出版,传到了莫斯科,这里的人们几乎将其当作纪实的调查报告来阅读。

作者环环紧扣发生在帕普京身边的一整套阴谋。小说中,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在完成苏共中央第二书记、政治局委员苏斯洛夫亲自所交付的任务时,建立了一个神秘的内务部内部情报部门,与国家安全委员会进行斗争。而帕普京开枪自杀是因为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遭遇失败。

小说中克格勃领导人拒绝占领阿富汗,于是苏斯洛夫将此事交由内务部实施。帕普京也乐于为此尽力。他建议在喀布尔总统府空降伞兵,生擒阿富汗领导人阿明,迫使他签字请求苏军出兵他的国家。帕普京亲自率领空降兵,但顽固的阿明不肯活着投降,于是有个苏联空降兵用一梭子自动步枪子弹打死了这位阿富汗领导人,具有国家级重要性的任务归于失败。小说的作者写道,为此苏斯洛夫要把帕普京送进铀矿井,这位内务部第一副部长明白等着他的将会是什么命运,便在从阿富汗返国途中的飞机上朝自己的额头开了一枪……

有几个因阿富汗事件而与帕普京相识的人满有把握地告诉我说,帕普京的死因源于这个国家所发生的悲剧性事件,但并不是因为他参与了推翻阿明之事。

有两个人向我讲述了帕普京的情况:中央候补委员、派赴阿富汗的党的顾问小组第一组领导人哈拉佐夫和曾任阿富汗军队总政治部部长顾问的扎普拉京将军。

扎普拉京将军于1978年5月底来到阿富汗,哈拉佐夫则于6月初抵达。也就是说,他们两人都是在1978年四月革命刚刚发生之后便来到那里,当时人民民主党已夺得政权。

革命后,阿富汗领导人塔拉基最得力的助手阿明当即请求苏联的同志们,派遣一位富有经验的政工人员来帮助在军队中建立总政治部。

“我们需要让我们的政工机关,像苏联军队中那样开展工作。”阿明劝说苏联同志。

扎普拉京将军此时正在驻德国苏军集群出差。他突然接到命令(并未说明原因),要他火速返回莫斯科。他乘机抵达后,没有回家便径直去见总政治部主任叶皮谢夫。

谈话很简短。叶皮谢夫说:

“你知道阿富汗发生了革命吗?如果派你去阿富汗尚待建立的总政治部当顾问,你的意见如何?”

第二天,扎普拉京已经到了喀布尔。他当即被介绍给总统塔拉基,当然还有从党的系统上监督国防部的阿明。

塔拉基向这位苏联政工将军解释: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大力地依靠军队呢?因为你们的革命是由工人阶级联合农民完成的,而我们全是靠军队。我们要通过军队重新教育全体人民,军队要成为替国家造就干部的熔炉。”

阿明让扎普拉京觉得是个讲求实际的人,他说:“就像你们一样,我们也需要政工干部。什么也不应当改变,一切都和你们一样。”

阿明并不像东方普遍盛行的那样徒托空言。据扎普拉京说,与他配合行动很容易。

同样是1978年,帕普京也首次出访阿富汗,从内务部系统与新政府建立联系。喀布尔出现了苏联内务部代表处,其领导人拥有自己的密码通讯系统,有权不通过大使直接向莫斯科拍发密码电报。军事人员和克格勃代表处也有同样的权力。其余的人都应当去找大使,由他签字批准拍发密码电报。

在帕普京和苏联代表处的帮助下,阿富汗组建了内卫部队——民警队,民警队配备的是苏式武器装备。这支队伍在未来的战争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阿富汗战士由内务部的教官进行训练。

阿富汗新领导人准备按照苏联模式在国内建设社会主义。然而首批抵达喀布尔的苏联顾问所看见的,却是一幅复杂而混乱的阿富汗生活图景,莫斯科的苏联领导人也有着颇为近似的看法。

执政党已分裂为两派——“人民”派和“旗帜”派。两派领导人相互仇视,不可能共同执政。这种敌对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两位领袖——塔拉基(“人民”派)和卡尔迈勒(“旗帜”派)之间的个人竞争。塔拉基希望成为国家的唯一主宰,而卡尔迈勒却不甘心充当次要人物的角色。而且塔拉基所提拔的阿明,事实上已经成为第二号人物。

塔拉基和卡尔迈勒无法建立最起码的合作关系。这种状况,以卡尔迈勒出使捷克斯洛伐克而告终。

苏联驻阿富汗代表之间也不团结。党务和军事顾问们认为,应当与事实上掌权的“人民”派合作。克格勃代表则将赌注押在乐于交往的“旗帜”派身上。

卡尔迈勒出国之后,塔拉基和阿明之间又逐渐滋生了新的冲突。塔拉基被奉为神明,他对此也欣然接受。他称阿明为“亲爱和杰出的同志”,心甘情愿地将所有政务都拱手相让,自己乐得逍遥自在。阿明大权在握,并逐步排斥塔拉基对国家、军队和党的领导。许多苏联驻喀布尔代表都觉得,国家政权落入阿明之手已是势所必然。

对新制度的不满很快便表露无遗,全国都抗拒“社会主义改造”。作为回应,对新政权的反对者和潜在的反对者展开了大规模的逮捕。许多人常常无缘无故便被抓了起来。抓人通常都是晚间,连夜进行审问,清晨即行枪决。领导这场镇压运动的是阿明。

反抗很快就变成武装性质的了。1979年3月,在大城市赫拉特爆发了反政府暴乱。赫拉特的卫戍部队也加入了暴动分子的行列,苏联的一名军事顾问被打死。

塔拉基惊惶失措。较为果敢的阿明提出,下令战机起飞,夷平该城。空军总司令给苏联军官们打电话:怎么办?苏联的顾问去见阿明,劝说他收回成命。

正是在赫拉特起义之后,吓破了胆的塔拉基恳求苏联收留他。阿明目睹所发生之事,开始更加积极地采取行动。他认为塔拉基无力保住政权。

1979年秋,塔拉基飞赴古巴,返回途中在莫斯科停留。勃列日涅夫与他进行会谈,对阿明的评价很不好,说应当摒弃这个人。塔拉基同意,但是怎么做呢?

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让塔拉基放心:

“当您飞回喀布尔的时候,阿明就已经没有了……”

然而此言并未应验。

企图杀死阿明的尝试总共有五次,只有最后一次获得成功。有两次打算将其击毙,两次试图加以毒杀。

9月14日,苏联大使普扎诺夫去拜会塔拉基,也邀请阿明前往。阿明本不愿意去。他的怀疑也是对的,但终究不好回绝苏联大使,便去了。在塔拉基的总统府里,阿明遭到枪击,但他活着逃跑了。

当天整个傍晚和夜间,塔拉基和阿明之间在喀布尔展开了一场小型战争。塔拉基命令军队干掉阿明。但是喀布尔的整个卫戍部队仍然支持阿明。苏联顾问们也不想让部队离开营房。两架米-24型直升飞机起飞,要用导弹袭击阿明藏身的国防部大楼,但苏联的顾问成功地让它们降落,因为大楼里有许多苏联军官。

次日,塔拉基陷于孤立。9月16日,在国防部大楼里举行了革命委员会会议,接着又召开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全会。塔拉基失去了革命委员会主席和党的总书记的职务,两个职位都由阿明接任。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消灭自己的对手——枪决了数千人。

塔拉基被除掉之后,阿明的命运也就决定了。勃列日涅夫将此视为对他个人的侮辱:他曾对塔拉基的安全给予保证,而塔拉基却被杀害了。

“别的国家会怎么说呢?”勃列日涅夫担心,“既然勃列日涅夫关于支持和保护的保证已成为空话,难道还能相信他吗?”

勃列日涅夫批准在喀布尔采取特别行动。

克格勃当即虚构了一个说法,仿佛阿明是中央情报局的间谍。安德罗波夫下令将阿明的敌人卡尔迈勒弄到莫斯科。于是开始向阿富汗派遣特别小分队。

1979年11月22日,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帕普京最后一次飞赴喀布尔,他并不曾意料到克格勃正准备暗杀阿明。关于特别行动之事,既未让军事顾问与闻,甚而也没有让大使知情。

吉尔皮琴科将军以克格勃第一总局(负责国外侦察)局长的身份,会同委员会高级代表伊万诺夫将军,领导在喀布尔的那次行动的准备工作了,他回忆说:

“快到XX日的时候,维克多·谢苗诺维奇·帕普京意识到了一些什么,就来找我和鲍里斯·谢苗诺维奇·伊万诺夫,有一次他说:

‘伙计们,我看出来了,你们想要在这里干点什么事情……让我留在喀布尔吧,我和我的支队会对你们有用的。我不想回莫斯科,那里的内务部上层人物,正在干一些丑恶的勾当。’

他当然已经知道。内务部长萧洛科夫准备让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取代他,因此希望将这次对他带有侮辱性的解职加以推延。解职之事的确很快便成为事实。帕普京忍受不了这种不公正的对待,便正好在喀布尔政变的翌日朝自己的额头开了一枪。”

《入侵·不宣而战的一场战争中鲜为人知的篇章》一书的作者加伊和斯涅吉廖夫根据苏联大使塔别耶夫的口述写道:

“帕普京贪杯嗜饮,在阿富汗时经常酩酊大醉。此外还患有迫害狂症:他觉得所有的房间里都装有窃听器,经常有人跟踪他……看来,有人将他酗酒的事报告了莫斯科。波诺马廖夫从中央委员会给我来电话说:‘我们有一些关于帕普京的信息。’‘我核查一下,’我谨慎地回答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什么也不必做。他出差的期限即将结束,让他回来再说吧。’……”

帕普京似乎并未料想到他即将灾难临头。最令人吃惊的是,他最后那次从阿富汗回国时心情还很愉快。

负责与阿富汗进行合作的人们都很关心,希望这种合作能不断扩大范围。阿富汗人也善于表达感激之情——又是馈赠礼品,又是颁发勋章,接待时像对国王般伺候唯谨。大家都乐意去喀布尔——住一住别墅,疗养疗养;离开之时也不会空手而归。阿明总统送给帕普京一支手枪。这个礼物将发挥决定命运的作用。

哈拉佐夫曾对我讲述过,帕普京飞抵莫斯科后便给他打电话,向他畅谈观感,转达共同的熟人们的问候:“应当做的各种事情,我们全都做到了,还有礼品。”

总而言之,对此次出行完全满意。而在新年将近之际哈拉佐夫接到帕普京寄来的贺卡时,帕普京本人却已经死了。他从阿富汗归来的这些天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哈拉佐夫述说:

“流传着一些谣言,都说他自杀身亡是因为他知道:人家要将他撤职,以便给丘尔巴诺夫腾出位子。我认为,他自杀是出于阿富汗的原因。他属于认为应当与阿明合作的那一批人。当我们的人杀害了阿明的时候,这对他成为一种打击……”

也有另外一些说法。

熟悉帕普京的人都说,他身上没有傲气,待人十分友好,并不像他那种级别的某些官员,自以为口含天宪,不可一世。帕普京喜欢人多热闹,他身边老是有各种各样的人围着他转,其中也包括一些不那么值得尊敬的人。

作家赫鲁茨基向我讲述过,帕普京从阿富汗归来那天,他也在机场,还同交通民警局局长聊了聊。局长是来迎接第一副部长的。帕普京刚刚露面,便有人给他把电话直接打到了汽车里。他放下听筒,惊诧地说:“克格勃的一个上校想要见我,真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些人断言,克格勃对帕普京有所不满。当年在克格勃担任局长的一位民警将军曾证实,帕普京的公务保险柜里储藏有一批贵重的珠宝首饰。当这位第一副部长从阿富汗归来之时,却发现他不在期间保险柜业经撬开,珠宝首饰已被掳掠一空。

也有一些人认为,帕普京卷入了某些不明不白的事件。位高权重的党内官员所受到的诱惑实在太多了。

一位昔日的高级干部坦率地对我说:

“他们在内务部非常堕落,常常私分从被告没收来的各种财物。也许,帕普京在什么问题上被抓住了把柄吧?在那个年代,民警将军们常常只花几个小钱便能收购大量业经判决的罪犯被没收的财产。我在一些将军家里就看见收藏有本来应该存放在博物馆里的名画。我想,一定有什么个人原因、个人的不幸事件导致帕普京自杀。也许总有一些针对他的有损他声誉的凭证吧?”

那么,在1979年新年前夕的数日中,帕普京究竟出了些什么事情呢?阿富汗所发生的变故他是知道的,但这个国家在他的生活中未必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致需要为喀布尔的政变而开枪自杀。

帕普京的亲密朋友们坚决批驳关于他牵涉腐败的说法。苏共中央行政机关部一位当时的领导人,就职务而言理应了解所属各部发生的一切事情,然而他却很有把握地告诉我,帕普京的保险柜里并没有贵重的金银珠宝,也没有启动针对他的案件。

帕普京的朋友们都说,最近几星期他大肆酗酒,常常醉醺醺地来到朋友家里,要求再喝。他把身边所有的酒都喝个精光。不知何故,手头却一文不名。

他同妻子的关系搞得很不好。她骂他酗酒——一般说来这是对的,不过显然她并不很了解他遭遇到了什么事情。帕普京有某些类似抑郁症的症状。他感到他会失去职位(原因下节有述——译者注),心中觉得十分难过。他在烈酒中寻求慰藉,然而众所周知,这种猛药在类似情况下不仅无济于事,而且相反,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根据各方面的情况看来,他需要认真进行治疗,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点。

帕普京数日来忙于陪同一个外国代表团的事情,那是部里的贵宾。结果参观访问变成了一场场酒会。据接近他的一些人说,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

星期六他回家,与妻子发生了一场争吵。他要求妻子:

“给我倒150毫升的白兰地。”

她当时在厨房里,便开始骂他:

“酒鬼!我什么也不会给你倒!应该去别墅了。”

他又说了一遍:

“给我倒150毫升,我们明天再到别墅去。”

她不给倒酒。

他走进房间,喝了一玻璃杯酒,用手枪朝自己的头上开了一枪,那支手枪正是阿富汗总统阿明送给他的。

飞黄腾达的总书记家人

同类推荐
  • 功夫状元

    功夫状元

    以武功戡祸乱,以武功开疆土,上马保社稷,下马平天下,唯武状元尔!......一位国术爱好者穿越了,他发誓要成为人上人,用一双铁拳告诉世人,什么叫五魁首......ps:圆大家一个将军梦,圆大家一个状元梦,不喜勿喷。ps:【状元榜:一九五九九二九八一】
  • 忽悠北宋

    忽悠北宋

    哈哈,大宋,爷来了!赵佶,给爷捶捶腿,赵恒,给也揉揉肩,你说你们俩是咋混的啊?GDP这么高也能亡国,把爷伺候好,看爷咋给你忽悠回来;单挑?吾乃完颜阿骨打是也,完颜宗弼快快前来受死,啥?没听清?我是你爹,明白了没!卧槽!这娃疯了,快跑!群殴?能跑多快跑多快!就不信老子一身布衣,拖不垮你们那一身的铁皮。岳飞,会不会说话啊你,不会说话赶紧闭嘴,爷把话撂在着,再砍不够人头,你那岳家军就喝西北风去吧!秦桧,好同志啊!交给你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穿上龙袍,引开追兵,陛下和百姓会记住你的!赵构?都让人吓的生不出儿子来了,还当个屁皇帝啊!啥!你们有德,让让让,爷告诉你啥叫报应!
  •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回到大宋当土匪

    回到大宋当土匪

    南宋危难,岳飞还未昭雪,秦桧刚刚死去几年,动荡的南宋高宗已经无心政局,金人虎视眈眈意欲南下。那一年,辛弃疾还只是个毛头小子,那一年中兴四将只剩下了轻敌的张浚,是时,汤思退还是宰相,宋孝宗还未曾即位。一只千年后的蝴蝶翩翩而至,卷入这场南宋的风波,生在金地沦陷区,借着耿京辛弃疾等人起义的大势,一步步走上朝堂,舞动大宋的朝堂,掌控天下的大势,一气之下灭金荡高丽,渡海灭寇,生生造就出一个盛世大宋!当他垂垂老矣,“我的大宋不会窝囊,我的大宋要的是金戈铁马!只怪金人不让我安安静静做个美男子。”而他一路之上,一个绰号便是一段佳话。人屠,匪王,血相!而他最喜欢的却是“土匪?嗯,专门欺负金人的土匪,比较贴切啊!”
  • 唐朝贵公子

    唐朝贵公子

    一个纨绔子弟在经历了家族的繁华与落寞之后在世界末日的时候突然穿越到唐朝成为了长孙无忌的二儿子长孙涣。一个小纨绔穿越到纨绔祖师爷的身上就有乐子了。李治?那个家伙是个灾星,坚决打击。李承乾,我来了你还没变坏呢那就让我帮你一把吧。皇上要嫁女儿给我?不行,近亲是不能结婚的。本书没有历史的严肃,只有一篇爽文。没事欺负欺负皇子,然后调戏调戏公主。看哪个小子不顺眼先找了理由揍一顿再说,没事赚点比国库还要丰厚的小钱。
热门推荐
  • 二十三岁后的疯狂

    二十三岁后的疯狂

    谢特只想平平凡凡的过日子,最好天上掉下了一大堆的钱,让他变成有钱人。但是天上掉是掉了东西下来,但是可惜的不是钱,而是一个杀手。究竟这个杀手会让谢特的生活产生怎么样的改变呢?请留意小可爱的弟弟2011年新书。。。。。。话说还有一年就是2012了,能不能在世界末日之前让我成为一个著名作家啊???求求你们啦。。。。。。。。
  • 一晴方知夏以深

    一晴方知夏以深

    她,渺小平凡,古灵精怪。。。他,一班之长,温柔邪魅。。。.这是个追逐与被追逐的故事。当她一次又一次受挫,他总说:“转身还有我!”是啊,世界上最动人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在我需要的时候,你说“I’llbethere”。多年后的今天又会发生故事?
  • 复仇王爷的叛逆骄妃

    复仇王爷的叛逆骄妃

    她穿越过来,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可为毛一觉起来就在乱坟岗,还莫名其妙成了他老婆了啊!因为他是王爷,位高权重人俊美,打赌输赢以他说的算,游戏规则按他定的走,就连白纸黑字附带他潇洒流利签名的契约也可以分分钟变卦。是王爷就很了不起吗?是王爷就可以为所欲为?切,她还是王爷他老婆呢!可是,掉到这坨冰块儿的狼窝就算她八辈子流年不利,她就不计较了,可为什么那复仇的漩涡越滚越大,下毒暗杀刺杀谋杀……明的暗的样样全!可是……可是这些真的跟她没有任何关系啊!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开眼非要把她放在这阴谋漩涡的最中间!
  • 金牌杀手:废材小姐要逆天

    金牌杀手:废材小姐要逆天

    她,24世纪金牌杀手,却穿越成为夏家人人可欺的大小姐夏暮涵。一朝醒来,天赋卓绝,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且看她如何从卑微走到权利的巅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神秘高贵,却为她一人愿倾尽天下。某日,某女看着某男的手,咬牙说道:“我要休夫!”某男淡定的抓来一只小包子,包子可怜兮兮的望着她:“娘亲,你不要我了吗?”(本文男强女强,1v1绝宠,不喜勿喷)
  • 命运我做主

    命运我做主

    本书是以真实的人生经历改编的,是以自传的形式来讲述主人公的一生,主人公从小吃苦,有上进心,要强,机智。在他的一生中发生了很多的事,有惊喜,有悲伤,有高兴,有震惊,有惊险,也有奇遇
  • 语华伦学院

    语华伦学院

    一个女孩的校园生活,与同学的相处。她的身世也渐渐浮出水面,然而她也知道了自己犯有心脏病,须去国外治疗……
  • 来谈谈这所谓的恋爱

    来谈谈这所谓的恋爱

    我们爱三小只,请不难盲目的爱,尊重他们的决定,请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他们的身上。我们唯有支持,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喜欢。
  • 情劫至深,爱之铱铭

    情劫至深,爱之铱铭

    开头会很没有意思,后面绝对有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圣旅

    圣旅

    高考失利,醉酒厕所,离奇穿越,异世重生,他是该就此颓废,还是重新来过?但他没有选择,被迫走上朝圣之路。
  • 娱乐之大明星

    娱乐之大明星

    胡勋重生后迈向大明星之路。。。当胡勋登上巅峰的那一刻,就注定是个独一无二的传奇。求点击、求推荐、求书评,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