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过,京都还是北风呼啸、雪花飘飘的严寒季节,可是在江南已成强弩之末,春天已迈步走来了,一支梅花首先在邓尉出墙,接着在光福周围的玄墓、弹山、青芝、西碛、铜井、马驾诸山,绿萼红英,满山香雪,可谓千树万树梅花开,这给数日阴晦的古城苏州,带来一点春天的闹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可见春在苏州多么醉人。
如果在往年,按照苏州人的情趣雅兴,该是富家宅门,粮户千总,文人骚客,殷实商贾齐集邓尉赏花。届时周遭十数百里,香车宝马,轮舆辐辏,游人如织,贩夫贩妇,拥塞于路,直奔香雪海,那气氛真比春节、上元还热闹。
“禹时,吴为裸国”,这是古书上有记载的,苏州上古的风俗,城内男女裸体,高视阔步,行于街市,穿衣服的不得进入,你要穿着衣服楞要往里闯,就将有杀身之祸。今天看来都觉得有点太超前、太解放了……好像从新闻媒体上看到西方社会的裸海滩、裸森林、裸体篝火晚会、裸体俱乐部什么的不可思议。
苏州自古就是江南水陆通都大邑,经济繁盛,文人荟萃,在今天,说金人瑞的知道人恐不多,如果提金圣叹,好多人就会说,知道了,不就是腰斩《水浒传》的那个人吗!正是。这个人本名叫采,字若采。他出生时还是大明江山,那年是1608年,自然算是遗民。到了后来,他把名改了,名人瑞字圣叹。当然,还有的人说他不姓金,而是姓张。究竟姓金还是姓张,对此有兴趣的那是史家的事,让他们去争论吧。
金圣叹这个人,是很有性格的,满腹经纶,不去做官,厌恶仕途,对官场十分轻蔑,对官僚嗤之以鼻,对考官常常揶揄,用文章开“涮”,什么知县、知州都不放在眼里,是个有名的狂生。
每到春天是金圣叹读书、写作最勤快的季节,可是这年春天并没有给他带来创作的灵感,他无论走到那里,人们都是对吴县的贪官的议论、谴责、痛骂……他心性烦乱,放下手中正在评论的《杜诗》,想出去散散心。
这一天,他走出临河的危楼,去观春色,穿过阊门南一条铺着石板的小街,看见河边有许多孩子在水边嬉戏,运草的木船,桨声欸乃轻轻荡着,哼着古老的江南俚曲,悠悠而行,女人在河边淘米,洗菜,洗衣,编织,讲着白天和夜间的笑话,消愁解闷儿。
金圣看到这些似有感怀,顺口流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几千年来,这里的人们就是这样惬意、平静地生活着,“苏湖熟,天下足”,生活在鱼米之乡的人,还愁衣食吗?可是现在不行了……
他不知不觉溜达到山塘街,这里河道宽阔一些,晨雾还没有散,天空灰濛濛,石板、古宅,连岸上的行人也是灰濛濛的。这时一队乌篷船驶来,头船插着官旗,船头坐有典史、扑役(扑头)、扑快(班头),腰间挂着知县签发的“牌票”、“勾票”、“传票”、“拘票”,怀里揣着“海扑文书,”、“广扑文书”还有兵丁、乡勇,他们随时都可以抓人、打人,对人实行侦查,“堂上一点朱,民间千滴血”,船队足有十几只,号歌声声,逆流而上,这是任知县收赋税的运粮、运货的船队。
“人似饥鹰,船同飞虎”。这帮子官府混饭吃的人,虽不“入流”,离开衙门,就变成了鹰虎。作过清朝军机章京、员外郎、布政使、巡抚、两江总督的梁章钜,有“十字令”,描绘他们的嘴脸,记述他们的恶行,云:
一命之荣称得,两片竹板拖得,三十奉银领得,四乡地保传得,五下嘴巴打得,六角文书发得,七品堂官靠得,八字衙门开得,九品补服借得,十分高兴不得。
朝雾渐渐散去,金圣叹抬头一看,前面是一片田野,快走出城圈了。他回转身来,向城里走去。他感到有点饥渴,准备选一小菜馆小酌一下。
他来到了山塘街上,那里有苏州著名的几个老店“三山馆”、“山景园”、“聚景馆”,尽管名气很大,品种有百十以上,但金圣叹所喜欢吃的不是老苏州人所好,太湖的银鱼,河滨的茭白、鸡头,阳澄湖上的大闸蟹、松鼠桂鱼、响油鳝糊、还有晋代在洛阳作官的张翰喜欢吃的莼菜。金圣叹愿意吃的,正是满族人所忌吃的狗肉。
金圣叹沿河寻去,半天终于瞧见一个破旧画舫,竖挑着酒旗,还有济公美食的布幌,他想这就是了,忙在岸边上高呼一声:“船家——有狗肉哉?”
金圣叹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观赏风景,摇着把扇,悠悠扬扬,一看四座几乎坐满,三揖三让劝酒,高谈阔论,大则国运,小则关乎自身,真是不亦乐乎,三盅下肚,金圣叹觉得狗肉味道不错,老酒很醇,暗自高兴,不虚此行。
船在行,桨声荡漾,歌姬的吴歌时隐时现漂来,这时朝雾已经完全散去,整个河面一片金光,波平影圆,岸上楼台垂柳,鹅黄初吐,蒲丛寒烟,踏平河面过百家,任取景致不用钱。
金圣叹下了船,感到有点醉意,他在河堤上弯来弯去,来到了西门观凤楼,沿着石阶,上了金母桥,他看到河水的流淌,看到河上的船行,想到古今,人海沧桑,狂笑一声,振衣高吟起白居易的《西城夜宴》:
留春不住登城望,
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雨万家河两岸,
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
酒被吴特劝不休。
纵道人生都是梦,
梦中欢笑亦胜愁。
他一边吟诵,手舞足蹈,一边哭泣,引起不少人驻足观看,他目不旁视如入无人之境,就这样吟呀,唱呀,哭呀,下了桥,在街上徜徉着。
在暴政下,穷人活不下去,富人家也被逼得无路可走。这一天,由万升米行的朱老板做东,相邀吉祥绸店、厚德银号、富德钱庄、源具永酱园、洞庭茶坊、常盛布店、会贤堂饭馆、繁兴盛香料、万宝泉珠宝玉器行、步赢斋肉铺、天香楼酒家……几乎苏州市面上的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相继来到太监弄,这里环境幽雅,有一家著名的茶馆,叫“吴苑深处”。这里不但茶好,水更好。他们泡茶从不用胥江水,而是用天落水或溪涧水,当代什么品牌的纯净水和矿泉水都没法同这来比。
市井的人们,平素商务繁忙,他们很少有闲在一起,一碗清茶,轻松一下的,那么今天怎么会聚在一起了呢?
这得先听一下朱老板所致的开幕词,这个苏州的大贾,商会的主持者,往昔精神矍铄,声音朗朗,常常开怀大笑,是个富态乐观的人,现在满面愁容,他从坐席上站了起来,面对各行业的老板,心情沉重地说:“我今天邀请各位,不是叙说友谊,恳谈贸易,畅言市场,而是同大家做一个告别,我的米行从我曾太祖在明永乐年间开市,距今二百五十多年,历经多次战火,兵匪骚扰,也经过多次天灾,万升米行从没有发难民财,提高粮价,而是开仓放赈,也从来没有逃避官家赋税,我说的这些是有史记载的,至于说当今我是怎么做的,父老乡亲有目共睹……现在,我欠赋税,没有能力经营了,我在此宣布停业。”
他的话也是人们的共同心声,在座的各个行业商贾同命相怜,都被赋税压得直不起腰,顿时一片唏嘘声、闷叹声、哀戚声、哭泣声。
吴苑深处茶馆一片沉寂,人们好像停止了呼吸。
这时,从茶座上立起一个人儿,人们一看都认识,他是一个小生意人,做着铺衬行业,他的字号很美,叫“补天铺衬铺”。什么叫铺衬?这个词汇如今已经消失几十年了,就是碎布、破布、旧布,用来缝补破旧衣服的,过去市面上有专门经营此行业的。
人们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任知县上任不到一年,就把天下闻名的富庶之乡弄得商业凋敝,农田荒芜,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而他自己在太湖岸畔,木渎山下,邓尉、光福、周庄买下田亩,在上海办起实业。任维初这样的行径,已使民怨沸腾,人们恨不得举起菜刀闯进知县的正堂把这个贪官杀掉。
这些商家在“吴苑深处”一肚子火,哪有心思喝春茶,人们各自历数知县任维初的罪状,强取豪夺,巧立名目,鱼肉乡里,打荡食肆,横征市商,包娼包赌,毒打致命,强抢良家妇女……最后大家商定,不能再让任维初这样干下去了,要以“大清律例”,向巡抚那里递上状纸,控告他。
“这状纸由谁来写?”惠德居老店的老板,问:“可得字字是血,字字是剑。”
“我看金人瑞先生最合适。”
“你们说的金先生这个人,不就是腰斩《水浒传》的那个金先生吗?”
人们终于决定,请金人瑞这位大贤人为民请命,写状子。
“好,我啃这块骨头。”金圣叹说,他没有一点推脱之意。
文人的性情多为狂放不羁,不但为文,有的为人也是如此。极富才学的金圣叹,便是这类人物的一个典型。他年轻时,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考官不取,为什么呢?也许他是我们国家荒诞派和黑色幽默文体的先祖,考官看不明白,不喜欢。而他本人并不在乎,依然故我,下次应试,仍然淋漓尽致,潇潇洒洒,肆意表达他那独特的闪露着天才光芒的思想。
顺治18年正月初七,大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个君主,以他24岁的韶龄出天花而亡。
华夏古风因袭,人的死亡比生的礼仪还要繁缛,作为天子更不必说了,朝廷下令,全国都要进行悼念活动。哀诏到日,各省区都要按照规定带领官民设位哭灵。
朱老板说:“我们要在这个日子,集合起来,利用哭庙这个机会,设法把状子递到巡抚那里,把任维初这个贪官赶出去。”
一天,苏州市街、小巷,张起了知府的告示,认字的不认字的都在围观:“世祖的哀诏到了!”
哭庙大典是神圣、庄严的大典,地点设在文庙。届时由江苏巡抚朱国治亲自主祀。堂官宣读祭文,然后由巡抚、知县一体官员依次行三跪九叩礼上香送燎,全场举哀。
仪式结束后巡抚朱国治、知县任维初打道回府,屁股还没有在正堂坐稳,就听外面有人击鼓鸣冤,典吏出去一看,倪用宾等人跪在大堂门口,双手举着揭贴,状告任知县横征暴敛,受贿败政,侵吞国库等罪状。要巡抚大人明察,严惩贪官,以平民愤,复苏苏州。
巡抚朱国治看到这种场景很不自在,他面对着任维初的揭贴,那上面历数了任维初的罪状,按照《大清律例》,这样的官员不但要丢官,弄不好,还要丢脑袋,籍没家产的。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任维初在吴县干了一些什么,作为巡抚的他是很清楚的。这事情怎么办?真正像他那个正堂横匾写的“明镜高悬”,真正像他在民众面前所讲的,为民做主,把任维初揪出来,那可就是癞哈蟆甩子(排卵)——后边是一大串啊!
揭贴那里详尽地历数了任知县的种种罪状,其中给上司送苏绣、古玩、瓷器、珍宝……毫无疑问其中他朱国治就有一份,而且要比京官还实惠。他思忖着这件事得怎么办?
苏州人是有反抗贪官斗争的光荣历史的,明朝苏州的“织工暴动”,于今相去不远,领头人葛义士(葛贤)的墓就在虎丘山下。朱老板等人回到坊间,又联络绅士、商贾、诸生、市民,再去哭庙,准备向巡抚施加更大的压力。
第二天,一清早大车、小轿、小舡、画艇齐向文庙靠拢,不久便集合三千多人,盛况空前,邓尉赏梅、虎丘庙会也从没见过有这许多人,可见民怨沸腾。
然而,聪明的苏州绅士、诸生、学子、市民,根本没有注意到,这时从阊门、娄门、齐门、胥门、盘门、葑门、匠门进来许多陌生的面孔,他们来自周庄、昆山、吴江、常熟……加入到哭庙的行列,没有人注意这些人的身份。更不知道这是朱国治、任维初调来的打手布下的陷阱。阴谋在善良面前就是这样进行着……
这一晚上,朱巡抚是在任知县安排下,在豪华画舫中度过的。他先请巡抚到前仓看了一下,那里摆放了十几个樟木箱子,打开一看,全是白花花的银子,总数五千两,还有绸缎、古玩……接着任知县又把他引进后仓,那里有两个身穿薄翼纱衣的美女。朱国治揉了一下眼睛,目眩神摇,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美貌的女子,莫不是天女下凡?他想这真是出西施的地方呀,一下乱了方寸。
朱国治本想拿出揭贴威吓他一下,借此狠狠敲他一竹杠,可是他一看这个小子很明白,不必让他费心思,他需要的一切已经安排好了,这使他很高兴。
朱国治想了半天,终于打出了主意,他说:“拿笔来!”
第二天,他叫过笔贴式,受命他草拟一份奏章:“敢于哀诏初临之下,集众千百,上惊先帝之灵,拟此目无法纪,深恐摇动人心。”上报朝廷。
苏州发生的事,朝廷很快就知道了,辅政大臣们采取残酷迫害和镇压。白色恐怖一下在苏州展开了,在朱国治、任维初的指挥下,一场大规模的抓捕工作已经准备好了。
金圣叹也没有避开灾难,他是在弄堂口被暗探逮走的,很快被押解江宁。
顺治18年7月13日,金圣叹、倪用宾、沈琅、顾伟业、张韩、来献琪、丁观生、朱时若、朱张培、周江、姚刚、徐介、叶琪、薛尔张、丁子伟、王忠儒、唐尧治、冯郅等18人,在南京三山街头遇难,籍没家产,妻子儿女充塞宁古塔。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金圣叹这个天资聪颖的旷世奇才,为人倜傥,手眼独出,熟读经史子集、诸家笺注、通晓佛首曲籍、稗官野史、三教九流的矫矫不群大才人,学问上简直是上下贯通,左右逢源,妙语成珠,在他被行刑之时,斩监吏问他可有什么话留下,他又幽了一默。他以惊讶万分的表情说:“断头,至痛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大奇!”说完,他自己大笑起来。
金圣叹死了。坊间有一个传说是,他在临刑前曾买通狱吏,给他的妻子一封信,内容是研讨美食的。上书:“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以传,我已无憾矣!”
这位年仅五十三岁,呕心沥血,评绝世上锦绣文章、震古铄今,折尽天下狂放才子的“剑眉刀笔灵鬼惊”文学理论大家,在天国的路上往尘世一看,不觉又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