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0500000019

第19章 精英的小辫子(6)

王国维很少明确表达过自己的政治性意见,但他并不是没有这样的意见。他赞成复辟,但却不肯参与,或者参与复辟的诸公,也不想让他参与。他外语不错,对西方文化也有相当的了解,但对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却一直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原因,倒不是他对这些制度有多了解,而是因为这些制度是“党人”弄进来的。终其一生,王国维对党人都深恶痛绝。不仅对发动辛亥革命的党人没有好印象,对后来发动国民革命的党人更是又恨又怕。觉得他们不是在革命,而是在扫荡传统,扫荡文化,如洪水猛兽一般。他的自沉昆明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被党人发动的大革命吓的。有资料证明,湖南劣绅叶德辉被农民协会处死,给了王国维很大的刺激,毕竟叶德辉不管有多劣,还是一个著名的读书种子。

辫子无言,却能表达出意思来,在某些人身上,表达的是个性,也是立场。

遗老梁鼎芬

进入民国以后,社会上突然出现了好些清廷的遗老遗少。这些遗老遗少,在鼎革之际不知怎么都没来得及自杀殉清,却后返劲儿地把一腔对前朝的感情表现在当下:不肯剪辫子,不做民国的官,尽量写诗作文,表达对前清皇帝的尊敬。好在这些遗老遗少都比较平和,做出特别举动的人倒也不多。其中有一个人,名叫梁鼎芬的,倒是有点特别之举,一时间至少在对清朝有好感的人中间,很是轰动。

梁鼎芬是前清的翰林,在李鸿章权倾朝野的时候,上书弹劾李鸿章,为此丢了官,但却赢得了好名声。那个时候,反李者往往尊张(之洞),所以他此后就长期在张之洞幕下,帮忙办教育。清亡之前再度入仕,老毛病重犯,跟权臣过不去,接二连三弹劾奕劻,弹劾袁世凯,骂得入木三分。权臣的别名,是有用之臣,所以骂是骂不倒的,结果是他老先生再次招致两宫呵责,只好自己隐退。就这样,碰了两鼻子朝廷的灰。然而清亡之后,他却跑到安葬光绪的所在地,清西陵的梁各庄去结庐守松,实际上是去守陵,就像古礼中的孝子结庐守孝一样。在守陵期间,他在陵区种树。没有钱,就弄了几百个陶罐子,里面装上据说是崇陵(光绪陵)松树上的积雪化的水,贴上标签:崇陵雪泉。然后分送前清的高官,让他们捐款,捐多了,就夸几句,捐少了,就讽刺几句。弄来钱,再接着栽树。梁鼎芬的这个壮举,后来留下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上面梁顶戴袍褂巍峨,在一棵松树前,一手拿锹,一手拿镐,分明植树先进模范典型模样。只是摆拍的痕迹过于明显,既然是种树,怎么也得是短打便装,顶戴花翎何为?不过,当年清西陵那么个荒凉之地,照相也远没有现在这样方便,把照相人和设备拉到那里,不摆拍怎么能行?据清废帝溥仪说,他的另一位师傅陈宝琛还在照片上题诗一首:“补天回日手如何,冠带临风自把锄。不见松青心不死,固应藏魄傍山庐。”这个梁鼎芬,后来进了宫做上行走,算是师傅了。他给溥仪做师傅的时候,最喜欢讲的一个故事,就是他结庐种松之时,有袁世凯派来的刺客来杀他,却被他感动得放下屠刀。此事是真的还是此老的幻觉,已经不大清楚了。这种事,黑夜里,一个刺客,一个他,死无对证。刺客也不出来佐证一下,真就成了谜案了。

梁鼎芬的一生中,仕途不顺,两次遭到两宫的呵责,两次丢了官,但两宫死后,偏他这样多情,一个人跑到那荒郊野岭去守陵。大冬天的,住在梁各庄那个偏僻地方,也难为他了。但说是结庐,搭个草棚子已经有点夸张,北方苦寒之地,住这样的草棚子要冻死的。有的赞美者说他因此而“鹑衣蔬食,履穿踵决”,则更夸张了(从照片上看,梁的衣服其实很鲜亮的)。当然,说他对清室没感情,只是好名,倒也未必。当初犯颜直谏,表现的就是感情,只是这股子忠贞,当时没有得到接纳,后来借守陵发泄一下,也倒在情理之中。只是,当初的犯颜和后来的守陵,也难说没有好名的成分在内。犯颜直谏以博名,自古皆然,至于守陵,更是这么回事,否则,干吗非要大老远地请人到梁各庄去拍下照片呢?做好事不留名,还真挺难。

但是,博了好名声的梁鼎芬,也有走麦城的时候。跟张之洞一样,端方也对梁鼎芬有知遇之恩。端方在革命中丢了脑袋,身子在四川,脑袋到了武汉。后来他的家人千方百计给他合在一起,运到武昌准备安葬,梁鼎芬被端方家属请来武昌,给端方办丧事。这时已经是民国了,城里的革命党到处给人剪辫子,武昌作为首义之区,剪辫党们格外活跃。梁鼎芬作为前清遗老,好名,也好辫子。所以,冒险来到武昌,于辫子格外小心,终日头戴长尾大风帽,把个小辫子遮得严严的。当时的武昌都督,是已经做了副总统的黎元洪。众所周知,黎元洪的辫子,当初是被革命军士兵强逼着剪的。大凡不情愿被剪了辫子的,对于仍然保留辫子的人,多少都会有点嫉妒。大家都对辫子有所爱,偏你可以保留,我却不能,于汝岂能甘乎?加上过去都是在湖北混的,大家是同事,黎元洪做了都督之后,梁鼎芬还来信劝其反正。现在老同事来了,怎么也得表示一下。于是,黎元洪就张罗请梁鼎芬来督府吃饭。也有人说,是安了心图谋在席间把梁的辫子给剪了。没想到梁鼎芬不上当,坚持不肯赴会。于是,黎元洪麾下好事的革命士兵就带人前去来硬的。也没有人通风报信,一队人马呼啸而至,到了旅店二话不说,按住梁的头就下剪子,一剪再剪,害得梁遗老不仅辫子没了,连头发也剩不下多少了,简直是牛山濯濯,残草只树。就这样,梁遗老钟爱的辫子,就离开了他老人家的脑袋。梁鼎芬有一脸的大胡子,人称髯公,死后王国维写诗纪念他,开首便是:“海内论忠孝,无如髯绝伦。”这下,胡子尚在,辫子没了。对于一个遗老,确为奇耻大辱。

按说,以梁的性格,遭遇这样的羞辱,肯定会有激烈的反应。然而,据旁观者言,他老先生只是哭了一场,虽说哭得稀里哗啦,哀痛不已,但没上吊,也没抹脖,更没有跳江(这在武昌很方便),然后就买舟东下,去上海了,在那里的租界,革命党人没法这样猖狂。革命后,好些人的辫子,都托庇洋人的保护才保下来的。再后来,梁鼎芬做了清废帝溥仪的师傅,毓庆宫行走,成为跟溥仪来往最亲密的老师之一。在民国的遗老遗少中,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位置。我们唯一不知道的是,梁师傅的小辫子,在宫里的时候是怎样的状况,岁数大了,估计再留也不会太长了,也就是一根小辫子而已。

其实,辫子对于遗老遗少,只是一种象征。革命党对剪辫子很热心,但革命爆发后,剪辫令是清廷自己下的。再后来,连溥仪自己都把辫子给剪了,多位汉人的遗老遗少,还硬挺个什么劲儿呢?但是,既然做了遗老遗少,总得有个念想、有点固执,辫子,就是这么个东西。遗老们中间好些人,真正喜好的,其实不是辫子,而是名。好名算是个毛病,但是,自古以来,好名总比好货让民众更能接受一点。

广学会的精英战略

对于西学,国门未开前的日本,比中国要幸运一点,因为他们有兰学,虽然式微,但一直都没有中断。中国明末由耶稣会带来的西学热潮,随着明朝的覆灭已经消逝,到了西方人再次叩门的时候,中国的西学已经连影子都没有了。不仅万国舆图不见了,连已经翻译过来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也没有了。挨了一次打的中国人,出了几本有关西方的书,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无非是介绍了一点西方的地理和政治状况,跟西学连边都还没沾。中国人真正介绍西学,还是在1860年代,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编译所开始的。只是,这样的所谓西学,也无非是最粗浅的数学和声光化电,西方中学课本的内容。为了把那点粗浅的西学知识介绍给中国人,编译者真是煞费苦心,我们不仅因此有了汉字的元素周期表,也有了稀奇古怪的汉字表达的数学物理公式。在那个时代真正输入一点货真价实的西学的人,还是传教士。

在国门还没被打开之前,新教的传教士们就已经来了。来广州禁烟的林则徐,就跟这些传教士有了一些接触。而这些传教士教出来的中国教士梁亚发,就已经写出了《劝世良言》这样的小册子,这个小册子后来刺激了一个叫洪秀全的人,在中国惹出了一场大乱子。在中国人自己启动变革,发动洋务运动之后,新教的传教士们更加活跃。这些主要来自英美的新教人士,虽然跟天主教的同行一样,在意“中华归主”,在中国传播福音,但却更乐意让中国人接受西学,暗中促进中国的改变,向西方学习,发生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改变。新教传教士们做这种事,还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叫做广学会。

广学会的核心人物是李提摩太,这个来自英国的传教士,担任广学会的总干事长达二十五年之久。李提摩太对于中国的文化很有兴趣,跟利玛窦一样,喜欢跟士大夫谈儒学,对于佛道两教也持宽容态度。但他更有兴趣的,却是促使中国的改变,他的一句口头禅就是:“Conversionbythemillion(千方百计促进改变)。”当然,这个改变,是向西方的方向在变。在他看来,在当时的中国,最快的促进改变的方式,是通过出版物介绍西方、介绍西学的。而介绍的对象,不是平民百姓,而是中国的精英。首先是有功名的士绅,按李提摩太的估计,当时中国的进士、举人和秀才加起来有五十到一百万,而各省县令以上的文官有两千二百八十九人,武官营官以上有一千九百八十七人,各种学官有一千七百六十人,驻在各省省会的高级候补官员有两千人。这些人,都是广学会做工作的对象。在他们的如意算盘里,只要这些人中的百分之五能受影响,就会有相当的成效。当时广学会最有名的杂志《万国公报》(英文名字原来是ChineseGlobeMagazine,意为“中文全球杂志”,后来改为AReviewoftheTimes,直译应为“时代观察”),杂志题头下面的一行小字说明是:本刊是为推广与泰西各国有关的地理、历史、文明、政治、宗教、科学、艺术、工业及一般进步知识的期刊。这本杂志跟当时的其他传教读本一样,都是赠送的,每每派专人送到各个衙门之中。在京则随京报一同,分送王公大臣。同时,也在每年的科举考试期间,向各个层次的举子分发。

但是,从1875年到甲午战前(1894年)将近二十年间,这样的煞费苦心的促进改变,却收效甚微。多数举子和官员,拿到刊物往往随手一丢,只有江浙和广东的极少数人,比如像张元济、孙诒让、沈曾植以及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的弟子们,才会把这刊物当回事。而其他人,只是到了甲午之后才如梦方醒,知道了学习西学的必要,到处找寻当日被他们丢弃的《万国公报》。在甲午战后的中国维新变法期间,广学会的传教士李提摩太和林乐知等人成了维新派的老师,往来密切。那时,不仅《万国公报》成了宝贝,连李提摩太和助手蔡尔康翻译的马肯西著的《泰西新史揽要》,在1895年之后也成为最风行的读物。康梁讲西方历史,尤其是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谈的有关西方历史的内容,几乎都出自这本西方历史著作。在中日甲午战争过程中,《万国公报》陆续发表的有关战争的消息、言论、文件和密电,也被编辑成书,取名《中东战纪本末》,多次重印。梁启超编的《西学书目表》和蔡元培编的《东西学书录》,都把这本书介绍为应读之书。维新派在1898年初编的《皇朝经世文新编》中,收录论文五百八十篇,其中最多的是梁启超,其次是康有为,第三名就是李提摩太。维新派在北京最初办的刊物,居然也叫《万国公报》。在变法期间,《万国公报》还上达最高层,八国联军入侵之后,有心的传教士在皇宫里发现了光绪所存放的全套的《万国公报》。维新人士还计划让皇帝请李提摩太做政治顾问,但因为政变发生,没有了下文。

显然,如果没有甲午战败后的政治形势,广学会传教士们的精英战略无论怎样卖力,基本上只能激起一点点的小波澜,几个水泡而已。当时的中国是一潭死水,精英也是死水一潭,无论怎样灌输,也顶多是死水起了一点微澜。形势比人强,千真万确。近代的中国人如果不挨打,基本上没有学习西方的可能。

同类推荐
  • 回到明朝当土豪

    回到明朝当土豪

    明朝末年,大地动荡,一座擎天大厦将倾之际,却从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以一己之力保住了大明基业。他立志实业救国,所以兴办工厂,造福百姓。他扬言踏平鞑虏倭寇,所以秣兵厉马,南征北战。他为人低调不奢华,做事踏实不浮夸。他东踹倭奴北踢鞑子。南虐猴子西坑番夷。广殖海外,开疆扩土。YY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我愿与大家共勉之。且看李承如何在血雨腥风鱼龙混杂的明朝末年闯出一片天地,创造一个日不落的大明帝国。
  • 王安石和他的北宋帝国

    王安石和他的北宋帝国

    王安石北宋中期,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是人物,有人骂他是民贼,有人说他是圣人,阴暗与光辉交织,诋毁与赞扬相济。近乎一千年后,如何给王安石一个中肯的评价?本书以王安石为主线,在描写和分析王安石这个人物本身的同时,加入了同时期的著名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管窥宋朝历史的面貌和特点。
  •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本书是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的经典作品。少年丧父的铁木真是怎么率领弱小的游牧民族,力克群雄,统一蒙古?他及他的继承者又是如何不断西征,从而创造历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民族兴替发展为线索,勾勒出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上南征北战的历史。除贯穿全书的蒙古族征战史以外,书中更有狡诈和无奈、残忍与冷酷、情谊与背叛相互交错的人性,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精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画卷。
  • 四品花花知府

    四品花花知府

    现代人因意外的穿越,附身到了异世大明一位刚上任不久的四品知府身上,没想到还是个新科状元。来不及高兴,却发现这知府强抢了个民女回来!汗!背了个黑锅,这可如何是好………………
  • 维鲁图勇士

    维鲁图勇士

    维鲁图人维莘·扎克鲁从奴隶变成英雄的血泪辛酸史。外强的入侵使得种族变为奴隶,在斗角场上与兽斗与人斗,面临种种困难,不再逃避,更多的是责任,带领奴隶起义,走向胜利的史诗。世上不存绝境,时刻都是挑战。唯有被逆境砺炼,方能被星光笼罩。拼搏到最后一刻!鏖战至最后一人!我们征伐!我们厮杀!
热门推荐
  • 暗恋的这些年

    暗恋的这些年

    处于人生低谷的女孩林清然,遇到了她以前暗恋的男子齐欣明,而与此同时,也发现偶然相遇的豪车车主,出众的男子叶远辉,她不知道他是以前喜欢她的人。在这场交错的长长的暗恋中,几个呆板不会表达爱的人,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不会恋爱心里却认真地爱着,默默地关注,默默地对对方好,躲避又期待的行为,尽现暗恋中那些细腻而微妙的感情。那些深藏又暴露的内心情感,都表现了心中深深的爱。最后经历种种积极的努力,逐渐成长成熟。故事在表现和探讨暗恋和爱情的种种心理和可爱行为,以及一些人对待感情的种种方式,表现徘徊与深情,守望与痴缠,敏感与宽容,是一部幽默浪漫的小说。
  • 护美邪医

    护美邪医

    特种兵隐身都市,身怀透视异能,凭借一腔骚情和两只铁拳,泡尽如花美眷,独掌暧昧江山!纯情萝莉,麻辣警花,千金小姐,美女总裁……大家请排好队,挨个侍寝!
  • 重生之心随意到

    重生之心随意到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看过匆匆那年才知道自己已不再年轻,你渴望青葱岁月吗?渴望热血的青春吗?渴望青春那些精彩的记忆吗?跟着林回,体验平凡人不平凡的青春记忆。
  • 幕前幕后

    幕前幕后

    已被省委圈定的襄汉市市长李子民,突然在市人代会上落选。是权力之争还是民心所向?幕前幕后的男人女人们开始粉墨登场。新市长情人推波助澜,老市长娇妻旧情未了……正义、道德、法律、良心,与金钱、美女、权术、罪恶短兵相接,此消彼长,把官声点染得风云变幻、触目惊心。
  • EXO之嗜血天使

    EXO之嗜血天使

    天使?还是血族?命运还是轮回?记起还是遗忘?我,该如何选择?身体里有一半血族,一半天使的血统。注定了她这一生,流离颠波。“可是神啊,我又做错了什么?”
  • 一吻忠情

    一吻忠情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那年遇到海云笙,许是青春里的荷尔蒙作祟,却还是那么执着的爱着。出于渴望父爱,单亲家庭的我情不自禁的喜欢上了成熟儒雅的海云笙。月下海棠花院里,海棠娇艳得红遍了满园。海云笙拿着画笔细心的描绘着海棠月。
  • 宁负天下不负己

    宁负天下不负己

    一个平凡少年因为一场意外开始崛起,从懵懂的少年开始成为成熟稳重处事不惊敢爱敢恨的强者,其中温婉贤淑的姐姐,端庄秀丽的同学,冷艳高傲的女神,可爱调皮的妹妹,是他发誓要守护一生的人。
  • 盛夏婚宠

    盛夏婚宠

    那年她五岁他八岁,女生想嫁给他,男生想守护她。那年,她十五岁,他十八岁,她父母离婚,她哭的泣不成声的去找他抱着她。那年她十九岁,他二十二岁,她去他住的地方找他,却听见了女人的娇喘声,后来她伤心欲绝,跑到国外。五年后,她回来,爸爸抱着当初气死她母亲的女人,还接回了他们的女儿。她悲痛万分,却碰到了一个对她好的男人。后来他们成为恋人,结婚前一天,却发现那个男人正在跟她继母的女儿滚床单。她跑了出去,发现了那个跟她一起长大的男人,知道了当年有女人娇喘的真相!从此就过上了被宠的生活,成为了被所有女人嫉妒的对象!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绝对宠文,不虐
  • 凌天武神

    凌天武神

    武道天才季云,在突破圣境之时,被其师慕容嫣暗算身亡。醒来之后,却发现已经是武道法则崩溃的万年之后。“既然重活一世,那么我季云便要比上一世更为逆天,以铁血手段灭掉所有敌人,以无上修为令整个世界颤粟!”“慕容嫣,你给本尊等着!”
  • 那件嫁衣

    那件嫁衣

    一个由嫁衣扯出的故事。嫁衣从何而来?又为何会出现在主角家?扑朔迷离的谜题下又是怎么走向结局...